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八十

诗词中的商丘(二十二)

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8-01-19 07:38

随着南宋的灭亡,两宋时期的文化繁盛也就此终结。元代,士大夫文化式微,属于中下层的庶民文化迅速抬头,在艺术与文学方面表现为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日益兴盛。在刘万华副教授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可以很容易发现与之相关的信息——元代的商丘元素文学作品呈现出了明显的荒漠化。

■主讲人:刘万华,河南商城人,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俳体雪香亭杂咏一十五首》 “亭在故汴宫仁安殿西”

其三

落日青山一片愁,大河东注不还流。

若为长得熙春在,时上高层望宋州。

解析:作品选自《遗山诗集》卷12。作者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金亡后绝意仕进,隐居著述。他论诗崇尚真淳自然,反对模拟虚伪。因身历国破家亡之痛,故诗作多苍凉悲慨之音。他是金朝最杰出的诗人,有《遗山集》40卷。今人赵永源校注有《遗山乐府校注》(凤凰出版社,2006年),狄宝心校注《元好问诗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1年)、《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

题中“俳体”一词,是为俳谐体的略称,指带有游戏性质的诗文体格。雪香亭,是宋朝皇家园林。《金史·地理志》载:“仁安之次曰纯和殿,正寝也。纯和西曰雪香亭,亭北则后妃位也。”根据南宋词人周密写的《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的记载,杭州葛岭有集芳园,原是赵宋王朝的皇家园林,宋理宗时赐给贾似道。贾似道再修筑,胜景不少,雪香亭便是其中之一,亭旁广植梅花。宋亡之后,园亭荒芜。诗中用“香雪亭”,借禁掖严密之地以言后宫之事。熙春,阁名,宋徽宗所修,金代此阁尚存。宋州,即归德。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改应天府为归德府,治所即今河南商丘南。

汴京沦陷时,金哀宗正在归德。天兴元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率师离汴,行抵黄河北岸,兵败,退走归德。次年正月,汴京守将崔立乘金哀宗东征失败,以京城降蒙古,四月两宫北迁。诗人时任左右司员外郎,入览故宫,睹物思人,感慨遥深。前两句以壮阔的景象来写博大的忧愁,后两句悬想,嫔妃们如果还能在熙春宫长住下去,一定会经常登楼眺望金哀宗所在的宋州(即归德)),可谓刚柔相济。

元好问另有《满江红·再过水南》一词提及“梁园”。词中“梁园”与洛阳对举,成为繁华的代名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唐尧火正阏伯祠记》

解析:此文选自《河南总志》卷15,明成化二十二年刻本。作者侯有造,字静一,生卒年不详,元至治、泰定时(1321年—1327年)在世。其为缙阳(今属山西)人,未见专集流传,《全元文》卷1422辑其文4篇。

阏伯台又名火星台、火神台,位于商丘市睢阳区西南,是高辛氏子阏伯祭祀天象的观星台,也是我国最古老的观星台。据《左传》记载,帝喾高辛氏有二子,阏伯与实沈,两人不睦,遂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星之祀”——以大火星定时节,安排农时,成为商人始祖。阏伯筑台观星所遗留下来的废墟,被称作商丘,后来就称之为阏伯台、火星台或火神台。后嗣遂在此台建祠祭祀阏伯,宋代以前祠在阏伯台的前面,经变乱致祠毁,不明就里的人们竟在台上建起王母祠。至元大德年间,提举范廷璧迁建于阏伯台上。侯有造《唐尧火正阏伯祠记》一文便是此次重修留下的碑记,也是研究阏伯台文化内涵的重要文献。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知府王有为重加修葺。以后又多次修缮,仍然保持有大殿、释殿、耳房、禅门、钟鼓楼等古建筑,而阏伯台前的前禅门。二楼、戏楼三楹古建筑已经拆除,破坏了原有的上下一条线、五门相照的建筑格局。相传正月初七是阏伯的生日,古代的商丘人民为了纪念阏伯,于每年的正月初七这一天群聚于阏伯台,举行集会祭祀活动,正如《商丘县志》所载:“七日,俗传阏伯火正生辰。男女群。集于阏伯台及火星庙,进香,车马阗咽,喧豗累日。”(卷一《节序》)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为期半月(正月初一至十六)、范围涉及豫、鲁、苏、皖4省的大型民俗庙会。

《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

解析: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且争议较大的女性形象,因南北朝长篇叙事诗《木兰辞》而闻名于世。关于木兰这一形象的历史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争议非常大,如彩云一般飘忽难定,如关于木兰的故里问题,就有河南虞城、安徽亳州、湖北黄陂以及陕西延安等说法。

至今在虞城营廓镇大周庄村仍存有木兰祠这一胜迹。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3间,并创塑了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及其徒弟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10余人。1943年毁于战火。1986年,木兰祠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虞城县政府拨款再次重建木兰祠。

祠中碑版二通为劫后仅存的古物,其中一通即《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现立于祠堂大门内东侧,青石质,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身四边刻有图案,上刻二龙戏珠,栩栩如生,两边阴线刻牡丹花纹。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

另有清嘉庆《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大家也可以参阅。

《过睢阳》

亳上商丘绕故宫,荒台古墓冷秋风。

火星有庙应分野,金果无园发旧丛。

代父尚看传孝烈,死围犹复许孤忠。

悠悠往事空留迹,尽入行人感慨中。

解析:此诗选自《虞城县志》附录,作者为曹琏。其字廷器,永兴(今属湖南)人,明宣德己酉(1429年)举人,著有《裕斋集》,今未见。

作者赞扬商丘的忠烈犹死还生,岁月流逝,但壮士的英名却永存。曹琏还有《协忠庙》一文,收于《商邱县志》卷18,清光绪十八年刻本,大家亦可参考阅读。

《睢阳叹》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二人同气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强兵坐拥瞑目视,孝子忠臣复谁是。

千载公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解析:作品选自《怀麓堂集》卷二,清康熙二十年刻本。作者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 湖南广陵人,明代诗人、书法家、文学家。其为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后累迁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与刘健、谢迁并称贤相,为朝廷重臣。明武宗立,太监刘瑾专权,老臣、忠直官员放逐殆尽,屡遭迫害,独李东阳依附周旋,颇为当世气节之士所不满和非议,但他能“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阴受其庇”(《明史·李东阳传》),遭刘瑾迫害的官员,东阳皆委曲匡持,或明或暗地尽力保护和营救。后刘瑾诛,李东阳上书责己“因循隐忍,所损亦多,理宜黜罢”,帝慰留之。赠太师,死后谥文正。李东阳主持诗坛,为茶陵派领袖,诗文典雅流丽,著有《怀麓堂集》。

此诗赞扬了张巡、许远二人在睢阳之战中同仇敌忾、为国捐躯的不屈精神,以及史载千年的历史意义。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八十
诗词中的商丘(二十二)
2018-01-19 07:38   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随着南宋的灭亡,两宋时期的文化繁盛也就此终结。元代,士大夫文化式微,属于中下层的庶民文化迅速抬头,在艺术与文学方面表现为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日益兴盛。在刘万华副教授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可以很容易发现与之相关的信息——元代的商丘元素文学作品呈现出了明显的荒漠化。

■主讲人:刘万华,河南商城人,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俳体雪香亭杂咏一十五首》 “亭在故汴宫仁安殿西”

其三

落日青山一片愁,大河东注不还流。

若为长得熙春在,时上高层望宋州。

解析:作品选自《遗山诗集》卷12。作者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金亡后绝意仕进,隐居著述。他论诗崇尚真淳自然,反对模拟虚伪。因身历国破家亡之痛,故诗作多苍凉悲慨之音。他是金朝最杰出的诗人,有《遗山集》40卷。今人赵永源校注有《遗山乐府校注》(凤凰出版社,2006年),狄宝心校注《元好问诗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1年)、《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

题中“俳体”一词,是为俳谐体的略称,指带有游戏性质的诗文体格。雪香亭,是宋朝皇家园林。《金史·地理志》载:“仁安之次曰纯和殿,正寝也。纯和西曰雪香亭,亭北则后妃位也。”根据南宋词人周密写的《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的记载,杭州葛岭有集芳园,原是赵宋王朝的皇家园林,宋理宗时赐给贾似道。贾似道再修筑,胜景不少,雪香亭便是其中之一,亭旁广植梅花。宋亡之后,园亭荒芜。诗中用“香雪亭”,借禁掖严密之地以言后宫之事。熙春,阁名,宋徽宗所修,金代此阁尚存。宋州,即归德。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改应天府为归德府,治所即今河南商丘南。

汴京沦陷时,金哀宗正在归德。天兴元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率师离汴,行抵黄河北岸,兵败,退走归德。次年正月,汴京守将崔立乘金哀宗东征失败,以京城降蒙古,四月两宫北迁。诗人时任左右司员外郎,入览故宫,睹物思人,感慨遥深。前两句以壮阔的景象来写博大的忧愁,后两句悬想,嫔妃们如果还能在熙春宫长住下去,一定会经常登楼眺望金哀宗所在的宋州(即归德)),可谓刚柔相济。

元好问另有《满江红·再过水南》一词提及“梁园”。词中“梁园”与洛阳对举,成为繁华的代名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唐尧火正阏伯祠记》

解析:此文选自《河南总志》卷15,明成化二十二年刻本。作者侯有造,字静一,生卒年不详,元至治、泰定时(1321年—1327年)在世。其为缙阳(今属山西)人,未见专集流传,《全元文》卷1422辑其文4篇。

阏伯台又名火星台、火神台,位于商丘市睢阳区西南,是高辛氏子阏伯祭祀天象的观星台,也是我国最古老的观星台。据《左传》记载,帝喾高辛氏有二子,阏伯与实沈,两人不睦,遂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星之祀”——以大火星定时节,安排农时,成为商人始祖。阏伯筑台观星所遗留下来的废墟,被称作商丘,后来就称之为阏伯台、火星台或火神台。后嗣遂在此台建祠祭祀阏伯,宋代以前祠在阏伯台的前面,经变乱致祠毁,不明就里的人们竟在台上建起王母祠。至元大德年间,提举范廷璧迁建于阏伯台上。侯有造《唐尧火正阏伯祠记》一文便是此次重修留下的碑记,也是研究阏伯台文化内涵的重要文献。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知府王有为重加修葺。以后又多次修缮,仍然保持有大殿、释殿、耳房、禅门、钟鼓楼等古建筑,而阏伯台前的前禅门。二楼、戏楼三楹古建筑已经拆除,破坏了原有的上下一条线、五门相照的建筑格局。相传正月初七是阏伯的生日,古代的商丘人民为了纪念阏伯,于每年的正月初七这一天群聚于阏伯台,举行集会祭祀活动,正如《商丘县志》所载:“七日,俗传阏伯火正生辰。男女群。集于阏伯台及火星庙,进香,车马阗咽,喧豗累日。”(卷一《节序》)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为期半月(正月初一至十六)、范围涉及豫、鲁、苏、皖4省的大型民俗庙会。

《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

解析: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且争议较大的女性形象,因南北朝长篇叙事诗《木兰辞》而闻名于世。关于木兰这一形象的历史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争议非常大,如彩云一般飘忽难定,如关于木兰的故里问题,就有河南虞城、安徽亳州、湖北黄陂以及陕西延安等说法。

至今在虞城营廓镇大周庄村仍存有木兰祠这一胜迹。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3间,并创塑了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及其徒弟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10余人。1943年毁于战火。1986年,木兰祠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虞城县政府拨款再次重建木兰祠。

祠中碑版二通为劫后仅存的古物,其中一通即《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现立于祠堂大门内东侧,青石质,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身四边刻有图案,上刻二龙戏珠,栩栩如生,两边阴线刻牡丹花纹。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

另有清嘉庆《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大家也可以参阅。

《过睢阳》

亳上商丘绕故宫,荒台古墓冷秋风。

火星有庙应分野,金果无园发旧丛。

代父尚看传孝烈,死围犹复许孤忠。

悠悠往事空留迹,尽入行人感慨中。

解析:此诗选自《虞城县志》附录,作者为曹琏。其字廷器,永兴(今属湖南)人,明宣德己酉(1429年)举人,著有《裕斋集》,今未见。

作者赞扬商丘的忠烈犹死还生,岁月流逝,但壮士的英名却永存。曹琏还有《协忠庙》一文,收于《商邱县志》卷18,清光绪十八年刻本,大家亦可参考阅读。

《睢阳叹》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二人同气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强兵坐拥瞑目视,孝子忠臣复谁是。

千载公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解析:作品选自《怀麓堂集》卷二,清康熙二十年刻本。作者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 湖南广陵人,明代诗人、书法家、文学家。其为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后累迁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与刘健、谢迁并称贤相,为朝廷重臣。明武宗立,太监刘瑾专权,老臣、忠直官员放逐殆尽,屡遭迫害,独李东阳依附周旋,颇为当世气节之士所不满和非议,但他能“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阴受其庇”(《明史·李东阳传》),遭刘瑾迫害的官员,东阳皆委曲匡持,或明或暗地尽力保护和营救。后刘瑾诛,李东阳上书责己“因循隐忍,所损亦多,理宜黜罢”,帝慰留之。赠太师,死后谥文正。李东阳主持诗坛,为茶陵派领袖,诗文典雅流丽,著有《怀麓堂集》。

此诗赞扬了张巡、许远二人在睢阳之战中同仇敌忾、为国捐躯的不屈精神,以及史载千年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