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故里 木兰之乡 ——虞城文化寻根初探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3-14 07:45

“虞城这个地方,文化存量多、质量好,比如,以孟诸泽为代表的的水文化,以木兰为代表的忠孝文化,以少康和伊尹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等,处处蕴含着深厚的创新文化,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一个春雨初歇的上午,著名文化学者、社科院博士、雕塑家张建华在虞城县店集乡伊尹祠拜竭“圣元墓”,谈到虞城文化时如是说。

近日,记者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和对史料的挖掘与盘活,发现虞城这片1558平方公里的大地,不仅是中国木兰之乡、中国钢卷尺城,还是造字鼻祖、造酒鼻祖、烹饪鼻祖、汤药鼻祖和教育始祖“五祖”起源地。“五祖”故里的历史文化概念初见雏形,与“木兰之乡”交相辉映,以创新引领发展彰显着虞城文化的精髓。

仓颉:造字鼻祖

从0到1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在历史上的定位就是始祖。在虞城,仓颉造字开启了人类文明,杜康造酒和伊尹汤药烹饪开创了食品加工。伊尹开帝王之师,从幼儿教育到社会教育都进行了试探。

据《虞城县志》等史料载,黄帝史官、文字鼻祖仓颉面长四目,察鸟兽蹄远之迹首创文字,革除结绳记事之陋,发明了中华原始文字,开启中华文明史,被尊奉为“造字圣人”“文祖仓颉”。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携弟子巡游途经虞城县仓颉墓地,看到一具裸露的四只眼孔的颅骨,便命弟子挖坑筑墓、重新掩埋。在仓颉勇于创新的精神、执着追求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毅力影响下,滋养出分布大江南北的虞城籍中书协会员30多名。仓颉墓方圆几十里,古王集乡培育出了北宋时期的状元王尧臣、探花赵概,利民镇培育出了明朝吏部尚书杨东明。

杜康:造酒鼻祖

《史记》载:杜康造酒在纶城(今利民镇)。《左传》《竹书纪年》《史记》等史书都有帝相怎样被篡杀及少康(即杜康)在虞城造酒和怎样中兴的史实。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杜康即少康,夏王相的儿子,因遭寒浞追捕,逃到虞城县依附有虞氏当“庖正”期间创造了用高粱酿制秫酒的技术。而这一创造则是起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一天,少康到阳夏偷祭先王太康,发现阳夏出产的秫秫(高粱)特别好吃,便带回来一些想让虞国君尝尝鲜。这天,当他将做好的秫米饭倒入缸里时,一股异香飘出。他舀点儿一尝,甘甜中带点酸辣,煞是好喝,一口气喝了好几碗,觉得浑身热乎乎的,瞬间有了精神,这激起了少康的创新劲头,经反复试验,终于酿出美酒,发明了造秫酒技术。上世纪80年代,虞城乡镇几乎都有建制酒厂,民间作坊不计其数。目前,有民间作坊300多个,成规模酒厂6家。田庙乡河南玫瑰酒业的刘玉东致力于挖掘纶城白酒文化,并注册了“纶城杜康”(酒)商标。上世纪90年代,虞城县纶城杜康酒厂有职工1400名,其产品多次获得国家金奖。

伊尹:烹饪鼻祖、汤药鼻祖、教师始祖

造酒鼻祖杜康为虞城食品加工业提供了食文化创新的历史传承。而为今天虞城食品产业延续创新扩大范围的是去世后葬在虞城县魏堌堆村的烹饪鼻祖、汤药鼻祖、教师始祖伊尹。

烹饪鼻祖(厨师鼻祖)。商代平民出身的伊尹最早掌握了烹饪技术,史称中华厨祖。《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自幼跟养父学做饭,手艺相当精湛,他家一开火,十里八村的人都能闻到香味。成汤知道后,把他留在身边当御厨。一天,因为一道大雁汤做得非常好喝,成汤找伊尹问话。伊尹从食材、调味、火候等方面一一道来,并把做菜和治国的道理巧妙结合,从而创造出“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用为相。从说汤以至味的记载来看,伊尹的烹调技术及其理论水平都是一流的。如今,在新加坡,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同行都奉伊尹为“厨圣”,五味调和已成中华饮食烹调之道和传统饮食文化精神核心。在虞城,以科迪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更是星罗棋布,为虞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提供着经济支撑。然而,厨艺只是伊尹众多本领之一,他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汤药鼻祖。

汤药鼻祖(也称草药师鼻祖)。伊尹最早把草药配量,用砂锅熬制成汤液,变草药生吃为饮用药液,发明中药汤剂,提高了药效,如今虞国砂锅已遍布华夏。《史记·殷本纪》《汉书·艺文志》《资治通鉴》等史料及历代医家皆对伊尹创制汤液的故事深信不疑。《甲乙经·序》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据史料记载,早先,草药并非煮成汤饮,而是放在嘴里嚼嚼了事,因吃草药而中毒的事屡有发生,疗效也不显著。伊尹开始琢磨这事儿了:天生万物,必然相生相克。上天既然赐予人类可以治病的草药,必然有法让药尽其用。伊尹就拿自个儿做试验,试验最终证明:把草药熬成汤汁喝下去,易于吸收疗效好,如果把几味草药搭配使用,疗效更明显,从而改变了先民们的用药习惯,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医药学主要特色之一。

教师始祖。甲骨文研究文献显示,伊尹把道家思想开坛讲授普及族人,是道教道学的开坛鼻祖,中国首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这应该看作是教育的最原始启蒙。《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伊尹又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孟子·万章》说伊尹教汤效法尧舜以德治天下。《尚书·君爽》引周公语说“伊尹格于皇天”,是太上教师,全国拥有最高师权的人物,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商汤死后,伊尹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成汤墓葬之地桐宫,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功业自怨自艾,学习训词,逐渐悔过反善。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继续当太教师,用汤王“眷求一德”的史实教育太甲。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商朝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伊尹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等都有零星记载。伊尹认为“习于性成”,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这证明他做“师仆”时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从他放太甲于桐宫,并著训词促太甲觉醒的实践看,他已经懂得并自觉创设特殊环境实施教育。太甲改恶从善,伊尹适时亲自迎太甲还朝当政并著书加以褒扬,这一惩恶于前奖善于后的教育实践,即使在今天也不失为有效的教育途径。

“五祖”现象,正是虞城文化创新的体现!眼下,虞城人秉承文化创新的传承,把“马上办抓落实”机制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战区制,创新微治理模式,取消县级干部包乡制,乡镇干部包村变住村,加强扁平化管理,推进“一日一村、一日一股室、一月一战区”督导机制等,都是创新文化在木兰之乡的新实践。

木兰:忠孝文化

从1到10是创新的延续。木兰文化尽人皆知,在这片积淀着4千多年创新文化的土地上,虞城是如何在增强文化自觉、坚持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强中焕发木兰文化特色新魅力的呢?

近年来,虞城确立“一路一廊一带一组团”空间布局,在西南片区组团打造文化高地,依托木兰文化整合挖掘南亳文化、伊尹文化等,让延续千年的木兰文化,通过文产、文创和文旅并重持续打造,重焕光辉,与建业东英达成合作开发意向,联手实施“一路+三区+全境旅游+新型小镇”的全域旅游,以木兰从军路为主线,从木兰祠至黄河故道由南向北将各景点有机整合,与周边景点形成差异性互补,让西南组团文化板块在全县凸显文化张力,成为省内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推进“西南组团”发展为重点,重塑木兰之乡。

木兰文化是虞城主流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兴奋剂。2007年,中国民协正式命名虞城为“中国木兰之乡”,“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虞城县编创的木兰剑、木兰拳被中国武术院正式认定为第130种中国武术。全县600多个以“木兰”命名的工业产品、项目、建筑、企业和单位已形成产业链,木兰品牌农副产品成为河南省著名品牌。寻找和昭示这种文化与当代的结合面,创意出传统文化产品,已成虞城文创新常态。

木兰本身也是创新的化身。相传,木兰从军期间,为了阻止胡人度阴山,最要紧的是怎样才能阻止胡人的马匹,经多日思索不得其解,一天,战后走在“木兰渡”(今田庙乡黄河故道南岸),上船的一刹那,船上的缆绳绊了一下,木兰忽然想出了主意——绳索,于是她拿出织布用的细线,通过一遍遍的系绳结、试验,结合战场经验,终于发明了“木兰绳索”,这一创新促使胡人再不敢骑马来犯,争得了边关的多年安宁。木兰老粗布和木兰虎头靴、木兰老粗布床上用品、老粗布颈椎枕等更是木兰文化传承的产品代表。如今,木兰花布是河南省稀有的一种民间纯手工纺织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木兰粗布坊以推广环保、健康、纯棉手工纺织品成为纯手工纺织品中的佼佼者,仅在商丘市就开了五六个粗布成品店并保持俏销趋势。

今天,虞城人创新思维更加开阔,正以高质量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日清周评马上办,导入国际化概念,整体推进“一主两副多组团”中央景观带建设生态大格局;用全球化视野打造豫东对外开放港口;扎根本土文化打造文态虞城大格局;用新时代最新理念培育优秀企业家、打造产业集团,在对外开放、生态建设、文态建设和业态转型升级等方面再次站在创新潮头……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虞城
“五祖”故里 木兰之乡 ——虞城文化寻根初探
2018-03-14 07:45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虞城这个地方,文化存量多、质量好,比如,以孟诸泽为代表的的水文化,以木兰为代表的忠孝文化,以少康和伊尹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等,处处蕴含着深厚的创新文化,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一个春雨初歇的上午,著名文化学者、社科院博士、雕塑家张建华在虞城县店集乡伊尹祠拜竭“圣元墓”,谈到虞城文化时如是说。

近日,记者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和对史料的挖掘与盘活,发现虞城这片1558平方公里的大地,不仅是中国木兰之乡、中国钢卷尺城,还是造字鼻祖、造酒鼻祖、烹饪鼻祖、汤药鼻祖和教育始祖“五祖”起源地。“五祖”故里的历史文化概念初见雏形,与“木兰之乡”交相辉映,以创新引领发展彰显着虞城文化的精髓。

仓颉:造字鼻祖

从0到1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在历史上的定位就是始祖。在虞城,仓颉造字开启了人类文明,杜康造酒和伊尹汤药烹饪开创了食品加工。伊尹开帝王之师,从幼儿教育到社会教育都进行了试探。

据《虞城县志》等史料载,黄帝史官、文字鼻祖仓颉面长四目,察鸟兽蹄远之迹首创文字,革除结绳记事之陋,发明了中华原始文字,开启中华文明史,被尊奉为“造字圣人”“文祖仓颉”。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携弟子巡游途经虞城县仓颉墓地,看到一具裸露的四只眼孔的颅骨,便命弟子挖坑筑墓、重新掩埋。在仓颉勇于创新的精神、执着追求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毅力影响下,滋养出分布大江南北的虞城籍中书协会员30多名。仓颉墓方圆几十里,古王集乡培育出了北宋时期的状元王尧臣、探花赵概,利民镇培育出了明朝吏部尚书杨东明。

杜康:造酒鼻祖

《史记》载:杜康造酒在纶城(今利民镇)。《左传》《竹书纪年》《史记》等史书都有帝相怎样被篡杀及少康(即杜康)在虞城造酒和怎样中兴的史实。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杜康即少康,夏王相的儿子,因遭寒浞追捕,逃到虞城县依附有虞氏当“庖正”期间创造了用高粱酿制秫酒的技术。而这一创造则是起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一天,少康到阳夏偷祭先王太康,发现阳夏出产的秫秫(高粱)特别好吃,便带回来一些想让虞国君尝尝鲜。这天,当他将做好的秫米饭倒入缸里时,一股异香飘出。他舀点儿一尝,甘甜中带点酸辣,煞是好喝,一口气喝了好几碗,觉得浑身热乎乎的,瞬间有了精神,这激起了少康的创新劲头,经反复试验,终于酿出美酒,发明了造秫酒技术。上世纪80年代,虞城乡镇几乎都有建制酒厂,民间作坊不计其数。目前,有民间作坊300多个,成规模酒厂6家。田庙乡河南玫瑰酒业的刘玉东致力于挖掘纶城白酒文化,并注册了“纶城杜康”(酒)商标。上世纪90年代,虞城县纶城杜康酒厂有职工1400名,其产品多次获得国家金奖。

伊尹:烹饪鼻祖、汤药鼻祖、教师始祖

造酒鼻祖杜康为虞城食品加工业提供了食文化创新的历史传承。而为今天虞城食品产业延续创新扩大范围的是去世后葬在虞城县魏堌堆村的烹饪鼻祖、汤药鼻祖、教师始祖伊尹。

烹饪鼻祖(厨师鼻祖)。商代平民出身的伊尹最早掌握了烹饪技术,史称中华厨祖。《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自幼跟养父学做饭,手艺相当精湛,他家一开火,十里八村的人都能闻到香味。成汤知道后,把他留在身边当御厨。一天,因为一道大雁汤做得非常好喝,成汤找伊尹问话。伊尹从食材、调味、火候等方面一一道来,并把做菜和治国的道理巧妙结合,从而创造出“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用为相。从说汤以至味的记载来看,伊尹的烹调技术及其理论水平都是一流的。如今,在新加坡,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同行都奉伊尹为“厨圣”,五味调和已成中华饮食烹调之道和传统饮食文化精神核心。在虞城,以科迪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更是星罗棋布,为虞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提供着经济支撑。然而,厨艺只是伊尹众多本领之一,他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汤药鼻祖。

汤药鼻祖(也称草药师鼻祖)。伊尹最早把草药配量,用砂锅熬制成汤液,变草药生吃为饮用药液,发明中药汤剂,提高了药效,如今虞国砂锅已遍布华夏。《史记·殷本纪》《汉书·艺文志》《资治通鉴》等史料及历代医家皆对伊尹创制汤液的故事深信不疑。《甲乙经·序》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据史料记载,早先,草药并非煮成汤饮,而是放在嘴里嚼嚼了事,因吃草药而中毒的事屡有发生,疗效也不显著。伊尹开始琢磨这事儿了:天生万物,必然相生相克。上天既然赐予人类可以治病的草药,必然有法让药尽其用。伊尹就拿自个儿做试验,试验最终证明:把草药熬成汤汁喝下去,易于吸收疗效好,如果把几味草药搭配使用,疗效更明显,从而改变了先民们的用药习惯,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医药学主要特色之一。

教师始祖。甲骨文研究文献显示,伊尹把道家思想开坛讲授普及族人,是道教道学的开坛鼻祖,中国首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这应该看作是教育的最原始启蒙。《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伊尹又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孟子·万章》说伊尹教汤效法尧舜以德治天下。《尚书·君爽》引周公语说“伊尹格于皇天”,是太上教师,全国拥有最高师权的人物,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商汤死后,伊尹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成汤墓葬之地桐宫,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功业自怨自艾,学习训词,逐渐悔过反善。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继续当太教师,用汤王“眷求一德”的史实教育太甲。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商朝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伊尹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等都有零星记载。伊尹认为“习于性成”,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这证明他做“师仆”时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从他放太甲于桐宫,并著训词促太甲觉醒的实践看,他已经懂得并自觉创设特殊环境实施教育。太甲改恶从善,伊尹适时亲自迎太甲还朝当政并著书加以褒扬,这一惩恶于前奖善于后的教育实践,即使在今天也不失为有效的教育途径。

“五祖”现象,正是虞城文化创新的体现!眼下,虞城人秉承文化创新的传承,把“马上办抓落实”机制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战区制,创新微治理模式,取消县级干部包乡制,乡镇干部包村变住村,加强扁平化管理,推进“一日一村、一日一股室、一月一战区”督导机制等,都是创新文化在木兰之乡的新实践。

木兰:忠孝文化

从1到10是创新的延续。木兰文化尽人皆知,在这片积淀着4千多年创新文化的土地上,虞城是如何在增强文化自觉、坚持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强中焕发木兰文化特色新魅力的呢?

近年来,虞城确立“一路一廊一带一组团”空间布局,在西南片区组团打造文化高地,依托木兰文化整合挖掘南亳文化、伊尹文化等,让延续千年的木兰文化,通过文产、文创和文旅并重持续打造,重焕光辉,与建业东英达成合作开发意向,联手实施“一路+三区+全境旅游+新型小镇”的全域旅游,以木兰从军路为主线,从木兰祠至黄河故道由南向北将各景点有机整合,与周边景点形成差异性互补,让西南组团文化板块在全县凸显文化张力,成为省内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推进“西南组团”发展为重点,重塑木兰之乡。

木兰文化是虞城主流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兴奋剂。2007年,中国民协正式命名虞城为“中国木兰之乡”,“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虞城县编创的木兰剑、木兰拳被中国武术院正式认定为第130种中国武术。全县600多个以“木兰”命名的工业产品、项目、建筑、企业和单位已形成产业链,木兰品牌农副产品成为河南省著名品牌。寻找和昭示这种文化与当代的结合面,创意出传统文化产品,已成虞城文创新常态。

木兰本身也是创新的化身。相传,木兰从军期间,为了阻止胡人度阴山,最要紧的是怎样才能阻止胡人的马匹,经多日思索不得其解,一天,战后走在“木兰渡”(今田庙乡黄河故道南岸),上船的一刹那,船上的缆绳绊了一下,木兰忽然想出了主意——绳索,于是她拿出织布用的细线,通过一遍遍的系绳结、试验,结合战场经验,终于发明了“木兰绳索”,这一创新促使胡人再不敢骑马来犯,争得了边关的多年安宁。木兰老粗布和木兰虎头靴、木兰老粗布床上用品、老粗布颈椎枕等更是木兰文化传承的产品代表。如今,木兰花布是河南省稀有的一种民间纯手工纺织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木兰粗布坊以推广环保、健康、纯棉手工纺织品成为纯手工纺织品中的佼佼者,仅在商丘市就开了五六个粗布成品店并保持俏销趋势。

今天,虞城人创新思维更加开阔,正以高质量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日清周评马上办,导入国际化概念,整体推进“一主两副多组团”中央景观带建设生态大格局;用全球化视野打造豫东对外开放港口;扎根本土文化打造文态虞城大格局;用新时代最新理念培育优秀企业家、打造产业集团,在对外开放、生态建设、文态建设和业态转型升级等方面再次站在创新潮头……

责任编辑: Nick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