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 后池村:用“愚公精神”凿出致富路

央视网 2018-12-15 18:07

河北涉县后池村是一个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这里山高路险,沟壑纵横,自古就有“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的说法,贫困曾像大山一样,压得村民喘不过气来。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向命运认输,在改革发展中他们转变思路、开拓门路、不等不靠,硬是用双手在石山里凿出了一条致富“通山路”,用新时代愚公精神写就了脱贫致富的故事。

1

当采访车沿着山路一点点开进后池村,路两边绵绵不断的大山上,成片的梯田出现在我们眼前,虽然是冬闲时节,但村民们仍在忙着整修梯田。村支书刘留根告诉记者,这些复垦出来的梯田将全部种上桃树。

规划齐整的梯田,平坦的上山公路,这样的景象,是村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后池村的梯田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是村民祖祖辈辈养家糊口的根基。过去由于上山的路十分曲折狭小,加上早些年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想去地里收点土豆和小米都非常困难。

1

山高路险、行路难,成为制约后池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015年,“脱贫攻坚战”开始后,村支书刘留根和党员代表改变以往自己“闭门造车”蒙头干的想法,专门跑到邢台市前南峪村“取经”,学习别人自力更生壮大集体经济的经验,“取经”回来后,大家再也坐不住了。

怎么赶超?大家想到了修路,只有上山的路能走车了,山上种的东西才能运下来,运到外面去。说干就干,村里几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党员,每人扛起一把铁锨和锄头,带上干粮和水,在寒冬里铲起了开山筑路的第一锨土。他们计划用三年时间修两条3.5米宽的田间道路。

老党员们带头修路的“愚公精神”,很快感染了村里的其他人,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发起了捐款,村民们也纷纷扔下自家地里的活儿,加入了修路的队伍,这个1000多人的村庄,最多的时候近一半的人都在修路。

后池村的山,土地稀薄,石头多,没有资金也请不起大型设备,村民们就用土办法,钻开几百斤重的大石头,把石头撑破后,再用肩挑背驮的方式,一点点把石头运走。

1

“人心齐,泰山移”,在全村的努力下,计划三年修通的路3个月就成型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这两条路得到了硬化。原来一个多小时的上山路,现在农用车十多分钟就能走到。

路修通了,村民自主脱贫的思路也连带打通了,有了方向和奔头的村民们提着锄头再次上山,复垦荒废多年的梯田,一年多的时间,修复完的3000多亩梯田全部完成绿化,春夏时节,芍药、金花葵等兼具观赏价值的中药材,和桃树、山楂、樱桃竞相开放,经济作物种植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打出了生态旅游的名气。

现在村民们不出远门就能挣到三份收入,一份是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后的收益,一份是给村集体出工的工钱,一份是经济作物收成的分红。一年下来人均收入能达到近1万元,而就在几年前,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也开始从村里的发展变化中找到了新商机。村民王永梅开了一家带住宿的农家乐,今年国庆长假,她和丈夫忙的团团转。

1

现在村里的农家乐已经开到8家,一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后池村的变化也吸引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去年,村民刘李平和村里50多户村民合伙成立了一个养鸡合作社,山里散养的鸡和土鸡蛋,到年底供不应求。今年,刘李平他们趁势又买鸡蛋孵化了8000只鸡。

在市县两级政府支持下,后池村从梯田整修、生态景观打造、发展集体产业等7方面进行了专业规划。后池村不等不靠,自发脱贫的故事,让周边的村庄也眼热起来,修路、引渠、搞种植,正在冬闲时节的太行山深处,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内国际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 后池村:用“愚公精神”凿出致富路
2018-12-15 18:07     央视网   我要评论 

河北涉县后池村是一个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这里山高路险,沟壑纵横,自古就有“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的说法,贫困曾像大山一样,压得村民喘不过气来。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向命运认输,在改革发展中他们转变思路、开拓门路、不等不靠,硬是用双手在石山里凿出了一条致富“通山路”,用新时代愚公精神写就了脱贫致富的故事。

1

当采访车沿着山路一点点开进后池村,路两边绵绵不断的大山上,成片的梯田出现在我们眼前,虽然是冬闲时节,但村民们仍在忙着整修梯田。村支书刘留根告诉记者,这些复垦出来的梯田将全部种上桃树。

规划齐整的梯田,平坦的上山公路,这样的景象,是村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后池村的梯田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是村民祖祖辈辈养家糊口的根基。过去由于上山的路十分曲折狭小,加上早些年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想去地里收点土豆和小米都非常困难。

1

山高路险、行路难,成为制约后池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015年,“脱贫攻坚战”开始后,村支书刘留根和党员代表改变以往自己“闭门造车”蒙头干的想法,专门跑到邢台市前南峪村“取经”,学习别人自力更生壮大集体经济的经验,“取经”回来后,大家再也坐不住了。

怎么赶超?大家想到了修路,只有上山的路能走车了,山上种的东西才能运下来,运到外面去。说干就干,村里几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党员,每人扛起一把铁锨和锄头,带上干粮和水,在寒冬里铲起了开山筑路的第一锨土。他们计划用三年时间修两条3.5米宽的田间道路。

老党员们带头修路的“愚公精神”,很快感染了村里的其他人,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发起了捐款,村民们也纷纷扔下自家地里的活儿,加入了修路的队伍,这个1000多人的村庄,最多的时候近一半的人都在修路。

后池村的山,土地稀薄,石头多,没有资金也请不起大型设备,村民们就用土办法,钻开几百斤重的大石头,把石头撑破后,再用肩挑背驮的方式,一点点把石头运走。

1

“人心齐,泰山移”,在全村的努力下,计划三年修通的路3个月就成型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这两条路得到了硬化。原来一个多小时的上山路,现在农用车十多分钟就能走到。

路修通了,村民自主脱贫的思路也连带打通了,有了方向和奔头的村民们提着锄头再次上山,复垦荒废多年的梯田,一年多的时间,修复完的3000多亩梯田全部完成绿化,春夏时节,芍药、金花葵等兼具观赏价值的中药材,和桃树、山楂、樱桃竞相开放,经济作物种植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打出了生态旅游的名气。

现在村民们不出远门就能挣到三份收入,一份是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后的收益,一份是给村集体出工的工钱,一份是经济作物收成的分红。一年下来人均收入能达到近1万元,而就在几年前,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也开始从村里的发展变化中找到了新商机。村民王永梅开了一家带住宿的农家乐,今年国庆长假,她和丈夫忙的团团转。

1

现在村里的农家乐已经开到8家,一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后池村的变化也吸引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去年,村民刘李平和村里50多户村民合伙成立了一个养鸡合作社,山里散养的鸡和土鸡蛋,到年底供不应求。今年,刘李平他们趁势又买鸡蛋孵化了8000只鸡。

在市县两级政府支持下,后池村从梯田整修、生态景观打造、发展集体产业等7方面进行了专业规划。后池村不等不靠,自发脱贫的故事,让周边的村庄也眼热起来,修路、引渠、搞种植,正在冬闲时节的太行山深处,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施工单位找到了
公用环卫设施还没装好竟遭“黑手”破坏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王公庄:因“虎”而 ...
公开退赃暖民心
佛手“抓”财
银装素裹商丘城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