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泽十二水”系列之五十:“人文逢泽”(01)

逢泽云水绕睢阳

文/图 马学庆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8-07-19 06:50

大运河南关码头遗址

阅读提示

看过电视剧《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剧中姜子牙的坐骑模样非常特殊,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但整体看上去却是四种动物都似像非像,于是人们称之为“四不像”。这种奇怪的动物,现实生活中存在吗?答案是:不但存在,而且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商丘还是其主要产地之一,直到周代时宋国还曾发现“四不像”。有学者开玩笑说,说不定姜子牙的坐骑还是从商丘找的呢。“四不像”的学名叫麋鹿,当时它就生活在宋国水草丰茂的的逢泽。

逢泽,先秦时期的商丘大泽,与孟渚泽、蒙泽、空桐泽、芒砀泽并称商丘古代五大名泽。逢泽居于宋国都城和睢阳古城南侧,这里风景秀美,曾是宋国达贵的游猎地和汉梁三百里梁园的重要景点所在地;这里航运发达,曾是唐宋时期的水陆码头,大运河穿泽而过;这里底蕴厚重,泽畔名胜遗址众多,曾诞生名家代表惠子、宋尹学派创始人宋钘等,孔孟在此讲学,高适、晏殊居此流连忘返。从本期起,将开始刊登“人文逢泽”系列,一起探秘逢泽泽畔的生态美、风景美、文化美、风俗美。

古逢泽水草丰茂 胜境现珍稀麋鹿

走进商丘市博物馆历史一厅,首先会看到陈列在展览柜里的新石器时期的鹿角、犀牛牙、象牙化石等,这说明远古时期的商丘曾有鹿、犀牛、大象在此生活,当时这里可谓是丘岗连绵,沼泽遍野,河流纵横,林草茂密,雨量充沛,给先民和动物在这里生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俗称“四不像”的麋鹿就是生活在这里的珍稀动物之一。根据考古证明,它最早产于河南、山东、安徽一带,商丘曾是其主要产地,直到周代宋国这里的逢泽还生活着麋鹿。

根据《左传》记载,在宋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81年),“宋皇野语向巢:迹人来告,逢泽有介麋焉。”宋国掌管狩猎之官在逢泽发现了麋鹿,于是司马皇野向左师向巢报告了这一情况。关于“介麋”,有学者认为意为“大麋鹿”,如西晋杜预注:“介,大也。”唐代孔颖达疏引《释诂》曰:“畜无耦曰介。”有学者认为意为“落单的麋鹿”,如隋朝刘炫认为“介”是单独、落单、一只之意。对此,孔颖达曰:“杜云大者,逢泽大处,不应唯有一麇。刘炫以为一麇,而规杜氏,非也。”无论如何辨意,根据史书所载,在宋国风景旖旎的逢泽深处发现麋鹿是确凿无疑的。

逢泽有珍稀的麋鹿,说明这里是一方远古的天然生态宝地。天高云淡水清澈,说明这里是宜居宜游的自然生态景区。宋国的国君和大臣喜欢到逢泽游玩,在发现了逢泽有麋鹿后,宋景公邀请左师向巢一同去逢泽打猎。向巢和司马皇野同乘一辆车,到达逢泽,陪同景公在逢泽纵情游猎。也就在此时,宋景公告诉了向巢一件事,向巢的弟弟向魋要政变加害国君,这也是请他到逢泽来的缘由,吓得向巢下拜不能起立。于是,司马皇野请向巢向宋景公盟誓效忠,并拿出兵符命令他的部下攻打向魋。向魋失败逃亡卫国、齐国,向巢也因担心景公清算向氏家族逃亡到鲁国。

到了汉朝,美丽的逢泽成了梁孝王所建三百里梁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文人雅士在此游览吟诗作赋。至北宋,商丘升为应天府,再升南京为陪都,古城南侧的逢泽成为“睢阳五老”之流的养生休闲之地,就连曾任职于此的应天知府晏殊也曾荡舟放鹭于此,流连忘返不亦快哉。

云水谣吟唱睢阳 运河情繁华南都

逢泽离我们很远,逢泽离我们也很近。历史的沧桑,明清黄河的泛滥淤积虽已将昔日的大泽淹没地下,但至今我们依然可以触摸古泽的遗韵与温度,那就是商丘古城南侧的隋唐大运河南关码头遗址。它是古逢泽的一部分,具象地见证着直到唐宋时期,逢泽泽畔仍是码头的喧闹与都市的繁华。

逢泽的形成源于古睢水,由古睢水所积而形成沼泽湖泊,《水经注·睢水》载:“睢水于城之阳,积而为逢洪陂。”逢泽位于周代宋国故城与汉唐睢阳古城南侧,睢水自西而东穿泽而过,保持了泽水的充足与水域的宽广。隋朝以睢水古河道为主干道修建大运河,途经逢泽。到了唐宋,逢泽与隋唐大运河相连,形成“云水绕睢阳”的胜景。唐代诗人高适曾长期客居商丘,他有诗曰:“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李白的《梁园吟》诗曰:“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隋唐大运河经过睢阳古城南侧,建有大型水陆码头,川流不息的船只在此停靠,上下客人,装卸货物。南关码头遗址一带,运河水面最宽达300米。到了宋代,此乃陪都南京,运河两岸更是繁荣,人烟稠密,商铺林立,夜晚灯火辉煌。在水陆交汇之地,建有至少两座大桥,承载着南北交通通连古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日本僧人成寻自台州启程北行,经扬州沿运河前往五台山参佛,这年十月初五晚,他所乘坐的船只到达南京应天府(今商丘),他在日记中写道:“终日曳船,酉一点,过七十四里,至南京大桥下,停船宿。宋州城内有南京官,名杨侍读……大桥上并店家灯火,大千万也。伎乐之声,遥闻之……六日天晴,辰时,曳船,从桥下过。店家买卖,不可记之。经二里,至次大桥下外,停船。艄公宿积干姜上市头了,五十石许上了。于宿州卅石许上市了。艄公屑福最可云富人。”此段记载真实再现了当时商丘运河两岸的繁华与夜生活的多彩。

大人文厚重逢泽 泥香味抒写情怀

逢泽有珍稀的“四不像”麋鹿及宋君游猎,说明这里水草丰茂、地灵人杰,远古就是先民宜居之所,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底蕴。从逢泽的多个别称中,可以解读出古人对此泽的重视,如《汉书·地理志》记作逢池,《御览》记作逢洪泽,《淮水注》记作蓬洪陂,《水经注》又称百尺陂。从梁孝王广睢阳城开汴河扩大逢泽水域,并将之纳入梁园盛景,可以看出他对逢泽的喜爱,《寰宇记》载:“睢水在城南,汴水在城北,梁孝王广睢阳城,开汴河,始经城南为洪蓬泽。”《读史方舆纪要》载:“《志》云:(归德)府城南六里有南湖,梁孝王园池故址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逢泽泽畔诞生了名家创始人惠施、宋尹学派的创始人宋钘等思想家;祖籍于宋国的孔子在此学礼讲学,孟子寓居于此传播儒学,一代宗师与宋国结下不解情缘。汉梁时期,贾谊、司马相如、邹阳、枚乘、严忌等一大批文人雅士齐聚梁国,在逢泽游览创作文赋。还有睢阳城上古朴憨厚的《睢阳曲》,传递着这里泥土芬芳的乡土文化气息。千年历史的遗迹宋国故城、睢阳城、梁园、幸山、照碧堂、妙峰亭、南湖等,印映着逢泽的大美。

逢泽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承载着商丘人文的精彩与斑斓。因此,逢泽系列我们命名为“人文逢泽”。“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即“观乎天文,以察时序之变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人”。这种“文明以止”的人文精神,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仁民爱物、崇尚自由、求实发展的精神,也是当下商丘跨越前行应汲取光大的精神。

一处逢泽,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怀。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五泽十二水”系列之五十:“人文逢泽”(01)
逢泽云水绕睢阳
2018-07-19 06:50   文/图 马学庆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大运河南关码头遗址

阅读提示

看过电视剧《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剧中姜子牙的坐骑模样非常特殊,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但整体看上去却是四种动物都似像非像,于是人们称之为“四不像”。这种奇怪的动物,现实生活中存在吗?答案是:不但存在,而且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商丘还是其主要产地之一,直到周代时宋国还曾发现“四不像”。有学者开玩笑说,说不定姜子牙的坐骑还是从商丘找的呢。“四不像”的学名叫麋鹿,当时它就生活在宋国水草丰茂的的逢泽。

逢泽,先秦时期的商丘大泽,与孟渚泽、蒙泽、空桐泽、芒砀泽并称商丘古代五大名泽。逢泽居于宋国都城和睢阳古城南侧,这里风景秀美,曾是宋国达贵的游猎地和汉梁三百里梁园的重要景点所在地;这里航运发达,曾是唐宋时期的水陆码头,大运河穿泽而过;这里底蕴厚重,泽畔名胜遗址众多,曾诞生名家代表惠子、宋尹学派创始人宋钘等,孔孟在此讲学,高适、晏殊居此流连忘返。从本期起,将开始刊登“人文逢泽”系列,一起探秘逢泽泽畔的生态美、风景美、文化美、风俗美。

古逢泽水草丰茂 胜境现珍稀麋鹿

走进商丘市博物馆历史一厅,首先会看到陈列在展览柜里的新石器时期的鹿角、犀牛牙、象牙化石等,这说明远古时期的商丘曾有鹿、犀牛、大象在此生活,当时这里可谓是丘岗连绵,沼泽遍野,河流纵横,林草茂密,雨量充沛,给先民和动物在这里生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俗称“四不像”的麋鹿就是生活在这里的珍稀动物之一。根据考古证明,它最早产于河南、山东、安徽一带,商丘曾是其主要产地,直到周代宋国这里的逢泽还生活着麋鹿。

根据《左传》记载,在宋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81年),“宋皇野语向巢:迹人来告,逢泽有介麋焉。”宋国掌管狩猎之官在逢泽发现了麋鹿,于是司马皇野向左师向巢报告了这一情况。关于“介麋”,有学者认为意为“大麋鹿”,如西晋杜预注:“介,大也。”唐代孔颖达疏引《释诂》曰:“畜无耦曰介。”有学者认为意为“落单的麋鹿”,如隋朝刘炫认为“介”是单独、落单、一只之意。对此,孔颖达曰:“杜云大者,逢泽大处,不应唯有一麇。刘炫以为一麇,而规杜氏,非也。”无论如何辨意,根据史书所载,在宋国风景旖旎的逢泽深处发现麋鹿是确凿无疑的。

逢泽有珍稀的麋鹿,说明这里是一方远古的天然生态宝地。天高云淡水清澈,说明这里是宜居宜游的自然生态景区。宋国的国君和大臣喜欢到逢泽游玩,在发现了逢泽有麋鹿后,宋景公邀请左师向巢一同去逢泽打猎。向巢和司马皇野同乘一辆车,到达逢泽,陪同景公在逢泽纵情游猎。也就在此时,宋景公告诉了向巢一件事,向巢的弟弟向魋要政变加害国君,这也是请他到逢泽来的缘由,吓得向巢下拜不能起立。于是,司马皇野请向巢向宋景公盟誓效忠,并拿出兵符命令他的部下攻打向魋。向魋失败逃亡卫国、齐国,向巢也因担心景公清算向氏家族逃亡到鲁国。

到了汉朝,美丽的逢泽成了梁孝王所建三百里梁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文人雅士在此游览吟诗作赋。至北宋,商丘升为应天府,再升南京为陪都,古城南侧的逢泽成为“睢阳五老”之流的养生休闲之地,就连曾任职于此的应天知府晏殊也曾荡舟放鹭于此,流连忘返不亦快哉。

云水谣吟唱睢阳 运河情繁华南都

逢泽离我们很远,逢泽离我们也很近。历史的沧桑,明清黄河的泛滥淤积虽已将昔日的大泽淹没地下,但至今我们依然可以触摸古泽的遗韵与温度,那就是商丘古城南侧的隋唐大运河南关码头遗址。它是古逢泽的一部分,具象地见证着直到唐宋时期,逢泽泽畔仍是码头的喧闹与都市的繁华。

逢泽的形成源于古睢水,由古睢水所积而形成沼泽湖泊,《水经注·睢水》载:“睢水于城之阳,积而为逢洪陂。”逢泽位于周代宋国故城与汉唐睢阳古城南侧,睢水自西而东穿泽而过,保持了泽水的充足与水域的宽广。隋朝以睢水古河道为主干道修建大运河,途经逢泽。到了唐宋,逢泽与隋唐大运河相连,形成“云水绕睢阳”的胜景。唐代诗人高适曾长期客居商丘,他有诗曰:“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李白的《梁园吟》诗曰:“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隋唐大运河经过睢阳古城南侧,建有大型水陆码头,川流不息的船只在此停靠,上下客人,装卸货物。南关码头遗址一带,运河水面最宽达300米。到了宋代,此乃陪都南京,运河两岸更是繁荣,人烟稠密,商铺林立,夜晚灯火辉煌。在水陆交汇之地,建有至少两座大桥,承载着南北交通通连古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日本僧人成寻自台州启程北行,经扬州沿运河前往五台山参佛,这年十月初五晚,他所乘坐的船只到达南京应天府(今商丘),他在日记中写道:“终日曳船,酉一点,过七十四里,至南京大桥下,停船宿。宋州城内有南京官,名杨侍读……大桥上并店家灯火,大千万也。伎乐之声,遥闻之……六日天晴,辰时,曳船,从桥下过。店家买卖,不可记之。经二里,至次大桥下外,停船。艄公宿积干姜上市头了,五十石许上了。于宿州卅石许上市了。艄公屑福最可云富人。”此段记载真实再现了当时商丘运河两岸的繁华与夜生活的多彩。

大人文厚重逢泽 泥香味抒写情怀

逢泽有珍稀的“四不像”麋鹿及宋君游猎,说明这里水草丰茂、地灵人杰,远古就是先民宜居之所,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底蕴。从逢泽的多个别称中,可以解读出古人对此泽的重视,如《汉书·地理志》记作逢池,《御览》记作逢洪泽,《淮水注》记作蓬洪陂,《水经注》又称百尺陂。从梁孝王广睢阳城开汴河扩大逢泽水域,并将之纳入梁园盛景,可以看出他对逢泽的喜爱,《寰宇记》载:“睢水在城南,汴水在城北,梁孝王广睢阳城,开汴河,始经城南为洪蓬泽。”《读史方舆纪要》载:“《志》云:(归德)府城南六里有南湖,梁孝王园池故址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逢泽泽畔诞生了名家创始人惠施、宋尹学派的创始人宋钘等思想家;祖籍于宋国的孔子在此学礼讲学,孟子寓居于此传播儒学,一代宗师与宋国结下不解情缘。汉梁时期,贾谊、司马相如、邹阳、枚乘、严忌等一大批文人雅士齐聚梁国,在逢泽游览创作文赋。还有睢阳城上古朴憨厚的《睢阳曲》,传递着这里泥土芬芳的乡土文化气息。千年历史的遗迹宋国故城、睢阳城、梁园、幸山、照碧堂、妙峰亭、南湖等,印映着逢泽的大美。

逢泽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承载着商丘人文的精彩与斑斓。因此,逢泽系列我们命名为“人文逢泽”。“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即“观乎天文,以察时序之变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人”。这种“文明以止”的人文精神,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仁民爱物、崇尚自由、求实发展的精神,也是当下商丘跨越前行应汲取光大的精神。

一处逢泽,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怀。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受损限高梁成了“拦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宽带移机业务 终于办好了
受伤女大学生已出院 园林部门将全面排查绿化树木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一路同行
向日葵花开 引客来
两城联创在行动
昔日废坑塘 今日游乐场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