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飘香绕心头 (散文)

王甫海 2019-08-29 16:48

初秋时节,走在城里煕煕攘攘的人群中,感到退休后的生活又从寂寞冷落的环境里一下子挣脱出来。这时,一股浓浓的香味随着:"吃烤红薯喽...都来买喽,都来尝......!"的吆喝声扑面而来。只见一位60多岁的老汉推着烤红薯的车子沿街叫卖,喊声是多么亲切,那么熟悉,我的记忆闸门情不自禁地敞开了,把我又带入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我的童年时代是吃着红薯成长的。隆冬时节,从学校回到家里后,母亲从灶膛里取出一块热乎乎的烤红薯递给我,先不说香甜可口,单就那热中带烫的感觉,就足以将三九严寒撵的没有踪影。慢慢地剥开那层被烤得变了颜色的皮,焦黄松软的红薯瓤就呈现在你的眼前,阵阵香味便会伴随着丝丝缕缕的热气直入鼻翼,顿觉浑身暖和,飘然欲仙。不用考虑脸上的抹黑,也不必在意别人说你狼吞虎咽,享受着那种香气弥漫,焦味缭绕的醉美瞬间,谁看见能不会在喉舌间流下眼馋的唾液呢!

在我童年时代,农民的一日三餐主食是红薯及其衍生食物,早上蒸红薯,中午煮红薯面条,晚上馏红薯面窝头,“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可以说,红薯从梢到根全身是宝,它的身价比黄金还珍贵,它用尽自己的整个身心付出养育了祖袓辈辈不知多少代人!红薯成了农民得以生存的命根子。

我记得,每到冬天,母亲做好晚饭后总会在烤得通红的灶肚里用火灰埋几块长条状的麦茬子红薯,深夜里,我从三华里外的瓦屋刘小学放学回家后,便一头钻到灶台前急不待地用火棍从灶底那还带着火星的柴禾灰里扒出红薯,不顾得烫嘴烫手,吹着热气狠不得一口将红薯吞了下去。然后,趁着浑身的热乎劲一头钻进被窝,一觉睡到雄鸡报晓。

那时,农村土地粮食产量很低,亩产粮食二三百斤。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到了春末夏初就大面积种植产量偏高且易管理的红薯。秋天,到了霜降节气后,红薯已经成熟。红薯用抓钩刨下来后,村民们将生产队分给的红薯用自制的切片工具直接在地里切片。一堆堆的红薯在繁星闪闪的初冬之夜变成了一片片厚薄均匀的薄片,我记得,我幼小,父亲切片让我在地上摆放晾晒,到次日天亮,田间里一片片摆放的薯片如同白色的地毯,远远望去,十分壮观。切好的红薯片遇到晴好天气,大约五,六天的时间,在田间里就晒干了,白白的,亮亮的,咬一口甜甜的。倘若遇到连阴雨天气,摊晒在地里的红薯片就会发霉变质,用晒干后的薯片做成的窝窝或熬成的粥,吃到嘴里苦的难以下咽,又苦又涩,如同吃苦黄连一般。整天吃这样的馍饭,胃里泛酸水,十分难受。

红薯汤,红薯馍虽不好吃,但在那个生活困苦的年代里,却救活了无数人的性命。家乡的父老乡亲在那个年代里,骨子里有着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也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激发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灵性和智慧。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和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普及推广,对红薯这种农作物的种植不单单是为填饱肚子了。每年红薯成熟后,除了留一些窖藏为来年育苗之用以外,大部分薯块被机器粉碎,通过水洗,过滤,沉淀等流程工序,过滤晒干的红薯淀粉加工制做成粉条,粉皮,销往当地和国内外市场。成为豫东一带久负盛名的土特名优产品。而过滤后的废料,如薯粉渣再又为养猪,羊等畜禽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每到夏天,在我们豫东平原乡村里,经常会看到有老汉推着木轮车走村串户叫卖凉粉的。他们将红薯淀粉兑清水在盆里绞拌成汁,倒入沸腾的水锅里,几分钟之后将其放冷水里冷却,这就是我们豫东人所说的凉粉。但是,掌握火侯,控制时间,勾兑稀稠都是很有技巧,不是一般随便能做成的。在酷热难耐的盛夏时节里,能喝上一碗用香油,食醋,芝麻酱和蒜汁浇盖的凉粉,顿时暑燥全消,别提有多么凉爽了。

红薯,本是乡间寻常之物,但是,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里却演绎出了一个个带有浓浓亲情的动人故事,滋养着,感动着那一代代人的生命之魂。又以它特有的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纤维素,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被誉为"长寿"食品,难怪那个年代的人们虽然没有如今肉,蛋,奶,以及各种鮑魚,海鲜,进口含多种叫不上名子的食品,也没有这么多该吃不该吃的食品,但是那个年代的人们身体却健壮结实,很少有这偏瘫,那血管堵塞之类的疾病。红薯的种植面积由过去的一方称雄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因其经济效益和附加值较低,人们不愿种植了。随着人们走进美丽幸福的小康社会,湧动心间的乡愁似金秋之夜扣人心弦的妙曼笛声,唤起了人们尘封在心头的难忘回忆。红薯,这一相思食品不但身价倍增,也令人刮目相看了。在让人欣慰,让人感动的同时,总有一些沉甸甸的往事让人珍惜。

回头望去,卖烤红薯的老头一手拿着已烤熟的薯块,一手向炉膛里添着干柴,低头深闻,啊,家乡的烤红薯,我多年没有吃过了,还是那么让人垂涎欲滴,还是那么满嘴馨香!

编辑: 曹娟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红薯飘香绕心头 (散文)
2019-08-29 16:48     王甫海   我要评论 

初秋时节,走在城里煕煕攘攘的人群中,感到退休后的生活又从寂寞冷落的环境里一下子挣脱出来。这时,一股浓浓的香味随着:"吃烤红薯喽...都来买喽,都来尝......!"的吆喝声扑面而来。只见一位60多岁的老汉推着烤红薯的车子沿街叫卖,喊声是多么亲切,那么熟悉,我的记忆闸门情不自禁地敞开了,把我又带入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我的童年时代是吃着红薯成长的。隆冬时节,从学校回到家里后,母亲从灶膛里取出一块热乎乎的烤红薯递给我,先不说香甜可口,单就那热中带烫的感觉,就足以将三九严寒撵的没有踪影。慢慢地剥开那层被烤得变了颜色的皮,焦黄松软的红薯瓤就呈现在你的眼前,阵阵香味便会伴随着丝丝缕缕的热气直入鼻翼,顿觉浑身暖和,飘然欲仙。不用考虑脸上的抹黑,也不必在意别人说你狼吞虎咽,享受着那种香气弥漫,焦味缭绕的醉美瞬间,谁看见能不会在喉舌间流下眼馋的唾液呢!

在我童年时代,农民的一日三餐主食是红薯及其衍生食物,早上蒸红薯,中午煮红薯面条,晚上馏红薯面窝头,“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可以说,红薯从梢到根全身是宝,它的身价比黄金还珍贵,它用尽自己的整个身心付出养育了祖袓辈辈不知多少代人!红薯成了农民得以生存的命根子。

我记得,每到冬天,母亲做好晚饭后总会在烤得通红的灶肚里用火灰埋几块长条状的麦茬子红薯,深夜里,我从三华里外的瓦屋刘小学放学回家后,便一头钻到灶台前急不待地用火棍从灶底那还带着火星的柴禾灰里扒出红薯,不顾得烫嘴烫手,吹着热气狠不得一口将红薯吞了下去。然后,趁着浑身的热乎劲一头钻进被窝,一觉睡到雄鸡报晓。

那时,农村土地粮食产量很低,亩产粮食二三百斤。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到了春末夏初就大面积种植产量偏高且易管理的红薯。秋天,到了霜降节气后,红薯已经成熟。红薯用抓钩刨下来后,村民们将生产队分给的红薯用自制的切片工具直接在地里切片。一堆堆的红薯在繁星闪闪的初冬之夜变成了一片片厚薄均匀的薄片,我记得,我幼小,父亲切片让我在地上摆放晾晒,到次日天亮,田间里一片片摆放的薯片如同白色的地毯,远远望去,十分壮观。切好的红薯片遇到晴好天气,大约五,六天的时间,在田间里就晒干了,白白的,亮亮的,咬一口甜甜的。倘若遇到连阴雨天气,摊晒在地里的红薯片就会发霉变质,用晒干后的薯片做成的窝窝或熬成的粥,吃到嘴里苦的难以下咽,又苦又涩,如同吃苦黄连一般。整天吃这样的馍饭,胃里泛酸水,十分难受。

红薯汤,红薯馍虽不好吃,但在那个生活困苦的年代里,却救活了无数人的性命。家乡的父老乡亲在那个年代里,骨子里有着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也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激发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灵性和智慧。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和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普及推广,对红薯这种农作物的种植不单单是为填饱肚子了。每年红薯成熟后,除了留一些窖藏为来年育苗之用以外,大部分薯块被机器粉碎,通过水洗,过滤,沉淀等流程工序,过滤晒干的红薯淀粉加工制做成粉条,粉皮,销往当地和国内外市场。成为豫东一带久负盛名的土特名优产品。而过滤后的废料,如薯粉渣再又为养猪,羊等畜禽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每到夏天,在我们豫东平原乡村里,经常会看到有老汉推着木轮车走村串户叫卖凉粉的。他们将红薯淀粉兑清水在盆里绞拌成汁,倒入沸腾的水锅里,几分钟之后将其放冷水里冷却,这就是我们豫东人所说的凉粉。但是,掌握火侯,控制时间,勾兑稀稠都是很有技巧,不是一般随便能做成的。在酷热难耐的盛夏时节里,能喝上一碗用香油,食醋,芝麻酱和蒜汁浇盖的凉粉,顿时暑燥全消,别提有多么凉爽了。

红薯,本是乡间寻常之物,但是,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里却演绎出了一个个带有浓浓亲情的动人故事,滋养着,感动着那一代代人的生命之魂。又以它特有的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纤维素,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被誉为"长寿"食品,难怪那个年代的人们虽然没有如今肉,蛋,奶,以及各种鮑魚,海鲜,进口含多种叫不上名子的食品,也没有这么多该吃不该吃的食品,但是那个年代的人们身体却健壮结实,很少有这偏瘫,那血管堵塞之类的疾病。红薯的种植面积由过去的一方称雄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因其经济效益和附加值较低,人们不愿种植了。随着人们走进美丽幸福的小康社会,湧动心间的乡愁似金秋之夜扣人心弦的妙曼笛声,唤起了人们尘封在心头的难忘回忆。红薯,这一相思食品不但身价倍增,也令人刮目相看了。在让人欣慰,让人感动的同时,总有一些沉甸甸的往事让人珍惜。

回头望去,卖烤红薯的老头一手拿着已烤熟的薯块,一手向炉膛里添着干柴,低头深闻,啊,家乡的烤红薯,我多年没有吃过了,还是那么让人垂涎欲滴,还是那么满嘴馨香!

编辑: 曹娟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五一粮店农贸市场附近这座公厕 全面升级改造 月底 ...
线路故障已修复 这段神火大道上的路灯恢复正常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民权高中举行消防、 ...
上千只白鹭在宁陵县 ...
跳起舞蹈 祝福祖国
市女企业家协会组织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