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二百零六

曹魏重臣梁习轶事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3-26 00:25

【阅读提示】

在出任大司农两年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梁习辞世。这之后,梁氏后人辗转迁徙,最终扎根柘城,延绵不断。对于梁习这位先祖,梁氏后人满怀敬仰,努力保存着有关梁习的记忆和传说。只可惜由于时代久远,很多记忆的细节已经模糊不清,很多传说也无从印证。但无论如何,为曹魏武帝、文帝、明帝三朝重臣,“政绩常为天下州郡之最”的梁习都是柘城人的骄傲,是柘城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典型代表。

■主讲人

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续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柘城梁氏

1675年梁氏十二代孙梁啟编著的《梁氏家谱》中记载,梁习功勋卓著,去世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名列乡贤祠,春秋致祭、教化民众。梁习有一子,名叫梁施,后继承侯爵。

《梁氏家谱》中提到的大吏,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封疆大吏州牧;乡贤祠指的是祭祀地方有品学功名者的供设,相当于纪念堂。梁习子梁施所袭的侯爵相当于一品官,通常只授予皇亲国戚和极少数功臣。由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魏明帝曹叡对梁习的器重和厚爱。

梁习的历史迄今已有1700多年。在梁习身后,其家族后人因战乱水患,曾经迁徙不定,历尽沧桑。《梁氏家谱》记载“历晋、唐、宋、元,子孙迁徙无常,及明兴北定中原,我始祖志刚率子文德来故土,于柘邑东八里许□(原文如此,编者按)儿沟西百步余,志刚之祖茔在焉……生子济川、济民、旭等,得河东之地为佳城。于是乎子孙茂盛,宗派绵远,邑东南十里许,村名梁家湾。我梁氏之族独隆焉,迄今至清,盖十六世矣。”

由于年代久远,又加上曾经迁徙不定的经历,现在的柘城梁氏后人对先祖梁习的了解也主要局限在家谱中记载的内容。梁氏后人虽然知道梁习是他们值得骄傲的先祖,却难以讲出太多有关梁习的故事。

我曾经和同仁到柘城县陈青集镇梁湾村实地考察。在与梁湾村村干部和该村梁氏后人的交谈中,有老者介绍说,梁习是梁湾村梁姓的先祖,也是柘城张桥镇王珍庄村梁姓的先祖。张桥镇王珍庄村梁姓是从梁湾村迁出去的。可惜的是,不论是梁湾村梁氏后人,还是王珍庄村梁氏后人,如今都记不得太多有关梁习的事情。

梁氏老人说,梁氏后人只听老辈人讲过梁习自小聪明好学,长大做了大官,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好官、清官。他死后葬在老家,建有祠堂,“俺梁家的老坟在县城南城门东边,也就是南关粮库一带(今新加坡花园小区),有几十亩地。地里有几个大坟,坟旁有几棵大柏树,挨着南城墙边也有一个大坟,但是都不知道有没有梁习的坟,即使有,哪一个是梁习的也不知道!”

据梁湾村的老人介绍,十多年前他们曾在蚕姑庙里见过一通纪念梁习的少半截残碑,上面“梁习”二字隐约可见,其他字模糊不清,无法辨认(此碑现在下落不明)。老人们说的蚕姑庙就位于梁湾村,是一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建筑,原本是祭祀梁湾村梁氏家族的一位养蚕先祖的。清朝乾隆时期重新修建,改为祭祀轩辕黄帝之妻嫘祖的庙宇。“文革”中蚕姑庙的大殿被毁,庙院被学校占用。

关于梁习死后的埋葬地,《柘城县志》中记载:“大司农梁习墓,淤,未详。”这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又加上多次洪水泛滥,梁习墓已淤于泥沙之下,遗迹难寻。

梁习轶事

虽然对梁习的记忆已经不多,但是梁湾村梁氏村民中还在流传一些有关先祖的趣闻轶事。这些故事尽管只是一些口口相传的片段,但还是能增加我们对梁习这一历史人物的认知和了解。

梁湾村80多岁的梁兴业记得一个梁习两袖清风的故事。他介绍说,自己小时候常听父辈讲,梁习当官吃的穿的非常俭朴,和老百姓没啥区别,离任回来,除了几件穿的衣服啥都没有。在海西当县令那几年,他把朝廷发的薪水全部存放到了一座塔里,一点也没动。离任时,梁习把自己积攒下来的俸禄全都交给了接任的官员,让他用于救济当地百姓。

还有一个梁习“代同僚受过”的故事流传更广。济阴人王思曾和梁习一同担任西曹令史。王思在任职期间摊上事了,他负责的事务出了纰漏。曹操愤怒地要把负责人处死,但王思刚好出去了,而梁习就代替他去见曹操,被抓了起来。如果王思害怕处罚躲起来,或者故意拖延时间,那么梁习很可能就会被曹操杀掉。不过王思听说这事后就骑马赶回来了,并向曹操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坦诚理应被处死的是自己而不是梁习。看到梁习能代人受过,王思能主动面对错误,勇于承担罪责,曹操十分感动,为两人优秀的品格所折服,就没有再去追究这事。因为这件事情,曹操还感慨道:“想不到我军中还有这么两位义士。”

此后梁习、王思都得到了重用,梁习出任并州刺史,王思出任豫州刺史,梁习在任上表现得极为优秀,业绩常年为魏国刺史里的第一名。王思也被称为能吏,官至九卿并且封爵列侯,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担任过尚书仆射这样的高官。不过王思的性格有缺陷。他对人极为苛刻,往往纠结于细枝末节而忽视大局。因为这些明显的缺点,王思在《魏略》中被放在《苛吏传》里,从中也就不难看出后人对他的定位了。

后世评价

梁习是历代公认的三国时期三朝忠臣,他为政清廉,忠心耿耿,一生俭朴,不仅深受百姓爱戴,而且得到了不少政治家、史学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因为代王思受过这件事,魏武帝曹操由衷感叹:“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三国时期蜀汉及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将汉末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以及扬州刺史刘馥、温恢等6人合为一传。陈寿还评价道:“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太祖创基,迄终魏业,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陈寿认为包括梁习在内的这6位刺史恩德和威势同时显现精明通达情势和事务,能够同时彰显恩德和威势,是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的典范。

南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也评论梁习:“与王思,同僚而已,亲非骨肉,义非刎颈,而以身代思,受不测之祸,以之为义,无乃乖先哲之雅旨乎!史迁云‘死有重于太(泰)山,有轻于鸿毛’,故君子不为苟存,不为苟亡。若使思不引分,主不加恕,则所谓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习之死义者,岂其然哉。”

现代史学评论家刘咸炘说:“刘馥治扬,梁习治并,张既治雍、凉,温恢治扬、凉,贾逵治豫,功皆甚著。”

家乡人民对梁习也有高度的认同。正如梁湾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梁云俊所说:“梁习不仅是我们梁氏家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柘城的骄傲。尤其是他那勤政为民、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永远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我们将世世代代纪念他。”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二百零六
曹魏重臣梁习轶事
2021-03-26 00:25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阅读提示】

在出任大司农两年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梁习辞世。这之后,梁氏后人辗转迁徙,最终扎根柘城,延绵不断。对于梁习这位先祖,梁氏后人满怀敬仰,努力保存着有关梁习的记忆和传说。只可惜由于时代久远,很多记忆的细节已经模糊不清,很多传说也无从印证。但无论如何,为曹魏武帝、文帝、明帝三朝重臣,“政绩常为天下州郡之最”的梁习都是柘城人的骄傲,是柘城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典型代表。

■主讲人

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续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柘城梁氏

1675年梁氏十二代孙梁啟编著的《梁氏家谱》中记载,梁习功勋卓著,去世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名列乡贤祠,春秋致祭、教化民众。梁习有一子,名叫梁施,后继承侯爵。

《梁氏家谱》中提到的大吏,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封疆大吏州牧;乡贤祠指的是祭祀地方有品学功名者的供设,相当于纪念堂。梁习子梁施所袭的侯爵相当于一品官,通常只授予皇亲国戚和极少数功臣。由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魏明帝曹叡对梁习的器重和厚爱。

梁习的历史迄今已有1700多年。在梁习身后,其家族后人因战乱水患,曾经迁徙不定,历尽沧桑。《梁氏家谱》记载“历晋、唐、宋、元,子孙迁徙无常,及明兴北定中原,我始祖志刚率子文德来故土,于柘邑东八里许□(原文如此,编者按)儿沟西百步余,志刚之祖茔在焉……生子济川、济民、旭等,得河东之地为佳城。于是乎子孙茂盛,宗派绵远,邑东南十里许,村名梁家湾。我梁氏之族独隆焉,迄今至清,盖十六世矣。”

由于年代久远,又加上曾经迁徙不定的经历,现在的柘城梁氏后人对先祖梁习的了解也主要局限在家谱中记载的内容。梁氏后人虽然知道梁习是他们值得骄傲的先祖,却难以讲出太多有关梁习的故事。

我曾经和同仁到柘城县陈青集镇梁湾村实地考察。在与梁湾村村干部和该村梁氏后人的交谈中,有老者介绍说,梁习是梁湾村梁姓的先祖,也是柘城张桥镇王珍庄村梁姓的先祖。张桥镇王珍庄村梁姓是从梁湾村迁出去的。可惜的是,不论是梁湾村梁氏后人,还是王珍庄村梁氏后人,如今都记不得太多有关梁习的事情。

梁氏老人说,梁氏后人只听老辈人讲过梁习自小聪明好学,长大做了大官,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好官、清官。他死后葬在老家,建有祠堂,“俺梁家的老坟在县城南城门东边,也就是南关粮库一带(今新加坡花园小区),有几十亩地。地里有几个大坟,坟旁有几棵大柏树,挨着南城墙边也有一个大坟,但是都不知道有没有梁习的坟,即使有,哪一个是梁习的也不知道!”

据梁湾村的老人介绍,十多年前他们曾在蚕姑庙里见过一通纪念梁习的少半截残碑,上面“梁习”二字隐约可见,其他字模糊不清,无法辨认(此碑现在下落不明)。老人们说的蚕姑庙就位于梁湾村,是一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建筑,原本是祭祀梁湾村梁氏家族的一位养蚕先祖的。清朝乾隆时期重新修建,改为祭祀轩辕黄帝之妻嫘祖的庙宇。“文革”中蚕姑庙的大殿被毁,庙院被学校占用。

关于梁习死后的埋葬地,《柘城县志》中记载:“大司农梁习墓,淤,未详。”这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又加上多次洪水泛滥,梁习墓已淤于泥沙之下,遗迹难寻。

梁习轶事

虽然对梁习的记忆已经不多,但是梁湾村梁氏村民中还在流传一些有关先祖的趣闻轶事。这些故事尽管只是一些口口相传的片段,但还是能增加我们对梁习这一历史人物的认知和了解。

梁湾村80多岁的梁兴业记得一个梁习两袖清风的故事。他介绍说,自己小时候常听父辈讲,梁习当官吃的穿的非常俭朴,和老百姓没啥区别,离任回来,除了几件穿的衣服啥都没有。在海西当县令那几年,他把朝廷发的薪水全部存放到了一座塔里,一点也没动。离任时,梁习把自己积攒下来的俸禄全都交给了接任的官员,让他用于救济当地百姓。

还有一个梁习“代同僚受过”的故事流传更广。济阴人王思曾和梁习一同担任西曹令史。王思在任职期间摊上事了,他负责的事务出了纰漏。曹操愤怒地要把负责人处死,但王思刚好出去了,而梁习就代替他去见曹操,被抓了起来。如果王思害怕处罚躲起来,或者故意拖延时间,那么梁习很可能就会被曹操杀掉。不过王思听说这事后就骑马赶回来了,并向曹操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坦诚理应被处死的是自己而不是梁习。看到梁习能代人受过,王思能主动面对错误,勇于承担罪责,曹操十分感动,为两人优秀的品格所折服,就没有再去追究这事。因为这件事情,曹操还感慨道:“想不到我军中还有这么两位义士。”

此后梁习、王思都得到了重用,梁习出任并州刺史,王思出任豫州刺史,梁习在任上表现得极为优秀,业绩常年为魏国刺史里的第一名。王思也被称为能吏,官至九卿并且封爵列侯,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担任过尚书仆射这样的高官。不过王思的性格有缺陷。他对人极为苛刻,往往纠结于细枝末节而忽视大局。因为这些明显的缺点,王思在《魏略》中被放在《苛吏传》里,从中也就不难看出后人对他的定位了。

后世评价

梁习是历代公认的三国时期三朝忠臣,他为政清廉,忠心耿耿,一生俭朴,不仅深受百姓爱戴,而且得到了不少政治家、史学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因为代王思受过这件事,魏武帝曹操由衷感叹:“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三国时期蜀汉及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将汉末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以及扬州刺史刘馥、温恢等6人合为一传。陈寿还评价道:“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太祖创基,迄终魏业,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陈寿认为包括梁习在内的这6位刺史恩德和威势同时显现精明通达情势和事务,能够同时彰显恩德和威势,是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的典范。

南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也评论梁习:“与王思,同僚而已,亲非骨肉,义非刎颈,而以身代思,受不测之祸,以之为义,无乃乖先哲之雅旨乎!史迁云‘死有重于太(泰)山,有轻于鸿毛’,故君子不为苟存,不为苟亡。若使思不引分,主不加恕,则所谓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习之死义者,岂其然哉。”

现代史学评论家刘咸炘说:“刘馥治扬,梁习治并,张既治雍、凉,温恢治扬、凉,贾逵治豫,功皆甚著。”

家乡人民对梁习也有高度的认同。正如梁湾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梁云俊所说:“梁习不仅是我们梁氏家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柘城的骄傲。尤其是他那勤政为民、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永远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我们将世世代代纪念他。”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3月25日)
定了 这十多个路口都将安装红绿灯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雾炮车在神火大道作业
春暖桃花开 笑迎宾客来
养殖长毛兔促增收
民警看望贫困户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