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一百七十五

结婚成家根扎商丘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07-03 00:41

应天书院里供奉的范仲淹塑像

【阅读提示】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监泰州西溪盐仓。任上第三年,仁宗天圣元年,35岁的范仲淹迎娶了应天府楚丘人太子中舍李昌言的长女,同窗好友、太宗年间参知政事李昌龄侄子李纮的堂妹李氏为妻。心怀天下的范仲淹终于完成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人生大事,与小自己大概6岁的李氏开始了相濡以沫的人生历程。

显赫的楚丘李氏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天圣元年,1023年,35岁的范仲淹回到他曾经就读的应天府迎娶了妻子李氏。

李氏家族的籍贯地“楚丘”,包含今商丘梁园区、虞城县和山东曹县部分地区。据《一统志》记载,楚丘城在今山东省成武县西南、曹县“东南三十里”,即今山东曹县曹城镇东南23公里的安蔡楼乡楚天集村。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已氏城为楚丘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戴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宋州;光化二年,899年,属辉州。五代属宋州。宋属归德军;崇宁四年,1105年,属拱州;大观四年,1110年,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元属曹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楚丘县,其地直隶曹州,所属区域亦被商丘县、虞城县和曹县分属。因楚丘曾多属商丘,所以清代《商丘县志》载有楚丘李氏事略。

楚丘李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族内中进士者8人,《宋史》有传者4人。其家族的显赫可见一斑。对于范仲淹妻子李氏的家世,《范氏家乘》记载:“李氏,唐卫公靖之后。高祖确,来州胶水县令,赠太子少傅。曾祖谭,磁州邯郸县令,赠太子太傅。祖运,太常少卿,赠工部尚书。父昌言,赠刑部尚书。景祐三年六月廿一日,先公十六年卒于鄱阳郡守。景祐四年十二月合葬。历封金华县君、追封卫国太夫人,又追封楚国太夫人。”

很显然,应天府楚丘李氏家族乃唐代卫国公李靖之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氏的父亲李昌言和李昌图、李昌龄两位兄长同中甲科进士。根据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卷六《选举·甲科·进士》中的记载,不但李昌图、李昌龄、李昌言“一榜兄弟三进士”,而且李昌龄的侄子李纮、李昌言的3个儿子李晋卿、李仲卿、李耀卿也都是进士及第,与李昌龄之子李虞卿皆在朝为官。李晋卿官至秘书丞,李纮官至龙图阁学士。由此足见楚丘李氏家族的教育智慧和家族昌盛。

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卷十《武功》记载了李纮弟弟李纬的事略,《商丘县志》卷八《名臣》中又载李纬之子宋代名臣李师中事略。这些记载也再次证明楚丘李氏家族人才辈出,文武双全,从政颇有声望,且与范仲淹关系密切。

■主讲人

马学庆,本科学历,现任宁陵县史志办主任,宁陵县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丘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宁陵县政协常委、宁陵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论文、文学等各类文章千余篇,著作有《范仲淹与商丘》《寻踪梁园》《古宋七子》《殷宋五泽》《一岭十八岗》《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马学庆文集》等十余部。

李氏的择婿标准

结婚时的范仲淹官职低微。他能成为这个望族的女婿,除同窗李纮的大力介绍外,还有着深层的历史背景。北宋时,世家大族在缔结婚姻关系上基本遵循两个择偶标准:一是“择门户,问家法,不问富也”,即“门当户对”;二是“欲择纯良婿,须求才学儿”,即“以才择婚”。

在科举选官制度完全确立的宋代,个人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家族的富贵贫贱。而衡量个人才能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人能否科举及第。饱受寒窗之苦的士人们一旦金榜题名,也就取得了一张踏进仕途的通行证。世家大族正是看到了士人们身上具备这种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纷纷把择婿的眼光集中到士人身上,集中到那些才学卓异的寒士身上。“女必得佳士而归之。”可以说,北宋时“以才择婿”已成为大多数官僚贵族们的共识。

楚丘李昌龄家族就是很好的例子。“世禄子弟,汩于绮纨之好,凡择女所配,必于寒素之门。”李氏择婿标准说明,其家族认为富家子弟要么流于浮华,要么纨绔浪荡,因此择婿必于寒门士人中挑选。范仲淹妻李氏堂弟李虞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岳父。曾巩曾说李家“嫁女常择寒士,而至其后多为名臣”,一语道出了李家择婿的奥妙所在。南宋吴曾撰 《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李氏之门女多贵》,其中记载,李昌龄家族女子多得贵婿,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郑戬皆自小官布衣选为连襟;李昌言的长子李晋卿两女,分别许配给小官布衣王陶、滕甫,之后不久王陶、滕甫二人皆至大官,分别为御史中丞、龙图阁学士。

这段记载与李氏女婿们的墓志铭相佐证,也证实了吴曾《能改斋漫录》中关于李昌龄家族的记载是可信的,只是略有出入。即王陶相继娶了李家姐妹,与《能改斋漫录》所述“都官公晋卿有二女”不和,疑“二”为“三”之误。但无论如何,李昌龄家族择婿的眼光都是独到的,其标准在宋代可谓独树一帜。这种结果,也从侧面展示了李氏之女的贤惠和大家风范。

范仲淹迎娶李氏为妻后,李氏家族给予了其莫大的关怀与帮助。范仲淹也以他的成就,给这个家族带来了荣耀。这是范仲淹之幸,也是应天府之幸。本质上来说,则是宋代完善规范的科举制度下,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被彻底扫荡,世家大族与英彦寒士的双向选择和完美结合。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一百七十五
结婚成家根扎商丘
2020-07-03 00:41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应天书院里供奉的范仲淹塑像

【阅读提示】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监泰州西溪盐仓。任上第三年,仁宗天圣元年,35岁的范仲淹迎娶了应天府楚丘人太子中舍李昌言的长女,同窗好友、太宗年间参知政事李昌龄侄子李纮的堂妹李氏为妻。心怀天下的范仲淹终于完成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人生大事,与小自己大概6岁的李氏开始了相濡以沫的人生历程。

显赫的楚丘李氏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天圣元年,1023年,35岁的范仲淹回到他曾经就读的应天府迎娶了妻子李氏。

李氏家族的籍贯地“楚丘”,包含今商丘梁园区、虞城县和山东曹县部分地区。据《一统志》记载,楚丘城在今山东省成武县西南、曹县“东南三十里”,即今山东曹县曹城镇东南23公里的安蔡楼乡楚天集村。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已氏城为楚丘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戴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宋州;光化二年,899年,属辉州。五代属宋州。宋属归德军;崇宁四年,1105年,属拱州;大观四年,1110年,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元属曹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楚丘县,其地直隶曹州,所属区域亦被商丘县、虞城县和曹县分属。因楚丘曾多属商丘,所以清代《商丘县志》载有楚丘李氏事略。

楚丘李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族内中进士者8人,《宋史》有传者4人。其家族的显赫可见一斑。对于范仲淹妻子李氏的家世,《范氏家乘》记载:“李氏,唐卫公靖之后。高祖确,来州胶水县令,赠太子少傅。曾祖谭,磁州邯郸县令,赠太子太傅。祖运,太常少卿,赠工部尚书。父昌言,赠刑部尚书。景祐三年六月廿一日,先公十六年卒于鄱阳郡守。景祐四年十二月合葬。历封金华县君、追封卫国太夫人,又追封楚国太夫人。”

很显然,应天府楚丘李氏家族乃唐代卫国公李靖之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氏的父亲李昌言和李昌图、李昌龄两位兄长同中甲科进士。根据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卷六《选举·甲科·进士》中的记载,不但李昌图、李昌龄、李昌言“一榜兄弟三进士”,而且李昌龄的侄子李纮、李昌言的3个儿子李晋卿、李仲卿、李耀卿也都是进士及第,与李昌龄之子李虞卿皆在朝为官。李晋卿官至秘书丞,李纮官至龙图阁学士。由此足见楚丘李氏家族的教育智慧和家族昌盛。

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卷十《武功》记载了李纮弟弟李纬的事略,《商丘县志》卷八《名臣》中又载李纬之子宋代名臣李师中事略。这些记载也再次证明楚丘李氏家族人才辈出,文武双全,从政颇有声望,且与范仲淹关系密切。

■主讲人

马学庆,本科学历,现任宁陵县史志办主任,宁陵县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丘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宁陵县政协常委、宁陵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论文、文学等各类文章千余篇,著作有《范仲淹与商丘》《寻踪梁园》《古宋七子》《殷宋五泽》《一岭十八岗》《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马学庆文集》等十余部。

李氏的择婿标准

结婚时的范仲淹官职低微。他能成为这个望族的女婿,除同窗李纮的大力介绍外,还有着深层的历史背景。北宋时,世家大族在缔结婚姻关系上基本遵循两个择偶标准:一是“择门户,问家法,不问富也”,即“门当户对”;二是“欲择纯良婿,须求才学儿”,即“以才择婚”。

在科举选官制度完全确立的宋代,个人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家族的富贵贫贱。而衡量个人才能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人能否科举及第。饱受寒窗之苦的士人们一旦金榜题名,也就取得了一张踏进仕途的通行证。世家大族正是看到了士人们身上具备这种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纷纷把择婿的眼光集中到士人身上,集中到那些才学卓异的寒士身上。“女必得佳士而归之。”可以说,北宋时“以才择婿”已成为大多数官僚贵族们的共识。

楚丘李昌龄家族就是很好的例子。“世禄子弟,汩于绮纨之好,凡择女所配,必于寒素之门。”李氏择婿标准说明,其家族认为富家子弟要么流于浮华,要么纨绔浪荡,因此择婿必于寒门士人中挑选。范仲淹妻李氏堂弟李虞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岳父。曾巩曾说李家“嫁女常择寒士,而至其后多为名臣”,一语道出了李家择婿的奥妙所在。南宋吴曾撰 《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李氏之门女多贵》,其中记载,李昌龄家族女子多得贵婿,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郑戬皆自小官布衣选为连襟;李昌言的长子李晋卿两女,分别许配给小官布衣王陶、滕甫,之后不久王陶、滕甫二人皆至大官,分别为御史中丞、龙图阁学士。

这段记载与李氏女婿们的墓志铭相佐证,也证实了吴曾《能改斋漫录》中关于李昌龄家族的记载是可信的,只是略有出入。即王陶相继娶了李家姐妹,与《能改斋漫录》所述“都官公晋卿有二女”不和,疑“二”为“三”之误。但无论如何,李昌龄家族择婿的眼光都是独到的,其标准在宋代可谓独树一帜。这种结果,也从侧面展示了李氏之女的贤惠和大家风范。

范仲淹迎娶李氏为妻后,李氏家族给予了其莫大的关怀与帮助。范仲淹也以他的成就,给这个家族带来了荣耀。这是范仲淹之幸,也是应天府之幸。本质上来说,则是宋代完善规范的科举制度下,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被彻底扫荡,世家大族与英彦寒士的双向选择和完美结合。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塌陷两个多月的路面修复了
这处红绿灯 何时才能亮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大力开展城市生 ...
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 ...
保庙村:一湾清水润 ...
亓堂村:生活在“画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