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播糠眯目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9-09-05 01:48

“播糠眯目”的字面意思是撒播米糠眯住别人的眼睛。这一成语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天运》。所谓“天运”,就是宇宙各种自然现象无心运行而自动。庄子认为天道在不停地运行和发展变化,人应当顺应它。在庄子看来,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争斗也会随之产生并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是按照必然上升的进程前进。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为地加以改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因此,统治者应任随社会自然发展的要求,不要加以人为的治理。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

《庄子·天运》中讲了一个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憯(cǎn)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xié),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这一故事说的是:孔子拜见老聃,向老聃述说仁义。老聃打比喻说:“播扬的糠屑进入眼睛,也会颠倒天地四方;蚊虻之类的小虫叮咬人的皮肤,也会让人通宵不能入睡。仁义给人的毒害就更为惨痛乃至令人昏愦糊涂,对人的祸乱没有什么比仁义更为厉害的了。你要想让天下不至于丧失淳厚质朴,你就该纵任风起风落似的自然而然地行动,一切顺于自然规律行事,又何必那么卖力地去宣扬仁义,好像是敲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似的呢?白色的天鹅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洁白,黑色的乌鸦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渍染而毛色自然乌黑,乌鸦的黑和天鹅的白都是出于本然,不足以分辨谁优谁劣;名声和荣誉那样的外在东西,更不足以播散张扬。泉水干涸了,鱼儿相互依偎在陆地上,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儿湿气,靠唾沫来相互得到一点儿润湿,倒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怀。”

孔子拜见老聃回来后,整整三天不讲话。弟子问道:“先生见到老聃,对他作了什么诲劝吗?”孔子说:“我竟然直到如今才在老聃那儿见到了真正的龙!龙,合在一起便成为一个整体,分散开来又成为华美的文采,乘驾云气而养息于阴阳之间。我大张着口久久不能合拢,我又哪能对老聃作出诲劝呢!”子贡说:“这么说来,那么人难道有像尸体一样安稳不动而又像龙一样神情飞扬地显现,像疾雷一样震响而又像深渊那样沉寂,发生和运动犹如天地运动变化的情况吗?我也能见到他并亲自加以体察吗?”于是借助孔子的名义,前去拜见老聃。

庄子讲这个故事,借老子之口论述仁义的危害。老子用飞入眼中的糠皮和叮咬皮肤的蚊虫来形容仁义迷惑的人的思想,说仁义撩乱了人的心智;用“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来说明万物自有其本性,人不应用仁义来判断事物的美丑善恶。在故事中,庄子特意安排孔子称老子为真龙,子贡在听过孔子转述老子的话后感到很惊奇,皆因为道的伟大。老子已经得道,无论是学识渊博的孔子还是能言善辩的子贡,都对老子佩服得无以复加。

“仁义”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道家反对仁义治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君主借仁义之名发动战争,大兴杀伐,做尽伤民害民之事。庄子在文中贬谪仁义,不过只是为了宣扬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例子:“夫意之所蔽以恶为美者多矣,何特眇倡之事哉?传曰:‘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余尝三复其言而悲之。”(宋代秦观《眇倡传》) (248)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播糠眯目
2019-09-05 01:48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播糠眯目”的字面意思是撒播米糠眯住别人的眼睛。这一成语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天运》。所谓“天运”,就是宇宙各种自然现象无心运行而自动。庄子认为天道在不停地运行和发展变化,人应当顺应它。在庄子看来,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争斗也会随之产生并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是按照必然上升的进程前进。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为地加以改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因此,统治者应任随社会自然发展的要求,不要加以人为的治理。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

《庄子·天运》中讲了一个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憯(cǎn)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xié),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这一故事说的是:孔子拜见老聃,向老聃述说仁义。老聃打比喻说:“播扬的糠屑进入眼睛,也会颠倒天地四方;蚊虻之类的小虫叮咬人的皮肤,也会让人通宵不能入睡。仁义给人的毒害就更为惨痛乃至令人昏愦糊涂,对人的祸乱没有什么比仁义更为厉害的了。你要想让天下不至于丧失淳厚质朴,你就该纵任风起风落似的自然而然地行动,一切顺于自然规律行事,又何必那么卖力地去宣扬仁义,好像是敲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似的呢?白色的天鹅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洁白,黑色的乌鸦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渍染而毛色自然乌黑,乌鸦的黑和天鹅的白都是出于本然,不足以分辨谁优谁劣;名声和荣誉那样的外在东西,更不足以播散张扬。泉水干涸了,鱼儿相互依偎在陆地上,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儿湿气,靠唾沫来相互得到一点儿润湿,倒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怀。”

孔子拜见老聃回来后,整整三天不讲话。弟子问道:“先生见到老聃,对他作了什么诲劝吗?”孔子说:“我竟然直到如今才在老聃那儿见到了真正的龙!龙,合在一起便成为一个整体,分散开来又成为华美的文采,乘驾云气而养息于阴阳之间。我大张着口久久不能合拢,我又哪能对老聃作出诲劝呢!”子贡说:“这么说来,那么人难道有像尸体一样安稳不动而又像龙一样神情飞扬地显现,像疾雷一样震响而又像深渊那样沉寂,发生和运动犹如天地运动变化的情况吗?我也能见到他并亲自加以体察吗?”于是借助孔子的名义,前去拜见老聃。

庄子讲这个故事,借老子之口论述仁义的危害。老子用飞入眼中的糠皮和叮咬皮肤的蚊虫来形容仁义迷惑的人的思想,说仁义撩乱了人的心智;用“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来说明万物自有其本性,人不应用仁义来判断事物的美丑善恶。在故事中,庄子特意安排孔子称老子为真龙,子贡在听过孔子转述老子的话后感到很惊奇,皆因为道的伟大。老子已经得道,无论是学识渊博的孔子还是能言善辩的子贡,都对老子佩服得无以复加。

“仁义”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道家反对仁义治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君主借仁义之名发动战争,大兴杀伐,做尽伤民害民之事。庄子在文中贬谪仁义,不过只是为了宣扬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例子:“夫意之所蔽以恶为美者多矣,何特眇倡之事哉?传曰:‘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余尝三复其言而悲之。”(宋代秦观《眇倡传》) (248)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这也算清理好了?
小区路面修好了 居民心情舒畅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玄鸟生商
两岸一家亲 双忠万古传
瓜农甜蜜奔富路
开学第一课 我们讲爱国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