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54)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3-15 00:11

博学多闻

“博学多闻”是我们常用的成语。其中的“博”为广博的意思,“闻”指见闻。这一成语是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典故出自春秋时宋国人文子的著作《文子·精诚》:“老子曰:振穷补急则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世无灾害,虽圣无所施其德,上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功。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诚施无穷之智,寝说而不言天下莫知贵其不言者,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皆其粗也。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摠( zǒng,做不是你应该做的事)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这是《文子·精诚》解释老子的话。

虚极先生对这段话的解释可作参考:老子说:救助贫苦百姓,补助灾难的急需会获得相应的名誉,兴利除害会有功劳成就。如果世上没有贫苦、灾害,那么名誉、功劳和成就还从哪里来呢?圣人看上去好像并没有为天下做什么,但万物却应道德而自然自化,这是大道无为,无为之教之功,是即使圣人也无法立的天之功,圣人只是代理大道教化了百姓遵循自然无为罢了。所以圣人治理天下,抱道不离厚积天德蓄养天下,以道治天下,使天下清正,百姓自然素朴。天道的无言之教让天下万物自然自化,万物并不需要知道是谁让他们自然自化。举个例子就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出生后没有谁教它们呼吸,它们一出生就知道要自然畅快地呼吸,没有谁教它们吃奶,它们自然就知道饿了要从母亲那里吸吮母奶,它们并没有通过谁的教导而能够顺应着自己的本性而生存,发展出自己的协同作战,抵御外敌,这些都是自然自化的,并不需要谁来教导它们,这就是万物自然自化而莫知贵其不言者。所以,“可以言说教导的道,不是常道大道;可以以名字来命名的名,就不是大道之象的无名”。书写在竹帛上,刻在坚固的金石上,可以传于后世的学说,都是粗俗的学说。这里可能很多同道就要问了,我们现在读的经典不也是以书本而传承下来的吗?难道道家的这些经典也是粗俗的吗?这里得简单说一说,道家的这些经典都是经天纬地的通天帝王学说,存在于国家的皇室图书馆,百姓是无法能够查阅得到的,这些学说是绝对的最高绝密,因为这里面都记载道术及历法,而如果大家都能读懂学会,那么天下就会出现各种历法,天下之人各持己见,那么天下就要大乱,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圣人一样拥有虚静纯白素朴天恩之心。是因为天下失道,周室崩坏,才使得这些经典流落到了民间,才有了后来的百家争鸣,而百家争鸣正是因为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才有了《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的悲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所以百家争鸣并不是华夏史上的进步,而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倒退,因为上古之道已经决裂,各家拿着一点散落在民间的学说就说自己才是最好的,所以后世的学者还将百家争鸣进行美化包装,这是多么鄙夷可笑,所以同道们更要珍惜圣人为我们留下的正统经典。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摠(同“总”)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三皇五帝三王: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被称为“三皇”,也有人把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被称为“五帝”,而“三王”则指夏禹、商汤、周武王。这些圣人做的事不同但是都同于天心,治理国家的手段不同,但是都以是道治理天下。

天人两分之后的学者们,不知道天下的治理要以天道天德而治天下才能安宁太平,而是只用治理国家成功的事例来进行讨论,虽然博学多闻,却不免于乱。

虚极先生说:其实现代很多企业也是如此,领导只会借助别的企业的成功经验来进行讨论并作出可行性的方案,但是社会这个大环境确实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这个大环境大循环才是一个最需要去通晓的,因为企业的成功都是要依据社会这个大环境大循环,企业就是小循环,所有的小循环都需要依据大循环而动的,所以成功的案例也只是在当下有用,不可能通用,而通用的原则就是需要知道这个大循环的运动,掌握好起伏的规律,这样才能顺应这个大循环,包括修身处世也是一样的。

例句:“博学多闻,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明代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54)
2021-03-15 00:11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博学多闻

“博学多闻”是我们常用的成语。其中的“博”为广博的意思,“闻”指见闻。这一成语是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典故出自春秋时宋国人文子的著作《文子·精诚》:“老子曰:振穷补急则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世无灾害,虽圣无所施其德,上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功。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诚施无穷之智,寝说而不言天下莫知贵其不言者,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皆其粗也。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摠( zǒng,做不是你应该做的事)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这是《文子·精诚》解释老子的话。

虚极先生对这段话的解释可作参考:老子说:救助贫苦百姓,补助灾难的急需会获得相应的名誉,兴利除害会有功劳成就。如果世上没有贫苦、灾害,那么名誉、功劳和成就还从哪里来呢?圣人看上去好像并没有为天下做什么,但万物却应道德而自然自化,这是大道无为,无为之教之功,是即使圣人也无法立的天之功,圣人只是代理大道教化了百姓遵循自然无为罢了。所以圣人治理天下,抱道不离厚积天德蓄养天下,以道治天下,使天下清正,百姓自然素朴。天道的无言之教让天下万物自然自化,万物并不需要知道是谁让他们自然自化。举个例子就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出生后没有谁教它们呼吸,它们一出生就知道要自然畅快地呼吸,没有谁教它们吃奶,它们自然就知道饿了要从母亲那里吸吮母奶,它们并没有通过谁的教导而能够顺应着自己的本性而生存,发展出自己的协同作战,抵御外敌,这些都是自然自化的,并不需要谁来教导它们,这就是万物自然自化而莫知贵其不言者。所以,“可以言说教导的道,不是常道大道;可以以名字来命名的名,就不是大道之象的无名”。书写在竹帛上,刻在坚固的金石上,可以传于后世的学说,都是粗俗的学说。这里可能很多同道就要问了,我们现在读的经典不也是以书本而传承下来的吗?难道道家的这些经典也是粗俗的吗?这里得简单说一说,道家的这些经典都是经天纬地的通天帝王学说,存在于国家的皇室图书馆,百姓是无法能够查阅得到的,这些学说是绝对的最高绝密,因为这里面都记载道术及历法,而如果大家都能读懂学会,那么天下就会出现各种历法,天下之人各持己见,那么天下就要大乱,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圣人一样拥有虚静纯白素朴天恩之心。是因为天下失道,周室崩坏,才使得这些经典流落到了民间,才有了后来的百家争鸣,而百家争鸣正是因为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才有了《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的悲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所以百家争鸣并不是华夏史上的进步,而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倒退,因为上古之道已经决裂,各家拿着一点散落在民间的学说就说自己才是最好的,所以后世的学者还将百家争鸣进行美化包装,这是多么鄙夷可笑,所以同道们更要珍惜圣人为我们留下的正统经典。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摠(同“总”)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三皇五帝三王: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被称为“三皇”,也有人把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被称为“五帝”,而“三王”则指夏禹、商汤、周武王。这些圣人做的事不同但是都同于天心,治理国家的手段不同,但是都以是道治理天下。

天人两分之后的学者们,不知道天下的治理要以天道天德而治天下才能安宁太平,而是只用治理国家成功的事例来进行讨论,虽然博学多闻,却不免于乱。

虚极先生说:其实现代很多企业也是如此,领导只会借助别的企业的成功经验来进行讨论并作出可行性的方案,但是社会这个大环境确实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这个大环境大循环才是一个最需要去通晓的,因为企业的成功都是要依据社会这个大环境大循环,企业就是小循环,所有的小循环都需要依据大循环而动的,所以成功的案例也只是在当下有用,不可能通用,而通用的原则就是需要知道这个大循环的运动,掌握好起伏的规律,这样才能顺应这个大循环,包括修身处世也是一样的。

例句:“博学多闻,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明代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3月11日)
网友留言选登(3月11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全民国土绿化让示范 ...
大群白天鹅打卡商丘古城
日月湖畔花盛开
人勤 春早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