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苑茶坊]悠悠古韵话清明(一)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7-04-05 08:58

本期话题

杨柳如烟,燕子寻巢,又一个清明节将至。历史上,文人骚客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清明诗作,悲凉、忧伤、婉约、欢快,风格各异。唐代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营造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而宋代的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却表现了另一种欢乐明快之情:“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春秋时期介子推的“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赋予了清明节更为厚重的人文内涵。而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也给了我们另一个警示:感恩要及时,莫留遗憾!清明,风清景明,读悠悠古韵,感悟古人情怀,把握当下,莫让生活留下遗憾。说说让你感触最深的清明节诗词吧!

《清明日对酒》 读出孝道真谛

古人以清明为题材的诗词很多,除了小学时课本上学过的杜牧的《清明》之外,南宋诗人高翥的诗作《清明日对酒》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该诗能让人读出孝道的真谛。

几年前,老家有一个老人去世,我也去帮忙。老人的儿子平时并不怎么孝顺老人,但老人的后事操办得却很风光,待客用的烟、酒、菜肴在村内都是一流的,租用的灵棚也很“高大上”,灵棚两侧有一副黑底白字的对联:“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回到家专门查了一下,原来就是宋人高翥《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诗的结尾,乍一看似乎是在说人要及时行乐,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慎终追远固然是孝道的一部分,但孝道的核心,更应该是趁老人在世,要好好孝敬、孝顺、关爱老人,不要让老人盼望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都成为一种奢望。如果老人尚在人世的时候,得不到子女的关爱、善待,后事就算哀荣备至,也没有多少意义。联想一下社会现实,这首诗也是在教导为人子女者要及时行孝,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啊!(夏邑 周明欣)

古风诗韵话清明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歌赋中,关于清明的经典佳作汗牛充栋。这些脍人口的诗词既点缀了博大精深的文学史册,又一次次触动世人的灵魂。从李冠的“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到白居易的“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从陆游的“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到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这些诗词既概括了清明“缅怀、追思”的文化主题,又赋予清明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诗中,流传最广,最易拨动人情感的诗句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本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看到路上的行人愁肠欲断,诗人更触景伤情,此时又遇斜风细雨打湿衣衫,满腹忧伤只能借酒消愁。诗到这里并未戛然而止,牧童转告远方就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地方。寥寥几句,忧伤之情跃然纸上。

古词中的清明绝唱,让我记忆最深的是苏轼的《江城子》。这首情意缠绵、字字血泪的古词在上初中时我就背得滚瓜烂熟。苏轼自妻子去世后,夜夜梦见她凭栏远望。在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的意境下,他直抒胸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这里作者泪流满面,自语如果现在和她相逢,也许妻子早已认不出自己。“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晚上做梦又梦到爱妻,她正在窗台梳妆,只是无言以对,相视泪眼。写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首词是记梦,也是诉说,恍惚迷离的文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逝者已逝,留给生者的只有记忆和怀念的碎片,清明时节,就是我们梳理记忆、捡拾碎片的时刻。品茗沉思,让我们从古风诗韵中读懂清明,也算给逝去的灵魂一个超越时空的慰籍!(市直 焦风光)

清明风景好思量

最早对清明的认知,就来自于小学课本上杜牧的那首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尽管全诗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但我总感觉有些压抑、伤感。直到读到明末清初介石的诗句“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才对清明有了新的感知和认同。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可见其独特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轮回中,清明可谓是最美丽、最华彩的时段,此时正值仲春,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桃花雨过菜花香”,正是春光烂漫、桃红柳绿、万紫千红之时,古人称之为“红绿扶春上远林”。在这天地明朗、草木葱茂的日子里,去田野里踏青寻春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古人有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每年清明假期,没有机会外出远游,我就和几位年轻同事学着古人的样子骑着单车踏青寻春看梨花。此时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出了城只见青青的麦田如无边的绿毯展开,金黄的油菜花如碎金点缀其间。年轻的同事兴奋地吹起了口哨,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忙于工作生活,如今忙里偷闲,大概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轻松和愉快吧。我们沐浴着大好春光,有种不负韶华的诗意快感。

前天,一个外地的好友在微信上问我,想过来看看家乡的万亩梨花胜景,问什么时候去最好,我给他发去了宋代大诗人晏殊的名句——“梨花落后清明”,她恍然大悟。梨花是初春之花,作为春光的序曲和铺垫,它落后就会引出灼灼的桃花和艳艳的杜鹃,从而正式进入一年中草木华润、清气最盛之时,也就是说在这姹紫嫣红、春光璀璨的时节,天地间氤氲的是清明之气,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天地人文之景。

“清明风景好思量”,这是一个播种万物的季节,也是一个拥抱希望的季节。让我们尽情地走向原野,亲近自然,以此作为催护新生、感悟生命的一次精神洗礼吧。(柘城 张海洋)

走进古诗品味清明

清明是人们感受春天最真切的日子,因为杜牧一首描写清明时节的七绝小诗,清明也就被冠上了“雨纷纷”“欲断魂”的形象,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清明是个为逝者祭扫奠拜的日子,因此注定是令人伤感的,假如清明不够伤感,反而会觉得不算正常。

其实,清明在民俗里是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个节日,虽然是传统的祭扫日,但其实本意并非伤感,祭扫不是下葬,没有生离死别的痛楚,亲人离别,经过时间的医治,祭扫让人理智而豁达,因此清明反倒是一个比较快乐的日子。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清明的意义非同一般,这可是一个放松心情的节日,宋代陈与义写过一首名为《清明》的诗:“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妖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这首诗与杜牧的诗不同,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快乐,把清明节里少女的烂漫天真与东风的通晓人意写得味道十足。

另外,清明既属于年轻人,更属于成年人,年轻人在清明日里玩耍嬉戏踏青,而成年人也不会错过这个大地回春的日子,苏轼在他的《惜花》一诗中写道:“吉祥寺中锦千堆,钱塘花最盛处。前年赏花真盛哉,道人劝我清明来。”诗后注释云:壬子清明,赏花最盛,金盘彩篮以献于座者五十三人。由此可见,清明时节是一个适合朋友聚在一起、赏花交流的日子。

古往今来,人们对清明倍加推崇,主要是因为清明时节适值春暖花开,柳丝吐绿,适合到野外去活动,与此同时,各地关于清明的风俗特别多,除了祭扫,还逐渐形成了踏青、折柳等风俗,在这个属于春天的日子里,斗鸡、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草等适合集体玩耍的游戏特别受欢迎,宋代词人晏殊写过一首《破阵子》的词,说的是现在已经失传的“斗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首词描述了清明时节年轻人玩“斗草”游戏,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游戏了,但也说明了清明并非是一个太过伤感的日子,在与自然亲近的同时,也让人感悟到生命与自然的诗意美。(湖北 董刚)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梁苑茶坊]悠悠古韵话清明(一)
2017-04-05 08:58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本期话题

杨柳如烟,燕子寻巢,又一个清明节将至。历史上,文人骚客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清明诗作,悲凉、忧伤、婉约、欢快,风格各异。唐代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营造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而宋代的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却表现了另一种欢乐明快之情:“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春秋时期介子推的“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赋予了清明节更为厚重的人文内涵。而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也给了我们另一个警示:感恩要及时,莫留遗憾!清明,风清景明,读悠悠古韵,感悟古人情怀,把握当下,莫让生活留下遗憾。说说让你感触最深的清明节诗词吧!

《清明日对酒》 读出孝道真谛

古人以清明为题材的诗词很多,除了小学时课本上学过的杜牧的《清明》之外,南宋诗人高翥的诗作《清明日对酒》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该诗能让人读出孝道的真谛。

几年前,老家有一个老人去世,我也去帮忙。老人的儿子平时并不怎么孝顺老人,但老人的后事操办得却很风光,待客用的烟、酒、菜肴在村内都是一流的,租用的灵棚也很“高大上”,灵棚两侧有一副黑底白字的对联:“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回到家专门查了一下,原来就是宋人高翥《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诗的结尾,乍一看似乎是在说人要及时行乐,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慎终追远固然是孝道的一部分,但孝道的核心,更应该是趁老人在世,要好好孝敬、孝顺、关爱老人,不要让老人盼望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都成为一种奢望。如果老人尚在人世的时候,得不到子女的关爱、善待,后事就算哀荣备至,也没有多少意义。联想一下社会现实,这首诗也是在教导为人子女者要及时行孝,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啊!(夏邑 周明欣)

古风诗韵话清明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歌赋中,关于清明的经典佳作汗牛充栋。这些脍人口的诗词既点缀了博大精深的文学史册,又一次次触动世人的灵魂。从李冠的“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到白居易的“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从陆游的“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到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这些诗词既概括了清明“缅怀、追思”的文化主题,又赋予清明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诗中,流传最广,最易拨动人情感的诗句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本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看到路上的行人愁肠欲断,诗人更触景伤情,此时又遇斜风细雨打湿衣衫,满腹忧伤只能借酒消愁。诗到这里并未戛然而止,牧童转告远方就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地方。寥寥几句,忧伤之情跃然纸上。

古词中的清明绝唱,让我记忆最深的是苏轼的《江城子》。这首情意缠绵、字字血泪的古词在上初中时我就背得滚瓜烂熟。苏轼自妻子去世后,夜夜梦见她凭栏远望。在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的意境下,他直抒胸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这里作者泪流满面,自语如果现在和她相逢,也许妻子早已认不出自己。“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晚上做梦又梦到爱妻,她正在窗台梳妆,只是无言以对,相视泪眼。写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首词是记梦,也是诉说,恍惚迷离的文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逝者已逝,留给生者的只有记忆和怀念的碎片,清明时节,就是我们梳理记忆、捡拾碎片的时刻。品茗沉思,让我们从古风诗韵中读懂清明,也算给逝去的灵魂一个超越时空的慰籍!(市直 焦风光)

清明风景好思量

最早对清明的认知,就来自于小学课本上杜牧的那首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尽管全诗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但我总感觉有些压抑、伤感。直到读到明末清初介石的诗句“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才对清明有了新的感知和认同。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可见其独特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轮回中,清明可谓是最美丽、最华彩的时段,此时正值仲春,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桃花雨过菜花香”,正是春光烂漫、桃红柳绿、万紫千红之时,古人称之为“红绿扶春上远林”。在这天地明朗、草木葱茂的日子里,去田野里踏青寻春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古人有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每年清明假期,没有机会外出远游,我就和几位年轻同事学着古人的样子骑着单车踏青寻春看梨花。此时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出了城只见青青的麦田如无边的绿毯展开,金黄的油菜花如碎金点缀其间。年轻的同事兴奋地吹起了口哨,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忙于工作生活,如今忙里偷闲,大概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轻松和愉快吧。我们沐浴着大好春光,有种不负韶华的诗意快感。

前天,一个外地的好友在微信上问我,想过来看看家乡的万亩梨花胜景,问什么时候去最好,我给他发去了宋代大诗人晏殊的名句——“梨花落后清明”,她恍然大悟。梨花是初春之花,作为春光的序曲和铺垫,它落后就会引出灼灼的桃花和艳艳的杜鹃,从而正式进入一年中草木华润、清气最盛之时,也就是说在这姹紫嫣红、春光璀璨的时节,天地间氤氲的是清明之气,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天地人文之景。

“清明风景好思量”,这是一个播种万物的季节,也是一个拥抱希望的季节。让我们尽情地走向原野,亲近自然,以此作为催护新生、感悟生命的一次精神洗礼吧。(柘城 张海洋)

走进古诗品味清明

清明是人们感受春天最真切的日子,因为杜牧一首描写清明时节的七绝小诗,清明也就被冠上了“雨纷纷”“欲断魂”的形象,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清明是个为逝者祭扫奠拜的日子,因此注定是令人伤感的,假如清明不够伤感,反而会觉得不算正常。

其实,清明在民俗里是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个节日,虽然是传统的祭扫日,但其实本意并非伤感,祭扫不是下葬,没有生离死别的痛楚,亲人离别,经过时间的医治,祭扫让人理智而豁达,因此清明反倒是一个比较快乐的日子。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清明的意义非同一般,这可是一个放松心情的节日,宋代陈与义写过一首名为《清明》的诗:“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妖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这首诗与杜牧的诗不同,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快乐,把清明节里少女的烂漫天真与东风的通晓人意写得味道十足。

另外,清明既属于年轻人,更属于成年人,年轻人在清明日里玩耍嬉戏踏青,而成年人也不会错过这个大地回春的日子,苏轼在他的《惜花》一诗中写道:“吉祥寺中锦千堆,钱塘花最盛处。前年赏花真盛哉,道人劝我清明来。”诗后注释云:壬子清明,赏花最盛,金盘彩篮以献于座者五十三人。由此可见,清明时节是一个适合朋友聚在一起、赏花交流的日子。

古往今来,人们对清明倍加推崇,主要是因为清明时节适值春暖花开,柳丝吐绿,适合到野外去活动,与此同时,各地关于清明的风俗特别多,除了祭扫,还逐渐形成了踏青、折柳等风俗,在这个属于春天的日子里,斗鸡、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草等适合集体玩耍的游戏特别受欢迎,宋代词人晏殊写过一首《破阵子》的词,说的是现在已经失传的“斗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首词描述了清明时节年轻人玩“斗草”游戏,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游戏了,但也说明了清明并非是一个太过伤感的日子,在与自然亲近的同时,也让人感悟到生命与自然的诗意美。(湖北 董刚)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正在办理手续 从今年1月1日起补发
兆隆·金盾国际小区A区 改造施工将开始 水质问题有...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春花相伴劳作忙
以花为茗 与花相伴
“花”经济 有“钱”景
街头“新装备”还原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