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朱襄氏的故事(二)

文/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8-05-31 06:24

朱襄氏塑像

主讲人: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戏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阅读提示

受“炎黄子孙”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眼中的炎帝是那位头上长角,肚皮透明,尝遍百草的神农氏。而在对上古历史有深入研究的学者眼中,神农氏是炎帝,但炎帝未必是神农氏;炎帝与神农氏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炎帝是一个时代,而不是一个具象的人。在讲述过朱襄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后,李树峰本期会为大家重点分析炎帝为何是个时代而不是个人,讲解大家熟悉的神农氏与朱襄氏的渊源。

朱襄氏成为氏族联盟首领

朱襄氏是继伏羲氏、女娲氏之后的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

关于朱襄氏,在我国历代古籍中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积蓄,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

这段记载是说:“过去朱襄氏治理天下,当时常刮怪风,造成阳气过剩而阴气不足,各种作物枯死,粮食和瓜果都无法长成。于是令臣子士达制作一把五弦瑟,引来阴风,使阴阳二气平衡,使群生定,万民安。”

对于朱襄氏的记载,宋代罗泌在《路史》中的记载就更为详细:“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之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朱襄氏。传三世没。”由此可见,朱襄氏氏族做中原氏族联盟首领,只承袭三代。

这里我们要注意了,朱襄氏既然加入中原氏族联盟成为太昊伏羲氏的臣子,而后来又被推举为中原氏族联盟首领而治理天下,从而说明朱襄氏是太昊伏羲氏的继承人。

由于朱襄氏氏族的居住地在柘城,所以各种版本的《柘城县志》对此记载更详细:“士达,朱襄氏之臣也。世遭恒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实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天下皇皇然罔知所图。朱襄氏忧之,以咨士达。士达曰:‘阴阳之气,宰于冲漠,运于寰壤,恰于民情,而彻于草木;祥孽之由,必有类也。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乃作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于是寒暑适,而风雨时,万物安宁,民神以和。朱襄氏大喜,名其瑟曰:来阴之瑟。”

从这些记载来看,朱襄氏氏族在做部落联盟首领时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明五弦瑟,用五弦瑟平衡阴阳,治理天下,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炎帝是一个时代

这时候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神农氏和朱襄氏难道是一个人?汉代学者高诱对《吕氏春秋·古乐》的注释有过说明:“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如果不深入研究,仅对这段记载进行解读,很容易认为朱襄氏与神农氏是同一个人。

其实,正确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炎帝是一个时代,而不是一个人。现代古文化研究专家认为,从太昊伏羲氏到黄帝轩辕氏的1000余年间的历代部落联盟首领,都可以称为炎帝。而朱襄氏曾任伏羲氏的大臣,所以朱襄氏应该是较早的炎帝。朱襄氏共传袭三代,所以称三代炎帝。而最后才是八代炎帝神农氏,先后传袭了530年。

据史前文化研究学者研究,朱襄氏做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已进入炎帝时代。从这一角度而言,朱襄氏便是最早的炎帝。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太昊伏羲氏、女娲氏先后在位。在三皇系统五行循环中,伏羲氏以土德王天下;在五帝系统五行循环中,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为苍帝。

伏羲氏有两个五行之德的原因:三皇的御用学者认为,伏羲氏的直系祖先天皇、地皇开辟了天地,所以五行首德木德归于天皇,以下依次排列,伏羲自然是土德之人。据司马贞《三皇本纪》载:“太昊伏羲氏,日月象其明,龙河马图神其应,洩阴阳之秘,奥八卦爻象之先,配干支,作甲子。历象以兴嫁娶,正姓氏而大婚伊始,代结绳(指燧人氏结绳记事,代者接代也,燧人氏四传无怀、葛天、女娲至伏羲,继承基业),为礼道,重人伦,作二十五玹之瑟,龙师纪官。始庖厨,倡六兽,之先帝也。端拱于上,朱襄诸臣分理于下。呜呼,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因为当时为禅通纪十九氏时代,故伏羲氏禅位于第一重臣朱襄氏,即炎帝也。所以有“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之论。综上所述,炎帝即朱襄氏。《吕氏春秋·古乐》云:“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从此句之意也说明,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故记载“朱襄氏之治天下也”。

根据文献记载,朱襄氏做中原氏族联盟首领共沿袭三代。那么炎帝朱襄氏传三世之后,中原氏族联盟首领的位置由谁担任了呢?据史料记载还有炎帝大庭氏、烈山氏等,但通常认为是炎帝神农氏。

神农氏来自西方,是华夏氏族集团的一个重要代表。据有关文献记载:神农氏,姜姓,源于陕西宝鸡,是一个以“牛首”为图腾的氏族,因发明农业,逐步从大山中迁居中原。首任炎帝石年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共传位八世,530年。而全国各地所供奉的炎帝均为这一氏族。所以,常见的炎帝神农氏塑像均为头生双角。试想,人会头生双角吗?不会的,后人之所以把炎帝神农氏塑造为头生双角,那是由氏族图腾决定的。

从以上文献可知,炎帝是一个时代,而不是一个人。在上古炎帝时代,既有早期的炎帝朱襄氏时代,又有后来的炎帝神农氏时代。早期的朱氏族部落首领,虽然号称朱襄氏,但他不是炎帝;加入以伏羲氏为首的中原氏族联盟的朱襄氏也不是炎帝,而朱襄氏只有在伏羲氏死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进入了炎帝时代,这时期的朱襄氏才是炎帝。

为了宣传朱襄氏,柘城修建了炎帝朱襄氏文化广场和炎帝朱襄老街,塑造了炎帝朱襄氏塑像。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柘城塑造的炎帝朱襄氏塑像并不是炎帝朱襄氏,而是炎帝神农氏。

朱襄氏在柘城的传说

上边讲了这么多枯燥的内容,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朱襄氏的传说让大家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朱襄氏的传说在柘城民间流传甚广。传说故事还是依据朱襄氏发明五弦瑟的记载展开的,不过内容更加丰富,言语更加易于理解。据传在太昊伏羲氏之后,朱襄氏继承王位治理天下。当时正值天下大旱,数月无雨,田里的庄稼全都枯死。并且这里常刮怪风,飞沙走石,大家以为是魔鬼作怪,都躲在房里不敢出来,且在盛夏时节还流行瘟疫和疟疾。

朱襄氏忧心如焚,便召集士达等大臣商议。他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风魔作怪,魔为邪恶,邪必畏直,最直莫过于琴瑟之弦;干旱无雨为阳气过剩,阴气不足所致。而琴统阳,瑟统阴,必须制造一把瑟,才能使阴阳二气平衡,荡平风魔。于是,朱襄氏就命士达精心设计了一把五弦瑟,他自己谱写了《来阴》之曲。

选定良辰吉日,朱襄氏登高弹奏,不大一会儿,阳气被压下去,阴气逐渐上升,阴阳二气平衡。一霎时阴云密布,下起一场大雨。从此旱情解除,瘟疫和疟疾有效控制,天下从此风调雨顺。于是便在“朱”地定都,因曾襄助伏羲氏治理天下而取地为名,曰“朱襄氏”,共传承三世,109年。

三代朱襄氏死后均葬于城东十里的朱堌寺村,人人添土,墓大如丘,至今犹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人文始祖朱襄氏的故事(二)
2018-05-31 06:24   文/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朱襄氏塑像

主讲人: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戏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阅读提示

受“炎黄子孙”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眼中的炎帝是那位头上长角,肚皮透明,尝遍百草的神农氏。而在对上古历史有深入研究的学者眼中,神农氏是炎帝,但炎帝未必是神农氏;炎帝与神农氏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炎帝是一个时代,而不是一个具象的人。在讲述过朱襄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后,李树峰本期会为大家重点分析炎帝为何是个时代而不是个人,讲解大家熟悉的神农氏与朱襄氏的渊源。

朱襄氏成为氏族联盟首领

朱襄氏是继伏羲氏、女娲氏之后的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

关于朱襄氏,在我国历代古籍中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积蓄,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

这段记载是说:“过去朱襄氏治理天下,当时常刮怪风,造成阳气过剩而阴气不足,各种作物枯死,粮食和瓜果都无法长成。于是令臣子士达制作一把五弦瑟,引来阴风,使阴阳二气平衡,使群生定,万民安。”

对于朱襄氏的记载,宋代罗泌在《路史》中的记载就更为详细:“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之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朱襄氏。传三世没。”由此可见,朱襄氏氏族做中原氏族联盟首领,只承袭三代。

这里我们要注意了,朱襄氏既然加入中原氏族联盟成为太昊伏羲氏的臣子,而后来又被推举为中原氏族联盟首领而治理天下,从而说明朱襄氏是太昊伏羲氏的继承人。

由于朱襄氏氏族的居住地在柘城,所以各种版本的《柘城县志》对此记载更详细:“士达,朱襄氏之臣也。世遭恒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实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天下皇皇然罔知所图。朱襄氏忧之,以咨士达。士达曰:‘阴阳之气,宰于冲漠,运于寰壤,恰于民情,而彻于草木;祥孽之由,必有类也。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乃作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于是寒暑适,而风雨时,万物安宁,民神以和。朱襄氏大喜,名其瑟曰:来阴之瑟。”

从这些记载来看,朱襄氏氏族在做部落联盟首领时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明五弦瑟,用五弦瑟平衡阴阳,治理天下,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炎帝是一个时代

这时候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神农氏和朱襄氏难道是一个人?汉代学者高诱对《吕氏春秋·古乐》的注释有过说明:“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如果不深入研究,仅对这段记载进行解读,很容易认为朱襄氏与神农氏是同一个人。

其实,正确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炎帝是一个时代,而不是一个人。现代古文化研究专家认为,从太昊伏羲氏到黄帝轩辕氏的1000余年间的历代部落联盟首领,都可以称为炎帝。而朱襄氏曾任伏羲氏的大臣,所以朱襄氏应该是较早的炎帝。朱襄氏共传袭三代,所以称三代炎帝。而最后才是八代炎帝神农氏,先后传袭了530年。

据史前文化研究学者研究,朱襄氏做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已进入炎帝时代。从这一角度而言,朱襄氏便是最早的炎帝。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太昊伏羲氏、女娲氏先后在位。在三皇系统五行循环中,伏羲氏以土德王天下;在五帝系统五行循环中,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为苍帝。

伏羲氏有两个五行之德的原因:三皇的御用学者认为,伏羲氏的直系祖先天皇、地皇开辟了天地,所以五行首德木德归于天皇,以下依次排列,伏羲自然是土德之人。据司马贞《三皇本纪》载:“太昊伏羲氏,日月象其明,龙河马图神其应,洩阴阳之秘,奥八卦爻象之先,配干支,作甲子。历象以兴嫁娶,正姓氏而大婚伊始,代结绳(指燧人氏结绳记事,代者接代也,燧人氏四传无怀、葛天、女娲至伏羲,继承基业),为礼道,重人伦,作二十五玹之瑟,龙师纪官。始庖厨,倡六兽,之先帝也。端拱于上,朱襄诸臣分理于下。呜呼,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因为当时为禅通纪十九氏时代,故伏羲氏禅位于第一重臣朱襄氏,即炎帝也。所以有“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之论。综上所述,炎帝即朱襄氏。《吕氏春秋·古乐》云:“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从此句之意也说明,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故记载“朱襄氏之治天下也”。

根据文献记载,朱襄氏做中原氏族联盟首领共沿袭三代。那么炎帝朱襄氏传三世之后,中原氏族联盟首领的位置由谁担任了呢?据史料记载还有炎帝大庭氏、烈山氏等,但通常认为是炎帝神农氏。

神农氏来自西方,是华夏氏族集团的一个重要代表。据有关文献记载:神农氏,姜姓,源于陕西宝鸡,是一个以“牛首”为图腾的氏族,因发明农业,逐步从大山中迁居中原。首任炎帝石年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共传位八世,530年。而全国各地所供奉的炎帝均为这一氏族。所以,常见的炎帝神农氏塑像均为头生双角。试想,人会头生双角吗?不会的,后人之所以把炎帝神农氏塑造为头生双角,那是由氏族图腾决定的。

从以上文献可知,炎帝是一个时代,而不是一个人。在上古炎帝时代,既有早期的炎帝朱襄氏时代,又有后来的炎帝神农氏时代。早期的朱氏族部落首领,虽然号称朱襄氏,但他不是炎帝;加入以伏羲氏为首的中原氏族联盟的朱襄氏也不是炎帝,而朱襄氏只有在伏羲氏死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进入了炎帝时代,这时期的朱襄氏才是炎帝。

为了宣传朱襄氏,柘城修建了炎帝朱襄氏文化广场和炎帝朱襄老街,塑造了炎帝朱襄氏塑像。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柘城塑造的炎帝朱襄氏塑像并不是炎帝朱襄氏,而是炎帝神农氏。

朱襄氏在柘城的传说

上边讲了这么多枯燥的内容,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朱襄氏的传说让大家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朱襄氏的传说在柘城民间流传甚广。传说故事还是依据朱襄氏发明五弦瑟的记载展开的,不过内容更加丰富,言语更加易于理解。据传在太昊伏羲氏之后,朱襄氏继承王位治理天下。当时正值天下大旱,数月无雨,田里的庄稼全都枯死。并且这里常刮怪风,飞沙走石,大家以为是魔鬼作怪,都躲在房里不敢出来,且在盛夏时节还流行瘟疫和疟疾。

朱襄氏忧心如焚,便召集士达等大臣商议。他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风魔作怪,魔为邪恶,邪必畏直,最直莫过于琴瑟之弦;干旱无雨为阳气过剩,阴气不足所致。而琴统阳,瑟统阴,必须制造一把瑟,才能使阴阳二气平衡,荡平风魔。于是,朱襄氏就命士达精心设计了一把五弦瑟,他自己谱写了《来阴》之曲。

选定良辰吉日,朱襄氏登高弹奏,不大一会儿,阳气被压下去,阴气逐渐上升,阴阳二气平衡。一霎时阴云密布,下起一场大雨。从此旱情解除,瘟疫和疟疾有效控制,天下从此风调雨顺。于是便在“朱”地定都,因曾襄助伏羲氏治理天下而取地为名,曰“朱襄氏”,共传承三世,109年。

三代朱襄氏死后均葬于城东十里的朱堌寺村,人人添土,墓大如丘,至今犹在。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