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苑茶坊]“硬核大爷勿需让座”引网友热赞,你怎么看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9-07-10 06:32

本期话题

最近,大连地铁上出现的一名老人,因腰部悬挂的LED小牌显示“勿需让座”4字,被称为“硬核大爷”。这位名叫刘增盛的老人今年76岁,他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一时间,“硬核大爷”引来网友狂赞。现实中,“该不该给老人让座”一再引发讨论,甚至引发过不少冲突。而“硬核大爷”身上的“勿需让座”的牌牌,把“该不该让座”的讨论升华了一个层次: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前提下讨论“让座”问题。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冯 燮(西安)

理解是礼让的基石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间“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这位大爷被网友称为“硬核大爷”。之所以“硬核大爷”走红,笔者认为,老人的一句“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诠释了一切,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近些年来,公共汽车上让座的问题,一直是公共交通领域里的一个时而被提及,且时常会引起争议的一个话题。在该不该让座的问题上,虽然有道义和法律上的理论总结,但似乎在现实层面上,做的与说的,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切合点,没有办法达成皆大欢喜。时常有一些不和谐的画面让人们放之不下。

从理论上说,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为包括老年人在内所有行动不方便的人让座,是素不相识的人群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体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讨论应该让座的问题时,似乎忽略了“不让座”背后的合理情况,比如年轻人上班太累、身体不适等,而一味地对不让座行为予以指责和鞭挞,很容易委屈到年轻人,使得让座这一和谐温馨的现实问题,常常与理论脱节,以至于少数老人对于偶然会出现的年轻人不让座行为过于较真,甚至出现指责和暴力行为。于是就出现了社会大力提倡让座,但没有谁愿意在道德绑架的语境下让座。

“硬核大爷”的“勿需让座”提示,体现出了这样一个核心:理解是礼让的基石。老年人行动不便、小孩子年幼体弱、孕妇有特殊需求、残疾人需要照顾,同样,身体不适、累了困了倦了的年轻人也需要理解。当然了,理解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能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交流,这个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理解也是相互的,单方面的理解,往往是走不远的。平等的环境会使人们的心态平和,给双向交流理解一个机会。当你指责对方没有公德,不给老人让座,那么招致的必然是对方认定你倚老卖老。反之,如刘增盛老人这样,他的“勿需让座”提示,赢得了众人的理解和赞扬,甚至有的年轻人一定要让他坐下。这就是将心比心,平等对待、平和交流带来的相互理解。平等促进平和,平和增强理解,理解促成礼让,于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桥梁就顺理成章地架起了。这,是我们化解误会、隔阂、宿怨的前提。

相互理解了,生活才会撒满爱的芬芳

■宋欣杰(夏邑)

看了76岁的老人刘增盛挂着“勿需让座”LED牌牌乘地铁的新闻,我心中对这位被称作“硬核大爷”的老人充满敬佩。尤其是老人那句话——“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这句话满满的都是温情,满满的都是正能量,让我们向这位懂大礼、识大体的老人致敬,理解万岁。

曾几何时,全国各地因为让座问题而引发了多起争执,引得人们发出惊呼:“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让座,本身不是法定义务,用道德去绑架显然也有些不妥。让与不让是人的权利与自由,即使是老人也没有权利强迫让别人让座。给老弱病残者让座是一种倡议,但不是一种强制手段。之所以发生那么多的让座争端,是因为双方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缺乏换位思考,缺乏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硬核大爷”之所以让人钦佩,就是因为他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不想让别人去为他让座,怕给别人增加负担。

给老弱病残者让座是一种美德,值得倡导和推行。但是如果自己身体康健还倚老卖老地强制别人让座,则有些不妥。作为老年人,应该理解年轻人,不要把“年轻人就应该为老年人让座”当作一件法宝,当作一种攻击别人的武器。同样,作为年轻人,对于身旁站立的老年人也应该多一些理解,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毕竟比不上年轻人,反应能力也有所差异,遇上紧急刹车之类的突发状况,站着的老人极易成为事故的受害者。所以说,体谅一下老人,给老人让个座,即使自己多辛苦一点,也让心有安处。

理解是相互的。“勿需让座”,这4个字重若千钧,“硬核大爷”刘增盛的身体力行为自己赢得了尊重。有句话说得好: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你应该尊重别人。点赞“勿需让座”,但是我们更倡导为老弱病残者让座,只有相互理解了,这世界才会愈加美好和谐,生活才会撒满爱的芬芳。

“勿需让座”是一种道德昭示

■孙邦明(安徽)

一位古稀老人,腰挂“勿需让座”LED牌子,乘坐地铁,坚持两年之久,绝对不是一时兴起,为个人出名,弄点噱头,招摇留世之举,而是出自一个人内心道德自觉的外化显现。虽举动微小,实则有着道德自律与觉悟成熟化的良好品格,为“硬核大爷”刘老这样亲切而又温馨的举动与坚守鼓掌喝彩。同时,对于那些不给老人让座的身体正常的年轻人,或习惯性地强迫他人让座的霸道老者来说,看后又情何以堪。

刘老的举动,首先是对不让座者的一种换位思考与贴心的理解。年轻人不让座,不能一棍子打死,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刘老所说的,现在的年轻人辛苦,社会竞争压力大,难免有身体不舒服之急,不能给老人让座而落下了骂名。“我身体行,我能站”,这种贴心地为他人考虑,在“让与不让”的错位争论下,既有拨乱反正、回归正常之意,又含有浓浓的人情之味,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对于那些有“难言之隐”的年轻人来说,不仅是一种道德背负的及时解放,也是一种反向道德境界的自我催化与提升;对于那些道德修为不够,坚持不让座的身体正常的年轻人来说,更实实在在地起着一种“父与子”体验式的互动鞭挞与教育提升的作用。

他的举动,对于那些动辄就谴责年轻人不让座之人,是一种真情的提醒。让座,并非法律义务,仅是一种道德倡议。对个人来说,让座是一种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也是践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美德的实际行动。谴责者,往往惯性思维地认为,让座是年轻人一种必然的行动。显然这种意识,缺乏细致分析与道德宽容的心态,会误导一些老人的“为老不尊”,滋生他们一些“座闹”行为的发生,强迫甚至殴打不让座者,其恶劣的社会传递力与影响力,不可小觑,应及时进行化解与矫正,刘老的举动不啻给他们上了一课,让他们学会重新审视与思考“让不让座”的问题。

刘老的举动,对于一些为老不尊“霸上弓”之人也提供了榜样般的警示。古稀老人,本该“倚老卖老”,“坐”遍天下,然而刘老有资本却并没有那样“骄傲”与“自豪”地说,“我是老人,你们年轻人就该让座”,而是设身处地把年轻人当作自己子女一般,加以爱护与理解,人情味很浓,亲切又令人感动,利于化解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代沟隔阂”,利于化解“不让座”与“强坐”之间的误解,从而增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之美,是一则活生生的社会教育课。听到者,或见之者应以之为榜样,身体力行,力所能及,别伤了年轻人的心,败了老年人的尊,增添了新的代际误解,破坏了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简而言之,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续得到发扬光大。“勿需让座”,也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道德自律与自我道德约束意识的自觉行动,有温情有感动更有道德昭示:强坐者与不让座者,如若相互尊重,换位思考,相互体谅与理解,那么如此的争论可以休矣。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梁苑茶坊]“硬核大爷勿需让座”引网友热赞,你怎么看
2019-07-10 06:32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本期话题

最近,大连地铁上出现的一名老人,因腰部悬挂的LED小牌显示“勿需让座”4字,被称为“硬核大爷”。这位名叫刘增盛的老人今年76岁,他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一时间,“硬核大爷”引来网友狂赞。现实中,“该不该给老人让座”一再引发讨论,甚至引发过不少冲突。而“硬核大爷”身上的“勿需让座”的牌牌,把“该不该让座”的讨论升华了一个层次: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前提下讨论“让座”问题。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冯 燮(西安)

理解是礼让的基石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间“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这位大爷被网友称为“硬核大爷”。之所以“硬核大爷”走红,笔者认为,老人的一句“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诠释了一切,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近些年来,公共汽车上让座的问题,一直是公共交通领域里的一个时而被提及,且时常会引起争议的一个话题。在该不该让座的问题上,虽然有道义和法律上的理论总结,但似乎在现实层面上,做的与说的,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切合点,没有办法达成皆大欢喜。时常有一些不和谐的画面让人们放之不下。

从理论上说,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为包括老年人在内所有行动不方便的人让座,是素不相识的人群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体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讨论应该让座的问题时,似乎忽略了“不让座”背后的合理情况,比如年轻人上班太累、身体不适等,而一味地对不让座行为予以指责和鞭挞,很容易委屈到年轻人,使得让座这一和谐温馨的现实问题,常常与理论脱节,以至于少数老人对于偶然会出现的年轻人不让座行为过于较真,甚至出现指责和暴力行为。于是就出现了社会大力提倡让座,但没有谁愿意在道德绑架的语境下让座。

“硬核大爷”的“勿需让座”提示,体现出了这样一个核心:理解是礼让的基石。老年人行动不便、小孩子年幼体弱、孕妇有特殊需求、残疾人需要照顾,同样,身体不适、累了困了倦了的年轻人也需要理解。当然了,理解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能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交流,这个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理解也是相互的,单方面的理解,往往是走不远的。平等的环境会使人们的心态平和,给双向交流理解一个机会。当你指责对方没有公德,不给老人让座,那么招致的必然是对方认定你倚老卖老。反之,如刘增盛老人这样,他的“勿需让座”提示,赢得了众人的理解和赞扬,甚至有的年轻人一定要让他坐下。这就是将心比心,平等对待、平和交流带来的相互理解。平等促进平和,平和增强理解,理解促成礼让,于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桥梁就顺理成章地架起了。这,是我们化解误会、隔阂、宿怨的前提。

相互理解了,生活才会撒满爱的芬芳

■宋欣杰(夏邑)

看了76岁的老人刘增盛挂着“勿需让座”LED牌牌乘地铁的新闻,我心中对这位被称作“硬核大爷”的老人充满敬佩。尤其是老人那句话——“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这句话满满的都是温情,满满的都是正能量,让我们向这位懂大礼、识大体的老人致敬,理解万岁。

曾几何时,全国各地因为让座问题而引发了多起争执,引得人们发出惊呼:“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让座,本身不是法定义务,用道德去绑架显然也有些不妥。让与不让是人的权利与自由,即使是老人也没有权利强迫让别人让座。给老弱病残者让座是一种倡议,但不是一种强制手段。之所以发生那么多的让座争端,是因为双方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缺乏换位思考,缺乏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硬核大爷”之所以让人钦佩,就是因为他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不想让别人去为他让座,怕给别人增加负担。

给老弱病残者让座是一种美德,值得倡导和推行。但是如果自己身体康健还倚老卖老地强制别人让座,则有些不妥。作为老年人,应该理解年轻人,不要把“年轻人就应该为老年人让座”当作一件法宝,当作一种攻击别人的武器。同样,作为年轻人,对于身旁站立的老年人也应该多一些理解,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毕竟比不上年轻人,反应能力也有所差异,遇上紧急刹车之类的突发状况,站着的老人极易成为事故的受害者。所以说,体谅一下老人,给老人让个座,即使自己多辛苦一点,也让心有安处。

理解是相互的。“勿需让座”,这4个字重若千钧,“硬核大爷”刘增盛的身体力行为自己赢得了尊重。有句话说得好: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你应该尊重别人。点赞“勿需让座”,但是我们更倡导为老弱病残者让座,只有相互理解了,这世界才会愈加美好和谐,生活才会撒满爱的芬芳。

“勿需让座”是一种道德昭示

■孙邦明(安徽)

一位古稀老人,腰挂“勿需让座”LED牌子,乘坐地铁,坚持两年之久,绝对不是一时兴起,为个人出名,弄点噱头,招摇留世之举,而是出自一个人内心道德自觉的外化显现。虽举动微小,实则有着道德自律与觉悟成熟化的良好品格,为“硬核大爷”刘老这样亲切而又温馨的举动与坚守鼓掌喝彩。同时,对于那些不给老人让座的身体正常的年轻人,或习惯性地强迫他人让座的霸道老者来说,看后又情何以堪。

刘老的举动,首先是对不让座者的一种换位思考与贴心的理解。年轻人不让座,不能一棍子打死,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刘老所说的,现在的年轻人辛苦,社会竞争压力大,难免有身体不舒服之急,不能给老人让座而落下了骂名。“我身体行,我能站”,这种贴心地为他人考虑,在“让与不让”的错位争论下,既有拨乱反正、回归正常之意,又含有浓浓的人情之味,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对于那些有“难言之隐”的年轻人来说,不仅是一种道德背负的及时解放,也是一种反向道德境界的自我催化与提升;对于那些道德修为不够,坚持不让座的身体正常的年轻人来说,更实实在在地起着一种“父与子”体验式的互动鞭挞与教育提升的作用。

他的举动,对于那些动辄就谴责年轻人不让座之人,是一种真情的提醒。让座,并非法律义务,仅是一种道德倡议。对个人来说,让座是一种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也是践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美德的实际行动。谴责者,往往惯性思维地认为,让座是年轻人一种必然的行动。显然这种意识,缺乏细致分析与道德宽容的心态,会误导一些老人的“为老不尊”,滋生他们一些“座闹”行为的发生,强迫甚至殴打不让座者,其恶劣的社会传递力与影响力,不可小觑,应及时进行化解与矫正,刘老的举动不啻给他们上了一课,让他们学会重新审视与思考“让不让座”的问题。

刘老的举动,对于一些为老不尊“霸上弓”之人也提供了榜样般的警示。古稀老人,本该“倚老卖老”,“坐”遍天下,然而刘老有资本却并没有那样“骄傲”与“自豪”地说,“我是老人,你们年轻人就该让座”,而是设身处地把年轻人当作自己子女一般,加以爱护与理解,人情味很浓,亲切又令人感动,利于化解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代沟隔阂”,利于化解“不让座”与“强坐”之间的误解,从而增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之美,是一则活生生的社会教育课。听到者,或见之者应以之为榜样,身体力行,力所能及,别伤了年轻人的心,败了老年人的尊,增添了新的代际误解,破坏了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简而言之,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续得到发扬光大。“勿需让座”,也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道德自律与自我道德约束意识的自觉行动,有温情有感动更有道德昭示:强坐者与不让座者,如若相互尊重,换位思考,相互体谅与理解,那么如此的争论可以休矣。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施工将开始 新路很快就铺好
河畔荒草丛生 该清理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城区日新月异,乡村 ...
聆听引领世界的“商 ...
村民在扶贫车间内赶 ...
欢乐中原·文明睢阳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