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中原 携手逐梦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侧记

记者 丁艳听 2019-09-14 15:56

9月12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黄河南岸炎黄广场南侧的邙山顶上,巍峨的炎黄二帝头像静静地矗立着。炎黄二帝巨像下的开阔场地,遍植松柏,中间有一座8100平方米的三层祭坛。祭坛边沿以浮雕装饰,每组浮雕巨石两米见方,上刻56个民族的图腾、吉祥物,寓意各民族同为炎黄子孙。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就在这里举行。

56个民族相聚母亲河边

有朋自远方来,钟鼓乐之,笙瑟友之,茶盏属之。民族大联欢当天,大旗招展如云,盘鼓震天动地,1953人组成的鼓阵和旗阵在黄河南岸绵延1953米列队远接;56名黄河汉子擂起大鼓,56名少女跳起古风舞蹈,夹道近迎,56名少女手持柳枝洒水,为嘉宾接风洗尘;踏上三层祭坛,300名少年在笙、瑟、编钟等古乐声中吟诵着欢迎词,礼敬嘉宾。

越过祭坛,煮茶老者、奉茶女子、添茶男子,代表中原的男女老少、父老乡亲,捧着黄河水泡出的毛尖茶,以一杯中原特色的香茶敬献各族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

“阵阵迎客的鼓声让我们感到很振奋,精气神一下子就提起来了。”甘肃代表团的藏族教练员初一虽然来过郑州很多次,却第一次看到融合河南当地文化的迎客礼,兴奋地用手机记录下了炒茶、煮茶等过程,期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原文化。

据介绍,以“礼”相邀为尊敬,以“乐”相迎为和谐,民族大联欢的迎宾仪式,体现了中华文明中秩序与和谐的理念,也象征着民族运动会是和谐、团结的盛会。

万余名各族兄弟姐妹大联欢

随着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郭卫平宣布民族大联欢活动开始,56条彩带自数米高山岭垂下,巨大会徽升起,民族大联欢文艺演出拉开帷幕。

文艺演出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活动主题,分为“郑州欢舞迎客来”“山海欢歌乐交融”“家国欢笑共筑梦”三个篇章,展示各民族欢聚一堂,携手共筑中国梦的欢腾情景。

马头琴伴着呼麦声,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带观众走进辽阔的草原、闻到青草的幽香、听到历史的深情呼唤;壮族天琴《唱天谣》清脆悠扬,让古老民族艺术焕发出年轻的生命力;回族男女对唱歌曲《花儿与少年》欢快的歌声响彻黄河南岸;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旋转起《欢乐的舞步》,青春靓丽的身姿令人沉醉、自由奔放的热情让全场沸腾;高原人民从三江之源的大美玉树走来,他们以原生态传统歌舞《炽舞飞扬》展现出新时代最乐观洒脱的生命形态。

“石榴红了,涨红笑脸;石榴红了,醉红家园;石榴结籽,抱成一团。”56名5到6岁的小朋友,身着56套红色基调的各民族服装,在舞台上深情歌唱《石榴红了》,象征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表达着56个民族团结情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深厚内涵。

现场可以看到,文艺演出的大型舞台,全面利用黄河岸边错落的层次,将“延伸表演区”放置在观众之间,观众区半包围表演平台,演员与观众联欢互动,打造了“幕天席地”的联欢场景。文艺演出的最后,各族兄弟姐妹手拉手跳起欢快的舞蹈,台上台下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56个民族一家亲,非常开心,眼泪都要掉下来了。”青海代表团藏族运动员罗丽娜激动地说。

数省代表团为河南点赞

在炎黄广场两侧,2500张长条桌,搭建起两座绵延百米的长桌,形成“连桌席”,顶棚分别绘以龙、凤图案,凸显“龙凤呈祥”的文化概念,俯瞰可感受到炎黄广场中有一龙一凤盘旋,仿佛是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巨型标识。

随后的游园活动有南、北两条线路:北线通往黄河岸边,沿途可以近距离体验中原的民俗社火风情、杂技百戏的精彩趣味和国家级、省级非遗文化风采,并可以在黄河边的艺术装置前打卡留念;南线沿路上山,到达哺育广场、碑林等文化景点,看戏听曲、观武林功夫、体验魔术互动。

造型古朴的泥咕咕、奇巧瑰丽的唐三彩、灵动逼真的皮影戏、青素典雅的汝瓷、特色鲜明的年画,栩栩如生的面塑……民族大联欢当天,100多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带着54项非遗项目亮相,尽展中原传统文化魅力,也引得数个代表团点赞。

“今天的游园活动太有趣了,互动性很强,还能了解很多中原文化。”青海代表团土族运动员索长国边说边展示了自己的“打卡”成果,难掩兴奋。

此外,互动游艺体验中,包含“5G”体验,驻观山河、机器人志愿者“中中”、VR实景飞跃黄河、AR换装照相体验、“黄河文化”隧道等科技体验项目吸引各族同胞参与互动。

“虽然正值中秋佳节,在这里过节,也并不觉得孤单。我们来到河南,就像回家了一样。”伊巴古丽·阿布都热扎克说,跟2003年第一次来郑州比,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更加现代化,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河南省委负责同志表示,以“古”闻名的河南,正以“新”出彩,办一届展现各民族大团结、展现中原出彩形象的体育盛会,是一亿河南人民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本报记者 丁艳)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内国际
欢聚中原 携手逐梦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侧记
2019-09-14 15:56   记者 丁艳听     我要评论 

9月12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黄河南岸炎黄广场南侧的邙山顶上,巍峨的炎黄二帝头像静静地矗立着。炎黄二帝巨像下的开阔场地,遍植松柏,中间有一座8100平方米的三层祭坛。祭坛边沿以浮雕装饰,每组浮雕巨石两米见方,上刻56个民族的图腾、吉祥物,寓意各民族同为炎黄子孙。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就在这里举行。

56个民族相聚母亲河边

有朋自远方来,钟鼓乐之,笙瑟友之,茶盏属之。民族大联欢当天,大旗招展如云,盘鼓震天动地,1953人组成的鼓阵和旗阵在黄河南岸绵延1953米列队远接;56名黄河汉子擂起大鼓,56名少女跳起古风舞蹈,夹道近迎,56名少女手持柳枝洒水,为嘉宾接风洗尘;踏上三层祭坛,300名少年在笙、瑟、编钟等古乐声中吟诵着欢迎词,礼敬嘉宾。

越过祭坛,煮茶老者、奉茶女子、添茶男子,代表中原的男女老少、父老乡亲,捧着黄河水泡出的毛尖茶,以一杯中原特色的香茶敬献各族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

“阵阵迎客的鼓声让我们感到很振奋,精气神一下子就提起来了。”甘肃代表团的藏族教练员初一虽然来过郑州很多次,却第一次看到融合河南当地文化的迎客礼,兴奋地用手机记录下了炒茶、煮茶等过程,期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原文化。

据介绍,以“礼”相邀为尊敬,以“乐”相迎为和谐,民族大联欢的迎宾仪式,体现了中华文明中秩序与和谐的理念,也象征着民族运动会是和谐、团结的盛会。

万余名各族兄弟姐妹大联欢

随着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郭卫平宣布民族大联欢活动开始,56条彩带自数米高山岭垂下,巨大会徽升起,民族大联欢文艺演出拉开帷幕。

文艺演出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活动主题,分为“郑州欢舞迎客来”“山海欢歌乐交融”“家国欢笑共筑梦”三个篇章,展示各民族欢聚一堂,携手共筑中国梦的欢腾情景。

马头琴伴着呼麦声,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带观众走进辽阔的草原、闻到青草的幽香、听到历史的深情呼唤;壮族天琴《唱天谣》清脆悠扬,让古老民族艺术焕发出年轻的生命力;回族男女对唱歌曲《花儿与少年》欢快的歌声响彻黄河南岸;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旋转起《欢乐的舞步》,青春靓丽的身姿令人沉醉、自由奔放的热情让全场沸腾;高原人民从三江之源的大美玉树走来,他们以原生态传统歌舞《炽舞飞扬》展现出新时代最乐观洒脱的生命形态。

“石榴红了,涨红笑脸;石榴红了,醉红家园;石榴结籽,抱成一团。”56名5到6岁的小朋友,身着56套红色基调的各民族服装,在舞台上深情歌唱《石榴红了》,象征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表达着56个民族团结情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深厚内涵。

现场可以看到,文艺演出的大型舞台,全面利用黄河岸边错落的层次,将“延伸表演区”放置在观众之间,观众区半包围表演平台,演员与观众联欢互动,打造了“幕天席地”的联欢场景。文艺演出的最后,各族兄弟姐妹手拉手跳起欢快的舞蹈,台上台下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56个民族一家亲,非常开心,眼泪都要掉下来了。”青海代表团藏族运动员罗丽娜激动地说。

数省代表团为河南点赞

在炎黄广场两侧,2500张长条桌,搭建起两座绵延百米的长桌,形成“连桌席”,顶棚分别绘以龙、凤图案,凸显“龙凤呈祥”的文化概念,俯瞰可感受到炎黄广场中有一龙一凤盘旋,仿佛是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巨型标识。

随后的游园活动有南、北两条线路:北线通往黄河岸边,沿途可以近距离体验中原的民俗社火风情、杂技百戏的精彩趣味和国家级、省级非遗文化风采,并可以在黄河边的艺术装置前打卡留念;南线沿路上山,到达哺育广场、碑林等文化景点,看戏听曲、观武林功夫、体验魔术互动。

造型古朴的泥咕咕、奇巧瑰丽的唐三彩、灵动逼真的皮影戏、青素典雅的汝瓷、特色鲜明的年画,栩栩如生的面塑……民族大联欢当天,100多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带着54项非遗项目亮相,尽展中原传统文化魅力,也引得数个代表团点赞。

“今天的游园活动太有趣了,互动性很强,还能了解很多中原文化。”青海代表团土族运动员索长国边说边展示了自己的“打卡”成果,难掩兴奋。

此外,互动游艺体验中,包含“5G”体验,驻观山河、机器人志愿者“中中”、VR实景飞跃黄河、AR换装照相体验、“黄河文化”隧道等科技体验项目吸引各族同胞参与互动。

“虽然正值中秋佳节,在这里过节,也并不觉得孤单。我们来到河南,就像回家了一样。”伊巴古丽·阿布都热扎克说,跟2003年第一次来郑州比,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更加现代化,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河南省委负责同志表示,以“古”闻名的河南,正以“新”出彩,办一届展现各民族大团结、展现中原出彩形象的体育盛会,是一亿河南人民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本报记者 丁艳)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商丘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跨省救援
这也算清理好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宁陵酥梨采摘节 丰收...
万亩梨园丰收忙 甘脆...
柘城县纪委监委 加强...
共迎双节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