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蹄疾步稳开新局

策划:张浩哲 秦培林 文\图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陆曦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4-20 00:00

  

城关镇袁庄村草莓温室大棚

  

华诚纺织有限公司并条车间

  

蓼堤镇大岗村西瓜大棚

阅读提示

睢州大地,春意盎然。

在睢县周堂镇乔寨村首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内,红的、黄的、绿的、橙的圣女果晶莹剔透,一个个羊角蜜、“绿宝”甜瓜等瓜果即将成熟。乔寨村发展特色种植业,让群众收入连年增加;打造文化旅游村,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乔寨村现已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网红村”。“目前,俺村流转土地1400亩,建大棚25座,并实行了数字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流转的土地归村委会管理,收入归村集体所有,用于土地租金、工人工资、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教育、养老等事业。”该村党支部委员王冬丽说,最高人民法院已投入500万元支持该村的美丽乡村、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仅这25座大棚春季预计收入30万元。乔寨村是睢县的脱贫攻坚标杆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先行村的一个典型。

目前,全县32091户9697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8年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近年来,中共睢县县委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收获满满。接下来,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蹄疾步稳开新局。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过去的白庙乡,虽离县城较近,发展机遇优越,但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队伍发展意识淡薄,加上群众思想老旧,发展动力不足,‘三农’发展遭受极大的束缚。针对这个问题,我乡成立了非公‘红心党支部’。”睢县白庙乡党委书记任巍说。

2015年,乡党委、乡政府组织白庙乡所有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参加的非公经济协会,并成立党支部,让有知识又年轻的乡村能人、致富典型、乡贤等人士在这里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政治能力,并吸纳优秀人员加入党组织,以此培养“双强”干部,有的回村里担任支部书记,成为乡村建设、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该乡也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稳定先进单位。

近年来,睢县通过持续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和红旗村创建活动,强化乡镇党委抓乡促村的主体责任,为1万余户农村党员“挂牌”亮身份,以党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为睢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战斗堡垒。

人居环境整治有力 村庄更加美丽

石榴湖过去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废坑塘。目前,石榴湖已打造成占地100余亩,集荷塘、鱼池、小桥流水、亭台轩榭于一体的活水生态湖,并规划出住宿、餐饮等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吴庄村是睢县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睢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精准扶贫、高质量脱贫为主线,坚持高位谋划,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创新“县乡村组户”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突出六个结合,实施“十大工程”,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观,农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多元产业发展 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说实话,种芦笋累是累,现在党的政策好,吃得好,穿得好,精神也好了,累并快乐着。”“一年收三季,人均收入一两万呢。”潮庄镇郭庄村村民郭景义说。潮庄镇郭庄村实施合作社拉动、致富能人联动,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芦笋产业带贫模式,做大芦笋产业,带动1543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郭庄村是睢县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典型乡村。近年来,睢县围绕“南笋北椒中果蔬”产业扶贫思路,坚持“高质量脱贫”的根本要求,大力发展脱贫产业,全面促进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通过龙头产业带贫、到户产业扶持、落实产业奖补、入股保底分红、村集体收益二次分配、特色产业就业增收、致富能人带贫等多种产业脱贫模式,实现乡镇有2个以上特色产业、村村有2个以上产业项目和支柱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人人有脱贫办法。探索“6344”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模式,不断加大统筹整合和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涉农资金使用机制,加强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监督管理,确保财政扶贫资金规范有效运行,全面提升脱贫成效和脱贫质量。

创新创造脱贫攻坚成果新样本

“给婆婆洗脚的时候摸着她那双粗糙的脚,特别能体会她多年来辛辛苦苦把孩子们拉扯大有多么不容易。”胡堂乡李窑村好媳妇杨春丽说,她婆婆有智力障碍,不能帮她料理家务,杨春丽则对婆婆孝顺有加,经常给婆婆洗脚梳头,让婆婆成为李窑村最幸福的老人。

为营造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乡风与民风环境,河南孝文化传播中心,胡堂乡党委、乡政府和李窑村达成共识,开展孝道文化讲座,并成立李窑村孝道文化协会,决定农历每月二十六举办孝道文化活动。李窑村是睢县坚持“创新创造”的具体实践成效显著的一个“样本村庄”。

近年来,睢县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创新“四大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地;建立“六大预警监测帮扶机制”,2019年以来实现零返贫,进一步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果;探索防、服、减、保“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创新“1+四位一体”产业带贫机制,提升带贫成效;探索实施“四大奖补机制”,形成“自己干、政府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局面;创新“6344”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了扶贫项目谋划科学,扶贫项目资金绩效明显、监管到位、管护运行良好、效益持续发挥;推行“每天三元钱”赡养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贫困老人的脱贫难题;创新推行“214”社会扶贫模式,汇聚攻坚合力,构建了“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奋斗不止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公司助力扶贫逾10年,新建的云腾(睢源)净菜产业园将采用5G、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农业互联网+赋能,开启数字化时代农业的应用与创新,打造规划超前、以净菜加工和市场服务为核心,深度融合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农产品综合加工和物流园区。”城郊乡河南云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玲介绍说。

园区建成后,将成为睢县乃至河南省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和服务的旗舰和标杆性园区,为推动睢县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抓手。云腾(睢源)净菜产业园的建设是乡村振兴道路上接续奋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睢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三链”同构,持续优化“南笋北椒中果蔬”和“55455”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文化产业等乡村新兴产业;持续开展“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睢县:蹄疾步稳开新局
2021-04-20 00:00   策划:张浩哲 秦培林 文\图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陆曦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城关镇袁庄村草莓温室大棚

  

华诚纺织有限公司并条车间

  

蓼堤镇大岗村西瓜大棚

阅读提示

睢州大地,春意盎然。

在睢县周堂镇乔寨村首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内,红的、黄的、绿的、橙的圣女果晶莹剔透,一个个羊角蜜、“绿宝”甜瓜等瓜果即将成熟。乔寨村发展特色种植业,让群众收入连年增加;打造文化旅游村,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乔寨村现已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网红村”。“目前,俺村流转土地1400亩,建大棚25座,并实行了数字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流转的土地归村委会管理,收入归村集体所有,用于土地租金、工人工资、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教育、养老等事业。”该村党支部委员王冬丽说,最高人民法院已投入500万元支持该村的美丽乡村、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仅这25座大棚春季预计收入30万元。乔寨村是睢县的脱贫攻坚标杆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先行村的一个典型。

目前,全县32091户9697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8年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近年来,中共睢县县委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收获满满。接下来,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蹄疾步稳开新局。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过去的白庙乡,虽离县城较近,发展机遇优越,但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队伍发展意识淡薄,加上群众思想老旧,发展动力不足,‘三农’发展遭受极大的束缚。针对这个问题,我乡成立了非公‘红心党支部’。”睢县白庙乡党委书记任巍说。

2015年,乡党委、乡政府组织白庙乡所有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参加的非公经济协会,并成立党支部,让有知识又年轻的乡村能人、致富典型、乡贤等人士在这里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政治能力,并吸纳优秀人员加入党组织,以此培养“双强”干部,有的回村里担任支部书记,成为乡村建设、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该乡也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稳定先进单位。

近年来,睢县通过持续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和红旗村创建活动,强化乡镇党委抓乡促村的主体责任,为1万余户农村党员“挂牌”亮身份,以党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为睢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战斗堡垒。

人居环境整治有力 村庄更加美丽

石榴湖过去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废坑塘。目前,石榴湖已打造成占地100余亩,集荷塘、鱼池、小桥流水、亭台轩榭于一体的活水生态湖,并规划出住宿、餐饮等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吴庄村是睢县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睢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精准扶贫、高质量脱贫为主线,坚持高位谋划,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创新“县乡村组户”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突出六个结合,实施“十大工程”,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观,农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多元产业发展 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说实话,种芦笋累是累,现在党的政策好,吃得好,穿得好,精神也好了,累并快乐着。”“一年收三季,人均收入一两万呢。”潮庄镇郭庄村村民郭景义说。潮庄镇郭庄村实施合作社拉动、致富能人联动,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芦笋产业带贫模式,做大芦笋产业,带动1543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郭庄村是睢县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典型乡村。近年来,睢县围绕“南笋北椒中果蔬”产业扶贫思路,坚持“高质量脱贫”的根本要求,大力发展脱贫产业,全面促进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通过龙头产业带贫、到户产业扶持、落实产业奖补、入股保底分红、村集体收益二次分配、特色产业就业增收、致富能人带贫等多种产业脱贫模式,实现乡镇有2个以上特色产业、村村有2个以上产业项目和支柱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人人有脱贫办法。探索“6344”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模式,不断加大统筹整合和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涉农资金使用机制,加强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监督管理,确保财政扶贫资金规范有效运行,全面提升脱贫成效和脱贫质量。

创新创造脱贫攻坚成果新样本

“给婆婆洗脚的时候摸着她那双粗糙的脚,特别能体会她多年来辛辛苦苦把孩子们拉扯大有多么不容易。”胡堂乡李窑村好媳妇杨春丽说,她婆婆有智力障碍,不能帮她料理家务,杨春丽则对婆婆孝顺有加,经常给婆婆洗脚梳头,让婆婆成为李窑村最幸福的老人。

为营造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乡风与民风环境,河南孝文化传播中心,胡堂乡党委、乡政府和李窑村达成共识,开展孝道文化讲座,并成立李窑村孝道文化协会,决定农历每月二十六举办孝道文化活动。李窑村是睢县坚持“创新创造”的具体实践成效显著的一个“样本村庄”。

近年来,睢县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创新“四大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地;建立“六大预警监测帮扶机制”,2019年以来实现零返贫,进一步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果;探索防、服、减、保“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创新“1+四位一体”产业带贫机制,提升带贫成效;探索实施“四大奖补机制”,形成“自己干、政府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局面;创新“6344”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了扶贫项目谋划科学,扶贫项目资金绩效明显、监管到位、管护运行良好、效益持续发挥;推行“每天三元钱”赡养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贫困老人的脱贫难题;创新推行“214”社会扶贫模式,汇聚攻坚合力,构建了“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奋斗不止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公司助力扶贫逾10年,新建的云腾(睢源)净菜产业园将采用5G、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农业互联网+赋能,开启数字化时代农业的应用与创新,打造规划超前、以净菜加工和市场服务为核心,深度融合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农产品综合加工和物流园区。”城郊乡河南云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玲介绍说。

园区建成后,将成为睢县乃至河南省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和服务的旗舰和标杆性园区,为推动睢县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抓手。云腾(睢源)净菜产业园的建设是乡村振兴道路上接续奋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睢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三链”同构,持续优化“南笋北椒中果蔬”和“55455”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文化产业等乡村新兴产业;持续开展“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
奇怪 红绿灯一亮路口就会堵塞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收获鹌鹑蛋
园林工人在对日月湖 ...
撑船人
投资50多亿元 葛天文...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