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92)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12-07 09:40

亡国之音 音与政通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来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音与政通”中的“音”为音乐;“政”为政治。这一成语是说音乐与政治是相通的,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典故皆出自西汉礼学家、经学家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tiē chì,不和)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凡是音,都是出于人心的。感情激动于心,所以就表现为声。把声组成一定形式的曲调,就叫作音。所以太平盛世的音,其曲调安详而欢乐,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和谐;混乱世道的音,其曲调怨恨而愤怒,反映了当时政治的紊乱;亡国之音,其曲调哀伤而深沉,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困苦。由此看来,声音和政治是相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声音。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羽”,宫声代表君,商声代表臣,角声代表民,征声代表事,羽声代表物。如果这五声不乱,就不会出现不和谐的曲调。如果宫声混乱则其音散漫,象征着国君的骄纵;商声混乱则其音不正,象征着官员的腐败;角声混乱则其音忧伤,象征着百姓的不满;征声混乱则其音悲哀,象征着百姓的徭役太重;羽声混乱则其音危急,象征着物资匾乏。如果五声皆乱,秩序荡然,那就会奏出所谓的慢音。到了这一地步,国家的灭亡也就不剩几天了。郑、卫两地的音乐,属于乱世之音,接近于慢音了。桑间濮上(濮水经过的那个地方有桑间。今濮阳南,古属卫地)之音,属于亡国之音,它反映了国家政治的极端混乱,老百姓的流离失所,统治者的欺上瞒下、自私自利而不可救药。凡音,都是出于人心。而比音高级的乐,则是与社会伦理相通的。所以懂得声而不懂得音为何物的,那是禽兽;懂得音而不懂得乐为何物的,那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乐。所以君子才能从辨别声而进而懂得音,从辨别音而进而懂得乐,从辨别乐而进而懂得政事,于是就有了一整套的治国方法。所以,对于不懂得声的人,就没法和他再进一步谈音;对于不懂得音的人,就没法和他再进一步谈乐。懂得乐的人也就近乎懂得礼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首著名的亡国之音——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后庭花”是一种生长在江南的花名,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有红白两色,白色的花盛开时,使树冠如堆玉一样美丽,所以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玉树后庭花》本是乐府民歌,又名《后庭花》,陈后主按格式填上新词之后,叫宠妃张丽华及孔贵人等日夜歌咏,之后传唱天下。当时有人认为该诗中的“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句有哀愁意味,是不祥之兆。但陈后主却认为“王气在此,即使有战争又能怎么样呢”。一些奸佞之臣听了陈后主的话,就在旁随声附和,所以危险并没有引起注意。后来,陈朝就在这样的奢侈淫乐之中被隋朝消灭了。据说,在隋朝大将韩擒虎攻入金陵时,陈后主还仍然拥着张丽华在结绮楼恣意玩乐。杜牧诗“城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的就是这段故事。正因为如此,《玉树后庭花》才被视为“亡国之音”,为后人所诟病。杜牧有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由于《礼记·乐记》中的“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和“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便有了“亡国之音”和“音与政通”这两个成语。

例句:“又设亡陈女乐,谓公卿等曰:‘此声似啼,朕闻之甚不喜,故与公等一听亡国之音,俱为永鉴焉。’”(《北史·隋纪上》)“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唐代白居易《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92)
2020-12-07 09:40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亡国之音 音与政通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来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音与政通”中的“音”为音乐;“政”为政治。这一成语是说音乐与政治是相通的,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典故皆出自西汉礼学家、经学家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tiē chì,不和)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凡是音,都是出于人心的。感情激动于心,所以就表现为声。把声组成一定形式的曲调,就叫作音。所以太平盛世的音,其曲调安详而欢乐,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和谐;混乱世道的音,其曲调怨恨而愤怒,反映了当时政治的紊乱;亡国之音,其曲调哀伤而深沉,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困苦。由此看来,声音和政治是相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声音。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羽”,宫声代表君,商声代表臣,角声代表民,征声代表事,羽声代表物。如果这五声不乱,就不会出现不和谐的曲调。如果宫声混乱则其音散漫,象征着国君的骄纵;商声混乱则其音不正,象征着官员的腐败;角声混乱则其音忧伤,象征着百姓的不满;征声混乱则其音悲哀,象征着百姓的徭役太重;羽声混乱则其音危急,象征着物资匾乏。如果五声皆乱,秩序荡然,那就会奏出所谓的慢音。到了这一地步,国家的灭亡也就不剩几天了。郑、卫两地的音乐,属于乱世之音,接近于慢音了。桑间濮上(濮水经过的那个地方有桑间。今濮阳南,古属卫地)之音,属于亡国之音,它反映了国家政治的极端混乱,老百姓的流离失所,统治者的欺上瞒下、自私自利而不可救药。凡音,都是出于人心。而比音高级的乐,则是与社会伦理相通的。所以懂得声而不懂得音为何物的,那是禽兽;懂得音而不懂得乐为何物的,那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乐。所以君子才能从辨别声而进而懂得音,从辨别音而进而懂得乐,从辨别乐而进而懂得政事,于是就有了一整套的治国方法。所以,对于不懂得声的人,就没法和他再进一步谈音;对于不懂得音的人,就没法和他再进一步谈乐。懂得乐的人也就近乎懂得礼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首著名的亡国之音——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后庭花”是一种生长在江南的花名,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有红白两色,白色的花盛开时,使树冠如堆玉一样美丽,所以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玉树后庭花》本是乐府民歌,又名《后庭花》,陈后主按格式填上新词之后,叫宠妃张丽华及孔贵人等日夜歌咏,之后传唱天下。当时有人认为该诗中的“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句有哀愁意味,是不祥之兆。但陈后主却认为“王气在此,即使有战争又能怎么样呢”。一些奸佞之臣听了陈后主的话,就在旁随声附和,所以危险并没有引起注意。后来,陈朝就在这样的奢侈淫乐之中被隋朝消灭了。据说,在隋朝大将韩擒虎攻入金陵时,陈后主还仍然拥着张丽华在结绮楼恣意玩乐。杜牧诗“城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的就是这段故事。正因为如此,《玉树后庭花》才被视为“亡国之音”,为后人所诟病。杜牧有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由于《礼记·乐记》中的“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和“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便有了“亡国之音”和“音与政通”这两个成语。

例句:“又设亡陈女乐,谓公卿等曰:‘此声似啼,朕闻之甚不喜,故与公等一听亡国之音,俱为永鉴焉。’”(《北史·隋纪上》)“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唐代白居易《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睡衣惹祸 男童“小鸡鸡”被拉链卡住
厂家发来信号机 红绿灯才能复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开展全民冬季义 ...
2020中国商丘国际全 ...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
“世界艾滋病日”,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