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9-10-09 08:56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中的“枉”即冤枉的意思。这一成语是说,一生给他人让路,加起来,走的冤枉路不会超过百步。 也就是说一辈子让路,不会多走百步。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害处。

典故出自唐朝朱仁轨《诲子弟言》:“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地边子),不失一段。夫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推而行焉,于己既无大损,而又能革薄从厚,亦何惮而不为也。”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在走路的时候与他人走对面就给他人让路,这样谦让一辈子,加起来,走的冤枉路不会超过百步;与人家的田地相邻,一辈子让地边子,也不会失掉一段田地。辞让之心是人人都有的,推而行之,于自己既无大损失,而又能革除薄气实行厚道,提升自己的人格,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朱仁轨,字德容,隋唐时期睢阳永城(今河南商丘市永城市茴村)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朱敬则的哥哥。他自幼好学,天资聪敏,性赋慈祥,少年时饱读诗书,勤于农事。年幼知礼,等到成年以后,勤俭持家,春耕秋收,并在家乡开设学堂,教育乡邻子弟。虽然他一生未曾做官,但是德高望重,享誉四方,以贤孝清廉名垂青史。

朱仁轨以慈让和孝亲闻名。父母有病时,他一日三餐不离左右,晚上衣不解带,侍候床前,端茶送水,毕恭毕敬。为父母煎药,都是自己谨慎地掌握火候,尽量使药有最好的疗效。在让父母吃药时自己先尝试冷热,对父母关心无微不至。一天上午,父亲突然头晕目眩,高烧不退。他正在学馆里授徒,闻讯,马上来到父亲卧室,看到父亲不省人事,立即派人去请大夫。大夫来到后,急忙把脉开方。朱仁轨取药熬制,端汤喂药,不离左右,甚至忘记了两顿饭没吃。直到天黑,看到父亲病情稳定下来,才稍稍休息。

家人给他端上饭菜,他看着合家老少,面对年轻的子侄们教导说:“年轻人生于世上,一定要以孝为本。我们家世世代代以孝传家,和睦幸福。我的曾祖父(名朱建)在前朝时就以孝闻名天下,父母去世时,自己背负黄土筑坟,在坟墓旁搭起茅屋,日夜不离,守坟三年,皇帝感佩他的孝行,表彰他的事迹,拜他为太子洗马之职。我的祖父(名朱昌宁),母亲有病,四月里想吃甜瓜。由于不是瓜熟季节,无奈之下,他在瓜田里大哭三天三夜。他的至孝之心感动了上帝,上帝派神人赠予熟瓜。老人吃瓜后,疾病很快就好了。你们要把这以孝为本的家风传下去。”众子侄点头称是。

朱仁轨以亲爱友善、团结邻里为荣。他带领的大家族,五代共居一家,即使一百多口人一起吃饭,也上下有致,各守勤谨,相互礼让,从无是非。

有一次,家中一少年在外受到别人无端欺侮,回来向朱仁轨哭诉,要求惩治对方。朱仁轨听后,问道:“他为何要欺侮你?”少年答道:“他要我给他让路,我不让他,他就打我!”朱仁轨笑道:“你给他让路,不就没事了吗?”于是便召集子弟们到堂前教育道:“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岂肯以小忿结怨于民耶?”

朱仁轨时时处处礼让亲友的美德,从严治家的风范,成就了兄弟子侄。他的弟弟朱敬则是唐朝武则天时期有名的宰相;他的四个儿子都在朝中任职,都以孝行卓著、忠于职守被称颂。唐朝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朱仁轨逝世,享年75岁。当时全国州县几乎皆来吊祭,史载“全国州县各遗吊祭,远者望奠而哭,近者临墓而哀,从古以来,未有之也”。

朱仁轨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诵。永城县令李岗奏报朝廷,皇帝闻知以后,赐以高阙匾额,谥号为“孝友先生”,嘉奖表彰,谥曰“孝友先生”,标榜门闾,并立石阙以示纪念,荣耀异常。朱敬则的后代更显赫,唐代后期出了一位尚书,宋代出了一位宰相和众多官员,还有其他名人。

朱仁轨以“让”教育子弟,言简意赅。让,可避免和减少人与人间的矛盾,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让的同时,自己损失极小,却会收获更多远远超过“让”的东西。

例句:“‘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 段。’可知礼让之有得而无失也。”(清代康熙《圣谕广训·明礼让以厚风俗》) (262)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2019-10-09 08:56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中的“枉”即冤枉的意思。这一成语是说,一生给他人让路,加起来,走的冤枉路不会超过百步。 也就是说一辈子让路,不会多走百步。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害处。

典故出自唐朝朱仁轨《诲子弟言》:“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地边子),不失一段。夫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推而行焉,于己既无大损,而又能革薄从厚,亦何惮而不为也。”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在走路的时候与他人走对面就给他人让路,这样谦让一辈子,加起来,走的冤枉路不会超过百步;与人家的田地相邻,一辈子让地边子,也不会失掉一段田地。辞让之心是人人都有的,推而行之,于自己既无大损失,而又能革除薄气实行厚道,提升自己的人格,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朱仁轨,字德容,隋唐时期睢阳永城(今河南商丘市永城市茴村)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朱敬则的哥哥。他自幼好学,天资聪敏,性赋慈祥,少年时饱读诗书,勤于农事。年幼知礼,等到成年以后,勤俭持家,春耕秋收,并在家乡开设学堂,教育乡邻子弟。虽然他一生未曾做官,但是德高望重,享誉四方,以贤孝清廉名垂青史。

朱仁轨以慈让和孝亲闻名。父母有病时,他一日三餐不离左右,晚上衣不解带,侍候床前,端茶送水,毕恭毕敬。为父母煎药,都是自己谨慎地掌握火候,尽量使药有最好的疗效。在让父母吃药时自己先尝试冷热,对父母关心无微不至。一天上午,父亲突然头晕目眩,高烧不退。他正在学馆里授徒,闻讯,马上来到父亲卧室,看到父亲不省人事,立即派人去请大夫。大夫来到后,急忙把脉开方。朱仁轨取药熬制,端汤喂药,不离左右,甚至忘记了两顿饭没吃。直到天黑,看到父亲病情稳定下来,才稍稍休息。

家人给他端上饭菜,他看着合家老少,面对年轻的子侄们教导说:“年轻人生于世上,一定要以孝为本。我们家世世代代以孝传家,和睦幸福。我的曾祖父(名朱建)在前朝时就以孝闻名天下,父母去世时,自己背负黄土筑坟,在坟墓旁搭起茅屋,日夜不离,守坟三年,皇帝感佩他的孝行,表彰他的事迹,拜他为太子洗马之职。我的祖父(名朱昌宁),母亲有病,四月里想吃甜瓜。由于不是瓜熟季节,无奈之下,他在瓜田里大哭三天三夜。他的至孝之心感动了上帝,上帝派神人赠予熟瓜。老人吃瓜后,疾病很快就好了。你们要把这以孝为本的家风传下去。”众子侄点头称是。

朱仁轨以亲爱友善、团结邻里为荣。他带领的大家族,五代共居一家,即使一百多口人一起吃饭,也上下有致,各守勤谨,相互礼让,从无是非。

有一次,家中一少年在外受到别人无端欺侮,回来向朱仁轨哭诉,要求惩治对方。朱仁轨听后,问道:“他为何要欺侮你?”少年答道:“他要我给他让路,我不让他,他就打我!”朱仁轨笑道:“你给他让路,不就没事了吗?”于是便召集子弟们到堂前教育道:“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岂肯以小忿结怨于民耶?”

朱仁轨时时处处礼让亲友的美德,从严治家的风范,成就了兄弟子侄。他的弟弟朱敬则是唐朝武则天时期有名的宰相;他的四个儿子都在朝中任职,都以孝行卓著、忠于职守被称颂。唐朝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朱仁轨逝世,享年75岁。当时全国州县几乎皆来吊祭,史载“全国州县各遗吊祭,远者望奠而哭,近者临墓而哀,从古以来,未有之也”。

朱仁轨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诵。永城县令李岗奏报朝廷,皇帝闻知以后,赐以高阙匾额,谥号为“孝友先生”,嘉奖表彰,谥曰“孝友先生”,标榜门闾,并立石阙以示纪念,荣耀异常。朱敬则的后代更显赫,唐代后期出了一位尚书,宋代出了一位宰相和众多官员,还有其他名人。

朱仁轨以“让”教育子弟,言简意赅。让,可避免和减少人与人间的矛盾,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让的同时,自己损失极小,却会收获更多远远超过“让”的东西。

例句:“‘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 段。’可知礼让之有得而无失也。”(清代康熙《圣谕广训·明礼让以厚风俗》) (262)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业主收到交费通知 今冬暖气能开通了
这段长江路上暂时不能施画停车位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参观者在商丘博物馆 ...
市民在参观展览
永城:芒砀山文旅融 ...
振兴路上“修路哥”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