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生态 林业先行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任辉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4-05 08:16

“现在树多了,生态好了,空气新鲜了,我又回来啦!”4月2日,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85岁的杨玉丛在村文化广场对记者说。

杨玉丛老人因为家紧挨着一个垃圾坑塘,又脏又臭,他因脑动脉病一直住在闺女家,而现在,垃圾坑变成了水质清澈的湖,湖里还有荷花,环湖是十几种绿化树,村文化广场上还配备了健身器材,老杨每天围着湖转几圈,病也一天好似一天。

郭土楼村原是一个人口3100多人的贫困村,去年上半年,在虞城县林业局指导下,城郊乡政府组织郭土楼村委会人员,到四川蜀南大竹海、山东竹全村等参观考察,现在全村实施竹海旅游计划。通过土地流转、承租等模式,全村400亩的竹林已经形成。“这400多亩竹子,会长成竹海,到时候,我们把它建成竹海乐园,以旅游观光为主,上马特色小吃项目,比如麦仁驴肉、野菜面条、利民羊肉等,用竹子把村里闲置不用的小屋都改建成竹屋,整成小四合院,一家人来这旅游,像自己家一样的农家乐。后方的土台,将来把它做成竹海漂流项目,让游客体会到在竹叶间漂流的感觉。”郭土楼村党支部书记杨新文告诉记者。

虞城县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和林业生态提升工程,打造“城在林中、市在水旁”的格局,营造“城镇森林环绕、通道绿带如锦、农田林网遍布、村庄绿树成荫”的秀美环境,让生态之美成为我们的“大美”。县林业部门也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响应市政府“四绿”创建工作号召,把虞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路一区一港一中心”理念融入到植树规划中,因地制宜,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结合在一起 ,同促共进。虞城县县委书记朱东亚、县长白超等“四大家”领导带头参加“立德践行跟我来”植树活动,同时利用“三·五”工作日到城区响河两岸和城郊乡郭土楼村进行义务植树活动。

记者随林业局同志来到虞城县打造的“十百千”系列工程之一的稍岗镇“十里画廊”。这个“十里画廊”,是围绕虞城县“一路一带一廊一中心”整体思路打造的“生态高地”,是通过“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土地流转机制打造的豫东最大的集生态、观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经济带。眼下,正值植树好时节,记者在“十里画廊”恰逢市、县林业部门百余人在此开展“四绿”创建义务植树活动。全体职工和当地干群一起挥锹奋战,经过1个多小时的劳动,共植树1200余棵。

每年春季,全县各乡镇及所有局直单位都进行义务植树,从去年开始利用“三·五”工作日等活动,把义务植树融入到这些工作中,并纳入了考核机制,今年,据林业局统计,全县植树500余万株。

随后,记者来到站集镇葛尧村,林业局同志会同当地贫困户也正在此栽树,转业军人葛长征对记者说:“林业局为我们提供了苹果树苗80亩,这种果树叫‘红色至爱’,这种树上生长的苹果,皮红肉红,市场紧俏得很。”“去年春上,林业局捐赠女贞1800棵,红叶石楠苗2万株,冬枣1500棵,核桃树、梨树、苹果树300多亩,现在,俺庄的房前屋后,都栽上树了,俺的庄比以前美丽多了。”葛尧村党支部书记梁俊江激动地对记者说。

虞城县林业局驻葛尧村帮扶期间,为助力当地脱贫,引导多个贫困户进行产业脱贫。贫困户葛先杰通过使用小额贷款建起了木料加工厂,回收旧的房檩条进行二次木料加工,现在生产的板条已销往山东等地。说起自己走上这条路的过程,葛先杰激动地对记者说:“要不是林业局的同志帮扶我们,我们现在还在外地打工呢!现在,俺足不出户,坐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当地附近村庄已经有33户贫困户走上木料加工道路,正一步步迈向木料加工产业化。

杜集镇的石桥村,也是一个贫困村,通过帮扶,村庄四周栽上了枣树、梨树等经济果木,村里女贞、石楠等观赏花木整齐有序,水也清了,村也绿了,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此外,虞城森林公园、人民公园、田庙乡万亩梨园湿地也都花木繁多,李老家乡的花卉种植、张集镇的林果产业、黄冢乡秦楼的绿化,也正健康发展。

近两年来,虞城县委、县政府实施百点绿化工程,动员全县上下积极行动、全员参与,不仅荒地空地植树绿化,就连路边街角也焕然一新、生机盎然。目前,全县城区园林绿化总面积达680公顷,城市绿化率达36.2%,2016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按照虞城“十三五”规划,全县将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果香、生活富裕、宜居和谐的“果乡绿城”,把全县林业建设与打造美丽乡村和精准扶贫连在一起,做到“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虞城
做优生态 林业先行
2017-04-05 08:16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任辉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现在树多了,生态好了,空气新鲜了,我又回来啦!”4月2日,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85岁的杨玉丛在村文化广场对记者说。

杨玉丛老人因为家紧挨着一个垃圾坑塘,又脏又臭,他因脑动脉病一直住在闺女家,而现在,垃圾坑变成了水质清澈的湖,湖里还有荷花,环湖是十几种绿化树,村文化广场上还配备了健身器材,老杨每天围着湖转几圈,病也一天好似一天。

郭土楼村原是一个人口3100多人的贫困村,去年上半年,在虞城县林业局指导下,城郊乡政府组织郭土楼村委会人员,到四川蜀南大竹海、山东竹全村等参观考察,现在全村实施竹海旅游计划。通过土地流转、承租等模式,全村400亩的竹林已经形成。“这400多亩竹子,会长成竹海,到时候,我们把它建成竹海乐园,以旅游观光为主,上马特色小吃项目,比如麦仁驴肉、野菜面条、利民羊肉等,用竹子把村里闲置不用的小屋都改建成竹屋,整成小四合院,一家人来这旅游,像自己家一样的农家乐。后方的土台,将来把它做成竹海漂流项目,让游客体会到在竹叶间漂流的感觉。”郭土楼村党支部书记杨新文告诉记者。

虞城县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和林业生态提升工程,打造“城在林中、市在水旁”的格局,营造“城镇森林环绕、通道绿带如锦、农田林网遍布、村庄绿树成荫”的秀美环境,让生态之美成为我们的“大美”。县林业部门也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响应市政府“四绿”创建工作号召,把虞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路一区一港一中心”理念融入到植树规划中,因地制宜,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结合在一起 ,同促共进。虞城县县委书记朱东亚、县长白超等“四大家”领导带头参加“立德践行跟我来”植树活动,同时利用“三·五”工作日到城区响河两岸和城郊乡郭土楼村进行义务植树活动。

记者随林业局同志来到虞城县打造的“十百千”系列工程之一的稍岗镇“十里画廊”。这个“十里画廊”,是围绕虞城县“一路一带一廊一中心”整体思路打造的“生态高地”,是通过“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土地流转机制打造的豫东最大的集生态、观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经济带。眼下,正值植树好时节,记者在“十里画廊”恰逢市、县林业部门百余人在此开展“四绿”创建义务植树活动。全体职工和当地干群一起挥锹奋战,经过1个多小时的劳动,共植树1200余棵。

每年春季,全县各乡镇及所有局直单位都进行义务植树,从去年开始利用“三·五”工作日等活动,把义务植树融入到这些工作中,并纳入了考核机制,今年,据林业局统计,全县植树500余万株。

随后,记者来到站集镇葛尧村,林业局同志会同当地贫困户也正在此栽树,转业军人葛长征对记者说:“林业局为我们提供了苹果树苗80亩,这种果树叫‘红色至爱’,这种树上生长的苹果,皮红肉红,市场紧俏得很。”“去年春上,林业局捐赠女贞1800棵,红叶石楠苗2万株,冬枣1500棵,核桃树、梨树、苹果树300多亩,现在,俺庄的房前屋后,都栽上树了,俺的庄比以前美丽多了。”葛尧村党支部书记梁俊江激动地对记者说。

虞城县林业局驻葛尧村帮扶期间,为助力当地脱贫,引导多个贫困户进行产业脱贫。贫困户葛先杰通过使用小额贷款建起了木料加工厂,回收旧的房檩条进行二次木料加工,现在生产的板条已销往山东等地。说起自己走上这条路的过程,葛先杰激动地对记者说:“要不是林业局的同志帮扶我们,我们现在还在外地打工呢!现在,俺足不出户,坐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当地附近村庄已经有33户贫困户走上木料加工道路,正一步步迈向木料加工产业化。

杜集镇的石桥村,也是一个贫困村,通过帮扶,村庄四周栽上了枣树、梨树等经济果木,村里女贞、石楠等观赏花木整齐有序,水也清了,村也绿了,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此外,虞城森林公园、人民公园、田庙乡万亩梨园湿地也都花木繁多,李老家乡的花卉种植、张集镇的林果产业、黄冢乡秦楼的绿化,也正健康发展。

近两年来,虞城县委、县政府实施百点绿化工程,动员全县上下积极行动、全员参与,不仅荒地空地植树绿化,就连路边街角也焕然一新、生机盎然。目前,全县城区园林绿化总面积达680公顷,城市绿化率达36.2%,2016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按照虞城“十三五”规划,全县将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果香、生活富裕、宜居和谐的“果乡绿城”,把全县林业建设与打造美丽乡村和精准扶贫连在一起,做到“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