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一百五十八

商丘古国史记之梦回梁园安心境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9-12-19 23:44

■主讲人

马媛媛,女,汉族,河南开封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商丘师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任教。先后讲授古文字学、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中国文学史、消费心理学及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主要从事先秦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目前已在《中国农史》《西南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贵州文史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3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项目3项。

■阅读提示

常言道:“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梁园再繁华快乐也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值得留恋。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梁园”却一反常态成了后世文人念念不忘魂牵梦绕的梦。究其原因,还是梁孝王刘武为核心的梁园文士所营造的和谐惬意的文化氛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空间。久而久之,“梁园”也从实物转变成为了一个文学符号,依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后代文士不断寻梦于此。作为《》系列的最后一期,马媛媛老师这次将带领大家循着历代文人雅士的足迹再回梁园,去感受梁园意象的内在魅力。

曲终人散韵犹在

岳飞《小重山》一词中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之句,来表述没有志同道合同伴时的那种苦闷和孤独。此词此情用来描述梁孝王身后的梁园文士再恰当不过。刘武死后,少了知音的梁园文士纷纷出走,高朋满座的情景只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枚乘东归故乡淮阴,司马相如归蜀,梁园文坛从此衰落,此地只留下了空荡荡的梁园。沧海桑田,曾经幽雅富丽、规模宏大的梁园也在岁月的流逝中失去了踪影,真实的梁园虽然不存在了,却永远进入了后世文人的梦中,成为他们精神上的神圣之地。

最早歌咏梁园的文学作品当属枚乘的《梁王兔园赋》。枚乘是梁孝王的主要宾客,曾活动于梁园之中,对梁园之繁华有切身感受,此赋因此是唯一当时之人所描述梁园景物的文学作品。赋中对梁园的自然风光、规模建制及一年四季中的各种景物进行了铺张夸饰,对梁王带领随从狩猎的壮观场景也进行了生动描写,并在文中抒发了自己的个人情感。这一篇赋文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精神及社会风貌,对后世的辞赋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其铺张夸饰的特点也对汉赋博达恢弘的气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赋描写的是梁园,更是对后世歌咏梁园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更为直接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江淹仿枚乘作《学梁王兔园赋》,赋中同样铺叙梁园的风光景物,辞藻华丽、文笔雅艳,但此赋中的梁园却不再是真实的梁园,而是诗人想象中的“梁园”,在赞颂梁园景物的同时也表达了伤今吊古的情绪。南北朝时期谢惠连的《雪赋》描写了梁孝王于雪天宴请宾客,并以雪为题请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等赋诗,诗人假托古代历史人物轶事,抒发现实处境中的个人情怀,表达了后世文士对于梁孝王与宾客之间诗酒吟咏的高雅情趣的向往。此诗为美景“梁园雪霁”的典故。梁孝王刘武及梁园赋家文人群欢会宴集、诗酒风流的雅致情调,至《雪赋》而开始形成为一种上下相得、文学雅集的文化符号——梁园意象,或称之为梁园文化情结。

满腔情愁何处寄

唐代诗人吟咏梁园的作品也很多,其中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名家所作以梁园为对象的诗作最有代表性。特别是李白、杜甫与高适同游梁宋,并都撰写关于梁园的诗篇之事,成为文坛的一段佳话。

李白著名的《梁园吟》发思古之幽情:“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绿水扬洪波。”所谓“阮公咏”是指晋阮籍的《咏怀诗》,其第十六首有“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句。李白此时亦经大梁故地,自然想起阮籍之诗中所描述的梁园。梁孝王招贤纳士,其宾客在其宠信之下各自施展才能而有惊人之举,这正是李白所仰慕的。李白也希望能够有一个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舞台,他在《鸣皋歌送岑徵君》诗中自谓“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着极大的差距,李白在现实中政治失意,便不免在诗中流露出几分感伤与无奈:“梁王宫阙今安在,牧马先归不相待。午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流东海。” 而且此诗有注,云“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可见其与《梁园吟》作于同一时期。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所写梁园诗的立意与李白不同,并不涉及个人身世抒发愤懑情绪,而只是咏怀古迹。个人身世的愤懑情绪则不突出。高适有《宋中四首·其二》写梁园:“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惟高台。寂寞同秋草,悲风千里来。”诗中表现的是对汉代盛世的追慕之情和历史沧桑之感。岑参有《梁园歌宋河南王说判官》诗:“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当时置酒延枚叟,肯料平台狐兔走。万事翻覆如浮云,昔人空在今人口。”此诗表现了对梁园的追思及世事变迁的咏叹。王昌龄的《梁园》同样表达了对梁园往事的追忆以及事变境迁的感慨,“梁园修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与李白怀才不遇的感伤不同,李商隐同样运用梁园典故表达了渴求知遇的愿望,他在《上范阳公启》中或“仰燕路以长怀,望梁园而结虑”。此诗运用了梁孝王招贤纳士的典故,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范阳公,即当时镇守徐州的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赏识。另一首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寄令狐郎中》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加。”在此诗中李商隐将自己比为梁孝王的宾客,此时病居洛阳如同司马相如晚年卧病茂陵。此诗写给时任右司郎中的令狐绹,是因为李商隐曾为令狐绹之父令狐楚的幕僚。既然李商隐自比为梁孝王的宾客,那么当年曾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则就是那位善待宾客的梁孝王了。

思古之情在梁园

唐代之后,文中言及梁王、梁苑、梁台等与梁园相关的诗歌更为普遍,常借梁园典故来怀古思今,寄情言志,但不同作者有着不同的身份、处境与心情,因此诗中所咏梁园的意向也各有千秋。如宋代梅尧臣《次韵和杨乐道待制》诗云“梁苑孝王迹,灞陵游客心。”陈师道《和蒲左丞有美堂座上观雪四首》诗云:“凤池不比梁园客,咳唾珠玑落玉盘。”苏辙《喜呈鲜于子骏三首》诗云:“高会梁园遗胜在,早知词赋似相如。”

宋代的咏梁诗以靖康之乱为界呈现出不同的意旨,北宋时期作为国都的汴京极为繁华,汉代的梁园便在附近,因此北宋的文士所写诗词主要张扬梁园繁华的一面,表现出对此时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赞誉之情。北宋的繁华截止于靖康之乱,异族的铁骑将汴京蹂躏,中原大地一片颓败之景。在此之后,中原不再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故北宋之后的文士诗中谈及梁园、梁台则主要表现梁园的败落,表达朝代兴亡及世道沧桑之感。

明清两代,距西汉梁孝王的时间更加遥远,梁园却仍然是文人墨客心头挥之不去的心结。这一时期的梁园诗作,虽有着新的时代色彩及个性特征,但历史的沧桑感却成为这些诗作的共同基调。明初,禹州人王翰的诗文集《梁园寓稿》中多次写到梁园,其诗句中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与困顿,并借梁园怀古而排遣,如“秋入梁园木叶稀,可怜归计尚栖霞迟”“一夕清霜木叶残,地炉无火客衣单”等。明代中期后,文人的咏梁诗更加感叹世事变迁与繁华飘逝,如李梦阳的《梁园歌》:“我为梁园客,不登梁王台,锦帆扬州门,一去何时回。荒烟白草古城没,登台望之令心哀。”王廷相的《梁苑歌》:“梁王已破六国垒,苑中便起文苑台。黄金白玉驾楼阁,绮塌延宾四向开……今人空作古人风,抱策为儒叹不逢。”其二云:“百年之后君为谁?有酒莫惜千金挥。不信试看梁王苑,狐兔草驰鬼火吹。”前一首诗借梁孝王的功业和梁园的豪华来表达今人遭遇不到明主的愤懑,后一首则借梁园的衰败来表达不如及时行乐的意旨。

清代文士诗文歌咏梁园,大体延续了明代的思路。如侯方域的诗文作品表达了对梁园宾客文采的仰慕之情。但清初的社会情态与汉代已迥然不同,因此他的诗作不禁流露出哀婉、感伤之情。宋荦的诗文其意境、情调与侯方域颇有相似之处,如“城隅旧是梁王苑,回首繁华有废台。冠佩犹传趋第宅,文章何意委蓬莱。平原淡淡黄河转,落日荒荒紫雾开。绝代风流谁继起?邹枚本自出群才。”

前边讲过,后世对于梁园的地理归属产生了误解。于是,后世文人只要有机会到商丘或开封便会发思古之幽情,或咏怀古迹,或感伤个人境遇,或表达期盼明主的愿望,“梁园”已经成为文人们的一种情结、一种理想或向往。有学者曾经分析过这些写梁园的文学作品,认为主要内容有:“作者通过对梁园及梁孝王的歌咏与追思,对汉代盛世繁华予以赞颂,由此表现出儒士们对于期盼际会明主以实现个人政治理想的向往。以及对于文士交游与聚合的共同情趣的追求;通过对梁园由盛转衰、进而成为历史陈迹的咏叹,表现出对于历史沧桑之变的感慨;同时,有些作品通过歌咏梁园,也表现出在异地飘泊生涯中萌生的怀旧心态与思乡情绪。”

梁园在千年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为一种文化情结,拥有着极大的文化魅力,它是历代文士的精神寄托,当他们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怀有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避世的心态,均可以通过对梁园的吟咏来表达内心的向往与情感。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一百五十八
商丘古国史记之梦回梁园安心境
2019-12-19 23:44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主讲人

马媛媛,女,汉族,河南开封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商丘师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任教。先后讲授古文字学、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中国文学史、消费心理学及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主要从事先秦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目前已在《中国农史》《西南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贵州文史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3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项目3项。

■阅读提示

常言道:“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梁园再繁华快乐也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值得留恋。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梁园”却一反常态成了后世文人念念不忘魂牵梦绕的梦。究其原因,还是梁孝王刘武为核心的梁园文士所营造的和谐惬意的文化氛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空间。久而久之,“梁园”也从实物转变成为了一个文学符号,依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后代文士不断寻梦于此。作为《》系列的最后一期,马媛媛老师这次将带领大家循着历代文人雅士的足迹再回梁园,去感受梁园意象的内在魅力。

曲终人散韵犹在

岳飞《小重山》一词中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之句,来表述没有志同道合同伴时的那种苦闷和孤独。此词此情用来描述梁孝王身后的梁园文士再恰当不过。刘武死后,少了知音的梁园文士纷纷出走,高朋满座的情景只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枚乘东归故乡淮阴,司马相如归蜀,梁园文坛从此衰落,此地只留下了空荡荡的梁园。沧海桑田,曾经幽雅富丽、规模宏大的梁园也在岁月的流逝中失去了踪影,真实的梁园虽然不存在了,却永远进入了后世文人的梦中,成为他们精神上的神圣之地。

最早歌咏梁园的文学作品当属枚乘的《梁王兔园赋》。枚乘是梁孝王的主要宾客,曾活动于梁园之中,对梁园之繁华有切身感受,此赋因此是唯一当时之人所描述梁园景物的文学作品。赋中对梁园的自然风光、规模建制及一年四季中的各种景物进行了铺张夸饰,对梁王带领随从狩猎的壮观场景也进行了生动描写,并在文中抒发了自己的个人情感。这一篇赋文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精神及社会风貌,对后世的辞赋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其铺张夸饰的特点也对汉赋博达恢弘的气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赋描写的是梁园,更是对后世歌咏梁园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更为直接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江淹仿枚乘作《学梁王兔园赋》,赋中同样铺叙梁园的风光景物,辞藻华丽、文笔雅艳,但此赋中的梁园却不再是真实的梁园,而是诗人想象中的“梁园”,在赞颂梁园景物的同时也表达了伤今吊古的情绪。南北朝时期谢惠连的《雪赋》描写了梁孝王于雪天宴请宾客,并以雪为题请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等赋诗,诗人假托古代历史人物轶事,抒发现实处境中的个人情怀,表达了后世文士对于梁孝王与宾客之间诗酒吟咏的高雅情趣的向往。此诗为美景“梁园雪霁”的典故。梁孝王刘武及梁园赋家文人群欢会宴集、诗酒风流的雅致情调,至《雪赋》而开始形成为一种上下相得、文学雅集的文化符号——梁园意象,或称之为梁园文化情结。

满腔情愁何处寄

唐代诗人吟咏梁园的作品也很多,其中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名家所作以梁园为对象的诗作最有代表性。特别是李白、杜甫与高适同游梁宋,并都撰写关于梁园的诗篇之事,成为文坛的一段佳话。

李白著名的《梁园吟》发思古之幽情:“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绿水扬洪波。”所谓“阮公咏”是指晋阮籍的《咏怀诗》,其第十六首有“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句。李白此时亦经大梁故地,自然想起阮籍之诗中所描述的梁园。梁孝王招贤纳士,其宾客在其宠信之下各自施展才能而有惊人之举,这正是李白所仰慕的。李白也希望能够有一个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舞台,他在《鸣皋歌送岑徵君》诗中自谓“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着极大的差距,李白在现实中政治失意,便不免在诗中流露出几分感伤与无奈:“梁王宫阙今安在,牧马先归不相待。午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流东海。” 而且此诗有注,云“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可见其与《梁园吟》作于同一时期。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所写梁园诗的立意与李白不同,并不涉及个人身世抒发愤懑情绪,而只是咏怀古迹。个人身世的愤懑情绪则不突出。高适有《宋中四首·其二》写梁园:“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惟高台。寂寞同秋草,悲风千里来。”诗中表现的是对汉代盛世的追慕之情和历史沧桑之感。岑参有《梁园歌宋河南王说判官》诗:“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当时置酒延枚叟,肯料平台狐兔走。万事翻覆如浮云,昔人空在今人口。”此诗表现了对梁园的追思及世事变迁的咏叹。王昌龄的《梁园》同样表达了对梁园往事的追忆以及事变境迁的感慨,“梁园修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与李白怀才不遇的感伤不同,李商隐同样运用梁园典故表达了渴求知遇的愿望,他在《上范阳公启》中或“仰燕路以长怀,望梁园而结虑”。此诗运用了梁孝王招贤纳士的典故,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范阳公,即当时镇守徐州的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赏识。另一首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寄令狐郎中》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加。”在此诗中李商隐将自己比为梁孝王的宾客,此时病居洛阳如同司马相如晚年卧病茂陵。此诗写给时任右司郎中的令狐绹,是因为李商隐曾为令狐绹之父令狐楚的幕僚。既然李商隐自比为梁孝王的宾客,那么当年曾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则就是那位善待宾客的梁孝王了。

思古之情在梁园

唐代之后,文中言及梁王、梁苑、梁台等与梁园相关的诗歌更为普遍,常借梁园典故来怀古思今,寄情言志,但不同作者有着不同的身份、处境与心情,因此诗中所咏梁园的意向也各有千秋。如宋代梅尧臣《次韵和杨乐道待制》诗云“梁苑孝王迹,灞陵游客心。”陈师道《和蒲左丞有美堂座上观雪四首》诗云:“凤池不比梁园客,咳唾珠玑落玉盘。”苏辙《喜呈鲜于子骏三首》诗云:“高会梁园遗胜在,早知词赋似相如。”

宋代的咏梁诗以靖康之乱为界呈现出不同的意旨,北宋时期作为国都的汴京极为繁华,汉代的梁园便在附近,因此北宋的文士所写诗词主要张扬梁园繁华的一面,表现出对此时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赞誉之情。北宋的繁华截止于靖康之乱,异族的铁骑将汴京蹂躏,中原大地一片颓败之景。在此之后,中原不再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故北宋之后的文士诗中谈及梁园、梁台则主要表现梁园的败落,表达朝代兴亡及世道沧桑之感。

明清两代,距西汉梁孝王的时间更加遥远,梁园却仍然是文人墨客心头挥之不去的心结。这一时期的梁园诗作,虽有着新的时代色彩及个性特征,但历史的沧桑感却成为这些诗作的共同基调。明初,禹州人王翰的诗文集《梁园寓稿》中多次写到梁园,其诗句中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与困顿,并借梁园怀古而排遣,如“秋入梁园木叶稀,可怜归计尚栖霞迟”“一夕清霜木叶残,地炉无火客衣单”等。明代中期后,文人的咏梁诗更加感叹世事变迁与繁华飘逝,如李梦阳的《梁园歌》:“我为梁园客,不登梁王台,锦帆扬州门,一去何时回。荒烟白草古城没,登台望之令心哀。”王廷相的《梁苑歌》:“梁王已破六国垒,苑中便起文苑台。黄金白玉驾楼阁,绮塌延宾四向开……今人空作古人风,抱策为儒叹不逢。”其二云:“百年之后君为谁?有酒莫惜千金挥。不信试看梁王苑,狐兔草驰鬼火吹。”前一首诗借梁孝王的功业和梁园的豪华来表达今人遭遇不到明主的愤懑,后一首则借梁园的衰败来表达不如及时行乐的意旨。

清代文士诗文歌咏梁园,大体延续了明代的思路。如侯方域的诗文作品表达了对梁园宾客文采的仰慕之情。但清初的社会情态与汉代已迥然不同,因此他的诗作不禁流露出哀婉、感伤之情。宋荦的诗文其意境、情调与侯方域颇有相似之处,如“城隅旧是梁王苑,回首繁华有废台。冠佩犹传趋第宅,文章何意委蓬莱。平原淡淡黄河转,落日荒荒紫雾开。绝代风流谁继起?邹枚本自出群才。”

前边讲过,后世对于梁园的地理归属产生了误解。于是,后世文人只要有机会到商丘或开封便会发思古之幽情,或咏怀古迹,或感伤个人境遇,或表达期盼明主的愿望,“梁园”已经成为文人们的一种情结、一种理想或向往。有学者曾经分析过这些写梁园的文学作品,认为主要内容有:“作者通过对梁园及梁孝王的歌咏与追思,对汉代盛世繁华予以赞颂,由此表现出儒士们对于期盼际会明主以实现个人政治理想的向往。以及对于文士交游与聚合的共同情趣的追求;通过对梁园由盛转衰、进而成为历史陈迹的咏叹,表现出对于历史沧桑之变的感慨;同时,有些作品通过歌咏梁园,也表现出在异地飘泊生涯中萌生的怀旧心态与思乡情绪。”

梁园在千年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为一种文化情结,拥有着极大的文化魅力,它是历代文士的精神寄托,当他们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怀有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避世的心态,均可以通过对梁园的吟咏来表达内心的向往与情感。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塌陷路面已修复人车过往不再愁
学院路上路灯复明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睢县嘉鸿鞋业技术人 ...
梁园区潘庄村闫庄新 ...
无偿献血活动
一个小番茄的网红之路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