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非遗”系列电视纪录片开机拍摄

通讯员 李金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9-01-09 04:09

1月5日上午,《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志系列电视纪录片·柘城卷》开机仪式在天工金麦草画社举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数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积淀,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志系列电视纪录片·柘城卷》由商丘广播电视台、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商丘市影视家协会、柘城县委宣传部、柘城县文化局、商丘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非遗研究专家组、华章影视和商丘市宝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袂创作。 据了解,摄制组首站选择的金麦草画是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以优质麦秸杆为原料,利用麦秸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经过熏、蒸、漂、烫等十几道工艺处理,制作过程中吸收了国画、民间剪纸、南阳烙画、雕刻等多种艺术手法,制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动物、山水等各种题材的手工艺品。 “非遗”系列纪录片将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彰显珍贵的文化价值、保护价值、史料价值。铭刻民族精神记忆,传承文化历史根脉。纪录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解读“非遗”所承载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通过纪录片的传播推广,充分提升和扩大“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促动“非遗”产品或“非遗”展演的市场化收益,从而使“非遗”保护进入良性发展。

目前,由于一些非遗项目面临濒危失传的窘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纪录片则是一种抢救性挖掘保护的方式。用真实的镜头语言纪录下“非遗”项目最质朴和原生态的内容,探寻“非遗”背后的深厚故事与人文情怀,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彰显深藏民间的地方古老戏曲与舞蹈,展现高超绝伦的传统手工技艺,表达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语言,介绍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亦能增强广大民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商丘“非遗”系列电视纪录片开机拍摄
2019-01-09 04:09   通讯员 李金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1月5日上午,《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志系列电视纪录片·柘城卷》开机仪式在天工金麦草画社举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数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积淀,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志系列电视纪录片·柘城卷》由商丘广播电视台、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商丘市影视家协会、柘城县委宣传部、柘城县文化局、商丘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非遗研究专家组、华章影视和商丘市宝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袂创作。 据了解,摄制组首站选择的金麦草画是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以优质麦秸杆为原料,利用麦秸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经过熏、蒸、漂、烫等十几道工艺处理,制作过程中吸收了国画、民间剪纸、南阳烙画、雕刻等多种艺术手法,制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动物、山水等各种题材的手工艺品。 “非遗”系列纪录片将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彰显珍贵的文化价值、保护价值、史料价值。铭刻民族精神记忆,传承文化历史根脉。纪录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解读“非遗”所承载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通过纪录片的传播推广,充分提升和扩大“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促动“非遗”产品或“非遗”展演的市场化收益,从而使“非遗”保护进入良性发展。

目前,由于一些非遗项目面临濒危失传的窘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纪录片则是一种抢救性挖掘保护的方式。用真实的镜头语言纪录下“非遗”项目最质朴和原生态的内容,探寻“非遗”背后的深厚故事与人文情怀,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彰显深藏民间的地方古老戏曲与舞蹈,展现高超绝伦的传统手工技艺,表达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语言,介绍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亦能增强广大民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市民反映:冬天是否应该少洒水 部门回复:将根据情...
“断腿”线杆已移除安全隐患消除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举行危险化学品 ...
安全隐患
停车那些事儿
“练家子”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