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343)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04-09 11:36

惠子善譬

“惠子善譬”中的惠子即战国时宋国人惠施,人称“惠子”。这一成语是说惠施说话擅长打比方。后来指把别人的长处看作短处,强迫别人放弃自己的长处去说话、办事,那是行不通的。。

典故出自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约前77年—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彭城人)所著的《说苑·善说》。惠子善譬是《新序》中讲的一个故事:“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 ‘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文中的梁王指梁惠王。这段话译成白话便是:有宾客对梁惠王说:“惠子谈论事情的时候擅长使用比喻,大王如果不让他使用比喻,他就不能说话了。”梁惠王说:“好吧。”第二天梁惠王召见惠施,对惠施说:“我希望先生谈论事情直接说,不要使用比喻。”惠施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不知道弹弓是什么东西的人在这里,他问你:‘弹弓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回答说:‘弹弓的形状就像弹弓一样。’那么能使他明白吗?”梁王惠说:“不能使他明白。”惠子接着说:“在这时换个说法回答他:‘弹弓的形状像把弓,用竹片做的。’那么能使他会明白吗?”梁惠王说:“可以使他明白。”惠施说:“说话的人,一定要用人所熟知的,来让人们明白所不熟知的,从而使人们明白。现在大王说‘不要使用比喻’,那是不行的。”梁惠王说:“你讲得好。”

梁惠王即战国时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当时的魏国都于大梁,称梁,因此又称梁国。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是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和庄子是同乡、同窗,又是好朋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魏国宰相。惠施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去了楚国,楚王接待了他。大臣冯郝对楚王说:“在魏国挤走惠施的是张仪。大王与惠施结交,这是在欺骗张仪。我认为大王这样做不可取。惠施是因为张仪排挤他才来到楚国的,他也定会怨恨您与张仪结交,如果惠施知道这种情况,他一定不会来楚国。而且宋国国王──偃对惠施不错,诸侯中无人不知。现在,惠施与张仪结仇,诸侯中也无人不晓。惠施与大王结交,您便抛弃了张仪。我不理解大王这样做是有些轻率呢,还是为了国家的大事呢?大王不如帮助惠施,送他到宋国去。然后对张仪说:‘我是因为您才没有接待惠施的。’张仪必然感激大王。而惠施是个被排挤、遭困窘的人,大王却帮助他到宋国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这样您实际上不失为张仪着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楚王说:“好。”就把惠施送到宋国来了。

《战国策》这样记载:“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楚王受之。冯郝谓楚王曰:‘逐惠子者,张仪也。而王亲与约,是欺仪也,臣为王弗取也。惠子为仪者来,而恶王之交于张仪,惠子心弗行也。且宋王之贤惠子也,天下莫不闻也。今之不善张仪也,天下莫不知也。今为事之故,弃所贵于仇人,臣以为大王轻矣。且为事耶?王不如举惠子而纳之于宋,而谓张仪曰:‘请为子勿纳也。’仪必德王。而惠子穷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此不失为仪之实,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纳之宋。”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失宠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子善譬”的故事是历史上的经典,成为成语后,被用来比喻把别人的长处看作短处。

示例:“一个企业好的机制,就是要让员工各尽其能,发挥特长,如果要像‘惠子善譬’讲的那样,恐怕是要出大问题的。”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343)
2020-04-09 11:36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惠子善譬

“惠子善譬”中的惠子即战国时宋国人惠施,人称“惠子”。这一成语是说惠施说话擅长打比方。后来指把别人的长处看作短处,强迫别人放弃自己的长处去说话、办事,那是行不通的。。

典故出自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约前77年—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彭城人)所著的《说苑·善说》。惠子善譬是《新序》中讲的一个故事:“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 ‘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文中的梁王指梁惠王。这段话译成白话便是:有宾客对梁惠王说:“惠子谈论事情的时候擅长使用比喻,大王如果不让他使用比喻,他就不能说话了。”梁惠王说:“好吧。”第二天梁惠王召见惠施,对惠施说:“我希望先生谈论事情直接说,不要使用比喻。”惠施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不知道弹弓是什么东西的人在这里,他问你:‘弹弓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回答说:‘弹弓的形状就像弹弓一样。’那么能使他明白吗?”梁王惠说:“不能使他明白。”惠子接着说:“在这时换个说法回答他:‘弹弓的形状像把弓,用竹片做的。’那么能使他会明白吗?”梁惠王说:“可以使他明白。”惠施说:“说话的人,一定要用人所熟知的,来让人们明白所不熟知的,从而使人们明白。现在大王说‘不要使用比喻’,那是不行的。”梁惠王说:“你讲得好。”

梁惠王即战国时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当时的魏国都于大梁,称梁,因此又称梁国。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是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和庄子是同乡、同窗,又是好朋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魏国宰相。惠施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去了楚国,楚王接待了他。大臣冯郝对楚王说:“在魏国挤走惠施的是张仪。大王与惠施结交,这是在欺骗张仪。我认为大王这样做不可取。惠施是因为张仪排挤他才来到楚国的,他也定会怨恨您与张仪结交,如果惠施知道这种情况,他一定不会来楚国。而且宋国国王──偃对惠施不错,诸侯中无人不知。现在,惠施与张仪结仇,诸侯中也无人不晓。惠施与大王结交,您便抛弃了张仪。我不理解大王这样做是有些轻率呢,还是为了国家的大事呢?大王不如帮助惠施,送他到宋国去。然后对张仪说:‘我是因为您才没有接待惠施的。’张仪必然感激大王。而惠施是个被排挤、遭困窘的人,大王却帮助他到宋国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这样您实际上不失为张仪着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楚王说:“好。”就把惠施送到宋国来了。

《战国策》这样记载:“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楚王受之。冯郝谓楚王曰:‘逐惠子者,张仪也。而王亲与约,是欺仪也,臣为王弗取也。惠子为仪者来,而恶王之交于张仪,惠子心弗行也。且宋王之贤惠子也,天下莫不闻也。今之不善张仪也,天下莫不知也。今为事之故,弃所贵于仇人,臣以为大王轻矣。且为事耶?王不如举惠子而纳之于宋,而谓张仪曰:‘请为子勿纳也。’仪必德王。而惠子穷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此不失为仪之实,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纳之宋。”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失宠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子善譬”的故事是历史上的经典,成为成语后,被用来比喻把别人的长处看作短处。

示例:“一个企业好的机制,就是要让员工各尽其能,发挥特长,如果要像‘惠子善譬’讲的那样,恐怕是要出大问题的。”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架了几公里光纤 为屈先生办理了宽带移机
这段八一路施工改造 预计6月份结束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各类企业加紧生 ...
花海醉人
花海醉人
物流复工 货发全国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