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晓钟今何在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04-17 11:54

■主讲人

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续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阅读提示

“浮图破苍蔼,上与青田并。白云封欲尽,但有早钟鸣。” 明末柘城教谕林而兴(莆田人)在《白塔晓钟》一诗中描绘了柘城“八景”之白塔晓钟的美景。清代中期朱阳书院讲师窦玉奎同样有《白塔晓钟》一首:“巍然白塔傍高城,插汉冲霄照眼明。忽闻钟声寝晓出,万家尘梦一时清。”迷人的景色,优美的意境,但很可惜,今人只能在古人的诗中去想象朝霞中的白塔,晨雾中的钟鸣。本期,李树峰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寻找白塔晓钟。

白塔寺在何处

据传说,柘城县东关外曾有一座白塔寺,寺内有一口巨钟。僧人晨起击之,钟声洪亮,万家皆晓。这便是柘城县古代著名景观白塔晓钟。如今的柘城大地上,白塔寺踪迹全无。于是一些人发出了疑问,到底白塔寺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为何会消失得这样彻底?

首先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白塔寺确实是柘城历史上的著名寺院。据明嘉靖《河南通志》记载:“白塔寺,昔在旧城县东。宋徽宗大观五年(1111年),僧会郎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置僧会司于内。正统二年(1437年),僧净龙修。见《一统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圮于水。隆庆二年(1568年),僧会晓,募民邢伯良等修。今在新城东关,庙宇倾圮,基址尚存。”这段记载说明了白塔寺创建的年代、所在位置,记载了白塔寺的存续状态。不过到了清光绪版《柘城县志》,书中只引用了《河南通志》所载白塔寺的内容,并没有其他更详细的记载。

根据文献记载,我们知道了白塔寺创建于宋徽宗大观五年,也就是1111年,建筑人是时任一位朗姓僧会,其真实名字无考。僧会是古代管理一县僧尼事务的官员,相当于现代的宗教局局长。在古代,“直省僧官,府曰僧纲,州曰僧正,县曰僧会。”由此可见,僧会也是县衙同僚之一,朝廷命官。所以,宋代由僧会建设庙宇寺院是很正常的现象。

从文献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这位郎姓僧会所建的寺院内有一白塔,塔身是白釉砖,塔顶为八角彩色琉璃瓦,远远望去全身皆白,故名白塔。寺随塔名,称白塔寺。白塔寺占地10亩左右,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左右厢房和山门。其中,左右厢房为僧房,为僧人生活所居。寺院内植苍松翠柏,香火十分旺盛。在明、清时期,历代僧人对白塔寺均作修缮,保护完好。清代末期,白塔寺由尼姑管理,敬“三皇姑娘”。

到了民国初期,冯玉祥任河南省主席期间推行“扒庙打神”政策。这一时期,白塔寺被拆,僧人被驱散或被迫还俗。当时白塔寺有一位名叫吉富贵的尼姑坚持不还俗。吉富贵是寺院一位师太收养并抚养长大的,她无家可归,所以在白塔寺大雄宝殿被拆后仍坚决要求保留三皇姑娘殿供其存身。

三皇姑娘殿保留下来之后,吉富贵因为贫穷,依然身穿僧衣,住在寺内,敬三皇姑娘,时人对她多有指责。北伐战争后袁世凯垮台,曾在京城为袁世凯当护卫的潘文代回归柘城,被当时的知县罗宝树聘为警察局长。潘文代娶吉富贵为妻。吉富贵无子,收孤儿潘明修为养子。潘文代听取妻子吉富贵的建议,保护下来了白塔寺三皇姑娘殿。

据现年91岁的潘明修老人回忆,他记事时白塔寺并排共有4座庙宇,西边有天齐庙、真武庙,东边有天仙庙,都是在冯玉祥担任河南省主席期间被毁。白塔寺里的白塔当时也被扒掉了,诗中的大钟“8个腿”被砸掉一个,大钟后来不知去向。潘明修老人说的大钟上的“腿”,其实是口沿部分下伸的弧型结构,像花瓣一样。

潘明修说:“我当时才八九岁,只记得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到处磕头求人。到后来白塔寺大殿还是被拆掉了,就剩下三皇姑娘殿没拆,还是刚从北京回来不久的父亲讲情才保住的。当时,他看到母亲一个尼姑确实不容易,帮她说句话,才保留下来。后来,父亲向母亲求婚,母亲看当时做一个尼姑确实困难,就答应嫁了。于是,我们就在民国时期组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据潘明修老人介绍,白塔寺原在柘城现在的北小街与幸福大街交叉口北侧稍偏东处。新中国成立后,白塔寺仅存的三皇姑娘殿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被拆除。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在白塔寺原址上建三皇姑娘庙3间,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2011年旧城改造时,三皇姑娘庙被规划为北小街,于是又被拆除。

三皇姑娘传说

三皇姑娘先到白雀寺里修道,不久被妙庄王知晓,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宫,她执意不回,妙庄王气极之下将寺院放火焚烧。王后以为女儿被烧死,哭得死去活来。其实三皇姑娘并未被烧死,她被信众们救出,藏到火珠山上了。

妙庄王焚烧白雀寺后,三皇姑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急得他忧虑成疾。八仙中的铁拐李化作凡人,装扮成郎中,给妙庄王诊病后说:“圣王的病必须用亲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药引,方能治愈,否则即使神医,也无可奈何。”妙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不肯挖眼断手救父。就在妙庄王病入膏肓之时,门官通报:“三皇姑娘回来了,请求献眼献手为父治病。”妙庄王在昏迷之中服下用三皇姑娘的手眼配制的药丸,病就好了,可是妙善也为此圆寂了。楚庄王痛哭道:“朕之无道,乃令我女至死手眼不全,原天地神灵,令吾儿复活,枯眼重生,断臂复完。”

妙庄王话音刚落,天地一时光芒四射,妙善随即手眼完具。妙善之孝心感动天地,功德圆满,得道之际,化作观世音菩萨之相,白日飞升。

妙庄王为纪念爱女,令工匠在大殿塑一尊“全手全眼”的三皇姑娘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娘像,即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塑像。

白塔寺中有三皇姑娘殿,后建的庙宇又称为三皇姑娘庙,那这位“三皇姑娘”到底是什么神明呢?潘明修老人说,“三皇姑娘”就是观音菩萨,三皇姑娘这个称谓源自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颜、次女妙音、三女儿妙善。其中三女儿妙善长得最美,最善良,也最有才华。因为她出生于王室,所以称“皇姑”,又因她排行第三,所以又称为“三皇姑娘”。三皇姑娘出生之时五彩祥云环列王宫上空。她幼年时就能吟诗作赋,十三岁时就出落得亭亭玉立,不慕荣华,偏喜修仙访道。可是,妙庄王没有太子,只有三个女儿。庄王为了讨好邻国的国王,就将三女儿许配给别国太子,以继承大业。但三皇姑娘不愿意成婚,宁死不从,决心出家修道。庄王大怒,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娘囚禁于后宫,她一连几天水米不进,容颜憔悴。王后心疼女儿,悄悄把她放出后宫逃生。

大钟无影踪

确定了白塔寺的位置,下一步需要寻找的便是“白塔晓钟”这一美景中大钟的下落了。柘城县东关的一位居民告诉我,白塔寺的古钟现保存在慈圣镇关帝庙内。

慈圣关帝庙内的那口大钟我见过,就悬挂于关帝庙西南角。这座关帝庙是地方绅士杨树森在民国二十七年,也就是1938年建起来的。从建庙时的社会情况来看,当时不具备铸造巨钟的条件。我也曾询问过慈圣镇当地人这口钟的来历,他们都说这口古钟原在慈圣镇塔坡村大觉寺里的,并不是白塔寺里的那口钟。

慈圣镇关帝庙里的这口巨钟与潘明修老人描述的白塔寺大钟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大钟顶端为龙钮,口沿部位原有“8个腿”,也就是8个花瓣形的部件,但如今已经损毁两个。虽然外形上有几分相似,不过通过对钟体上铭文的解读,我认为这口钟并非白塔寺中的大钟。

慈圣镇关帝庙内的这口巨钟上端铸有16个凸体大字:“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中部有:“在京敕赐大兴隆寺师父如玄、新门寺住持本能、东曹寺住持气宽、在京敕赐大兴隆寺业心法师铸钟一颗,重一千五百斤,开光□□(原文如此)。成化十四年三月吉日造。怀庆府河内县清上乡李封村金匠张信、张干、郭□□(原文如此)”等字样。在这段文字四周的捐款名单中,除了众多绅士和民间人士外,我还发现了大觉寺住持僧住运及其法弟住福、住浩,白塔寺住持净大川等僧人的名字。

钟体铭文没有写明这口巨钟归属哪个寺院所有。我作了一个推断,既然在巨钟捐款人中发现了柘城的白塔寺、大觉寺、东曹寺,那么我认为这口巨钟应该不是为白塔寺铸造的,否则白塔寺住持理应不会捐款。而且白塔寺的钟应该是北宋大观年间铸造的,关帝庙里的这口钟是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中间差了300多年。

到目前为止,白塔寺中那口古钟的下落依然是个迷案,还仍需更多的时间去找寻。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白塔晓钟今何在
2020-04-17 11:54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主讲人

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续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阅读提示

“浮图破苍蔼,上与青田并。白云封欲尽,但有早钟鸣。” 明末柘城教谕林而兴(莆田人)在《白塔晓钟》一诗中描绘了柘城“八景”之白塔晓钟的美景。清代中期朱阳书院讲师窦玉奎同样有《白塔晓钟》一首:“巍然白塔傍高城,插汉冲霄照眼明。忽闻钟声寝晓出,万家尘梦一时清。”迷人的景色,优美的意境,但很可惜,今人只能在古人的诗中去想象朝霞中的白塔,晨雾中的钟鸣。本期,李树峰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寻找白塔晓钟。

白塔寺在何处

据传说,柘城县东关外曾有一座白塔寺,寺内有一口巨钟。僧人晨起击之,钟声洪亮,万家皆晓。这便是柘城县古代著名景观白塔晓钟。如今的柘城大地上,白塔寺踪迹全无。于是一些人发出了疑问,到底白塔寺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为何会消失得这样彻底?

首先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白塔寺确实是柘城历史上的著名寺院。据明嘉靖《河南通志》记载:“白塔寺,昔在旧城县东。宋徽宗大观五年(1111年),僧会郎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置僧会司于内。正统二年(1437年),僧净龙修。见《一统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圮于水。隆庆二年(1568年),僧会晓,募民邢伯良等修。今在新城东关,庙宇倾圮,基址尚存。”这段记载说明了白塔寺创建的年代、所在位置,记载了白塔寺的存续状态。不过到了清光绪版《柘城县志》,书中只引用了《河南通志》所载白塔寺的内容,并没有其他更详细的记载。

根据文献记载,我们知道了白塔寺创建于宋徽宗大观五年,也就是1111年,建筑人是时任一位朗姓僧会,其真实名字无考。僧会是古代管理一县僧尼事务的官员,相当于现代的宗教局局长。在古代,“直省僧官,府曰僧纲,州曰僧正,县曰僧会。”由此可见,僧会也是县衙同僚之一,朝廷命官。所以,宋代由僧会建设庙宇寺院是很正常的现象。

从文献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这位郎姓僧会所建的寺院内有一白塔,塔身是白釉砖,塔顶为八角彩色琉璃瓦,远远望去全身皆白,故名白塔。寺随塔名,称白塔寺。白塔寺占地10亩左右,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左右厢房和山门。其中,左右厢房为僧房,为僧人生活所居。寺院内植苍松翠柏,香火十分旺盛。在明、清时期,历代僧人对白塔寺均作修缮,保护完好。清代末期,白塔寺由尼姑管理,敬“三皇姑娘”。

到了民国初期,冯玉祥任河南省主席期间推行“扒庙打神”政策。这一时期,白塔寺被拆,僧人被驱散或被迫还俗。当时白塔寺有一位名叫吉富贵的尼姑坚持不还俗。吉富贵是寺院一位师太收养并抚养长大的,她无家可归,所以在白塔寺大雄宝殿被拆后仍坚决要求保留三皇姑娘殿供其存身。

三皇姑娘殿保留下来之后,吉富贵因为贫穷,依然身穿僧衣,住在寺内,敬三皇姑娘,时人对她多有指责。北伐战争后袁世凯垮台,曾在京城为袁世凯当护卫的潘文代回归柘城,被当时的知县罗宝树聘为警察局长。潘文代娶吉富贵为妻。吉富贵无子,收孤儿潘明修为养子。潘文代听取妻子吉富贵的建议,保护下来了白塔寺三皇姑娘殿。

据现年91岁的潘明修老人回忆,他记事时白塔寺并排共有4座庙宇,西边有天齐庙、真武庙,东边有天仙庙,都是在冯玉祥担任河南省主席期间被毁。白塔寺里的白塔当时也被扒掉了,诗中的大钟“8个腿”被砸掉一个,大钟后来不知去向。潘明修老人说的大钟上的“腿”,其实是口沿部分下伸的弧型结构,像花瓣一样。

潘明修说:“我当时才八九岁,只记得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到处磕头求人。到后来白塔寺大殿还是被拆掉了,就剩下三皇姑娘殿没拆,还是刚从北京回来不久的父亲讲情才保住的。当时,他看到母亲一个尼姑确实不容易,帮她说句话,才保留下来。后来,父亲向母亲求婚,母亲看当时做一个尼姑确实困难,就答应嫁了。于是,我们就在民国时期组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据潘明修老人介绍,白塔寺原在柘城现在的北小街与幸福大街交叉口北侧稍偏东处。新中国成立后,白塔寺仅存的三皇姑娘殿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被拆除。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在白塔寺原址上建三皇姑娘庙3间,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2011年旧城改造时,三皇姑娘庙被规划为北小街,于是又被拆除。

三皇姑娘传说

三皇姑娘先到白雀寺里修道,不久被妙庄王知晓,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宫,她执意不回,妙庄王气极之下将寺院放火焚烧。王后以为女儿被烧死,哭得死去活来。其实三皇姑娘并未被烧死,她被信众们救出,藏到火珠山上了。

妙庄王焚烧白雀寺后,三皇姑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急得他忧虑成疾。八仙中的铁拐李化作凡人,装扮成郎中,给妙庄王诊病后说:“圣王的病必须用亲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药引,方能治愈,否则即使神医,也无可奈何。”妙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不肯挖眼断手救父。就在妙庄王病入膏肓之时,门官通报:“三皇姑娘回来了,请求献眼献手为父治病。”妙庄王在昏迷之中服下用三皇姑娘的手眼配制的药丸,病就好了,可是妙善也为此圆寂了。楚庄王痛哭道:“朕之无道,乃令我女至死手眼不全,原天地神灵,令吾儿复活,枯眼重生,断臂复完。”

妙庄王话音刚落,天地一时光芒四射,妙善随即手眼完具。妙善之孝心感动天地,功德圆满,得道之际,化作观世音菩萨之相,白日飞升。

妙庄王为纪念爱女,令工匠在大殿塑一尊“全手全眼”的三皇姑娘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娘像,即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塑像。

白塔寺中有三皇姑娘殿,后建的庙宇又称为三皇姑娘庙,那这位“三皇姑娘”到底是什么神明呢?潘明修老人说,“三皇姑娘”就是观音菩萨,三皇姑娘这个称谓源自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颜、次女妙音、三女儿妙善。其中三女儿妙善长得最美,最善良,也最有才华。因为她出生于王室,所以称“皇姑”,又因她排行第三,所以又称为“三皇姑娘”。三皇姑娘出生之时五彩祥云环列王宫上空。她幼年时就能吟诗作赋,十三岁时就出落得亭亭玉立,不慕荣华,偏喜修仙访道。可是,妙庄王没有太子,只有三个女儿。庄王为了讨好邻国的国王,就将三女儿许配给别国太子,以继承大业。但三皇姑娘不愿意成婚,宁死不从,决心出家修道。庄王大怒,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娘囚禁于后宫,她一连几天水米不进,容颜憔悴。王后心疼女儿,悄悄把她放出后宫逃生。

大钟无影踪

确定了白塔寺的位置,下一步需要寻找的便是“白塔晓钟”这一美景中大钟的下落了。柘城县东关的一位居民告诉我,白塔寺的古钟现保存在慈圣镇关帝庙内。

慈圣关帝庙内的那口大钟我见过,就悬挂于关帝庙西南角。这座关帝庙是地方绅士杨树森在民国二十七年,也就是1938年建起来的。从建庙时的社会情况来看,当时不具备铸造巨钟的条件。我也曾询问过慈圣镇当地人这口钟的来历,他们都说这口古钟原在慈圣镇塔坡村大觉寺里的,并不是白塔寺里的那口钟。

慈圣镇关帝庙里的这口巨钟与潘明修老人描述的白塔寺大钟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大钟顶端为龙钮,口沿部位原有“8个腿”,也就是8个花瓣形的部件,但如今已经损毁两个。虽然外形上有几分相似,不过通过对钟体上铭文的解读,我认为这口钟并非白塔寺中的大钟。

慈圣镇关帝庙内的这口巨钟上端铸有16个凸体大字:“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中部有:“在京敕赐大兴隆寺师父如玄、新门寺住持本能、东曹寺住持气宽、在京敕赐大兴隆寺业心法师铸钟一颗,重一千五百斤,开光□□(原文如此)。成化十四年三月吉日造。怀庆府河内县清上乡李封村金匠张信、张干、郭□□(原文如此)”等字样。在这段文字四周的捐款名单中,除了众多绅士和民间人士外,我还发现了大觉寺住持僧住运及其法弟住福、住浩,白塔寺住持净大川等僧人的名字。

钟体铭文没有写明这口巨钟归属哪个寺院所有。我作了一个推断,既然在巨钟捐款人中发现了柘城的白塔寺、大觉寺、东曹寺,那么我认为这口巨钟应该不是为白塔寺铸造的,否则白塔寺住持理应不会捐款。而且白塔寺的钟应该是北宋大观年间铸造的,关帝庙里的这口钟是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中间差了300多年。

到目前为止,白塔寺中那口古钟的下落依然是个迷案,还仍需更多的时间去找寻。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责任单位已找到 维修还要等俩月
架了几公里光纤 为屈先生办理了宽带移机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开展重点工作观 ...
草莓种植助贫困户脱 ...
葛花盛开带动经济收入
绿水城郭展新姿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