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8-11-05 00:02

斧正

我们写好一篇文章后,想求得别人的帮助以使文章质量提高,送给别人看时总会谦虚地说:“请斧正。”是请别人给修改文章的敬词。

“斧正”一词,就文字的本意看,是以斧砍削使之合乎理想的意思,例如宋人李纲在《上道君太上皇帝书》中说:“营缮宫室,斧正不辍。”而一旦被人借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用之,便成了成语。如清朝时颜光敏的《与曹禾书》中便有:“小词成之数日……幸斧正是荷。” 苏曼殊的《与刘之书》中有:“拙诗蒙斧政(斧正的别称),不胜雀跃。” 鲁迅先生的《书信集·致增田涉》中有:“《中国小说史》序文呈上……祈大加斧正。”

“斧正”一词是怎样来的呢?究其源头,是由于庄子的一篇文章。

庄子是战国后期的宋国(今商丘)人,和曾做魏国宰相的宋国人惠施不但是同乡,而且是同窗好友。两人都是博学之人,一生在学问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尤甚是两人在一起时,经常由于见解不同激烈辩论,互相给对方出难题。但两人都知道对方给自己出难题不是恶意,而是为了把问题辩得更加明白。两人在辩论中学问互长,都觉得对方对自己帮助很大,因此交谊很深,如果长时间不见而不得辩论,就想得慌。这和有的人一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知识上的缺点就脸红甚至躁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幸的是,惠施死于庄周之前,庄子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朋友甚为痛惜,觉得世上再也找不到像惠施那样的知心好友了。

一次,庄子路过惠施墓前,睹墓思人,不由得回忆起两人的交情来。于是,他对随来的人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中。故事说:“郢人垩(è,本意为用白色涂料粉刷墙壁)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故事讲到这里,庄子叹息说:“自从惠子死后,我失去了学业上的挚友,再也没有和我谈得投机的人了。”

庄子的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叫郢人的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点石灰,像苍蝇翅膀一样薄。他知道一个叫匠石的人耍斧子耍得绝,让匠石“运斤成风”(把斧子舞得像刮风一样快),一下子把他鼻子上的石灰点削掉,但不能让鼻子受伤。匠石答应了。郢人“立不失容”,一点也不害怕。匠石真的抡起斧子,一下子把他鼻子上的石灰削掉了,而且丝毫没伤着鼻子。

事因奇而传,后来传到了宋国国君宋元公耳朵里。宋元公为世上有这样身怀高超技艺的人感到稀罕,便让人请匠石来表演给他看。匠石见了宋元公,说,“我过去是会这个绝活的。但现在玩不成了,因为与我配合的那个郢人已经去世了。”于是,“运斤成风”就成了人们的美谈。庄子讲这个寓言故事,是在痛惜惠施死了,没有人能和他在学问和文章上互相切磋、指正了,后人就将此引申到修改文章上,把请人修改文章称为“斧正”。

从匠石“运斤成风”一事看,匠石的这一“绝活”需要对方很好的配合,不但使斧子的人要“运斤成风”,而且还需要对方“立不失容”,泰然处之。而“斧正”文章,也指双方都应该是写作水平很高的人物,应该是文章高手间的切磋。庄子和惠施两人也正是这样的高手。如果初学便要求专家来“斧正”,就显得求者不太虚心了。因此,如果是同学或水平相当的人之间,使用“雅正”“指正”比较好,这两个词也含有共同欣赏的意思,对方会运用恰当的语句将对你作品的不同看法说出来。若是晚辈呈给长辈、学生呈给老师、初学呈给专家、作者呈给编辑,则用“教正”“赐教”较为恰当,因为这两个词都含有虚心请教的意思,这样容易使对方乐于接受。

“斧正”一词,确切地说,应该是学术专家双方之间的用词,在实践中还有的写作“斧政”“削正”“郢正”,都是这个意思。

(55)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2018-11-05 00:02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斧正

我们写好一篇文章后,想求得别人的帮助以使文章质量提高,送给别人看时总会谦虚地说:“请斧正。”是请别人给修改文章的敬词。

“斧正”一词,就文字的本意看,是以斧砍削使之合乎理想的意思,例如宋人李纲在《上道君太上皇帝书》中说:“营缮宫室,斧正不辍。”而一旦被人借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用之,便成了成语。如清朝时颜光敏的《与曹禾书》中便有:“小词成之数日……幸斧正是荷。” 苏曼殊的《与刘之书》中有:“拙诗蒙斧政(斧正的别称),不胜雀跃。” 鲁迅先生的《书信集·致增田涉》中有:“《中国小说史》序文呈上……祈大加斧正。”

“斧正”一词是怎样来的呢?究其源头,是由于庄子的一篇文章。

庄子是战国后期的宋国(今商丘)人,和曾做魏国宰相的宋国人惠施不但是同乡,而且是同窗好友。两人都是博学之人,一生在学问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尤甚是两人在一起时,经常由于见解不同激烈辩论,互相给对方出难题。但两人都知道对方给自己出难题不是恶意,而是为了把问题辩得更加明白。两人在辩论中学问互长,都觉得对方对自己帮助很大,因此交谊很深,如果长时间不见而不得辩论,就想得慌。这和有的人一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知识上的缺点就脸红甚至躁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幸的是,惠施死于庄周之前,庄子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朋友甚为痛惜,觉得世上再也找不到像惠施那样的知心好友了。

一次,庄子路过惠施墓前,睹墓思人,不由得回忆起两人的交情来。于是,他对随来的人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中。故事说:“郢人垩(è,本意为用白色涂料粉刷墙壁)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故事讲到这里,庄子叹息说:“自从惠子死后,我失去了学业上的挚友,再也没有和我谈得投机的人了。”

庄子的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叫郢人的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点石灰,像苍蝇翅膀一样薄。他知道一个叫匠石的人耍斧子耍得绝,让匠石“运斤成风”(把斧子舞得像刮风一样快),一下子把他鼻子上的石灰点削掉,但不能让鼻子受伤。匠石答应了。郢人“立不失容”,一点也不害怕。匠石真的抡起斧子,一下子把他鼻子上的石灰削掉了,而且丝毫没伤着鼻子。

事因奇而传,后来传到了宋国国君宋元公耳朵里。宋元公为世上有这样身怀高超技艺的人感到稀罕,便让人请匠石来表演给他看。匠石见了宋元公,说,“我过去是会这个绝活的。但现在玩不成了,因为与我配合的那个郢人已经去世了。”于是,“运斤成风”就成了人们的美谈。庄子讲这个寓言故事,是在痛惜惠施死了,没有人能和他在学问和文章上互相切磋、指正了,后人就将此引申到修改文章上,把请人修改文章称为“斧正”。

从匠石“运斤成风”一事看,匠石的这一“绝活”需要对方很好的配合,不但使斧子的人要“运斤成风”,而且还需要对方“立不失容”,泰然处之。而“斧正”文章,也指双方都应该是写作水平很高的人物,应该是文章高手间的切磋。庄子和惠施两人也正是这样的高手。如果初学便要求专家来“斧正”,就显得求者不太虚心了。因此,如果是同学或水平相当的人之间,使用“雅正”“指正”比较好,这两个词也含有共同欣赏的意思,对方会运用恰当的语句将对你作品的不同看法说出来。若是晚辈呈给长辈、学生呈给老师、初学呈给专家、作者呈给编辑,则用“教正”“赐教”较为恰当,因为这两个词都含有虚心请教的意思,这样容易使对方乐于接受。

“斧正”一词,确切地说,应该是学术专家双方之间的用词,在实践中还有的写作“斧政”“削正”“郢正”,都是这个意思。

(55)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路口处受损的3个井盖都修好了
虞城的摩托车要到商丘审验?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商合杭” 施工忙
特色种植带动脱贫攻坚
冬日草莓红 游客采摘乐
小豆芽走上大舞台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