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返

请给“候鸟”采棉工更多关爱

 文/图 京九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成绍峰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8-10-16 00:18

晚报特派记者和采棉工一起吃饭

和采棉工一起劳动,记者戴上了一顶防蚊虫叮咬的帽子

核心提示

采棉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就像“候鸟”一般,到了秋天的时候开始“迁徙”,奔赴新疆采摘棉花,与“候鸟”不同的是他们是秋去冬返。他们告别家乡和亲人,甚至丢下仅两岁的孩子,远赴他乡就是为了多挣点钱,让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历经2个多月的采棉生活结束,意味着这趟“淘金之旅”画上了句号。

商丘每年都会有大批的采棉工背井离乡,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要求不高,只希望有个稳定的收入,能平安出去,平安归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定也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多一些关注,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和安全。他们为新疆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也应该给予他们关爱。

由京九晚报和中国燃气商丘公司联手举办的本次2018特别关爱赴新疆采棉工活动,宗旨在于响应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努力讲好“商丘采棉工的故事”,以唤起社会各界给予采棉工更多的关爱。

1

一路同行

9月22日,中秋节放假第一天,由商丘开往乌鲁木齐的K175次列车徐徐离开商丘车站,向新疆进发……

列车上,京九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跟随商丘的采棉工一路向西北而去,这辆“绿皮车”承载着采棉工的梦想和记者的采访任务一路西行。

上车后,记者的硬卧在14车厢。放下行李坐定后,记者随后前去寻找采棉工车厢。因为在商丘境内,前方只有宁陵县和民权县两个车站。

晚6时许,列车停靠宁陵县车站。在5号车厢,上来了大约50名采棉工。

晚7时,列车停靠民权县车站,在5号、6号车厢,大约上来了100多名采棉工。

采访,便从这里开始了……

车厢内人满为患,过道上挤满了站立的旅客。到了晚上,更有一些采棉工躺在过道上睡觉。从14车厢到5号车厢,像是经过一个拥挤不堪的“胡同”,经过这条“胡同”大约费时40多分钟。接下来的一昼夜,记者在这里来往了3次。

与采棉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本次采访活动特派记者对读者的承诺,“讲述采棉工的故事”是记者的任务。新疆之行,记者牺牲了中秋假日,牢记报社领导的嘱托,夜以继日地采访、写稿,争取向读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

一房同住

9月24日晚,中秋之夜。新疆哈密市牛泉湾乡黄芦岗村二组。

晚饭后,采棉工带班丁培峰看采棉工住宿的地方实在不像样,便和“地老板”张生忠商量,让记者借宿在张老板家的耳房里,但张老板拒绝了。因为根据当地的风俗,这样“克主”。没办法,老丁只好把记者安排在男采棉工宿舍。

采访结束后,已经是晚上11时40分许。为了及时将稿子传回报社,记者需要熬夜将一天的采访写成稿件。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放在床铺上,坐上小马扎,记者开始“挑灯夜战”。

几名男采棉工们累了一天,脚也没有洗就上床睡觉了。宿舍里,弥漫着一股强烈的“脚丫子”臭味。不大一会儿,几名采棉工的呼噜声更是不绝于耳,而且此起彼伏。为了免打扰,记者用两团棉花球堵住耳朵。

约两个多小时后,一篇《记者体验采棉工的中秋节》稿子完成,而此时,已经是凌晨3时许。记者草草上“铺”睡觉,因为早晨6时许,记者还要早起拍摄采棉工吃早饭的场面。

3

一块吃饭

24日下午2时30分,牛泉湾乡黄芦岗村一组采棉工马上开饭了。王老板将花卷馍和绿豆汤装上摩托三轮车,记者坐上去跟老板下地。通往棉田的道路都是碱土路,王老板是个急性子,摩托三轮车一路驰骋,差点将记者从车上颠下来,身后荡起一尘黄土……

“啥?你是记者?真记者吗?”“你就吃俺这饭?能吃下去不?咋不让俺老板请你下馆子去……”采棉工们看记者一样和他们吃饭,都感觉不理解。

更让采棉工们怀疑的是,记者下午要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劳动。看到王老板一个人开摩托三轮车离去,采棉工们惊愕了。更让他们惊愕的是,接下来的两天里,记者和他们一块吃、住、劳动。

10月1日晚上,在新疆沙雅县古勒巴格镇的采棉工看到记者又一次和他们一起喝南瓜汤时,不解地问:“午饭不请你,晚上俺老板也不请你吃饭呀?”

看到两天来记者在这里又吃又喝又干活,采棉工们不由地发出赞叹:“还是老家京九晚报的记者,真心关心咱采棉工!”

4

一起劳动

在哈密市的棉田里,看到记者戴上帽子跟他们一起采棉花,采棉工们一边捂嘴笑,一边表示不理解。

“你也别干了,你不是这块料,装装样子能交差就管了……”一名采棉工说。

“哎呦,你真干活呀!俺的娘呀,俺长恁大第一次看见记者干这活!”看到记者一下午跟随他们拾棉花,几名老采棉工说。

当晚上过称时,看到记者一下午采棉24公斤,很多采棉工不仅没有耻笑,而且发出赞叹:“你这新手,一下午拾恁多花不错了!”“高射炮打蚊子,你真是大材小用了哈……”

9月30日夜晚10时许,当记者冒着夜色来到轮台县轮南镇的采棉工驻地时,采棉工们正在装车,装满后等待明天一早老板去卖棉。

两个小时后,当大家得知和他们一同熬夜往棉车上装棉花的是商丘老家来这里采访的记者时,几名男采棉工报以掌声相赞。

5

请予关爱

在10多天的采访中,记者都被采棉工们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车厢里,棉田里,窝棚中,到处洋溢着笑声……广袤的棉田里,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而几乎每个采棉工,都在挥洒着汗水……

采棉工们居住的地方,一般是建在棉田旁边的几间屋子,条件好一点的会有床铺,差一点的或许打地铺。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甚至忍受着饥饿。一天到晚十几个小时不停地采棉,还忍受新疆的阳光曝晒,劳动强度很大。两个多月的劳动下来,大部分采棉工都掉几斤肉。但大多数采棉工的脸上都挂着乐观的笑容,对接下来的采棉之路充满着期待和憧憬。

他们怀揣朴素的梦想辛苦打拼,付出很多,而对社会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希望有个稳定的收入,哪怕很艰苦、很累的环境也不怕,这都是最低的需求。但这种“千里奔波打短工”的“淘金方式”注定很辛苦,也有很大风险。作为本次公益爱心采访活动的策划者和参与者,记者希望有关部门能维护好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他们为新疆和家乡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整个社会理应给采棉工更多的关爱。相信每一份关爱,都能温暖采棉工们的心窝。而采访中记者甚至了解到,民权县龙塘镇的一些采棉工,去年的工钱到现在还没有结清。

不可否认的是,“候鸟”般的采棉工作虽然可以季节性地增加采棉工的经济收入,但却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持续发展农村经济,扶持和振兴乡镇企业,让采棉工们就近就业,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有可靠的社会保障,这才是采棉工所期待的前景。

亲爱的读者朋友,由京九晚报和中国燃气商丘公司联合举办的“特别关爱赴新疆采棉工公益爱心采访活动”专题报道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讲述“采棉工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明年还会再会。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秋去冬返
请给“候鸟”采棉工更多关爱
2018-10-16 00:18    文/图 京九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成绍峰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晚报特派记者和采棉工一起吃饭

和采棉工一起劳动,记者戴上了一顶防蚊虫叮咬的帽子

核心提示

采棉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就像“候鸟”一般,到了秋天的时候开始“迁徙”,奔赴新疆采摘棉花,与“候鸟”不同的是他们是秋去冬返。他们告别家乡和亲人,甚至丢下仅两岁的孩子,远赴他乡就是为了多挣点钱,让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历经2个多月的采棉生活结束,意味着这趟“淘金之旅”画上了句号。

商丘每年都会有大批的采棉工背井离乡,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要求不高,只希望有个稳定的收入,能平安出去,平安归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定也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多一些关注,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和安全。他们为新疆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也应该给予他们关爱。

由京九晚报和中国燃气商丘公司联手举办的本次2018特别关爱赴新疆采棉工活动,宗旨在于响应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努力讲好“商丘采棉工的故事”,以唤起社会各界给予采棉工更多的关爱。

1

一路同行

9月22日,中秋节放假第一天,由商丘开往乌鲁木齐的K175次列车徐徐离开商丘车站,向新疆进发……

列车上,京九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跟随商丘的采棉工一路向西北而去,这辆“绿皮车”承载着采棉工的梦想和记者的采访任务一路西行。

上车后,记者的硬卧在14车厢。放下行李坐定后,记者随后前去寻找采棉工车厢。因为在商丘境内,前方只有宁陵县和民权县两个车站。

晚6时许,列车停靠宁陵县车站。在5号车厢,上来了大约50名采棉工。

晚7时,列车停靠民权县车站,在5号、6号车厢,大约上来了100多名采棉工。

采访,便从这里开始了……

车厢内人满为患,过道上挤满了站立的旅客。到了晚上,更有一些采棉工躺在过道上睡觉。从14车厢到5号车厢,像是经过一个拥挤不堪的“胡同”,经过这条“胡同”大约费时40多分钟。接下来的一昼夜,记者在这里来往了3次。

与采棉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本次采访活动特派记者对读者的承诺,“讲述采棉工的故事”是记者的任务。新疆之行,记者牺牲了中秋假日,牢记报社领导的嘱托,夜以继日地采访、写稿,争取向读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

一房同住

9月24日晚,中秋之夜。新疆哈密市牛泉湾乡黄芦岗村二组。

晚饭后,采棉工带班丁培峰看采棉工住宿的地方实在不像样,便和“地老板”张生忠商量,让记者借宿在张老板家的耳房里,但张老板拒绝了。因为根据当地的风俗,这样“克主”。没办法,老丁只好把记者安排在男采棉工宿舍。

采访结束后,已经是晚上11时40分许。为了及时将稿子传回报社,记者需要熬夜将一天的采访写成稿件。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放在床铺上,坐上小马扎,记者开始“挑灯夜战”。

几名男采棉工们累了一天,脚也没有洗就上床睡觉了。宿舍里,弥漫着一股强烈的“脚丫子”臭味。不大一会儿,几名采棉工的呼噜声更是不绝于耳,而且此起彼伏。为了免打扰,记者用两团棉花球堵住耳朵。

约两个多小时后,一篇《记者体验采棉工的中秋节》稿子完成,而此时,已经是凌晨3时许。记者草草上“铺”睡觉,因为早晨6时许,记者还要早起拍摄采棉工吃早饭的场面。

3

一块吃饭

24日下午2时30分,牛泉湾乡黄芦岗村一组采棉工马上开饭了。王老板将花卷馍和绿豆汤装上摩托三轮车,记者坐上去跟老板下地。通往棉田的道路都是碱土路,王老板是个急性子,摩托三轮车一路驰骋,差点将记者从车上颠下来,身后荡起一尘黄土……

“啥?你是记者?真记者吗?”“你就吃俺这饭?能吃下去不?咋不让俺老板请你下馆子去……”采棉工们看记者一样和他们吃饭,都感觉不理解。

更让采棉工们怀疑的是,记者下午要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劳动。看到王老板一个人开摩托三轮车离去,采棉工们惊愕了。更让他们惊愕的是,接下来的两天里,记者和他们一块吃、住、劳动。

10月1日晚上,在新疆沙雅县古勒巴格镇的采棉工看到记者又一次和他们一起喝南瓜汤时,不解地问:“午饭不请你,晚上俺老板也不请你吃饭呀?”

看到两天来记者在这里又吃又喝又干活,采棉工们不由地发出赞叹:“还是老家京九晚报的记者,真心关心咱采棉工!”

4

一起劳动

在哈密市的棉田里,看到记者戴上帽子跟他们一起采棉花,采棉工们一边捂嘴笑,一边表示不理解。

“你也别干了,你不是这块料,装装样子能交差就管了……”一名采棉工说。

“哎呦,你真干活呀!俺的娘呀,俺长恁大第一次看见记者干这活!”看到记者一下午跟随他们拾棉花,几名老采棉工说。

当晚上过称时,看到记者一下午采棉24公斤,很多采棉工不仅没有耻笑,而且发出赞叹:“你这新手,一下午拾恁多花不错了!”“高射炮打蚊子,你真是大材小用了哈……”

9月30日夜晚10时许,当记者冒着夜色来到轮台县轮南镇的采棉工驻地时,采棉工们正在装车,装满后等待明天一早老板去卖棉。

两个小时后,当大家得知和他们一同熬夜往棉车上装棉花的是商丘老家来这里采访的记者时,几名男采棉工报以掌声相赞。

5

请予关爱

在10多天的采访中,记者都被采棉工们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车厢里,棉田里,窝棚中,到处洋溢着笑声……广袤的棉田里,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而几乎每个采棉工,都在挥洒着汗水……

采棉工们居住的地方,一般是建在棉田旁边的几间屋子,条件好一点的会有床铺,差一点的或许打地铺。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甚至忍受着饥饿。一天到晚十几个小时不停地采棉,还忍受新疆的阳光曝晒,劳动强度很大。两个多月的劳动下来,大部分采棉工都掉几斤肉。但大多数采棉工的脸上都挂着乐观的笑容,对接下来的采棉之路充满着期待和憧憬。

他们怀揣朴素的梦想辛苦打拼,付出很多,而对社会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希望有个稳定的收入,哪怕很艰苦、很累的环境也不怕,这都是最低的需求。但这种“千里奔波打短工”的“淘金方式”注定很辛苦,也有很大风险。作为本次公益爱心采访活动的策划者和参与者,记者希望有关部门能维护好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他们为新疆和家乡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整个社会理应给采棉工更多的关爱。相信每一份关爱,都能温暖采棉工们的心窝。而采访中记者甚至了解到,民权县龙塘镇的一些采棉工,去年的工钱到现在还没有结清。

不可否认的是,“候鸟”般的采棉工作虽然可以季节性地增加采棉工的经济收入,但却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持续发展农村经济,扶持和振兴乡镇企业,让采棉工们就近就业,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有可靠的社会保障,这才是采棉工所期待的前景。

亲爱的读者朋友,由京九晚报和中国燃气商丘公司联合举办的“特别关爱赴新疆采棉工公益爱心采访活动”专题报道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讲述“采棉工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明年还会再会。

责任编辑: 马信志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管网改为雨污水分流 ...
新建机动车道 一周内...
教体局提供帮助 孩子顺利入读公立学校
井盖损坏存隐患 12319助力20多分钟修复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万商广场清洗地面
商丘古城美食街进行 ...
儿童游乐园开园
悬挂大红灯笼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