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一百五十四

商丘古国史记之一代枭雄梁孝王(中)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9-11-15 07:38

梁孝王刘武塑像

■主讲人

马媛媛,女,汉族,河南开封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商丘师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任教。先后讲授古文字学、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中国文学史、消费心理学及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主要从事先秦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目前已在《中国农史》《西南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贵州文史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3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项目3项。

■阅读提示

梁孝王刘武文韬武略,是一位厥功至伟的诸侯王。与文士的交往中,他表现了出色的社交才华;以其为中心文士团体的形成,表明其具有高水平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平叛七国之乱的过程,表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梁孝王有如此全面的突出表现,换作另一个朝代就可能给后人留下更多更精彩的故事。但命运让了不起的梁孝王刘武遇到了更为了不起的汉文帝、汉景帝。父亲与哥哥的光芒遮掩住了他的才华,即使他是地位最高的诸侯王,拥有着最为富庶的封地,但也只能作为大汉王朝的臣子终其一生。他离帝国的最高统治地位似乎就差了那么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却成就了他的悲情人生。

令誉始著

梁孝王虽为王公贵胄,依仗窦太后及哥哥汉景帝的宠爱不免骄纵,但其本人却也有着过人的才华与能力,在文武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汉初贵族养士的风气很盛,强大的诸侯王都大量招揽宾客游士扈从左右,其中有文学之士,有儒生、方士,还有纵横论辩之士。诸侯王策划反汉时,宾客游士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助手。和参与七国之乱的吴楚等国的君王一样,梁孝王刘武也非常喜欢“揽四方豪杰”,善于“知士”“礼士”与“友士”。当时的游说之士,像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等人,尽归梁国。

梁孝王爱才,喜好风雅,不惜重金高位招揽天下人才。公孙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孙诡多有奇特怪诞之计,初次拜见梁王,梁王就赐他千金。公孙诡官职做到中尉,在梁国被称为“公孙将军”。梁孝王的爱才还体现在不拘一格方面,他不仅对早有才名者欣赏爱慕,而且对无名小卒也是青睐有加,一旦听说谁有才志,必定慷慨相助。

一时间,梁国“豪俊之士靡集”。许多人甚至辞去朝廷及其他诸侯国的官职到梁园“从梁王游”。又如枚乘、邹阳、庄忌等人,原为吴王刘濞门下,曾经力劝吴王不要谋反,吴王不听,他们怕报复又久慕梁孝王及梁园之名,于是奔投梁国。吴王发动七国之乱,枚乘作《谏吴王书》力阻谋反,虽没起什么作用,却因此名震天下。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把枚乘招至朝中,拜为弘农都尉。枚乘不愿在朝为官,怀念梁园中的优游生活,便托病辞官,仍回梁国做梁孝王的文学侍从。

梁孝王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招贤纳士,礼遇宾客,其做法颇有战国四公子的养士之风。这些天下名士不仅是一股政治力量,更是在梁孝王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凝聚性很强的文化团体。梁孝王以诚待士,与文人君臣遇合,使宾客们在梁苑中乐而忘归,从而开创出梁国文化繁荣的新局面,是“梁苑文学”形成的组织者及关键人物。

战功卓著

对于梁孝王刘武这个人,我们可以评价他文韬武略。除了在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外,梁孝王刘武还有着杰出的军事能力,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汉文帝当初封刘武于梁国,便是考虑到日益严峻的政治形势,未雨绸缪。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愿举淮南地以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阳。梁起于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扞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陛下高枕,终亡山东之忧矣,此二世之利也。”贾谊除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外,更是主张扩大梁国封地,增强梁国实力,以达到捍卫朝廷、抵御东方诸侯反叛的目的。

汉文帝多年前布下的棋子,终于在爆发于七国之乱中派上了用场。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反叛,以“诛晁错,清君侧”之名率军西进。吴楚叛军首先攻打睢阳,因为这是通向京都长安的必经之路,梁国成为这场叛乱的最前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史记·韩长孺列传》中记载了当时在梁国中大夫韩安国的话,说:“夫前日吴、楚、齐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

战争之初,中央与地方诸侯的军事力量对比并无绝对优势。梁孝王所率领的梁国军队与吴楚联军对峙,为中央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梁孝王无法后退,因为身后便是母亲与兄长,唯有拼死守住。赢得战争的希望并不大,因而梁孝王的战争动员尤其显得悲壮,他对着臣下韩安国等人不禁泪流满面,“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叛军最初锐不可当,梁王损失惨重,“初,吴王之度准,与楚王遂西败棘壁,乘胜前,锐甚。梁孝王恐,遣六将军击吴,又败梁两将,士卒皆还走梁”。梁孝王刘武向领兵平叛的太尉周亚夫求救,周亚夫却不理会。刘武即

使是让皇帝给周亚夫下命令,依然搬不来救兵。刘武派韩安国和为国事而被杀的楚国丞相弟弟张羽做将军,才在与吴国军队的对战中取得一些胜利。吴国的军队想要西进,梁国据城坚守,最后在苦苦坚守中迎来了战争胜利。

梁孝王在平叛七国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正如韩安国所称“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梁孝王刘武的以死相博保住了汉景帝的江山社稷,对汉朝之后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

居功自傲

战争的胜利让原本就备受重视的梁孝王得到了更多宠爱。但一个人获得太多荣誉、功劳的时候,是很容易自我膨胀、自我迷失的。刘武不幸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战功卓著的他开始居功自傲,变得骄纵、张狂起来,甚至萌生了万万不该有的政治野心。

早在七国之乱前,汉景帝在一次宴饮中曾说过死后要将江山留给刘武。刘武谦虚地推辞了,也明知这不会是汉景帝的真心话,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不免会有暗喜。或许,野心的种子在此时便已种在了他的心中。

平叛之后,梁孝王刘武得到了更多的膏腴之地。此时的梁国,已经“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梁孝王此时与汉景帝的关系也最为亲密,梁孝王入宫则陪侍汉景帝同乘步辇,出宫则同车游猎,到上林苑去射鸟兽。真是“宠极而骄”,梁孝王的野心迅速膨胀,竟然视栗太子被废为自己继承王位的契机。更要命的是,母亲的偏心开始推波助澜。窦太后此时不仅不劝导刘武恪守臣子的本分,反而出手支援,直接向汉景帝提出让梁孝王继承王位的要求。

当时梁孝王西入京师朝见,谒见窦太后,和汉景帝一起陪坐在太后面前。家人相见其乐融融,他们母子、兄弟之间高兴地说贴心话。太后对汉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样的。百年之后,我把梁王托付给你。”汉景帝不敢忤逆老母亲的要求,只能跪在坐席上抬起身子说:“是。”

在无比推崇孝道的汉代,窦太后的意见对于汉景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史书记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可见,即使是汉景帝不乐意干的事情,在窦太后的要求下他也会顺从地接受。因此窦太后让梁孝王继承王位,给汉景帝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汉景帝不能公然违抗窦太后的命令,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为汉景帝提供了拒绝的机会。

虽然商代的继承法为“兄终弟及”,王位传其兄弟,但到了西周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普遍确立。春秋时代社会舆论对于“兄终弟及”的个别事例持赞赏态度,认为“兄终弟及”体现了兄弟之间的友爱,但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国内政局混乱、政权频繁更迭的严重后果,因此战国之后“兄终弟及”的情况极为少见,“嫡长子继承制”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继承规则。

梁孝王要在汉景帝之后继承皇位无疑是逆历史潮流,自然受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大臣们用宋宣公的例子来劝谏窦太后:“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正因为这样,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其弟继位为国君死后,又把君位归给他的哥哥的儿子。其弟的儿子争夺君位,认为自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不断。所以《春秋》说:‘君子尊崇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窦太后最终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不再坚持立梁孝王继承王位。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一百五十四
商丘古国史记之一代枭雄梁孝王(中)
2019-11-15 07:38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梁孝王刘武塑像

■主讲人

马媛媛,女,汉族,河南开封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商丘师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任教。先后讲授古文字学、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中国文学史、消费心理学及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主要从事先秦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目前已在《中国农史》《西南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贵州文史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3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项目3项。

■阅读提示

梁孝王刘武文韬武略,是一位厥功至伟的诸侯王。与文士的交往中,他表现了出色的社交才华;以其为中心文士团体的形成,表明其具有高水平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平叛七国之乱的过程,表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梁孝王有如此全面的突出表现,换作另一个朝代就可能给后人留下更多更精彩的故事。但命运让了不起的梁孝王刘武遇到了更为了不起的汉文帝、汉景帝。父亲与哥哥的光芒遮掩住了他的才华,即使他是地位最高的诸侯王,拥有着最为富庶的封地,但也只能作为大汉王朝的臣子终其一生。他离帝国的最高统治地位似乎就差了那么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却成就了他的悲情人生。

令誉始著

梁孝王虽为王公贵胄,依仗窦太后及哥哥汉景帝的宠爱不免骄纵,但其本人却也有着过人的才华与能力,在文武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汉初贵族养士的风气很盛,强大的诸侯王都大量招揽宾客游士扈从左右,其中有文学之士,有儒生、方士,还有纵横论辩之士。诸侯王策划反汉时,宾客游士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助手。和参与七国之乱的吴楚等国的君王一样,梁孝王刘武也非常喜欢“揽四方豪杰”,善于“知士”“礼士”与“友士”。当时的游说之士,像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等人,尽归梁国。

梁孝王爱才,喜好风雅,不惜重金高位招揽天下人才。公孙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孙诡多有奇特怪诞之计,初次拜见梁王,梁王就赐他千金。公孙诡官职做到中尉,在梁国被称为“公孙将军”。梁孝王的爱才还体现在不拘一格方面,他不仅对早有才名者欣赏爱慕,而且对无名小卒也是青睐有加,一旦听说谁有才志,必定慷慨相助。

一时间,梁国“豪俊之士靡集”。许多人甚至辞去朝廷及其他诸侯国的官职到梁园“从梁王游”。又如枚乘、邹阳、庄忌等人,原为吴王刘濞门下,曾经力劝吴王不要谋反,吴王不听,他们怕报复又久慕梁孝王及梁园之名,于是奔投梁国。吴王发动七国之乱,枚乘作《谏吴王书》力阻谋反,虽没起什么作用,却因此名震天下。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把枚乘招至朝中,拜为弘农都尉。枚乘不愿在朝为官,怀念梁园中的优游生活,便托病辞官,仍回梁国做梁孝王的文学侍从。

梁孝王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招贤纳士,礼遇宾客,其做法颇有战国四公子的养士之风。这些天下名士不仅是一股政治力量,更是在梁孝王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凝聚性很强的文化团体。梁孝王以诚待士,与文人君臣遇合,使宾客们在梁苑中乐而忘归,从而开创出梁国文化繁荣的新局面,是“梁苑文学”形成的组织者及关键人物。

战功卓著

对于梁孝王刘武这个人,我们可以评价他文韬武略。除了在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外,梁孝王刘武还有着杰出的军事能力,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汉文帝当初封刘武于梁国,便是考虑到日益严峻的政治形势,未雨绸缪。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愿举淮南地以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阳。梁起于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扞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陛下高枕,终亡山东之忧矣,此二世之利也。”贾谊除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外,更是主张扩大梁国封地,增强梁国实力,以达到捍卫朝廷、抵御东方诸侯反叛的目的。

汉文帝多年前布下的棋子,终于在爆发于七国之乱中派上了用场。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反叛,以“诛晁错,清君侧”之名率军西进。吴楚叛军首先攻打睢阳,因为这是通向京都长安的必经之路,梁国成为这场叛乱的最前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史记·韩长孺列传》中记载了当时在梁国中大夫韩安国的话,说:“夫前日吴、楚、齐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

战争之初,中央与地方诸侯的军事力量对比并无绝对优势。梁孝王所率领的梁国军队与吴楚联军对峙,为中央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梁孝王无法后退,因为身后便是母亲与兄长,唯有拼死守住。赢得战争的希望并不大,因而梁孝王的战争动员尤其显得悲壮,他对着臣下韩安国等人不禁泪流满面,“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叛军最初锐不可当,梁王损失惨重,“初,吴王之度准,与楚王遂西败棘壁,乘胜前,锐甚。梁孝王恐,遣六将军击吴,又败梁两将,士卒皆还走梁”。梁孝王刘武向领兵平叛的太尉周亚夫求救,周亚夫却不理会。刘武即

使是让皇帝给周亚夫下命令,依然搬不来救兵。刘武派韩安国和为国事而被杀的楚国丞相弟弟张羽做将军,才在与吴国军队的对战中取得一些胜利。吴国的军队想要西进,梁国据城坚守,最后在苦苦坚守中迎来了战争胜利。

梁孝王在平叛七国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正如韩安国所称“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梁孝王刘武的以死相博保住了汉景帝的江山社稷,对汉朝之后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

居功自傲

战争的胜利让原本就备受重视的梁孝王得到了更多宠爱。但一个人获得太多荣誉、功劳的时候,是很容易自我膨胀、自我迷失的。刘武不幸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战功卓著的他开始居功自傲,变得骄纵、张狂起来,甚至萌生了万万不该有的政治野心。

早在七国之乱前,汉景帝在一次宴饮中曾说过死后要将江山留给刘武。刘武谦虚地推辞了,也明知这不会是汉景帝的真心话,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不免会有暗喜。或许,野心的种子在此时便已种在了他的心中。

平叛之后,梁孝王刘武得到了更多的膏腴之地。此时的梁国,已经“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梁孝王此时与汉景帝的关系也最为亲密,梁孝王入宫则陪侍汉景帝同乘步辇,出宫则同车游猎,到上林苑去射鸟兽。真是“宠极而骄”,梁孝王的野心迅速膨胀,竟然视栗太子被废为自己继承王位的契机。更要命的是,母亲的偏心开始推波助澜。窦太后此时不仅不劝导刘武恪守臣子的本分,反而出手支援,直接向汉景帝提出让梁孝王继承王位的要求。

当时梁孝王西入京师朝见,谒见窦太后,和汉景帝一起陪坐在太后面前。家人相见其乐融融,他们母子、兄弟之间高兴地说贴心话。太后对汉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样的。百年之后,我把梁王托付给你。”汉景帝不敢忤逆老母亲的要求,只能跪在坐席上抬起身子说:“是。”

在无比推崇孝道的汉代,窦太后的意见对于汉景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史书记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可见,即使是汉景帝不乐意干的事情,在窦太后的要求下他也会顺从地接受。因此窦太后让梁孝王继承王位,给汉景帝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汉景帝不能公然违抗窦太后的命令,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为汉景帝提供了拒绝的机会。

虽然商代的继承法为“兄终弟及”,王位传其兄弟,但到了西周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普遍确立。春秋时代社会舆论对于“兄终弟及”的个别事例持赞赏态度,认为“兄终弟及”体现了兄弟之间的友爱,但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国内政局混乱、政权频繁更迭的严重后果,因此战国之后“兄终弟及”的情况极为少见,“嫡长子继承制”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继承规则。

梁孝王要在汉景帝之后继承皇位无疑是逆历史潮流,自然受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大臣们用宋宣公的例子来劝谏窦太后:“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正因为这样,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其弟继位为国君死后,又把君位归给他的哥哥的儿子。其弟的儿子争夺君位,认为自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不断。所以《春秋》说:‘君子尊崇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窦太后最终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不再坚持立梁孝王继承王位。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马先生“光荣之家”的问题解决了
管道频被挖断 小区居民遭殃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儒风浩荡润汉兴
[游遍商丘]岁月更迭 ...
有梦想就一定能发光
“双11”物流再创新纪录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