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22)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1-19 08:56

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中的“薪”指柴草。“抱”在这里意为把抱来的柴草抛掷到火里。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似于火上浇油。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更大。告诫人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才能有效。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

典故出自春秋时的宋国人文子的著作《文子·精诚》:“人主之思,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以时,五谷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养民以公,威厉以诚,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宽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此圣人之思也。夫上好取而无量,即下贪功而无让,民贫苦而分争生,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生,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夫水浊者鱼噞( Yǎn,鱼在水面张口呼吸),政苛者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所修者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作为一国之君,要不劳思虑,不炫耀个人智能,安静不急躁而以静制动。胸怀仁诚之心,好雨就会按时而降,五谷就会茂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国家就富裕。每月按时观察考核,年终献功,养育百姓兼爱无私,威容严厉而不训诫,法律省却而不苛繁,教化如神喻,法令宽刑狱缓,监狱空虚,天下同俗,莫怀奸心,这就是圣人所施的仁惠。如果国君好攫取并贪得无厌,臣下就会贪功而不谦让,百姓贫苦,矛盾就会生成,下再大的力气去治理也是辛劳而无功;智巧而奸诈萌生,盗贼就会越来越多;上下相互抱怨,政令便无法推行。水质混浊,鱼口呼吸困难,鱼就要露出水面;政令苛峻,百姓就会骚乱;上层官僚多欲望,下层官吏就会多狡诈;上层官僚多扰民,下层百姓就不安定;上层官僚多贪求,下层百姓就多争夺。不整治其本而救治于末,无异于用凿渠的方法去止水、抱着薪草去救火。圣人观察事理而治理,用很少的物资来供养自己,不布施而能表现出仁爱,不言说而能得到信任,不求取而能得到,不作为而能成功。怀自然之心,保至真之性,与道契合而推动精诚,就好像响有回声,影子像形体一样,这才是治理的根本方法啊。

关于抱薪救火,司马迁在《史记》中讲了一个例子。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更是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接着,秦军直逼魏国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土地,才算暂时了结战争。但秦国对魏国的侵略并没就此罢休。第三年,秦国又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安釐王坐卧不安。魏国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段干子的话做了。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以割地的方法而求和平,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给他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胆小的安釐王却只顾一时苟安,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仍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前225年,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此事成了历史上抱薪救火的典型例子。

例句:“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史记·魏世家》)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22)
2021-01-19 08:56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中的“薪”指柴草。“抱”在这里意为把抱来的柴草抛掷到火里。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似于火上浇油。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更大。告诫人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才能有效。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

典故出自春秋时的宋国人文子的著作《文子·精诚》:“人主之思,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以时,五谷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养民以公,威厉以诚,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宽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此圣人之思也。夫上好取而无量,即下贪功而无让,民贫苦而分争生,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生,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夫水浊者鱼噞( Yǎn,鱼在水面张口呼吸),政苛者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所修者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作为一国之君,要不劳思虑,不炫耀个人智能,安静不急躁而以静制动。胸怀仁诚之心,好雨就会按时而降,五谷就会茂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国家就富裕。每月按时观察考核,年终献功,养育百姓兼爱无私,威容严厉而不训诫,法律省却而不苛繁,教化如神喻,法令宽刑狱缓,监狱空虚,天下同俗,莫怀奸心,这就是圣人所施的仁惠。如果国君好攫取并贪得无厌,臣下就会贪功而不谦让,百姓贫苦,矛盾就会生成,下再大的力气去治理也是辛劳而无功;智巧而奸诈萌生,盗贼就会越来越多;上下相互抱怨,政令便无法推行。水质混浊,鱼口呼吸困难,鱼就要露出水面;政令苛峻,百姓就会骚乱;上层官僚多欲望,下层官吏就会多狡诈;上层官僚多扰民,下层百姓就不安定;上层官僚多贪求,下层百姓就多争夺。不整治其本而救治于末,无异于用凿渠的方法去止水、抱着薪草去救火。圣人观察事理而治理,用很少的物资来供养自己,不布施而能表现出仁爱,不言说而能得到信任,不求取而能得到,不作为而能成功。怀自然之心,保至真之性,与道契合而推动精诚,就好像响有回声,影子像形体一样,这才是治理的根本方法啊。

关于抱薪救火,司马迁在《史记》中讲了一个例子。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更是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接着,秦军直逼魏国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土地,才算暂时了结战争。但秦国对魏国的侵略并没就此罢休。第三年,秦国又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安釐王坐卧不安。魏国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段干子的话做了。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以割地的方法而求和平,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给他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胆小的安釐王却只顾一时苟安,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仍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前225年,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此事成了历史上抱薪救火的典型例子。

例句:“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史记·魏世家》)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1月19日)
我这种情况能否转成干部身份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聚焦省两会
曝光台
演 练
消费扶贫 邀你来买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