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90)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12-03 09:36

小巫见大巫

“小巫见大巫”是我们经常听到和用到的成语。其中的“巫”,指旧时装神弄鬼以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这一成语的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因为大巫的法术比小巫的法术高。后来用以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逸篇》。

庄子姓庄,名周,《汉书》为避汉明帝之讳而有时称其为“严周”。“逸篇”即散逸的篇章。《庄子》是继《老子》和《文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名著,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古代诗意文集。有学者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余万字,这种版本到魏晋时期还能见到。而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有数十家,他们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作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庄子》版本。在郭象之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庄子》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删去其中的“十分有三 ”之后的结果。据司马迁《史记》说,庄子“著书十万言”;稍后于司马迁的刘向《别录》、刘歆《七略》曰:“《庄子》五十二篇,宋之蒙人。”但今本《庄子》不及七万字,可见被刊落和被郭象删去的《庄子》佚文是相当可观的。关于“小巫见大巫”的话在三十三篇《庄子》中看不到就是因于此。西汉刘安版《庄子》大全本成书五百年之后,郭象以儒解庄,郭象版《庄子》删改本问世。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君主专制时代“政治正确”,遂被视为“独会庄生之旨”。唐宋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展为“三教合一”,郭象以儒解庄的“政治正确”程度也日益提高,终于导致刘安版大全本在唐宋以后亡佚。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由于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庄子·逸篇》说:“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拔茅”是古代的一种占卜方式,拔茅草如连根拔起,即被视为吉兆。小巫师见到大巫师,用拔茅的方式占卜,拔起茅草却不能判断吉凶,便把茅草抛弃,不肯向大巫请教,这就是为什么小巫师永远比不上大巫师的原因。庄子的这段话比喻人如果遇到比自己更有实力的人而不向人家学习,就会相形见绌,永远居于人下。

关于这一成语运用,有一个故事。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做官;一个名叫张纮,为东吴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文学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有一次,张纮见了栩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赋。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住地夸耀:“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你们知道吗,这是我的同乡张纮写的呀……”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学习。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在复信时谦虚地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是你太夸奖我了。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例句:“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汉代陈琳《答张纮书》)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90)
2020-12-03 09:36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小巫见大巫

“小巫见大巫”是我们经常听到和用到的成语。其中的“巫”,指旧时装神弄鬼以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这一成语的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因为大巫的法术比小巫的法术高。后来用以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逸篇》。

庄子姓庄,名周,《汉书》为避汉明帝之讳而有时称其为“严周”。“逸篇”即散逸的篇章。《庄子》是继《老子》和《文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名著,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古代诗意文集。有学者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余万字,这种版本到魏晋时期还能见到。而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有数十家,他们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作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庄子》版本。在郭象之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庄子》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删去其中的“十分有三 ”之后的结果。据司马迁《史记》说,庄子“著书十万言”;稍后于司马迁的刘向《别录》、刘歆《七略》曰:“《庄子》五十二篇,宋之蒙人。”但今本《庄子》不及七万字,可见被刊落和被郭象删去的《庄子》佚文是相当可观的。关于“小巫见大巫”的话在三十三篇《庄子》中看不到就是因于此。西汉刘安版《庄子》大全本成书五百年之后,郭象以儒解庄,郭象版《庄子》删改本问世。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君主专制时代“政治正确”,遂被视为“独会庄生之旨”。唐宋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展为“三教合一”,郭象以儒解庄的“政治正确”程度也日益提高,终于导致刘安版大全本在唐宋以后亡佚。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由于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庄子·逸篇》说:“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拔茅”是古代的一种占卜方式,拔茅草如连根拔起,即被视为吉兆。小巫师见到大巫师,用拔茅的方式占卜,拔起茅草却不能判断吉凶,便把茅草抛弃,不肯向大巫请教,这就是为什么小巫师永远比不上大巫师的原因。庄子的这段话比喻人如果遇到比自己更有实力的人而不向人家学习,就会相形见绌,永远居于人下。

关于这一成语运用,有一个故事。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做官;一个名叫张纮,为东吴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文学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有一次,张纮见了栩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赋。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住地夸耀:“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你们知道吗,这是我的同乡张纮写的呀……”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学习。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在复信时谦虚地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是你太夸奖我了。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例句:“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汉代陈琳《答张纮书》)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公厕”实为私有 卫生已经改善
路灯已经调整 过往安全多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全国交通安全日” ...
加工豆腐干
工人们在制鞋车间忙碌着
只进一扇门 最多跑一趟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