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错不丢人

陈鲁民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8-05-15 08:04

5月4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将“鸿鹄”的“鹄”错念成“hao”,引起了广泛关注。翌日,林建华迅即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致歉信,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在一些文化名人眼里,认错是很丢人的事,尤其是当众认错,就更是丢人。但林校长却敢于公开认错,知错就改,赢得众多网友肯定:说其知错认错有君子之风。

何为君子之风?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林校长读错字,是“人皆见之”;及时认错致歉,则“人皆仰之”,反成美谈。古往今来,不乏此例。

明朝首辅大臣徐阶,职务高,学问大,望重朝野。可是,有一次他当主考官,见到一个考生用了“颜苦孔之卓”之典,他顿觉眼生,百思不得其出处,遂批上两字:“杜撰”。然后,“置四等”,等于是不及格。后来考生解释说,此典出自《杨子法言》,一查,果然如此。徐阶连忙从太师椅上站起来作揖认错:“本道不幸科第早,未曾读得此书,承教了!”然后“改置一等”。徐阶当众认错,并没丢面子,反而使“众情大服”。

1998年冬季,学者季羡林在《新民晚报》发表《漫谈皇帝》一文说:“生长于高墙宫院之内,养于宫女宦官之手,对外面的社会和老百姓的情况,有的根本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因此才能产生陈叔宝 ‘何不食肉糜’ 的笑话。”未几,学者钟叔河就撰文指出季羡林的错误:“笑语的主角是司马衷而非陈叔宝。这两个皇帝年代相差多年,中间还隔了东晋、宋、齐、梁、陈。”很快,季羡林公开表示说:“我错了,感谢批评。”钟叔河认真纠错而没有嘲讽,季羡林诚恳认错而没有辩解,演绎出一段文坛佳话。

中央党校原教育长宋振庭,也是著名杂文家,博览群书,学问不小。由于他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严谨的文字训练,也偶有文字错误。他曾长期把造诣的“诣”读成“zhi”,到了中央党校工作后,他常和一些教授交往,人家看他没有架子,虚心请教,就对他说,你那个造诣的“诣”可能读错了。他后来专门在全校大会上公开认错,并引申出一个道理:职务高不等于水平高,名气大不等于学问大。宋振庭这种虚怀若谷的坦诚态度,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誉。

但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也有一些名文化人,被人指谬后,却固执错误,为了自己的脸面,明知不对,就是不认错,或拼命狡辩,或装聋作哑。

上海某文史作家,在文章里说“大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现实遭遇和实践行为便是争取科举致仕”,把古人实为退休之意的“致仕”理解为升官,被人指出后,却不肯认错,多方狡辩,大大损害了他的文化散文的声誉,其文章的含金量也被人质疑。

北京某文化学者,到处讲经典,但却被人指出多处错误。譬如将《论语》里的“修己以敬” 的“敬”解释成“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而实为“恭慎做事”之意;讲《庄子》时说“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把鲲鹏两种动物误当成一种动物了。对于纷至沓来的批评,该学者毫无认错之意。结果不仅在学术上现了眼,也在舆论上丢了人。

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是说文化名人不能犯学识方面的错误,而是在发现出了错误后要主动认错,虚心改过,这并不丢人,反而展示了自己有错就改的磊落风度和宽阔胸怀。反之,固执错误,拒不认错,结果就只能是贻笑大方,丢人丢到家。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认错不丢人
2018-05-15 08:04   陈鲁民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5月4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将“鸿鹄”的“鹄”错念成“hao”,引起了广泛关注。翌日,林建华迅即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致歉信,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在一些文化名人眼里,认错是很丢人的事,尤其是当众认错,就更是丢人。但林校长却敢于公开认错,知错就改,赢得众多网友肯定:说其知错认错有君子之风。

何为君子之风?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林校长读错字,是“人皆见之”;及时认错致歉,则“人皆仰之”,反成美谈。古往今来,不乏此例。

明朝首辅大臣徐阶,职务高,学问大,望重朝野。可是,有一次他当主考官,见到一个考生用了“颜苦孔之卓”之典,他顿觉眼生,百思不得其出处,遂批上两字:“杜撰”。然后,“置四等”,等于是不及格。后来考生解释说,此典出自《杨子法言》,一查,果然如此。徐阶连忙从太师椅上站起来作揖认错:“本道不幸科第早,未曾读得此书,承教了!”然后“改置一等”。徐阶当众认错,并没丢面子,反而使“众情大服”。

1998年冬季,学者季羡林在《新民晚报》发表《漫谈皇帝》一文说:“生长于高墙宫院之内,养于宫女宦官之手,对外面的社会和老百姓的情况,有的根本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因此才能产生陈叔宝 ‘何不食肉糜’ 的笑话。”未几,学者钟叔河就撰文指出季羡林的错误:“笑语的主角是司马衷而非陈叔宝。这两个皇帝年代相差多年,中间还隔了东晋、宋、齐、梁、陈。”很快,季羡林公开表示说:“我错了,感谢批评。”钟叔河认真纠错而没有嘲讽,季羡林诚恳认错而没有辩解,演绎出一段文坛佳话。

中央党校原教育长宋振庭,也是著名杂文家,博览群书,学问不小。由于他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严谨的文字训练,也偶有文字错误。他曾长期把造诣的“诣”读成“zhi”,到了中央党校工作后,他常和一些教授交往,人家看他没有架子,虚心请教,就对他说,你那个造诣的“诣”可能读错了。他后来专门在全校大会上公开认错,并引申出一个道理:职务高不等于水平高,名气大不等于学问大。宋振庭这种虚怀若谷的坦诚态度,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誉。

但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也有一些名文化人,被人指谬后,却固执错误,为了自己的脸面,明知不对,就是不认错,或拼命狡辩,或装聋作哑。

上海某文史作家,在文章里说“大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现实遭遇和实践行为便是争取科举致仕”,把古人实为退休之意的“致仕”理解为升官,被人指出后,却不肯认错,多方狡辩,大大损害了他的文化散文的声誉,其文章的含金量也被人质疑。

北京某文化学者,到处讲经典,但却被人指出多处错误。譬如将《论语》里的“修己以敬” 的“敬”解释成“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而实为“恭慎做事”之意;讲《庄子》时说“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把鲲鹏两种动物误当成一种动物了。对于纷至沓来的批评,该学者毫无认错之意。结果不仅在学术上现了眼,也在舆论上丢了人。

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是说文化名人不能犯学识方面的错误,而是在发现出了错误后要主动认错,虚心改过,这并不丢人,反而展示了自己有错就改的磊落风度和宽阔胸怀。反之,固执错误,拒不认错,结果就只能是贻笑大方,丢人丢到家。

责任编辑: 屠良冀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