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出鞘】五莲之融

郑剑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5-08 05:20

“齐鲁东南,海岱之间,有山名曰五莲。五莲山融东岳之雄伟、西岳之峭拔于一体,兼具黄山之松石、雁荡之奇秀。”几年前,应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邀请,去山东省五莲县采访,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中我写下了这句话。在此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央视科教频道某制片人问我,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五莲县的特点,该是什么?我说是一个“融”字。

五莲是山城相融之地。先有山,后有城。县因山而名,山因县而显。清朝康熙年间,五莲山光明寺住持海霆编了一本《五莲山志》,从山寺的来历、佛教在五莲山的兴起等内容出发,介绍了五莲山、九仙山的山川风物和民间传说。民国时期,五莲属日照、诸城、莒县所辖。1943年,八路军解放了五莲,在此建立了11个区级抗日民主政权。其中包括一个五莲区。这里先后又被称为日北县、藏马县。1947年4月,五莲县成立,由藏马县的洪凝、街头、五莲3个区和诸城县的常山、仁里、高泽7个区组成,以境内五莲山而命名。1949年12月,莒北县撤销,其所辖之中至、管帅、淮河3个区并入五莲县。至此,五莲县的版图才确定下来。以前的五莲,像一位隐士,寂寂无名;现在的五莲,像一位少女,越来越漂亮。她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一步一步走来,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五莲山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造就了“奇、秀、险、怪、幽、旷、奥”的特色。除此之外,五莲山的植被丰富,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这里的野生花卉达400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野生杜鹃花自然保护区,其花色之丽、品种之多、面积之广,在长江以北地区绝无仅有。每到春天,漫山的杜鹃花一簇簇,一片片,在山崖上、松林间竞相开放,流光溢彩,随风而动,令人流连忘返。

融,既是指融化、融合、融为一体,也是指融洽、融汇、融通天下。五莲之融,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气候融南北,文化融齐鲁。

五莲山、九仙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将五莲之境分为东南、西北两大块。给整个五莲县的气候带来巨大的差异。东南地块距离黄海区域不过十来公里,属于明显的海洋季风性气候;而在五莲山的西北,则是明显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因此,在早春时节,五莲人能够见证“山前桃花山后雪”的奇观。这种南北气候相融的特点,让人们在五莲一带既能看到北方常见的植物种类,又能看到南方所特有的杜鹃花、水杉和小叶朴树等植物。不同区系的南北植物均能在五莲境内茂盛生长,因此,五莲又被称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

五莲县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饶。儒家文化中的尊师重教传统和仁礼思想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也使得这一方文化热土具有了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的文化氛围。一笔一画的文化传承,书写了当代的文化自信。这里既有经得起历史考证的《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的故居和宰相刘罗锅走出大山前读书、玩耍的场所,又是当代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的故乡。1946年2月,李存葆出生在五莲县于里镇东淮河村。这是一个半山半涯的村庄,齐鲁大地传统的文化氛围给了他文学上的灵气,淳朴的乡风孕育了他做人的正直和善良。

穿越千年,我们知道五莲县位于古代齐国和鲁国的边界线两侧,齐鲁文化在这里交融,传统文化、民间手工制作等根基深厚。五莲茂腔、五莲割花、五莲剪纸等先后被纳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夏文明的涓涓细流在五莲山水间从未停歇地流淌。

五莲境内的“齐长城”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是目前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站在高高的齐长城遗址上,看着白底红字的“齐长城”五莲段界碑,五莲县博物馆原馆长郭公仕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那硝烟弥漫而又沧桑缥缈的故事。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穷山恶水、重整山河的历程来看,齐鲁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和东夷文化中的崇尚自然、勇于创新精神,在五莲人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年过半百、在县史志办主任位置上一干就是8年的桑光军对我们说,自上世纪50年代起,五莲人民为了改变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在一锨一镐的苦干中,锤炼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山不止、拼命实干”的五莲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五莲人民依靠自己的生动实践,又赋予了“五莲精神”新的内涵,把“开放包容”“亲山亲水”等现代理念融入其中,为这个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一直处于先进地位的山水康养之地增添了新的活力。

融是形声字,从鬲(lì),从虫。在古代,鬲是一种烹饪器皿,与鼎相似。后来又引申为炊气上升。再后来,又寄托了人们春回大地、虫蛇从冬眠中复苏的美好愿望。甲骨文里的“融”字,描绘的就是三条虫蛇破土而出的场景。巧合的是,热爱美食的五莲人,在“融”字上做足了文章。

那天黄昏,我们来到了松柏镇窦家台子村。山脚下的一处饭店里,正在播放央视制作的“舌尖3”,重点介绍的是五莲美食。画面里热气腾腾,菜肴满桌,几个人围在一起正在吃“虫子宴”。五莲人知道,很多虫子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仅味道鲜美,还能补充能量。所以不管男女老少,吃虫子成了五莲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五莲人吃虫子有不同的吃法,身披绿衣的柞蚕丰满柔软,搭配青红椒,能炒出外皮柔韧内里绵软的口味;蚂蚱是田野里的常客,小时候很多人都去逮过,经过油炸以后端上餐桌,蚂蚱的翅膀还是透明透明的,十分好看。蚕蛹是绝对的绿色生态食品,尽管放心地去吃。还有蝉和知了,当地人将蝉叫做“节流鬼”,我疑心是“知了鬼”的变音,焙金蝉这道菜在平时的餐桌上十分常见,人们也吃得心安理得。据说五莲人吃虫的习惯已经流传很久,在贫穷饥饿、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一年四季也难得吃上一次肉,当地人大多是靠吃虫子来解馋,这种传统的饮食习惯是否又融合了南方人的特点?

五莲大地群山环抱,在崇山峻岭之间,有栽种历史久远的国光苹果,有号称“江北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有漫山遍野的板栗树和珍贵菌种栗花,还有生活在树林草丛中的各种药材……

一望无际的山林里,每一棵树苗都蕴含着绿色的希望,在这风调雨顺的人世间,它们尽情地生长着。未来,它们将献给大地更多的新绿。

五莲,一个山清水秀的名字,一个诗意盎然的存在。来自山间的一条条小溪,汇成潮白河的滚滚波涛,正流向大海……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郑剑出鞘】五莲之融
2020-05-08 05:20   郑剑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齐鲁东南,海岱之间,有山名曰五莲。五莲山融东岳之雄伟、西岳之峭拔于一体,兼具黄山之松石、雁荡之奇秀。”几年前,应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邀请,去山东省五莲县采访,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中我写下了这句话。在此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央视科教频道某制片人问我,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五莲县的特点,该是什么?我说是一个“融”字。

五莲是山城相融之地。先有山,后有城。县因山而名,山因县而显。清朝康熙年间,五莲山光明寺住持海霆编了一本《五莲山志》,从山寺的来历、佛教在五莲山的兴起等内容出发,介绍了五莲山、九仙山的山川风物和民间传说。民国时期,五莲属日照、诸城、莒县所辖。1943年,八路军解放了五莲,在此建立了11个区级抗日民主政权。其中包括一个五莲区。这里先后又被称为日北县、藏马县。1947年4月,五莲县成立,由藏马县的洪凝、街头、五莲3个区和诸城县的常山、仁里、高泽7个区组成,以境内五莲山而命名。1949年12月,莒北县撤销,其所辖之中至、管帅、淮河3个区并入五莲县。至此,五莲县的版图才确定下来。以前的五莲,像一位隐士,寂寂无名;现在的五莲,像一位少女,越来越漂亮。她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一步一步走来,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五莲山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造就了“奇、秀、险、怪、幽、旷、奥”的特色。除此之外,五莲山的植被丰富,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这里的野生花卉达400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野生杜鹃花自然保护区,其花色之丽、品种之多、面积之广,在长江以北地区绝无仅有。每到春天,漫山的杜鹃花一簇簇,一片片,在山崖上、松林间竞相开放,流光溢彩,随风而动,令人流连忘返。

融,既是指融化、融合、融为一体,也是指融洽、融汇、融通天下。五莲之融,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气候融南北,文化融齐鲁。

五莲山、九仙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将五莲之境分为东南、西北两大块。给整个五莲县的气候带来巨大的差异。东南地块距离黄海区域不过十来公里,属于明显的海洋季风性气候;而在五莲山的西北,则是明显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因此,在早春时节,五莲人能够见证“山前桃花山后雪”的奇观。这种南北气候相融的特点,让人们在五莲一带既能看到北方常见的植物种类,又能看到南方所特有的杜鹃花、水杉和小叶朴树等植物。不同区系的南北植物均能在五莲境内茂盛生长,因此,五莲又被称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

五莲县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饶。儒家文化中的尊师重教传统和仁礼思想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也使得这一方文化热土具有了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的文化氛围。一笔一画的文化传承,书写了当代的文化自信。这里既有经得起历史考证的《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的故居和宰相刘罗锅走出大山前读书、玩耍的场所,又是当代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的故乡。1946年2月,李存葆出生在五莲县于里镇东淮河村。这是一个半山半涯的村庄,齐鲁大地传统的文化氛围给了他文学上的灵气,淳朴的乡风孕育了他做人的正直和善良。

穿越千年,我们知道五莲县位于古代齐国和鲁国的边界线两侧,齐鲁文化在这里交融,传统文化、民间手工制作等根基深厚。五莲茂腔、五莲割花、五莲剪纸等先后被纳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夏文明的涓涓细流在五莲山水间从未停歇地流淌。

五莲境内的“齐长城”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是目前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站在高高的齐长城遗址上,看着白底红字的“齐长城”五莲段界碑,五莲县博物馆原馆长郭公仕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那硝烟弥漫而又沧桑缥缈的故事。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穷山恶水、重整山河的历程来看,齐鲁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和东夷文化中的崇尚自然、勇于创新精神,在五莲人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年过半百、在县史志办主任位置上一干就是8年的桑光军对我们说,自上世纪50年代起,五莲人民为了改变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在一锨一镐的苦干中,锤炼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山不止、拼命实干”的五莲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五莲人民依靠自己的生动实践,又赋予了“五莲精神”新的内涵,把“开放包容”“亲山亲水”等现代理念融入其中,为这个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一直处于先进地位的山水康养之地增添了新的活力。

融是形声字,从鬲(lì),从虫。在古代,鬲是一种烹饪器皿,与鼎相似。后来又引申为炊气上升。再后来,又寄托了人们春回大地、虫蛇从冬眠中复苏的美好愿望。甲骨文里的“融”字,描绘的就是三条虫蛇破土而出的场景。巧合的是,热爱美食的五莲人,在“融”字上做足了文章。

那天黄昏,我们来到了松柏镇窦家台子村。山脚下的一处饭店里,正在播放央视制作的“舌尖3”,重点介绍的是五莲美食。画面里热气腾腾,菜肴满桌,几个人围在一起正在吃“虫子宴”。五莲人知道,很多虫子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仅味道鲜美,还能补充能量。所以不管男女老少,吃虫子成了五莲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五莲人吃虫子有不同的吃法,身披绿衣的柞蚕丰满柔软,搭配青红椒,能炒出外皮柔韧内里绵软的口味;蚂蚱是田野里的常客,小时候很多人都去逮过,经过油炸以后端上餐桌,蚂蚱的翅膀还是透明透明的,十分好看。蚕蛹是绝对的绿色生态食品,尽管放心地去吃。还有蝉和知了,当地人将蝉叫做“节流鬼”,我疑心是“知了鬼”的变音,焙金蝉这道菜在平时的餐桌上十分常见,人们也吃得心安理得。据说五莲人吃虫的习惯已经流传很久,在贫穷饥饿、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一年四季也难得吃上一次肉,当地人大多是靠吃虫子来解馋,这种传统的饮食习惯是否又融合了南方人的特点?

五莲大地群山环抱,在崇山峻岭之间,有栽种历史久远的国光苹果,有号称“江北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有漫山遍野的板栗树和珍贵菌种栗花,还有生活在树林草丛中的各种药材……

一望无际的山林里,每一棵树苗都蕴含着绿色的希望,在这风调雨顺的人世间,它们尽情地生长着。未来,它们将献给大地更多的新绿。

五莲,一个山清水秀的名字,一个诗意盎然的存在。来自山间的一条条小溪,汇成潮白河的滚滚波涛,正流向大海……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下水道淤积严重的高宝化工家属院将在下半年进行老 ...
大树离房屋太近 村民整日担心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不负好时节 复工复产...
千余只崖沙燕翔集民 ...
“应天府南京”双城记
日月河畔美如画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