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57)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3-18 11:46

久假不归

“久假不归”中的“假”为借的意思;“归”即归还的意思。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常用其字面意义,表示借别人的东西长久不还,据为己有。

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孟子说:“尧、舜把仁义当作自己的本性,商汤王、周武王是亲身实践、努力推行仁义;五霸是假借仁义为己用,以迷惑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假借的时间长了而不归还,怎么能知道他们不是真有仁义了呢?”

由于《孟子》说“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而引出“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便有了“久假不归”这一成语。

关于商汤亲身实践、努力推行仁义,史书有许多记载。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篇》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

《孟子·滕文公》记载:“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尚书·仲虺之诰》说:“惟王(指商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懋字有盛美、劝勉二义。这里是说:德盛的用官职劝勉他),功懋懋赏;用人惟已(《孔传》:“用人之言,若自己出”),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管子·轻重甲》记载:“桓公问管子曰:‘夫汤以七十里之薄(亳),兼桀之天下,其故何也?’管子对曰:‘桀者冬不为杠,夏不束柎,以观冻溺。弛牝虎充市,以观其惊骇。至汤而不然。夷疏而积粟,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蠕,百姓亲附,政令流行,乃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文选》注引《淮南子》曰:“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薪,翦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然,即降大雨。”《后汉书·钟离意传》载其明帝永平三年因旱上疏曰:“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邪?使人疾邪?宫室荣邪?女谒盛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墨子·兼爱下》载子墨子引《汤说》云:“汤曰:‘惟予小子履(成汤又名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下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即此言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祠说于上帝鬼神。”

《尚书·伊训》载:“呜呼!先王肇(勉力)修人纪(为人的纲纪),从谏弗昲(违背),先民时(是,表示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若(顺从);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结交别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治理官吏的刑法),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乐酒,嗜酒行乐)歌于室,时谓巫(以祈祷鬼神为职业的人)风。敢有殉(求,贪求)于货色、恒于游畋(田猎),时谓淫风。敢有侮(轻慢)圣言、逆忠直、远(疏远)耆(老)德、比(亲近)顽(愚)童(童稚),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正),其刑墨(凿额涂墨的刑罚)。具训于蒙士(下士)。’”

史书记载商汤推行仁义的事情很多。由于孟子说商汤王和周武王亲身实践仁义,五霸是假借仁义为己用且久假而不归,后来就有了“久假不归”这一成语。

例句:“煨烬之余,所存不多。诸侄辈不能谨守,又为亲戚盗去,或它人久假不归。”(宋代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七)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57)
2021-03-18 11:46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久假不归

“久假不归”中的“假”为借的意思;“归”即归还的意思。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常用其字面意义,表示借别人的东西长久不还,据为己有。

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孟子说:“尧、舜把仁义当作自己的本性,商汤王、周武王是亲身实践、努力推行仁义;五霸是假借仁义为己用,以迷惑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假借的时间长了而不归还,怎么能知道他们不是真有仁义了呢?”

由于《孟子》说“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而引出“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便有了“久假不归”这一成语。

关于商汤亲身实践、努力推行仁义,史书有许多记载。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篇》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

《孟子·滕文公》记载:“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尚书·仲虺之诰》说:“惟王(指商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懋字有盛美、劝勉二义。这里是说:德盛的用官职劝勉他),功懋懋赏;用人惟已(《孔传》:“用人之言,若自己出”),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管子·轻重甲》记载:“桓公问管子曰:‘夫汤以七十里之薄(亳),兼桀之天下,其故何也?’管子对曰:‘桀者冬不为杠,夏不束柎,以观冻溺。弛牝虎充市,以观其惊骇。至汤而不然。夷疏而积粟,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蠕,百姓亲附,政令流行,乃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文选》注引《淮南子》曰:“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薪,翦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然,即降大雨。”《后汉书·钟离意传》载其明帝永平三年因旱上疏曰:“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邪?使人疾邪?宫室荣邪?女谒盛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墨子·兼爱下》载子墨子引《汤说》云:“汤曰:‘惟予小子履(成汤又名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下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即此言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祠说于上帝鬼神。”

《尚书·伊训》载:“呜呼!先王肇(勉力)修人纪(为人的纲纪),从谏弗昲(违背),先民时(是,表示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若(顺从);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结交别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治理官吏的刑法),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乐酒,嗜酒行乐)歌于室,时谓巫(以祈祷鬼神为职业的人)风。敢有殉(求,贪求)于货色、恒于游畋(田猎),时谓淫风。敢有侮(轻慢)圣言、逆忠直、远(疏远)耆(老)德、比(亲近)顽(愚)童(童稚),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正),其刑墨(凿额涂墨的刑罚)。具训于蒙士(下士)。’”

史书记载商汤推行仁义的事情很多。由于孟子说商汤王和周武王亲身实践仁义,五霸是假借仁义为己用且久假而不归,后来就有了“久假不归”这一成语。

例句:“煨烬之余,所存不多。诸侄辈不能谨守,又为亲戚盗去,或它人久假不归。”(宋代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七)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3月18日)
网友留言选登(3月17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志愿者在行动
柘城县容湖国家湿地 ...
春日大棚劳作忙
雷锋精神 永放光芒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