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83)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11-24 11:25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成语的意思是,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言语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典故出自战国末年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天道》。本篇与《庄子·天地》一样,其中心思想是倡导“无为”。所谓“天道”,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变。篇中通过写孔子求教于老子时与老子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并指出儒家主张的“仁义”正是“乱人之性”。庄子提倡人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言传,所谓圣人之言,乃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庄子·天道》中有这样一段话:“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世上人们所看重的、称道的就是书。但书并没有超越言语,而言语确有可贵之处。言语所可看重的就在于它的意义,而意义又有它的出处。意义的出处,是不可以用言语来传告的,然而世人却因为看重言语而传之于书。书,世人虽然看重它,而我还是认为它不值得看重。为什么呢?因为它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值得看重的。所以,用眼睛看而可以看见的,是形和色;用耳朵听而可以听到的,是名和声。可悲啊,世上的人们满以为形、色、名、声就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了!但形、色、名、声实在是不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知道的不说,说的又不知道,世上的人们难道能懂得这个道理吗?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义是说:道,可以说,可以名,而其中真正的道理,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的事物,因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产生于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于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所以这个“道”,难以彻底讲述出来,只可以直观体验。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庄子对道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是与此相同的。但同时也说明,“道”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实际的存在。

为了说明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个叫轮扁的匠人在堂下砍削车轮,轮扁见齐桓公在看书,便放下 锥子和凿子,走上堂去,向齐桓公问道:“小人冒昧地请问,您所读的书,上面说的是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啊!”轮扁便问:“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早已经死了。”轮扁便说:“如此说来,国君您所读的书,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听了很不以为然,讨厌地说:“寡人读的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你有什么令人信服的道理说出来,寡人还可以原谅你。不然的话,那就得处死。”轮扁便说:“那好。我就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的道理向您说吧。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在里面。至于这种技巧,我不能用语言表达给我儿子,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因此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无法代替我。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还只得在砍削车轮。如此想来,古时候的人不可言传的道理也无法写进书里,能写在书里的都不是真正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奥妙;随着他们离世,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亡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不正是古人的糟粕吗?”

庄子以此说明那些圣人能在书中写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道。

由于《庄子·天道》中的“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的话,后来就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成语。

例句:“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清代刘大櫆《论文偶记》)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83)
2020-11-24 11:25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成语的意思是,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言语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典故出自战国末年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天道》。本篇与《庄子·天地》一样,其中心思想是倡导“无为”。所谓“天道”,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变。篇中通过写孔子求教于老子时与老子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并指出儒家主张的“仁义”正是“乱人之性”。庄子提倡人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言传,所谓圣人之言,乃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庄子·天道》中有这样一段话:“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世上人们所看重的、称道的就是书。但书并没有超越言语,而言语确有可贵之处。言语所可看重的就在于它的意义,而意义又有它的出处。意义的出处,是不可以用言语来传告的,然而世人却因为看重言语而传之于书。书,世人虽然看重它,而我还是认为它不值得看重。为什么呢?因为它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值得看重的。所以,用眼睛看而可以看见的,是形和色;用耳朵听而可以听到的,是名和声。可悲啊,世上的人们满以为形、色、名、声就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了!但形、色、名、声实在是不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知道的不说,说的又不知道,世上的人们难道能懂得这个道理吗?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义是说:道,可以说,可以名,而其中真正的道理,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的事物,因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产生于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于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所以这个“道”,难以彻底讲述出来,只可以直观体验。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庄子对道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是与此相同的。但同时也说明,“道”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实际的存在。

为了说明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个叫轮扁的匠人在堂下砍削车轮,轮扁见齐桓公在看书,便放下 锥子和凿子,走上堂去,向齐桓公问道:“小人冒昧地请问,您所读的书,上面说的是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啊!”轮扁便问:“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早已经死了。”轮扁便说:“如此说来,国君您所读的书,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听了很不以为然,讨厌地说:“寡人读的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你有什么令人信服的道理说出来,寡人还可以原谅你。不然的话,那就得处死。”轮扁便说:“那好。我就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的道理向您说吧。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在里面。至于这种技巧,我不能用语言表达给我儿子,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因此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无法代替我。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还只得在砍削车轮。如此想来,古时候的人不可言传的道理也无法写进书里,能写在书里的都不是真正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奥妙;随着他们离世,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亡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不正是古人的糟粕吗?”

庄子以此说明那些圣人能在书中写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道。

由于《庄子·天道》中的“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的话,后来就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成语。

例句:“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清代刘大櫆《论文偶记》)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养护期结束后 这段八一路本周就能通车
老先生的养老金已经补发到位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高标准建良田
园林工人们进行苗木 ...
打磨清理交通护栏
和飞社区棚户区改造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