别被“0糖食品”收割了“智商税”

廖卫芳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10-13 00:42

眼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肥胖人群开始重视减肥瘦身,而抗糖、戒糖则成了许多肥胖人群,尤其是女性肥胖者的首选减肥方式,不但平时闻糖色变,而且想方设法购买、食用各种无糖食品、饮料。

正因为有那么多的肥胖人群抗糖、戒糖,于是市场上便催生了品种多样的“0糖食品”,一些商家对各种“0糖食品”不是吹嘘健康,就是宣称能减肥。但“0糖食品”真的是“0糖”吗?食品专家表示,“0糖”是企业在商业宣传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只是代表这种食物不含蔗糖,事实上可能含有其他种类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如乳糖、麦芽糖等)以及能转化为单糖、双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若过量食用这些除蔗糖以外的糖类,也会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影响控糖饮食计划。此外,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含糖量≤0.5g/100g(mL),就可以宣称“无糖”或“0糖”。可见,“0糖”不一定完全没有糖,只是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而已。

因此,笔者以为,要防止商家利用“0糖食品”玩文字游戏,忽悠、欺骗消费者,既需监管发力,又需国标指导。一方面,工商、检测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商家的“0糖”“能减肥”等虚假、夸大宣传要给予制止和查处,以避免消费者被忽悠,既不能达到减肥效果,又被收割了“智商税”。另一方面,应尽快出台详尽的国家标准,对“0糖”含量作出一定的标准限制,让生产企业有“标”可循,对“标”生产,切忌各家各“标”,无序生产,从而导致“0糖”宣传广告乱吹嘘、乱忽悠,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当然,消费者也应学些“0糖”知识。在购买“0糖食品”之前,消费者应多学一些相关的“0糖”知识,千万不要把“无糖”“0糖”产品当做健康食品而过量饮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同时,购买时既要查看食品包装的营养成分表、配料表,又要查看哪种食品最适合自己,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见“0糖”就购买、食用。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应天时评
别被“0糖食品”收割了“智商税”
2021-10-13 00:42   廖卫芳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眼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肥胖人群开始重视减肥瘦身,而抗糖、戒糖则成了许多肥胖人群,尤其是女性肥胖者的首选减肥方式,不但平时闻糖色变,而且想方设法购买、食用各种无糖食品、饮料。

正因为有那么多的肥胖人群抗糖、戒糖,于是市场上便催生了品种多样的“0糖食品”,一些商家对各种“0糖食品”不是吹嘘健康,就是宣称能减肥。但“0糖食品”真的是“0糖”吗?食品专家表示,“0糖”是企业在商业宣传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只是代表这种食物不含蔗糖,事实上可能含有其他种类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如乳糖、麦芽糖等)以及能转化为单糖、双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若过量食用这些除蔗糖以外的糖类,也会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影响控糖饮食计划。此外,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含糖量≤0.5g/100g(mL),就可以宣称“无糖”或“0糖”。可见,“0糖”不一定完全没有糖,只是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而已。

因此,笔者以为,要防止商家利用“0糖食品”玩文字游戏,忽悠、欺骗消费者,既需监管发力,又需国标指导。一方面,工商、检测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商家的“0糖”“能减肥”等虚假、夸大宣传要给予制止和查处,以避免消费者被忽悠,既不能达到减肥效果,又被收割了“智商税”。另一方面,应尽快出台详尽的国家标准,对“0糖”含量作出一定的标准限制,让生产企业有“标”可循,对“标”生产,切忌各家各“标”,无序生产,从而导致“0糖”宣传广告乱吹嘘、乱忽悠,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当然,消费者也应学些“0糖”知识。在购买“0糖食品”之前,消费者应多学一些相关的“0糖”知识,千万不要把“无糖”“0糖”产品当做健康食品而过量饮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同时,购买时既要查看食品包装的营养成分表、配料表,又要查看哪种食品最适合自己,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见“0糖”就购买、食用。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10月13日)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商丘体育中心二期主 ...
志愿服务 关爱老人
农民在田间播种小麦
收割机在高油酸花生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