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技术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

——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和教育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娅飞 2018-05-15 07:40

葛振国是夏邑县太平镇永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耳濡目染父辈当农民的辛苦,于是立志要改变现状。凭借家乡优越的种植条件,自2011年以来,他在家乡流转土地1.2万多亩,并在农业部门组织的农民教育培训帮助下,建立了现代化、综合性发展基地,形成了以技术为指导,集花草种植、林间循环种养、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和农业科技试验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循环发展模式,跳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如今,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五位一体”经营模式,直接带动周边农户600余户,其中贫困户218户,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

在商丘,像葛振国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有1.75万人,“农民”对他们来说不再只是身份,而是成为一种职业,成为助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今,在他们的引领下,我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新时代农民的面貌焕然一新,带动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着农业和农村欣欣向荣。

健全教育培训体系

作为农业大市,商丘市委、市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和职业农民固农战略,构筑农民教育新机制、探索农民培训新模式,积极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同时,市、县均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抽调专人负责。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纳入了各级政府考评目标,制订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协调和组织领导。市农业部门多次召开工作会议、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抽派督导组加强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发出督导通报,要求限期整改、确保实效。

“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向。

为健全培育体系,我市进一步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全市各县(区)农广校均明确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中商丘市农广校为副县级全供事业单位,夏邑县为正科级全供事业单位,民权县、柘城县农广校校长由正科级局领导兼任。全市农广校系统现有专职教师148人,校舍5562平方米,拥有价值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目前,农广校已成为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同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商丘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建立了以产业发展好、技术实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为依托的19个实训基地,为加快培育壮大“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实训基地典型。如民权双飞农业庄园、夏邑蓝天食用菌被评为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柘城北科种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农业农村部与省农广校共建十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之一。

为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我市还进一步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是农广校办学的延伸,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目前,农业产业集聚区、高产开发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成立了共计119所农民田间学校,全市农民田间学校先后培训农民学员5750人,辐射带动农户5.07万户,成为商丘市农民增收致富好帮手。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培育模式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拓展。

为此,全市各县(区)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制度框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初步建立了“一主多元、竞争有序”的教育培训体系,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75万人。其中,认定1340人,另有1242人接受了职业技能鉴定;并重点从政策技术、项目资金、银行信贷等方面给获证的新型职业农民予以扶持,已落实政策扶持762人。

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我市积极开展中职教育,拓宽办学渠道,重点针对农业产业集聚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学历生教育工作。近3年,全市招收中职学历生2000余人。夏邑县农广校创新开展了职业农民全日制进村中专班试点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弹性学制中专教育试点。县财政每年预算8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弹性学制中职教育试点工作,着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和技能水平。

除此之外,我市进一步抓好农民科技培训,组织培训教师深入农村基层、进村进合作社,到田间地头、设施棚舍,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在2017年度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中,共组织举办培训班181期,培训农民3.85万人次,发放资料4.9万份,现场指导105场。

同时,推进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做好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鉴定。2017年我市就开展了农业技术指导员、食品检验工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400余人通过鉴定。

建立跟踪服务机制

为加强对训后职业农民的后续跟踪服务,我市按照省农业厅构建科教兴农“1355”工作机制的要求,加强与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对接。目前,我省小麦、玉米、花生、果树、蔬菜等产业体系专家都在我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花生岗位专家团队已对接4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小麦、玉米、甘薯、苹果、大豆等7个综合试验站团队已联系2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技推广乡镇区域站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全市660名区域站农技人员分包6600户科技示范户,每个区域站分包5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

同时,把农民教育培训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相结合。2013年以来,全市8个县(区)先后建成77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并全部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提升了农业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我市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国家、省相关主管部门的肯定,商丘市在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民权县先后在全省现场会和全国农技推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把农民教育培训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指导各县结合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和贫困户实际生产需求,按照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等方式,累计培训贫困农民1.8万人次,解答贫困农民技术咨询3000多条。

扎实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自2009年以来,我市连续10年会同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系统组织1000名市、县、乡农业科技人员分包全市3921个行政村,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入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全面开展农业增产稳产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为加快普及信息化手段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农广校远程教育优势,与电视台联合开办电视栏目;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平台,随时随地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员;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输多媒体、领域全覆盖”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融互通。

为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市成立了专项督查督导组,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农业教育培训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促进了全市工作均衡开展。仅在2017年,督查督导组就先后6次到各县(区)、77个已建成的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和所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帮助他们解决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同时,我市对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定期不定期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评、区域站工作运转情况、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服务对象的认可与反映等进行考评,进一步调动了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的积极性。

当前,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新时代农民已成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推动力。他们积极参加培训,依靠技术改革、走生态道路、转型休闲农业等方式实现发家致富,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而且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心系家乡百姓,带领着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农民现代化”终将带领我们走入农业现代化。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头条
培育技术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
——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和教育工作综述
2018-05-15 07:40   本报记者 李娅飞     我要评论 

葛振国是夏邑县太平镇永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耳濡目染父辈当农民的辛苦,于是立志要改变现状。凭借家乡优越的种植条件,自2011年以来,他在家乡流转土地1.2万多亩,并在农业部门组织的农民教育培训帮助下,建立了现代化、综合性发展基地,形成了以技术为指导,集花草种植、林间循环种养、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和农业科技试验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循环发展模式,跳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如今,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五位一体”经营模式,直接带动周边农户600余户,其中贫困户218户,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

在商丘,像葛振国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有1.75万人,“农民”对他们来说不再只是身份,而是成为一种职业,成为助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今,在他们的引领下,我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新时代农民的面貌焕然一新,带动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着农业和农村欣欣向荣。

健全教育培训体系

作为农业大市,商丘市委、市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和职业农民固农战略,构筑农民教育新机制、探索农民培训新模式,积极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同时,市、县均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抽调专人负责。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纳入了各级政府考评目标,制订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协调和组织领导。市农业部门多次召开工作会议、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抽派督导组加强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发出督导通报,要求限期整改、确保实效。

“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向。

为健全培育体系,我市进一步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全市各县(区)农广校均明确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中商丘市农广校为副县级全供事业单位,夏邑县为正科级全供事业单位,民权县、柘城县农广校校长由正科级局领导兼任。全市农广校系统现有专职教师148人,校舍5562平方米,拥有价值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目前,农广校已成为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同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商丘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建立了以产业发展好、技术实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为依托的19个实训基地,为加快培育壮大“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实训基地典型。如民权双飞农业庄园、夏邑蓝天食用菌被评为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柘城北科种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农业农村部与省农广校共建十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之一。

为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我市还进一步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是农广校办学的延伸,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目前,农业产业集聚区、高产开发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成立了共计119所农民田间学校,全市农民田间学校先后培训农民学员5750人,辐射带动农户5.07万户,成为商丘市农民增收致富好帮手。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培育模式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拓展。

为此,全市各县(区)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制度框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初步建立了“一主多元、竞争有序”的教育培训体系,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75万人。其中,认定1340人,另有1242人接受了职业技能鉴定;并重点从政策技术、项目资金、银行信贷等方面给获证的新型职业农民予以扶持,已落实政策扶持762人。

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我市积极开展中职教育,拓宽办学渠道,重点针对农业产业集聚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学历生教育工作。近3年,全市招收中职学历生2000余人。夏邑县农广校创新开展了职业农民全日制进村中专班试点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弹性学制中专教育试点。县财政每年预算8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弹性学制中职教育试点工作,着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和技能水平。

除此之外,我市进一步抓好农民科技培训,组织培训教师深入农村基层、进村进合作社,到田间地头、设施棚舍,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在2017年度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中,共组织举办培训班181期,培训农民3.85万人次,发放资料4.9万份,现场指导105场。

同时,推进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做好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鉴定。2017年我市就开展了农业技术指导员、食品检验工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400余人通过鉴定。

建立跟踪服务机制

为加强对训后职业农民的后续跟踪服务,我市按照省农业厅构建科教兴农“1355”工作机制的要求,加强与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对接。目前,我省小麦、玉米、花生、果树、蔬菜等产业体系专家都在我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花生岗位专家团队已对接4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小麦、玉米、甘薯、苹果、大豆等7个综合试验站团队已联系2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技推广乡镇区域站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全市660名区域站农技人员分包6600户科技示范户,每个区域站分包5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

同时,把农民教育培训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相结合。2013年以来,全市8个县(区)先后建成77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并全部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提升了农业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我市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国家、省相关主管部门的肯定,商丘市在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民权县先后在全省现场会和全国农技推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把农民教育培训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指导各县结合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和贫困户实际生产需求,按照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等方式,累计培训贫困农民1.8万人次,解答贫困农民技术咨询3000多条。

扎实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自2009年以来,我市连续10年会同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系统组织1000名市、县、乡农业科技人员分包全市3921个行政村,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入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全面开展农业增产稳产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为加快普及信息化手段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农广校远程教育优势,与电视台联合开办电视栏目;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平台,随时随地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员;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输多媒体、领域全覆盖”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融互通。

为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市成立了专项督查督导组,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农业教育培训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促进了全市工作均衡开展。仅在2017年,督查督导组就先后6次到各县(区)、77个已建成的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和所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帮助他们解决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同时,我市对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定期不定期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评、区域站工作运转情况、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服务对象的认可与反映等进行考评,进一步调动了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的积极性。

当前,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新时代农民已成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推动力。他们积极参加培训,依靠技术改革、走生态道路、转型休闲农业等方式实现发家致富,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而且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心系家乡百姓,带领着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农民现代化”终将带领我们走入农业现代化。

责任编辑: 屠良冀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