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出鞘]燕歌一曲成诗名

高适在商丘之六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5-19 07:27

在清代,有一位叫孙洙的人,为便于人们学习唐诗,就以“蘅塘退士”之名编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书里收录了高适的两首诗,一首是《燕歌行》,一首是《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前者是七言乐府,后者是七言律诗。

《燕歌行》是高适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刘开扬教授在《高适年谱》中说:“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35岁。在宋州。有《睢阳酬别畅大判官》诗。诗中述幽州长史张守珪破契丹事……是年有《燕歌行》。”可见《燕歌行》一诗作于宋州,当时高适35岁。

诗前小序说:“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意思是说开元二十六年,有位朋友跟随大将出征,塞外归来,写了一首《燕歌行》给我看,我有感于连年征战、戍守边关之事,因而作了这首诗与之唱和。那么,如果把这一年高适所作的两首诗联系起来看,那位跟随大将出征、塞外归来的朋友应当是畅大璀(即畅大判官)。判官当时属于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

朋友畅大璀从边关归来,写了一首《燕歌行》诗让高适来指导指导,这不禁唤起了高适心中的苦难记忆,令之感慨万端。因为他曾于开元十九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1年至733年)北游燕赵,过蓟门,出卢龙塞,走遍了巨鹿、邯郸等地,亲临过御敌前线,深知戍边之苦,并写下了《塞上》、《蓟门五首》等边塞题材的诗篇。曾经体验过的军旅生活,令人不堪回首,边地将士的生活也略知一二。再加上朋友畅大璀的记述和讲解,高适就“以汉喻唐”,写下了“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全诗28句,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出师。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接着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抵达前线。羽书飞驰,军情紧急;猎火照夜,敌阵森严。第二部分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着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奢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第三部分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让读者想起杜甫在“三吏三别”中对战乱的控诉。接下来,杀气成云,刁斗传寒,极力渲染了战争中人们的悲凉气氛。第四部分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连年征战,统治者不顾战士的死活,人们怎么能够安心卫国戍边?

《燕歌行》一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过程。后人称此诗为高适的“第一大篇”,并且成为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此诗也奠定了高适成为边塞诗派领军人物的地位,使之千古传诵。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郑剑出鞘]燕歌一曲成诗名
高适在商丘之六
2017-05-19 07:27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在清代,有一位叫孙洙的人,为便于人们学习唐诗,就以“蘅塘退士”之名编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书里收录了高适的两首诗,一首是《燕歌行》,一首是《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前者是七言乐府,后者是七言律诗。

《燕歌行》是高适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刘开扬教授在《高适年谱》中说:“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35岁。在宋州。有《睢阳酬别畅大判官》诗。诗中述幽州长史张守珪破契丹事……是年有《燕歌行》。”可见《燕歌行》一诗作于宋州,当时高适35岁。

诗前小序说:“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意思是说开元二十六年,有位朋友跟随大将出征,塞外归来,写了一首《燕歌行》给我看,我有感于连年征战、戍守边关之事,因而作了这首诗与之唱和。那么,如果把这一年高适所作的两首诗联系起来看,那位跟随大将出征、塞外归来的朋友应当是畅大璀(即畅大判官)。判官当时属于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

朋友畅大璀从边关归来,写了一首《燕歌行》诗让高适来指导指导,这不禁唤起了高适心中的苦难记忆,令之感慨万端。因为他曾于开元十九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1年至733年)北游燕赵,过蓟门,出卢龙塞,走遍了巨鹿、邯郸等地,亲临过御敌前线,深知戍边之苦,并写下了《塞上》、《蓟门五首》等边塞题材的诗篇。曾经体验过的军旅生活,令人不堪回首,边地将士的生活也略知一二。再加上朋友畅大璀的记述和讲解,高适就“以汉喻唐”,写下了“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全诗28句,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出师。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接着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抵达前线。羽书飞驰,军情紧急;猎火照夜,敌阵森严。第二部分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着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奢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第三部分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让读者想起杜甫在“三吏三别”中对战乱的控诉。接下来,杀气成云,刁斗传寒,极力渲染了战争中人们的悲凉气氛。第四部分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连年征战,统治者不顾战士的死活,人们怎么能够安心卫国戍边?

《燕歌行》一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过程。后人称此诗为高适的“第一大篇”,并且成为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此诗也奠定了高适成为边塞诗派领军人物的地位,使之千古传诵。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正在办理手续 从今年1月1日起补发
兆隆·金盾国际小区A区 改造施工将开始 水质问题有...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春花相伴劳作忙
以花为茗 与花相伴
“花”经济 有“钱”景
街头“新装备”还原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