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泽十二水”系列之八十二:“人文逢泽”(33)

《孟子》讲商丘故事

文/图 马学庆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9-03-14 01:23

谷熟集商汤祈雨像

【阅读提示】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这些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每句都发人深省,每句也都有故事,这便是《孟子》的魅力。《孟子》是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一(另外三书是《论语》《大学》《中庸》),为儒家经典,其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更不可小觑。

儒家思想,孔子发其端,孟子光大之。孟子因自幼就寓居宋国,成人后周游列国又至宋国,所以他对这方热土的历史人文非常熟悉,并将这些典故传说记载于《孟子》一书里面,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范围。今天我们翻阅《孟子》,读到其中有关商丘的成语或故事,也颇感亲切,这是孟子留给商丘厚重文化的珍贵财富。

滋养正气需持恒 拔苗助长不可取

说起“拔苗助长”的故事,可以说为大众所熟悉。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最早讲这个故事的人,就是孟子。他在《孟子·公孙丑上》一篇中这样讲述,宋国有个人觉得地里的麦苗长得很慢,担忧苗长不高,有天就到地里用手提着苗的顶端都往上拔了一截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以图能够早日收成。他干了一天的活,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因为麦苗都变高了。回到家里,他带点小骄傲的情绪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得够呛呀,我把咱家地里的麦苗全部拔了拔,帮助它们都长高了!”他的儿子一听,连忙跑到地里去看究竟,却发现被父亲拔高的麦苗,都已经完全枯萎了。

“拔苗助长”(揠苗助长)的故事,是孟子在对徒弟公孙丑讲述如何“养浩然正气”时所举的一个例子,其目的是为表达浩然正气的“直养而无害”,即要让浩然正气自然而然地培养,要持之以恒达到水到渠成,切莫因急于求成而像宋人那样使用外力去助长(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否则便会适得其反,让原本的“正气”变成了“浊气”,到时候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孟子通过这个例子,形象有趣地告诉我们,思想的修养、境界的提高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恒心、有毅力。梅花香自苦寒来,孟子的人格魅力就是靠着他不管在多么艰难困苦的境遇中,都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修炼自己的德行,而不断提升的。

“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之所以使用率高、流传度广,自然是由于有不少人习惯于违反自然规律,不懂得“顺应自然”以及“不逆不悖”的道理,并且期望能以最快的方式达到最终的目的,殊不知如此一来反而弄巧成拙。就此,孟子指出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但是这样的做法只能“害之”。这正如当下“幼儿教育揠苗助长的趋势令人忧心”“拔苗助长不足取,家长‘跟进’很无奈”之类的新闻报道,用意不外乎劝告那些心急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千万不要因求好心切,而干扰了孩童们的正常生长。

葛伯仇饷汤伐夏 仁者无敌行王政

孟子通过这个故事主要想阐述的是“仁者无敌”。他认为如果行仁政,不仅会得到本国人民的拥护,也会得到暴君所在国人民的拥护。因为葛伯不行仁政杀了孩子,商汤才去征讨他,普天下的人都说:“他不是要把天下变为自己的财富,是为了给平民百姓报仇。”由此“吊民伐罪”成为一面道义旗帜,则战无不胜。

《孟子》中反复讲过“仁者无敌”,一般包含如下意思:仁者行仁政,则国富民强,四海归心;暴君行暴政,则民贫国弱,君臣离心。仁者若征战,暴君之民,必如禾苗盼春雨,所以仁者无敌于天下。可见其“仁者无敌”思想有其进步意义和合理成分,但也有过于天真的成分。残酷的现实是,想要实行仁政的宋国不仅没有像商汤、文王那样一统天下,反而很快被齐、楚、魏三国吞并灭亡。因此我们知道,很多时候统治者并不是不欣赏孟子的理论,甚至也同意他的很多观点,但是当时的国际形势不容许他们实行仁政。

孟子为了给自己的徒弟万章讲述仁政的道理,曾讲述一个“葛伯仇饷”的故事。商汤居住在亳都(今商丘),与葛国(今宁陵县)为邻。葛国是忠实于夏桀的诸侯国,商汤恐怕葛伯将他的灭夏筹备活动报告夏桀,就想争取葛伯为盟成为朋友。但是葛伯却爱理不理,而且平时葛国也不怎么进行祭祀活动。在当时祭祀祖先可是很重要的活动,商汤于是派人来问:“为什么不进行祭祀呢?”葛伯说:“我们没有祭祀的用品。”于是,商汤派人给葛国送来了牛羊等祭祀品。葛伯却把这些牛羊都吃掉了,仍然不进行祭祀。商汤又派人来问:“你们为什么还不祭祀呢?”葛伯说:“我们没有祭祀的五谷。”商汤就派亳地的民众来给葛国帮助耕种,派老幼给种地的人送饭。葛伯就派人抢了这些送饭的人,还杀了一个小孩子。于是商汤恼怒了,派兵征伐葛国。“葛伯仇饷”成为“商汤革命”的导火索,由此打响了商汤伐夏的第一战。

商汤革命系民心 王霸之道德先行

孟子在齐宣王向他请教治国之道时,曾以“商汤革命”为例向其阐述了治国的王霸之道。当时齐国战胜燕国,由于手下不恰当的掳掠作为,使其他一些国家谋划着要联合攻齐救燕。这时,齐宣王问孟子:“如今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我该怎么办呢?”孟子就说,商汤征伐暴虐的夏桀,自讨伐葛国开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天下民众之心都归附于他。它向东征讨,西面的民众就埋怨;向南征讨,北面的民众就埋怨。他们说:“为什么把我们这里放在后面?”民众盼望他来,就像大旱之年盼望下雨和霓虹一样(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这是因为商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所到之处,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来抚慰那些受害的民众,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我们也就得救了!”孟子指出,如今齐国伐燕,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齐国军队。可您的手下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虐其民”“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而不行仁政,如何让民众如迎接商汤那样信服归心呢?

孟子认为,即使要统一天下,也不能对他国的百姓进行掠夺,也要靠仁义道德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他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即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行仁义道德之名实现大国之路;在治国的过程中,要用道德的原则去推行各项政策。因此,他对齐宣王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而如今您就是啊!这都是不施仁政的结果。希望您尽快下令,放回燕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联合兴兵伐齐。”孟子以商汤革命为例,阐述霸道“以力服人,非心服也”,王道“以德服人”,而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也”。这也是孟子“王霸之道”的核心思想。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五泽十二水”系列之八十二:“人文逢泽”(33)
《孟子》讲商丘故事
2019-03-14 01:23   文/图 马学庆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谷熟集商汤祈雨像

【阅读提示】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这些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每句都发人深省,每句也都有故事,这便是《孟子》的魅力。《孟子》是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一(另外三书是《论语》《大学》《中庸》),为儒家经典,其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更不可小觑。

儒家思想,孔子发其端,孟子光大之。孟子因自幼就寓居宋国,成人后周游列国又至宋国,所以他对这方热土的历史人文非常熟悉,并将这些典故传说记载于《孟子》一书里面,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范围。今天我们翻阅《孟子》,读到其中有关商丘的成语或故事,也颇感亲切,这是孟子留给商丘厚重文化的珍贵财富。

滋养正气需持恒 拔苗助长不可取

说起“拔苗助长”的故事,可以说为大众所熟悉。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最早讲这个故事的人,就是孟子。他在《孟子·公孙丑上》一篇中这样讲述,宋国有个人觉得地里的麦苗长得很慢,担忧苗长不高,有天就到地里用手提着苗的顶端都往上拔了一截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以图能够早日收成。他干了一天的活,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因为麦苗都变高了。回到家里,他带点小骄傲的情绪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得够呛呀,我把咱家地里的麦苗全部拔了拔,帮助它们都长高了!”他的儿子一听,连忙跑到地里去看究竟,却发现被父亲拔高的麦苗,都已经完全枯萎了。

“拔苗助长”(揠苗助长)的故事,是孟子在对徒弟公孙丑讲述如何“养浩然正气”时所举的一个例子,其目的是为表达浩然正气的“直养而无害”,即要让浩然正气自然而然地培养,要持之以恒达到水到渠成,切莫因急于求成而像宋人那样使用外力去助长(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否则便会适得其反,让原本的“正气”变成了“浊气”,到时候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孟子通过这个例子,形象有趣地告诉我们,思想的修养、境界的提高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恒心、有毅力。梅花香自苦寒来,孟子的人格魅力就是靠着他不管在多么艰难困苦的境遇中,都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修炼自己的德行,而不断提升的。

“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之所以使用率高、流传度广,自然是由于有不少人习惯于违反自然规律,不懂得“顺应自然”以及“不逆不悖”的道理,并且期望能以最快的方式达到最终的目的,殊不知如此一来反而弄巧成拙。就此,孟子指出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但是这样的做法只能“害之”。这正如当下“幼儿教育揠苗助长的趋势令人忧心”“拔苗助长不足取,家长‘跟进’很无奈”之类的新闻报道,用意不外乎劝告那些心急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千万不要因求好心切,而干扰了孩童们的正常生长。

葛伯仇饷汤伐夏 仁者无敌行王政

孟子通过这个故事主要想阐述的是“仁者无敌”。他认为如果行仁政,不仅会得到本国人民的拥护,也会得到暴君所在国人民的拥护。因为葛伯不行仁政杀了孩子,商汤才去征讨他,普天下的人都说:“他不是要把天下变为自己的财富,是为了给平民百姓报仇。”由此“吊民伐罪”成为一面道义旗帜,则战无不胜。

《孟子》中反复讲过“仁者无敌”,一般包含如下意思:仁者行仁政,则国富民强,四海归心;暴君行暴政,则民贫国弱,君臣离心。仁者若征战,暴君之民,必如禾苗盼春雨,所以仁者无敌于天下。可见其“仁者无敌”思想有其进步意义和合理成分,但也有过于天真的成分。残酷的现实是,想要实行仁政的宋国不仅没有像商汤、文王那样一统天下,反而很快被齐、楚、魏三国吞并灭亡。因此我们知道,很多时候统治者并不是不欣赏孟子的理论,甚至也同意他的很多观点,但是当时的国际形势不容许他们实行仁政。

孟子为了给自己的徒弟万章讲述仁政的道理,曾讲述一个“葛伯仇饷”的故事。商汤居住在亳都(今商丘),与葛国(今宁陵县)为邻。葛国是忠实于夏桀的诸侯国,商汤恐怕葛伯将他的灭夏筹备活动报告夏桀,就想争取葛伯为盟成为朋友。但是葛伯却爱理不理,而且平时葛国也不怎么进行祭祀活动。在当时祭祀祖先可是很重要的活动,商汤于是派人来问:“为什么不进行祭祀呢?”葛伯说:“我们没有祭祀的用品。”于是,商汤派人给葛国送来了牛羊等祭祀品。葛伯却把这些牛羊都吃掉了,仍然不进行祭祀。商汤又派人来问:“你们为什么还不祭祀呢?”葛伯说:“我们没有祭祀的五谷。”商汤就派亳地的民众来给葛国帮助耕种,派老幼给种地的人送饭。葛伯就派人抢了这些送饭的人,还杀了一个小孩子。于是商汤恼怒了,派兵征伐葛国。“葛伯仇饷”成为“商汤革命”的导火索,由此打响了商汤伐夏的第一战。

商汤革命系民心 王霸之道德先行

孟子在齐宣王向他请教治国之道时,曾以“商汤革命”为例向其阐述了治国的王霸之道。当时齐国战胜燕国,由于手下不恰当的掳掠作为,使其他一些国家谋划着要联合攻齐救燕。这时,齐宣王问孟子:“如今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我该怎么办呢?”孟子就说,商汤征伐暴虐的夏桀,自讨伐葛国开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天下民众之心都归附于他。它向东征讨,西面的民众就埋怨;向南征讨,北面的民众就埋怨。他们说:“为什么把我们这里放在后面?”民众盼望他来,就像大旱之年盼望下雨和霓虹一样(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这是因为商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所到之处,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来抚慰那些受害的民众,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我们也就得救了!”孟子指出,如今齐国伐燕,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齐国军队。可您的手下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虐其民”“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而不行仁政,如何让民众如迎接商汤那样信服归心呢?

孟子认为,即使要统一天下,也不能对他国的百姓进行掠夺,也要靠仁义道德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他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即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行仁义道德之名实现大国之路;在治国的过程中,要用道德的原则去推行各项政策。因此,他对齐宣王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而如今您就是啊!这都是不施仁政的结果。希望您尽快下令,放回燕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联合兴兵伐齐。”孟子以商汤革命为例,阐述霸道“以力服人,非心服也”,王道“以德服人”,而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也”。这也是孟子“王霸之道”的核心思想。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正在办理手续 从今年1月1日起补发
兆隆·金盾国际小区A区 改造施工将开始 水质问题有...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春花相伴劳作忙
以花为茗 与花相伴
“花”经济 有“钱”景
街头“新装备”还原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