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篇(1)

夫妻同心种出幸福菜

文/图 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韩丰 戚丹青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09-23 23:36

  

刘克民、赵秀霞夫妇在蔬菜大棚内忙活

  

刘克民讲起现在的生活一脸幸福

1991年冬季的一天,夏邑县马头镇刘阁村村民刘克民、赵秀霞夫妇正在家里制作土鞭炮。此时临近春节,正是烟花鞭炮生意最好的时候。二人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即将来临。“轰”的一声,炸药爆炸,刘克民双手被炸断,全身大面积烧伤;赵秀霞额骨被炸烂,左眼被炸瞎,昏迷不醒。这次事故使二人留下了终身残疾,日子也越过越艰难。

2013年12月份,刘克民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他们咬牙苦干,靠着自己残疾的身体建起了蔬菜温室大棚,年收入两万元,2016年,顺利实现了脱贫。

在二人看管蔬菜大棚的小屋内,记者见到了夫妻俩。记者看到,刘克民的双手与手腕已经脱节,无力地耷拉着,手部功能丧失大半;他撩起左侧裤腿,大腿上一道长长的伤疤赫然在目,如同紫红色的蚯蚓,蜷曲在皮肤之上。赵秀霞左眼塌陷,已经完全失明,右脚踝骨缺失。“由于头部受伤,在医院做完手术后,我三个月都不认识人。出院后还有后遗症,我根本就站不住,只能扶着铁锨走,铁锨把都拄断5根。”也许痛苦太深,即便已经过去了29年,赵秀霞对当年的事故仍记忆犹新。

刘克民说,自己是二级残疾,妻子是四级残疾,事故发生时,三个孩子最大的7岁,小的才两岁多。挣钱少,负担重,这个家庭陷入了长久的贫困,夫妻二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见此情景,村民们纷纷捐钱给他们治病,政府也给他们送衣、送面、送油,免收他们的公粮,孩子上学全部免学费,但这些措施依旧改变不了他们贫穷的处境。他们的大儿子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里生活。

2016年7月9日,夏邑县选派城湖开发管理委员会脱贫攻坚工作队来到刘阁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刘宏晓进村后,立即进行了入户核查工作。了解到刘克民夫妇的情况后,刘宏晓首先依据党的扶贫政策为他们申请了低保,解决了刘克民夫妇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通过沟通,刘宏晓还了解到,刘克民夫妇的孩子都已经成家,没有了负担,二人心中又燃起了一股子干劲,想找点事情做。二人都是残疾人,很多工作都不适合他们做,怎么办?这个问题难坏了脱贫攻坚工作队。

谁也没有想到,好机会在不知不觉中来了。不久,夏邑县组织全县各驻村工作队集体前往车站镇秦楼村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及蘑菇大棚种植,种植蔬菜大棚的村民幸福的笑脸让刘宏晓心中一动。观摩会归来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刘克民家中,询问他是否有建立温室大棚的打算。刘克民表示十分愿意,原来在驻村工作队没来之前刘克民自己曾经干过蔬菜大棚,夫妻二人没日没夜地和泥搭建,手残疾就用手腕顶,硬是把大棚建成了。连续几年种了辣椒、西红柿和茄子,但是因为没有种植技术,导致挂果很少,几乎是一直赔钱,所以大棚就闲置荒废了。

了解到二人的经历后,刘宏晓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对刘克民夫妇进行种植培训,9月份,又帮助他们顺利拿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此时正是蔬菜种植的季节,这些支持无异于雪中送炭,刘克民夫妇马上买了建大棚用的竹竿、钢筋、棚膜等物资。大棚建好后,又犁地、施肥,并买来了黄瓜种,育苗、嫁接、插苗。为避免种植技术环节出现问题造成失败,给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刘宏晓又再次请来了技术人员,指导大棚蔬菜生长各阶段的室温控制、适时追肥、看苗长势、避免旺长等技术。刘宏晓还为他们申请了“到户增收”政策补贴2000元。

有了种植技术和资金支持,刘克民夫妇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大棚上。2017年,他们的蔬菜获得了大丰收,价格也很喜人,春节期间黄瓜卖到了5元一斤。刘克民夫妇一个整日待在大棚中管理、采摘,一个奔波在外,将蔬菜销售出去。虽然身体残疾,但二人却十分坚强。管理蔬菜大棚是个辛苦活,特别是草苫子,早上起来要拉上去,晚上要拉下来。赵秀霞说,拉苫子的时候要爬上高高的大棚顶部,平时还好说,遇到下雨下雪天,苫子沾满了水,变得十分沉重,她有好几次都一头从上面栽了下来。好在,生活总是会厚待努力的人,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仅黄瓜就卖了2万元。他们购置了新的电动三轮车和冰箱,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二人心中也再次充满了希望。

记者采访时看到,在他们的小屋旁,大棚内绿油油的小白菜正在茁壮成长,硕大的圆茄子隐藏在半人高的茄子棵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刘克民说,自己只有二亩多地,必须要合理规划,不能让地闲着。这一茬早熟白菜50天就能收获,腾出的地种上菠菜,春节期间可以卖到3元一斤;茄子现在已经是末季,收了这一茬之后也会薅掉,种上大棚黄瓜,采收时正好能够赶上春节销售旺季。

“俺种的黄瓜味道好,产量高,过年时能卖到六七块一斤,而且能从元旦卖到六七月份,可以说,全年都有收入。我们能脱贫,全靠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帮助,你们记者可得好好表扬表扬!”赵秀霞激动地说。

帮扶感言

帮扶人:

夏邑县城湖开发管理委员会驻马头镇刘阁村第一书记 刘宏晓

2016年7月9日,经夏邑县城湖开发管委会党组研究,决定派我担任马头镇刘阁村第一书记。几年来我通过入户走访,走进老党员、离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群众家,与村民促膝长谈,快速融入村庄。通过村情分析研讨、面对面座谈、一对一走访等多方面调研,制订本村脱贫计划。全面落实“病、房、学、业、证”五字方针政策的清零行动。完善村基础设施道路和文化建设,改善每户的人居环境,发展本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村6个自然村道路全部硬化,村室、卫生室、文化大舞台等项目实施完成。通过“六改一增”工程和“三改三有”工程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环境。寻找致富 领头雁,几年来涌现出一批返乡创业的致富能手。在郑州发展返村创业的杜彭彭木材加工产业、在义乌发展返村创业的刘杰喜庆用品加工作坊、本村养殖能人张秀花湖羊养殖公司等带动了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4年努力,看着村民们对我信任的眼神和真诚的笑脸,我觉得辛苦非常值得。

相关链接

刘阁村概况

刘阁村位于马头镇政府西2公里处,2015年脱贫,辖6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全村573户1969人,耕地面积1583亩,党员41人。全村共有贫困户133户256人,已脱贫124户247人,还有9户9人未脱贫。全村低保户57户63人,五保户12户13人,残疾人23户25人,其中低保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47人,五保户9户10人。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夏邑篇(1)
夫妻同心种出幸福菜
2020-09-23 23:36   文/图 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韩丰 戚丹青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刘克民、赵秀霞夫妇在蔬菜大棚内忙活

  

刘克民讲起现在的生活一脸幸福

1991年冬季的一天,夏邑县马头镇刘阁村村民刘克民、赵秀霞夫妇正在家里制作土鞭炮。此时临近春节,正是烟花鞭炮生意最好的时候。二人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即将来临。“轰”的一声,炸药爆炸,刘克民双手被炸断,全身大面积烧伤;赵秀霞额骨被炸烂,左眼被炸瞎,昏迷不醒。这次事故使二人留下了终身残疾,日子也越过越艰难。

2013年12月份,刘克民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他们咬牙苦干,靠着自己残疾的身体建起了蔬菜温室大棚,年收入两万元,2016年,顺利实现了脱贫。

在二人看管蔬菜大棚的小屋内,记者见到了夫妻俩。记者看到,刘克民的双手与手腕已经脱节,无力地耷拉着,手部功能丧失大半;他撩起左侧裤腿,大腿上一道长长的伤疤赫然在目,如同紫红色的蚯蚓,蜷曲在皮肤之上。赵秀霞左眼塌陷,已经完全失明,右脚踝骨缺失。“由于头部受伤,在医院做完手术后,我三个月都不认识人。出院后还有后遗症,我根本就站不住,只能扶着铁锨走,铁锨把都拄断5根。”也许痛苦太深,即便已经过去了29年,赵秀霞对当年的事故仍记忆犹新。

刘克民说,自己是二级残疾,妻子是四级残疾,事故发生时,三个孩子最大的7岁,小的才两岁多。挣钱少,负担重,这个家庭陷入了长久的贫困,夫妻二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见此情景,村民们纷纷捐钱给他们治病,政府也给他们送衣、送面、送油,免收他们的公粮,孩子上学全部免学费,但这些措施依旧改变不了他们贫穷的处境。他们的大儿子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里生活。

2016年7月9日,夏邑县选派城湖开发管理委员会脱贫攻坚工作队来到刘阁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刘宏晓进村后,立即进行了入户核查工作。了解到刘克民夫妇的情况后,刘宏晓首先依据党的扶贫政策为他们申请了低保,解决了刘克民夫妇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通过沟通,刘宏晓还了解到,刘克民夫妇的孩子都已经成家,没有了负担,二人心中又燃起了一股子干劲,想找点事情做。二人都是残疾人,很多工作都不适合他们做,怎么办?这个问题难坏了脱贫攻坚工作队。

谁也没有想到,好机会在不知不觉中来了。不久,夏邑县组织全县各驻村工作队集体前往车站镇秦楼村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及蘑菇大棚种植,种植蔬菜大棚的村民幸福的笑脸让刘宏晓心中一动。观摩会归来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刘克民家中,询问他是否有建立温室大棚的打算。刘克民表示十分愿意,原来在驻村工作队没来之前刘克民自己曾经干过蔬菜大棚,夫妻二人没日没夜地和泥搭建,手残疾就用手腕顶,硬是把大棚建成了。连续几年种了辣椒、西红柿和茄子,但是因为没有种植技术,导致挂果很少,几乎是一直赔钱,所以大棚就闲置荒废了。

了解到二人的经历后,刘宏晓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对刘克民夫妇进行种植培训,9月份,又帮助他们顺利拿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此时正是蔬菜种植的季节,这些支持无异于雪中送炭,刘克民夫妇马上买了建大棚用的竹竿、钢筋、棚膜等物资。大棚建好后,又犁地、施肥,并买来了黄瓜种,育苗、嫁接、插苗。为避免种植技术环节出现问题造成失败,给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刘宏晓又再次请来了技术人员,指导大棚蔬菜生长各阶段的室温控制、适时追肥、看苗长势、避免旺长等技术。刘宏晓还为他们申请了“到户增收”政策补贴2000元。

有了种植技术和资金支持,刘克民夫妇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大棚上。2017年,他们的蔬菜获得了大丰收,价格也很喜人,春节期间黄瓜卖到了5元一斤。刘克民夫妇一个整日待在大棚中管理、采摘,一个奔波在外,将蔬菜销售出去。虽然身体残疾,但二人却十分坚强。管理蔬菜大棚是个辛苦活,特别是草苫子,早上起来要拉上去,晚上要拉下来。赵秀霞说,拉苫子的时候要爬上高高的大棚顶部,平时还好说,遇到下雨下雪天,苫子沾满了水,变得十分沉重,她有好几次都一头从上面栽了下来。好在,生活总是会厚待努力的人,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仅黄瓜就卖了2万元。他们购置了新的电动三轮车和冰箱,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二人心中也再次充满了希望。

记者采访时看到,在他们的小屋旁,大棚内绿油油的小白菜正在茁壮成长,硕大的圆茄子隐藏在半人高的茄子棵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刘克民说,自己只有二亩多地,必须要合理规划,不能让地闲着。这一茬早熟白菜50天就能收获,腾出的地种上菠菜,春节期间可以卖到3元一斤;茄子现在已经是末季,收了这一茬之后也会薅掉,种上大棚黄瓜,采收时正好能够赶上春节销售旺季。

“俺种的黄瓜味道好,产量高,过年时能卖到六七块一斤,而且能从元旦卖到六七月份,可以说,全年都有收入。我们能脱贫,全靠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帮助,你们记者可得好好表扬表扬!”赵秀霞激动地说。

帮扶感言

帮扶人:

夏邑县城湖开发管理委员会驻马头镇刘阁村第一书记 刘宏晓

2016年7月9日,经夏邑县城湖开发管委会党组研究,决定派我担任马头镇刘阁村第一书记。几年来我通过入户走访,走进老党员、离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群众家,与村民促膝长谈,快速融入村庄。通过村情分析研讨、面对面座谈、一对一走访等多方面调研,制订本村脱贫计划。全面落实“病、房、学、业、证”五字方针政策的清零行动。完善村基础设施道路和文化建设,改善每户的人居环境,发展本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村6个自然村道路全部硬化,村室、卫生室、文化大舞台等项目实施完成。通过“六改一增”工程和“三改三有”工程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环境。寻找致富 领头雁,几年来涌现出一批返乡创业的致富能手。在郑州发展返村创业的杜彭彭木材加工产业、在义乌发展返村创业的刘杰喜庆用品加工作坊、本村养殖能人张秀花湖羊养殖公司等带动了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4年努力,看着村民们对我信任的眼神和真诚的笑脸,我觉得辛苦非常值得。

相关链接

刘阁村概况

刘阁村位于马头镇政府西2公里处,2015年脱贫,辖6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全村573户1969人,耕地面积1583亩,党员41人。全村共有贫困户133户256人,已脱贫124户247人,还有9户9人未脱贫。全村低保户57户63人,五保户12户13人,残疾人23户25人,其中低保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47人,五保户9户10人。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杂物被清理一空 人行道也修好了
居民要求过高 需要等待资金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庆丰收
疫情虽未散 书声满校园
虞城人民公园天蓝水清
“美丽乡村·小康生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