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一百九十九

范仲淹在商丘的文学实践之赋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1-29 09:45

范仲淹塑像

■主讲人

马学庆,本科学历,现任宁陵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丘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宁陵县政协常委、宁陵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论文、文学等各类文章千余篇,著作有《范仲淹与商丘》《寻踪梁园》《古宋七子》《殷宋五泽》《一岭十八岗》《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马学庆文集》等10余部。

■阅读提示

在应天书院读书与执教期间,范仲淹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研究和写作赋。这一时期也成为范仲淹赋文创作的高峰期。范仲淹的律赋现存35篇,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表现政治教化观点,占其赋作大多数;另一类探讨人格修养。马学庆认为,范仲淹所作赋属骈文赋,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副标题中点出主旨。范仲淹还大大拓展了律赋内容,并总结创作规律。其辑选《赋林衡鉴》,并在序中对律赋作了理论性的总结,从而使律赋的研究由自发走向自觉;创作了大量思想丰富、艺术高妙的作品,大大拓展了律赋的内涵,对宋代律赋特点的形成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仁政爱民之赋

如果从内容入手进行归纳,范仲淹赋文大体可以分为仁政爱民、重视农业、任贤纳谏、出仕辅政、忠言进谏、礼乐教化、修礼明性、蒙以养正8个方面。

范仲淹论述君道,以仁政爱民为核心。如《尧舜帅天下以仁赋》中“伊二圣之仁化,致四海之富饶”,“当其如天者尧,继尧者舜,守位而时既相接,行仁而性亦相近”等句就是赞美尧舜的仁政。赋文最后归为“稽陶唐之道,法有虞之理。是则万汇熙熙,咸颂声而作矣”,即天子要崇尚尧舜的仁政,效法他们。《体仁足以长人赋》把仁政思想论述得更加透彻明了。“圣人受天命,体乾文。既克仁而是务,遂长人而不群。”“君子乃时法斯道,力行乎仁。”“安仁为念,我则俯视于繁氓;克己存诚,我则上居于大宝。”这篇赋以“仁”作为天子治道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层层深入的论述,是范仲淹政治理念的尽情抒发。

范仲淹还在《君以民为体赋》《用天下心为心赋》《政在顺民心赋》等作品中阐发了爱民思想。在《用天下心为心赋》中,他论述天子要想天下归心,就要克制自己的私欲而行仁政,施政顺乎民意,礼节因民俗而制定,就能使得天下大同,教化大行。这里他提出了爱民就要顺民,所以为政不可“肆予一人之意”,而是要“伸尔万邦之怀”,使人民欢心鼓舞,也使国家免于颠覆的危险。

重视农业之赋

既然要爱民,就要重视民生,而民以食为天,那么注重农业生产、注重养民也必然成为范仲淹赋文中的又一主要内容。

范仲淹在《稼穑惟宝赋》中用大量的语句论述农业乃天下的根本,为君者也当以农为本,以粮食谷物为宝,崇尚农桑之道,使天下百姓勤于稼穑,以保粮食丰收。《铸剑戟为农器赋》中的“食惟民天”是论述人主不应当崇尚战争,而是要“偃武”“劝农”,广辟公田,敦行富民养民的以民为本之政。

还有《名堂赋》中“止北伐之威,以助养于生生;导南风之和,以饰喜于元元”,《君以民为体赋》中“劝农勉人,戒不勤而是速”,《政在顺民心赋》中“务材训农,皆因民之所利”,《制器尚象赋》中“施于田畴,则兆民所赖”等语句,均是范仲淹重视农业思想的论述。

任贤纳谏之赋

范仲淹一生都十分重视贤才的作用,在他的奏疏《选任贤能论》《推委臣下论》中就专门论述了培养贤才、选任贤能的问题。而范仲淹所做的赋中,《任官惟贤材赋》《得地千里不如一贤赋》也集中讨论任用贤才的问题。

《任官惟贤材赋》论述君王应当选拔贤能之人,根据不同的官位任用不同的贤人。用人不当,会给人民带来忧患;用人得当,则能帮助君王实现美政。其《奏杜杞等充馆职》中也提出:“盖天下治乱,系之于人,得人则治,失人则乱。”所以,君王应该孜孜求贤,以使贤者盈满于朝廷而野无遗贤。文章采取正反论述,举尧帝和黄帝任用贤臣辅政的先例,感召当时的天子效法他们举贤任能。

《得地千里不如一贤赋》论及贤才的决定因素。范仲淹认为得地千里,而无贤人守护,反而会招致国难,丧失土地;以人为本,以贤为贵,治理国家,开创宏业,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采取正反对比论说,鲜明地表达了范仲淹的政治理念。

此外,《六官赋》《金在镕赋》《尧舜帅天下以仁赋》《君以民为体赋》《圣人大宝曰位赋》等篇章也论及了选贤任贤的问题。在《从谏如流赋》中,范仲淹采取一贯的手法,从正、反两面论述,并证之以先贤的事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天子应当从谏如流的思想。

出仕辅政之赋

除了论述了天子要选贤任能,范仲淹还在赋中强调贤者应当积极出仕。《贤不家食赋》论述了贤良之才应当逢时出仕,并且出仕之后要“克勤于邦”,尽心辅佐天子治理国家,安宁天下的思想。《金在镕赋》中“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之句,《天骥呈才赋》中“腾志千里,飞声八埏”表达的都是贤者为国家所用,为国家驰骋疆场,发挥才干的志向。

《淡交若水赋》中的“如通润下之功,同行其道;似得朝宗之便,相荐于君”,在论述交友之道时也表达了志同道合的人和衷共济辅佐君王的理念。《临川羡鱼赋》论述了“有为者必先

其器”的道理,虽然主旨在于说明一个人要想出仕为官必先修身于内,但是也映射出贤良之才当求干禄的思想。

忠言进谏之赋

贤良出仕为官之后,自当尽心辅政,有所作为。范仲淹在《贤不家食赋》中讲到:“思举之士,效明试于勋庸;崇德之人,耻素餐而高尚。”范仲淹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以尸位素餐为耻的思想。

《六官赋》中,“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虽乃武而乃文,各从其理体;亦同心而同德,共辅于文明”等句所论皆是臣子当忠诚于天子,尽心辅政,助其安宁天下的思想。

臣子辅政就应积极进谏言事,范仲淹在《从谏如流赋》中说“臣不兴谏则君道有亏”;在《灵乌赋》发出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宣言。这都表明,范仲淹对儒家犯颜诤谏的精神极为推崇。

礼乐教化之赋

范仲淹在多篇律赋中论述了天子要注重对百姓的礼乐教化,以礼仪作为治理天下利器这一为政之道。《大礼与天地同节赋》《礼仪为器赋》《今乐犹古乐赋》《阳礼教让赋》等篇皆是范仲淹此类赋文的代表作。

《礼仪为器赋》从礼仪对个人修身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礼乐可以为“器”的作用。范仲淹认为,对天子来说,修之于身即是君王的权柄;教化百姓,也能发挥无穷的作用。所以人君要以礼仪修身,以礼仪为政,贵礼仪,行教化。

《今乐犹古乐赋》则从“古乐”和“今乐”都是以教化和民这一角度入手,解释天子应该重视音乐教化的为政之道。范仲淹认为古代高雅的音乐“实用洽于群情”,如今高雅的音乐“亦足康于兆庶”。音乐能使“上下咸乐”,可以“移风易俗”,既能象征天子的美德,又能愉悦万国的民心。因此,天子要“顺时而设教”,以广兴音乐教化的功用。

《阳礼教让赋》则是论述“乡射”宴饮的礼仪能够教化万民,使他们知道进退谦让之道。另外,范仲淹的《政在顺民心赋》《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制器尚象赋》等文也论及了礼乐教化。

修礼明性之赋

于国家来说,范仲淹非常重视礼乐教化的作用;于君臣个人来说,他也认为应注重敦修礼仪。国家施行礼乐教化和个人敦修礼仪虽然分属宏观和微观不同层面,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个人的崇礼修仪,施行礼乐教化只能是空谈。所以在《礼仪为器赋》中,他从“修之于身”和“体之于政”两个方面同时论述,“修之于身”既针对君主也针对臣子。《淡交若水赋》中“莫不就义若渴,从善如流”“游泳而学海同济,兢慎而礼防共守”等句论述交友也当谨守礼仪。范仲淹还在此赋中自定交友的标准“君子求友,恬淡为上”,“唯德是依,因心而友”。

在《省试自诚而明谓之性赋》中,范仲淹论述圣人即才德兼备之人,是天生正命,可以由“至诚而达至明”;而贤人则是靠“学而有方”修养自己的禀性,从而得以实现“自明至诚”,成为贤良。由此,范仲淹表达了天子为政要彰显其诚明的德行,而凡人或臣子则要努力学习贤良、修身养性的观点。

蒙以养正之赋

蒙以养正意思是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蒙以养正赋》强调一个人应能“蒙以养正”,即能以童蒙的质朴养成中正为人的德行,因为“务实去华”是修养德行的良方所在。

赋文还提出,作为臣子“处下韬光”“体之而修身”,即体会“蒙以养正”的道理并用之修身养性,才能成为内含美德的人,行为就不会有过错缺失;作为天子“居上弃智”,以“蒙以养正”的道理来施行教化,才能成为守道的君王,天下百姓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化。范仲淹认为,不管是臣子还是天子,做到了内心蕴藏美好的道德而不炫耀,就可以超然于祸福相随的悲喜之外。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论述“蒙以养正”的道理,是和谦虚自牧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不伐其善,罔耀其能”也就是不要夸饰自己的美善,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一百九十九
范仲淹在商丘的文学实践之赋
2021-01-29 09:45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范仲淹塑像

■主讲人

马学庆,本科学历,现任宁陵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丘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宁陵县政协常委、宁陵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论文、文学等各类文章千余篇,著作有《范仲淹与商丘》《寻踪梁园》《古宋七子》《殷宋五泽》《一岭十八岗》《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马学庆文集》等10余部。

■阅读提示

在应天书院读书与执教期间,范仲淹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研究和写作赋。这一时期也成为范仲淹赋文创作的高峰期。范仲淹的律赋现存35篇,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表现政治教化观点,占其赋作大多数;另一类探讨人格修养。马学庆认为,范仲淹所作赋属骈文赋,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副标题中点出主旨。范仲淹还大大拓展了律赋内容,并总结创作规律。其辑选《赋林衡鉴》,并在序中对律赋作了理论性的总结,从而使律赋的研究由自发走向自觉;创作了大量思想丰富、艺术高妙的作品,大大拓展了律赋的内涵,对宋代律赋特点的形成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仁政爱民之赋

如果从内容入手进行归纳,范仲淹赋文大体可以分为仁政爱民、重视农业、任贤纳谏、出仕辅政、忠言进谏、礼乐教化、修礼明性、蒙以养正8个方面。

范仲淹论述君道,以仁政爱民为核心。如《尧舜帅天下以仁赋》中“伊二圣之仁化,致四海之富饶”,“当其如天者尧,继尧者舜,守位而时既相接,行仁而性亦相近”等句就是赞美尧舜的仁政。赋文最后归为“稽陶唐之道,法有虞之理。是则万汇熙熙,咸颂声而作矣”,即天子要崇尚尧舜的仁政,效法他们。《体仁足以长人赋》把仁政思想论述得更加透彻明了。“圣人受天命,体乾文。既克仁而是务,遂长人而不群。”“君子乃时法斯道,力行乎仁。”“安仁为念,我则俯视于繁氓;克己存诚,我则上居于大宝。”这篇赋以“仁”作为天子治道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层层深入的论述,是范仲淹政治理念的尽情抒发。

范仲淹还在《君以民为体赋》《用天下心为心赋》《政在顺民心赋》等作品中阐发了爱民思想。在《用天下心为心赋》中,他论述天子要想天下归心,就要克制自己的私欲而行仁政,施政顺乎民意,礼节因民俗而制定,就能使得天下大同,教化大行。这里他提出了爱民就要顺民,所以为政不可“肆予一人之意”,而是要“伸尔万邦之怀”,使人民欢心鼓舞,也使国家免于颠覆的危险。

重视农业之赋

既然要爱民,就要重视民生,而民以食为天,那么注重农业生产、注重养民也必然成为范仲淹赋文中的又一主要内容。

范仲淹在《稼穑惟宝赋》中用大量的语句论述农业乃天下的根本,为君者也当以农为本,以粮食谷物为宝,崇尚农桑之道,使天下百姓勤于稼穑,以保粮食丰收。《铸剑戟为农器赋》中的“食惟民天”是论述人主不应当崇尚战争,而是要“偃武”“劝农”,广辟公田,敦行富民养民的以民为本之政。

还有《名堂赋》中“止北伐之威,以助养于生生;导南风之和,以饰喜于元元”,《君以民为体赋》中“劝农勉人,戒不勤而是速”,《政在顺民心赋》中“务材训农,皆因民之所利”,《制器尚象赋》中“施于田畴,则兆民所赖”等语句,均是范仲淹重视农业思想的论述。

任贤纳谏之赋

范仲淹一生都十分重视贤才的作用,在他的奏疏《选任贤能论》《推委臣下论》中就专门论述了培养贤才、选任贤能的问题。而范仲淹所做的赋中,《任官惟贤材赋》《得地千里不如一贤赋》也集中讨论任用贤才的问题。

《任官惟贤材赋》论述君王应当选拔贤能之人,根据不同的官位任用不同的贤人。用人不当,会给人民带来忧患;用人得当,则能帮助君王实现美政。其《奏杜杞等充馆职》中也提出:“盖天下治乱,系之于人,得人则治,失人则乱。”所以,君王应该孜孜求贤,以使贤者盈满于朝廷而野无遗贤。文章采取正反论述,举尧帝和黄帝任用贤臣辅政的先例,感召当时的天子效法他们举贤任能。

《得地千里不如一贤赋》论及贤才的决定因素。范仲淹认为得地千里,而无贤人守护,反而会招致国难,丧失土地;以人为本,以贤为贵,治理国家,开创宏业,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采取正反对比论说,鲜明地表达了范仲淹的政治理念。

此外,《六官赋》《金在镕赋》《尧舜帅天下以仁赋》《君以民为体赋》《圣人大宝曰位赋》等篇章也论及了选贤任贤的问题。在《从谏如流赋》中,范仲淹采取一贯的手法,从正、反两面论述,并证之以先贤的事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天子应当从谏如流的思想。

出仕辅政之赋

除了论述了天子要选贤任能,范仲淹还在赋中强调贤者应当积极出仕。《贤不家食赋》论述了贤良之才应当逢时出仕,并且出仕之后要“克勤于邦”,尽心辅佐天子治理国家,安宁天下的思想。《金在镕赋》中“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之句,《天骥呈才赋》中“腾志千里,飞声八埏”表达的都是贤者为国家所用,为国家驰骋疆场,发挥才干的志向。

《淡交若水赋》中的“如通润下之功,同行其道;似得朝宗之便,相荐于君”,在论述交友之道时也表达了志同道合的人和衷共济辅佐君王的理念。《临川羡鱼赋》论述了“有为者必先

其器”的道理,虽然主旨在于说明一个人要想出仕为官必先修身于内,但是也映射出贤良之才当求干禄的思想。

忠言进谏之赋

贤良出仕为官之后,自当尽心辅政,有所作为。范仲淹在《贤不家食赋》中讲到:“思举之士,效明试于勋庸;崇德之人,耻素餐而高尚。”范仲淹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以尸位素餐为耻的思想。

《六官赋》中,“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虽乃武而乃文,各从其理体;亦同心而同德,共辅于文明”等句所论皆是臣子当忠诚于天子,尽心辅政,助其安宁天下的思想。

臣子辅政就应积极进谏言事,范仲淹在《从谏如流赋》中说“臣不兴谏则君道有亏”;在《灵乌赋》发出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宣言。这都表明,范仲淹对儒家犯颜诤谏的精神极为推崇。

礼乐教化之赋

范仲淹在多篇律赋中论述了天子要注重对百姓的礼乐教化,以礼仪作为治理天下利器这一为政之道。《大礼与天地同节赋》《礼仪为器赋》《今乐犹古乐赋》《阳礼教让赋》等篇皆是范仲淹此类赋文的代表作。

《礼仪为器赋》从礼仪对个人修身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礼乐可以为“器”的作用。范仲淹认为,对天子来说,修之于身即是君王的权柄;教化百姓,也能发挥无穷的作用。所以人君要以礼仪修身,以礼仪为政,贵礼仪,行教化。

《今乐犹古乐赋》则从“古乐”和“今乐”都是以教化和民这一角度入手,解释天子应该重视音乐教化的为政之道。范仲淹认为古代高雅的音乐“实用洽于群情”,如今高雅的音乐“亦足康于兆庶”。音乐能使“上下咸乐”,可以“移风易俗”,既能象征天子的美德,又能愉悦万国的民心。因此,天子要“顺时而设教”,以广兴音乐教化的功用。

《阳礼教让赋》则是论述“乡射”宴饮的礼仪能够教化万民,使他们知道进退谦让之道。另外,范仲淹的《政在顺民心赋》《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制器尚象赋》等文也论及了礼乐教化。

修礼明性之赋

于国家来说,范仲淹非常重视礼乐教化的作用;于君臣个人来说,他也认为应注重敦修礼仪。国家施行礼乐教化和个人敦修礼仪虽然分属宏观和微观不同层面,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个人的崇礼修仪,施行礼乐教化只能是空谈。所以在《礼仪为器赋》中,他从“修之于身”和“体之于政”两个方面同时论述,“修之于身”既针对君主也针对臣子。《淡交若水赋》中“莫不就义若渴,从善如流”“游泳而学海同济,兢慎而礼防共守”等句论述交友也当谨守礼仪。范仲淹还在此赋中自定交友的标准“君子求友,恬淡为上”,“唯德是依,因心而友”。

在《省试自诚而明谓之性赋》中,范仲淹论述圣人即才德兼备之人,是天生正命,可以由“至诚而达至明”;而贤人则是靠“学而有方”修养自己的禀性,从而得以实现“自明至诚”,成为贤良。由此,范仲淹表达了天子为政要彰显其诚明的德行,而凡人或臣子则要努力学习贤良、修身养性的观点。

蒙以养正之赋

蒙以养正意思是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蒙以养正赋》强调一个人应能“蒙以养正”,即能以童蒙的质朴养成中正为人的德行,因为“务实去华”是修养德行的良方所在。

赋文还提出,作为臣子“处下韬光”“体之而修身”,即体会“蒙以养正”的道理并用之修身养性,才能成为内含美德的人,行为就不会有过错缺失;作为天子“居上弃智”,以“蒙以养正”的道理来施行教化,才能成为守道的君王,天下百姓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化。范仲淹认为,不管是臣子还是天子,做到了内心蕴藏美好的道德而不炫耀,就可以超然于祸福相随的悲喜之外。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论述“蒙以养正”的道理,是和谦虚自牧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不伐其善,罔耀其能”也就是不要夸饰自己的美善,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1月28日)
梁园区市政建设局持续抽污多日 路面已无积水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日夜不停忙生产,备 ...
爱心义诊送健康 志愿...
6根葱 10元钱
春运第一天 客流量不多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