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8-08-22 23:37

先声夺人

“先声夺人”是中华成语宝库中一个著名的成语。其中的“声”指声势,“夺”即“使之动摇”的意思,“人”指人心。整个意思是: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这一成语源于春秋时的商丘,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濮曰: ‘《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春秋时的宋国在宋元公时,发生了“华、向之乱”,即华氏和向氏中的一些人发动叛乱。当时,宋国司马华费遂有三个儿子:华貙、华多僚和华登。兄弟三人不和。华多僚得到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宋元公面前说他两个弟兄的坏话。华登暗中参与了叛乱,被迫逃出宋国后,华多僚又在宋元公面前诬陷华貙,说他打算接纳逃亡的叛乱分子。

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便派人通知华费遂,叫他驱逐华貙。华费遂知道这件事是华多僚干的,恨不得杀了他,但又只得执行宋元公的命令,准备叫华貙去打猎,然后打发他走。

华貙了解到这是华多僚干的坏事,本想杀了华多僚,但又怕父亲伤心,便决定逃亡。走的时候,华貙打算与父亲告别。不料在宫门前遇见了父亲和华多僚。华貙的随从张匄要杀华多僚,华貙觉得华登的逃走已够让父亲伤心的了,不让张匄动手,就斥问华多僚为什么干这种事,华多僚便说华貙参与了叛乱,双方吵了起来。华多僚要动手,张匄看得真切,便护住华貙,与华多僚拼杀,杀死了华多僚,华貙觉得此事无法收场,便一横心,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劫持了父亲华费遂,反叛宋国。

宋元公平叛,双方经过几次激战,叛军势力强大,宋元公派人到齐国请求帮忙。据《左传》记载,冬十月,华登从吴国借来援兵,齐国的乌枝鸣奉旨来助宋元公,在宋国戍守。宋国的厨邑大夫濮(简称厨濮)向乌枝鸣说:“《军志》上有这样的话:‘先发制人可以摧毁敌人的士气,后发制人要等到敌人士气衰竭。’(原话为“《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何不乘吴军疲劳和没有安定下来而进攻呢?如果等敌人已经进来而军心安定,叛军的人就多了,我们就后悔不及了。”乌枝鸣听从了他的建议。十七日,齐军、宋军在鸿口先发制人,击败了吴军,并俘虏了吴军的两个将领:公子苦雂、偃州员。但叛军的兵力仍然很多。华登率领余部继续与宋军作战,击败了宋军。

宋元公见叛军势力强大,便想逃亡。厨濮向宋元公说:“我是小人,可以为君王死难,而不能护送君王逃亡,请君王等待一下。”于是就巡行全军,向大家喊道:“挥舞旗帜的,是国君的战士。”众人便按他的话挥舞旗帜。宋元公在扬门上见到这种情况,下城巡视,向大家说:“国家亡,国君死,这是各位的耻辱,岂独是我一人的罪过?”乌枝鸣向宋元公说:“使用少量的兵力,最好是一起拼命。一起拼命,最好是撤去守备。他们的武器多得很,建议我军都用剑和他们作战。”宋元公听从他的意见,又与叛军大战起来。

翟偻新住在新里(当时是叛军居住的地方),被叛军裹胁,参与了战斗。战斗开始以后,他便跑到宋元公那里,脱下盔甲,归附了平叛的军队。华妵住在新里,也被叛军裹胁,于是也像翟偻新一样跑到宋元公那里归附了平叛的军队。叛军混乱起来,最后华登败走,宋军、齐军追了上去。厨濮冲到前边,砍下一个战死的敌军的脑袋,用衣服包起,扛在肩上,在军中一面快跑,一面大喊:“我杀死华登了!我杀死华登了……”宋军将士一听叛军的首领被杀死了,士气大振。叛军听了,大乱起来。于是,宋军在新里打败了叛军。这次胜利便是“先人有夺人之心”的结果。

“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由“先人有夺人之心”转化而来的,表示在行动前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

“先”,抢先。“先声夺人”和“先发制人”都有“抢先一步,争取主动”的意思。但“先发制人”泛指先下手可以制服对方,重在“先发动进攻”;“先声夺人”是先张扬声势以挫败对方士气,重在声势。

例句:“这次球赛失利,主要是因为新手多,缺乏临场经验,在先声夺人首场获胜之后队员士气不振,技术未能充分发挥。” (10)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2018-08-22 23:37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先声夺人

“先声夺人”是中华成语宝库中一个著名的成语。其中的“声”指声势,“夺”即“使之动摇”的意思,“人”指人心。整个意思是: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这一成语源于春秋时的商丘,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濮曰: ‘《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春秋时的宋国在宋元公时,发生了“华、向之乱”,即华氏和向氏中的一些人发动叛乱。当时,宋国司马华费遂有三个儿子:华貙、华多僚和华登。兄弟三人不和。华多僚得到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宋元公面前说他两个弟兄的坏话。华登暗中参与了叛乱,被迫逃出宋国后,华多僚又在宋元公面前诬陷华貙,说他打算接纳逃亡的叛乱分子。

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便派人通知华费遂,叫他驱逐华貙。华费遂知道这件事是华多僚干的,恨不得杀了他,但又只得执行宋元公的命令,准备叫华貙去打猎,然后打发他走。

华貙了解到这是华多僚干的坏事,本想杀了华多僚,但又怕父亲伤心,便决定逃亡。走的时候,华貙打算与父亲告别。不料在宫门前遇见了父亲和华多僚。华貙的随从张匄要杀华多僚,华貙觉得华登的逃走已够让父亲伤心的了,不让张匄动手,就斥问华多僚为什么干这种事,华多僚便说华貙参与了叛乱,双方吵了起来。华多僚要动手,张匄看得真切,便护住华貙,与华多僚拼杀,杀死了华多僚,华貙觉得此事无法收场,便一横心,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劫持了父亲华费遂,反叛宋国。

宋元公平叛,双方经过几次激战,叛军势力强大,宋元公派人到齐国请求帮忙。据《左传》记载,冬十月,华登从吴国借来援兵,齐国的乌枝鸣奉旨来助宋元公,在宋国戍守。宋国的厨邑大夫濮(简称厨濮)向乌枝鸣说:“《军志》上有这样的话:‘先发制人可以摧毁敌人的士气,后发制人要等到敌人士气衰竭。’(原话为“《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何不乘吴军疲劳和没有安定下来而进攻呢?如果等敌人已经进来而军心安定,叛军的人就多了,我们就后悔不及了。”乌枝鸣听从了他的建议。十七日,齐军、宋军在鸿口先发制人,击败了吴军,并俘虏了吴军的两个将领:公子苦雂、偃州员。但叛军的兵力仍然很多。华登率领余部继续与宋军作战,击败了宋军。

宋元公见叛军势力强大,便想逃亡。厨濮向宋元公说:“我是小人,可以为君王死难,而不能护送君王逃亡,请君王等待一下。”于是就巡行全军,向大家喊道:“挥舞旗帜的,是国君的战士。”众人便按他的话挥舞旗帜。宋元公在扬门上见到这种情况,下城巡视,向大家说:“国家亡,国君死,这是各位的耻辱,岂独是我一人的罪过?”乌枝鸣向宋元公说:“使用少量的兵力,最好是一起拼命。一起拼命,最好是撤去守备。他们的武器多得很,建议我军都用剑和他们作战。”宋元公听从他的意见,又与叛军大战起来。

翟偻新住在新里(当时是叛军居住的地方),被叛军裹胁,参与了战斗。战斗开始以后,他便跑到宋元公那里,脱下盔甲,归附了平叛的军队。华妵住在新里,也被叛军裹胁,于是也像翟偻新一样跑到宋元公那里归附了平叛的军队。叛军混乱起来,最后华登败走,宋军、齐军追了上去。厨濮冲到前边,砍下一个战死的敌军的脑袋,用衣服包起,扛在肩上,在军中一面快跑,一面大喊:“我杀死华登了!我杀死华登了……”宋军将士一听叛军的首领被杀死了,士气大振。叛军听了,大乱起来。于是,宋军在新里打败了叛军。这次胜利便是“先人有夺人之心”的结果。

“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由“先人有夺人之心”转化而来的,表示在行动前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

“先”,抢先。“先声夺人”和“先发制人”都有“抢先一步,争取主动”的意思。但“先发制人”泛指先下手可以制服对方,重在“先发动进攻”;“先声夺人”是先张扬声势以挫败对方士气,重在声势。

例句:“这次球赛失利,主要是因为新手多,缺乏临场经验,在先声夺人首场获胜之后队员士气不振,技术未能充分发挥。” (10)

责任编辑: 田笑歌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新建机动车道 一周内...
施工留“尾巴” 居民...
小区水电停多日 居民盼望快解决
桥下涵洞易积水 想要排水不容易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跆拳道 大比武
暴雨过后,古城保护 ...
不同的童年 一样的快乐
消毒杀菌工作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