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之源 通达商丘”之二

“三商之源”与“三商文化”

李可亭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7-14 08:20

“三商之源”已经作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沿着“一带一路”飞翔,使商丘誉满华夏,声播海内外。作为河南省主要节会之一,“国际华商节”已连续举办6届,海内外的华商纷纷来商丘寻根问祖,投资兴业,对商丘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屈指算来,从2006年举办首届“国际华商文化节”开始,商丘“三商之源”这一品牌已走过了11个年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商之源”这一概念逐步固化、发展和充实,就城市品牌而言,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一、“三商之源”的提出和确定

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玄鸟生商)、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王亥经商)和商朝的第一个都城(成汤都商),这是“三商之源”的本质含义。

根据《诗经》《竹书纪年》《山海经》《史记》《楚辞》等历史典籍的记载,可以看出商丘的“商”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商部族的商,二是商业的商,三是商朝的商。但是,对于“三商”的发源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王亥作为商人的始祖,很少有人提出,这一历史事实一直沉睡在历史的烟海中,沉睡在浩瀚的典籍里。在以往关于商丘的介绍和宣传中,“三商之源”以及由“三商之源”而形成的“三商文化”的概念也一直没有提出。

在商丘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04年5月16日在商丘举办了“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经济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以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社科院、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丘师范学院等20多家学术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和个人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商业发源于商丘进行了广泛论证。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长寿指出,商丘是商文化的古都,这是传统的共识,《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以及一些出土文物都是有力的佐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瑛认为,商族之伦理道德是从契开始,作为职业之商人的道德,应从王亥以后算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展示了出土于商丘的夏代时期商人制作的三足青铜酒爵照片,力证商丘就是商人的老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强调,商业起源尽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竹书记年》《山海经》等文献来看,商人王亥“宾于有易”是历史记载较早的商贸行为,商业源于相当于夏王朝的在商丘地区活动的商族先公时期,而王亥则是中国最早的商人。

根据会议取得的成果,2004年5月20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一篇通稿《专家考证:中国商业起源于河南商丘》,在陈述了专家的意见后,又说“研究商业起源和发展,不仅能恢复历史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积淀中寻找、挖掘和培育当代中国商家的文化和精神,构筑中国商家的精神文化体系,为中华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6月27日,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到商丘考察并欣然题词“商人商业源于商丘”。

与此同时,“商人”“商品”起源于商丘编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中思想政治《经济常识》上册,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高中教材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中写到“原始社会末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有个叫‘商’的部落,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因从事商品交换而颇有名气,所以别的部落把从事商品交换的人叫‘商人’,把交换的产品叫‘商品’”。把“商人”“商品”起源于商丘写进教科书,这是商丘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005年11月,市委决定在2006年举办首届“国际华商文化节”,确定商丘是商业的发源地,王亥是商人的始祖,但并没有形成“三商之源”这一概念。当时,考虑到为华商文化节学术和礼品赠送的需要,计划编写两本书,一本是通俗性的,一本是学术性的。两本书皆由时任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琼主编。到2006年9月,两本书先后出版,第一本是连环画《华商始祖王亥》,第二本是《三商之源商丘》,均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二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

学术著作《三商之源商丘》的出版,第一次使用了“三商之源”这一概念。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玄鸟生商”,讲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第二章“王亥经商”,讲商丘是商业的发源地;第三章“成汤都商”,讲商丘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和商业界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商丘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华商文化节”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2006年12月13日,《商丘日报》发表了张琼部长题为《“三商之源”的来源》的文章,进一步论证了商丘是“三商之源”。12月15日,新华网河南频道全文转发了张琼部长的这篇文章。后又经商丘学者的解释和宣传,逐步使这一历史事实和“三商之源”“三商文化”的概念为大家所接受。

二、“三商之源”概念的逐步固化

通过学术会议、专家学者的努力工作,“三商之源”名片打造出来了;“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已成为对商丘的定位。但在使用过程中,对“三商”的具体内容言人人殊,大家的说法不尽一致。

有人提出,“三商”有“大三商”和“小三商”之分,认为“大三商”是指商族、商业和商朝,而“小三商”则任意组合,有的指“商人、商品、商业”,有的说“商人、商品、商文化”,或“商人、商业、商文化”。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家对“三商”的模糊认识,需要解释和逐步固化。很明显,“商人、商品、商业”指代不明,尤其是“商人”指代不明——是“商族人”,“商业人”还是“商朝人”?如果用“商人、商品、商业”来概括“三商”,那么,“三商”的内容就被弱化了,就只剩下“一商”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所谓“大三商”和“小三商”的观点也是不足取的。需要强调的是,商丘只有一个“三商”,这个“三商”就是商族、商业和商朝,是商族的发源地、商业的发源地和商朝的第一个都城。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三商之源”的概念已逐步固化,“三商”的内容也逐步为大家所接受。

三、“三商之源”与“三商文化”

“三商之源”的背后是丰富的“三商文化”,这一点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具体的文化内涵还需要说明。

(一)由“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所产生的“玄鸟生商”文化,指的是“先商文化”的内涵,就是说商丘是先商文化的发源地。

先商文化指的是商朝建立之前商部族(部落)的文化。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朝的第一个王。而商汤之前商部落的酋长则被称为“商先公”或“商先王”。著名学者王国维有一篇很知名的文章,其题目就是《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主要考证了王亥和王恒。

考古材料证实,先商文化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它来源于山东大汶口文化,并吸收了河南龙山文化及其周围其他文化的先进因素。而据考证,商族发源于史前东夷人之中,最初主要活动在今豫东、鲁西南一带。分布在这一区域的考古学文化,学术界称之为河南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属于这一类型的文化还有:永城造律台遗址、永城黑堌堆遗址、永城书案店遗址、永城赵庄遗址、商丘市谷子坑遗址、商丘市半塔村遗址和宁陵县丁堌集遗址等。从发掘情况看,遗址堆积较厚,一般都在3米以上。出土的文物为龙山文化晚期的石器、陶器、骨蚌器和角器。

王油坊遗址在商丘永城市酂城镇王油坊村。王油坊类型遗址发现的大量生产、生活用具表明,商丘地区早在4000至5000多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广阔、平坦的土地上。他们或网罟而渔,或弓矢而猎,或磨蜃而耕,或畜牧牛羊,由渔猎生活逐步过渡到农牧生活。这一地区较为发达的农业、渔猎、畜牧业和手工业,为商丘当然也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史前商族人在以今天商丘一带为中心的活动和迁徙,其间的脚步就曾停留在商丘这片大地上,并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是就有了商人的祖先帝喾和阏伯及其子孙。他们以亳为中心,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先商文明。

(二)由“商丘是商业的发源地”产生了中国的商业文化,商丘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发源地。

商先公王亥“宾于有易”,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人,为商人的始祖。王亥活动的区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商丘为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王亥生活时期的社会形态为由部落向国家的发展时期,此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业萌芽成为可能。

王亥之后,商人沿其传统进行商业贸易,并逐渐形成了专门从事远方贩运货物进行贸易的商贾,到周朝初年即形成了“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的局面。由于这些贸易之人来自商部落,所以称作“商人”,他们的交易活动就是“商业”活动;而作为最早进行贸易的王亥,便是“商业”始祖,即商(业)人的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贸易只是商业的萌芽阶段,数量不大,而且由于没有货币,所以是以物易物的活动。到了商朝建立后,才出现货币,商业也因货币的出现而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的商业文化也逐步地发展起来。

(三)由“成汤都商——商丘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产生了商朝文化的一部分--商朝前期的文化,它包括商朝前期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以及文化的本身。

商汤所居住的亳地为今天的商丘。《史记》称商汤“始居亳,从先王居”,说明商汤之前的商先公先王就主要居住在亳。《孟子》说“汤居亳,与葛为邻”。葛在今宁陵县境内,与汤居之亳为邻居。

商汤灭夏后,商朝的奴隶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商汤死后,从第二个王外丙到第九个王太戌期间,商朝的统治基本出于稳定期。从第十个王仲丁开始,因王室贵族内部争权夺位的斗争激烈,加之频繁洪水威胁,都城屡迁,大的迁都有五次,即仲丁迁于隞(一作嚣,今河南郑州)、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一作耿,今山西河津县境,一说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到盘庚时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可以看出,商朝从仲丁开始的五次迁都,其范围在今河南、山东境内,部分涉及到山西、河北境内,但总不外黄河南北、距黄河不太远的地方。

商朝前期的都城在商丘,由此形成了商朝前期的文化,这些文化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早在193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景聃等考古学者在豫东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发掘,在原商丘县高辛集、坞墙镇、谷熟集等地寻找先商和南亳踪迹,在永城浍河两岸发现了多处龙山晚期文化遗址。此后对造律台、黑堌堆、曹桥三处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龙山时期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和角器。李伯谦先生称这一类型的考古学文化为龙山文化造律台类型。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和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商丘地区各县曾三次进行考古调查,共发现龙山文化遗址17处,殷商遗址15处,而后对永城王油坊、黑堌堆、柘城孟庄、商丘坞墙、睢县龙岗等地遗址进行发掘或试掘,发现了非常丰富的龙山文化、早商二里岗上层文化及部分殷商时期的遗物。

2015年12月4日至6日,由睢阳区委宣传部和商丘师范学院汉梁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在商丘师范学院召开,会议认定“商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指出“五帝”之一帝喾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带活动;商丘是商汤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都城,是两汉时期梁国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个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华商之源 通达商丘”之二
“三商之源”与“三商文化”
2017-07-14 08:20   李可亭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三商之源”已经作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沿着“一带一路”飞翔,使商丘誉满华夏,声播海内外。作为河南省主要节会之一,“国际华商节”已连续举办6届,海内外的华商纷纷来商丘寻根问祖,投资兴业,对商丘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屈指算来,从2006年举办首届“国际华商文化节”开始,商丘“三商之源”这一品牌已走过了11个年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商之源”这一概念逐步固化、发展和充实,就城市品牌而言,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一、“三商之源”的提出和确定

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玄鸟生商)、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王亥经商)和商朝的第一个都城(成汤都商),这是“三商之源”的本质含义。

根据《诗经》《竹书纪年》《山海经》《史记》《楚辞》等历史典籍的记载,可以看出商丘的“商”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商部族的商,二是商业的商,三是商朝的商。但是,对于“三商”的发源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王亥作为商人的始祖,很少有人提出,这一历史事实一直沉睡在历史的烟海中,沉睡在浩瀚的典籍里。在以往关于商丘的介绍和宣传中,“三商之源”以及由“三商之源”而形成的“三商文化”的概念也一直没有提出。

在商丘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04年5月16日在商丘举办了“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经济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以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社科院、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丘师范学院等20多家学术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和个人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商业发源于商丘进行了广泛论证。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长寿指出,商丘是商文化的古都,这是传统的共识,《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以及一些出土文物都是有力的佐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瑛认为,商族之伦理道德是从契开始,作为职业之商人的道德,应从王亥以后算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展示了出土于商丘的夏代时期商人制作的三足青铜酒爵照片,力证商丘就是商人的老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强调,商业起源尽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竹书记年》《山海经》等文献来看,商人王亥“宾于有易”是历史记载较早的商贸行为,商业源于相当于夏王朝的在商丘地区活动的商族先公时期,而王亥则是中国最早的商人。

根据会议取得的成果,2004年5月20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一篇通稿《专家考证:中国商业起源于河南商丘》,在陈述了专家的意见后,又说“研究商业起源和发展,不仅能恢复历史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积淀中寻找、挖掘和培育当代中国商家的文化和精神,构筑中国商家的精神文化体系,为中华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6月27日,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到商丘考察并欣然题词“商人商业源于商丘”。

与此同时,“商人”“商品”起源于商丘编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中思想政治《经济常识》上册,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高中教材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中写到“原始社会末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有个叫‘商’的部落,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因从事商品交换而颇有名气,所以别的部落把从事商品交换的人叫‘商人’,把交换的产品叫‘商品’”。把“商人”“商品”起源于商丘写进教科书,这是商丘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005年11月,市委决定在2006年举办首届“国际华商文化节”,确定商丘是商业的发源地,王亥是商人的始祖,但并没有形成“三商之源”这一概念。当时,考虑到为华商文化节学术和礼品赠送的需要,计划编写两本书,一本是通俗性的,一本是学术性的。两本书皆由时任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琼主编。到2006年9月,两本书先后出版,第一本是连环画《华商始祖王亥》,第二本是《三商之源商丘》,均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二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

学术著作《三商之源商丘》的出版,第一次使用了“三商之源”这一概念。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玄鸟生商”,讲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第二章“王亥经商”,讲商丘是商业的发源地;第三章“成汤都商”,讲商丘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和商业界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商丘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华商文化节”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2006年12月13日,《商丘日报》发表了张琼部长题为《“三商之源”的来源》的文章,进一步论证了商丘是“三商之源”。12月15日,新华网河南频道全文转发了张琼部长的这篇文章。后又经商丘学者的解释和宣传,逐步使这一历史事实和“三商之源”“三商文化”的概念为大家所接受。

二、“三商之源”概念的逐步固化

通过学术会议、专家学者的努力工作,“三商之源”名片打造出来了;“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已成为对商丘的定位。但在使用过程中,对“三商”的具体内容言人人殊,大家的说法不尽一致。

有人提出,“三商”有“大三商”和“小三商”之分,认为“大三商”是指商族、商业和商朝,而“小三商”则任意组合,有的指“商人、商品、商业”,有的说“商人、商品、商文化”,或“商人、商业、商文化”。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家对“三商”的模糊认识,需要解释和逐步固化。很明显,“商人、商品、商业”指代不明,尤其是“商人”指代不明——是“商族人”,“商业人”还是“商朝人”?如果用“商人、商品、商业”来概括“三商”,那么,“三商”的内容就被弱化了,就只剩下“一商”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所谓“大三商”和“小三商”的观点也是不足取的。需要强调的是,商丘只有一个“三商”,这个“三商”就是商族、商业和商朝,是商族的发源地、商业的发源地和商朝的第一个都城。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三商之源”的概念已逐步固化,“三商”的内容也逐步为大家所接受。

三、“三商之源”与“三商文化”

“三商之源”的背后是丰富的“三商文化”,这一点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具体的文化内涵还需要说明。

(一)由“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所产生的“玄鸟生商”文化,指的是“先商文化”的内涵,就是说商丘是先商文化的发源地。

先商文化指的是商朝建立之前商部族(部落)的文化。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朝的第一个王。而商汤之前商部落的酋长则被称为“商先公”或“商先王”。著名学者王国维有一篇很知名的文章,其题目就是《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主要考证了王亥和王恒。

考古材料证实,先商文化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它来源于山东大汶口文化,并吸收了河南龙山文化及其周围其他文化的先进因素。而据考证,商族发源于史前东夷人之中,最初主要活动在今豫东、鲁西南一带。分布在这一区域的考古学文化,学术界称之为河南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属于这一类型的文化还有:永城造律台遗址、永城黑堌堆遗址、永城书案店遗址、永城赵庄遗址、商丘市谷子坑遗址、商丘市半塔村遗址和宁陵县丁堌集遗址等。从发掘情况看,遗址堆积较厚,一般都在3米以上。出土的文物为龙山文化晚期的石器、陶器、骨蚌器和角器。

王油坊遗址在商丘永城市酂城镇王油坊村。王油坊类型遗址发现的大量生产、生活用具表明,商丘地区早在4000至5000多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广阔、平坦的土地上。他们或网罟而渔,或弓矢而猎,或磨蜃而耕,或畜牧牛羊,由渔猎生活逐步过渡到农牧生活。这一地区较为发达的农业、渔猎、畜牧业和手工业,为商丘当然也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史前商族人在以今天商丘一带为中心的活动和迁徙,其间的脚步就曾停留在商丘这片大地上,并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是就有了商人的祖先帝喾和阏伯及其子孙。他们以亳为中心,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先商文明。

(二)由“商丘是商业的发源地”产生了中国的商业文化,商丘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发源地。

商先公王亥“宾于有易”,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人,为商人的始祖。王亥活动的区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商丘为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王亥生活时期的社会形态为由部落向国家的发展时期,此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业萌芽成为可能。

王亥之后,商人沿其传统进行商业贸易,并逐渐形成了专门从事远方贩运货物进行贸易的商贾,到周朝初年即形成了“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的局面。由于这些贸易之人来自商部落,所以称作“商人”,他们的交易活动就是“商业”活动;而作为最早进行贸易的王亥,便是“商业”始祖,即商(业)人的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贸易只是商业的萌芽阶段,数量不大,而且由于没有货币,所以是以物易物的活动。到了商朝建立后,才出现货币,商业也因货币的出现而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的商业文化也逐步地发展起来。

(三)由“成汤都商——商丘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产生了商朝文化的一部分--商朝前期的文化,它包括商朝前期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以及文化的本身。

商汤所居住的亳地为今天的商丘。《史记》称商汤“始居亳,从先王居”,说明商汤之前的商先公先王就主要居住在亳。《孟子》说“汤居亳,与葛为邻”。葛在今宁陵县境内,与汤居之亳为邻居。

商汤灭夏后,商朝的奴隶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商汤死后,从第二个王外丙到第九个王太戌期间,商朝的统治基本出于稳定期。从第十个王仲丁开始,因王室贵族内部争权夺位的斗争激烈,加之频繁洪水威胁,都城屡迁,大的迁都有五次,即仲丁迁于隞(一作嚣,今河南郑州)、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一作耿,今山西河津县境,一说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到盘庚时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可以看出,商朝从仲丁开始的五次迁都,其范围在今河南、山东境内,部分涉及到山西、河北境内,但总不外黄河南北、距黄河不太远的地方。

商朝前期的都城在商丘,由此形成了商朝前期的文化,这些文化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早在193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景聃等考古学者在豫东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发掘,在原商丘县高辛集、坞墙镇、谷熟集等地寻找先商和南亳踪迹,在永城浍河两岸发现了多处龙山晚期文化遗址。此后对造律台、黑堌堆、曹桥三处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龙山时期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和角器。李伯谦先生称这一类型的考古学文化为龙山文化造律台类型。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和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商丘地区各县曾三次进行考古调查,共发现龙山文化遗址17处,殷商遗址15处,而后对永城王油坊、黑堌堆、柘城孟庄、商丘坞墙、睢县龙岗等地遗址进行发掘或试掘,发现了非常丰富的龙山文化、早商二里岗上层文化及部分殷商时期的遗物。

2015年12月4日至6日,由睢阳区委宣传部和商丘师范学院汉梁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在商丘师范学院召开,会议认定“商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指出“五帝”之一帝喾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带活动;商丘是商汤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都城,是两汉时期梁国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个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