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产业集聚区:“无中生有”打造兴业“宝地”

文/图 记者 黄业波 傅青 通讯员 刘景澎 冯阳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6-02-01 09:50

县委书记吴海燕(中)在睢县产业集聚区调研制鞋产业。

睢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继强(左)与河南鞋业促进会签署合作协议。

安踏鞋业一派繁忙景象。

(富士康)金振源电子产销两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散到聚,睢县产业集聚区跻身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核心提示

2015年4月3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睢县产业集聚区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第一名、黄淮四市产业集聚区第一名,全省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一时间,“睢县”成为了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 “睢县的产业集聚区短短几年时间怎么发展这么快?”带着同样的疑问,来自省内各地的党政考察团纷至沓来,探求“睢县模式”的成功之道。

成功没有捷径,睢县产业集聚区同样经历了“涅槃”才得以“重生”。

拓展规划,腾出空间迈大步

睢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批准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但曾几何时,却因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偏居一隅,寂寂无名。

由于客观原因,睢县产业集聚区最初与城区相距较远,规模又不足9平方公里,是当时商丘市面积最小的一个产业集聚区,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2012年,经过深入研讨论证,几经努力《睢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于2012年终于通过了省发改委批准,决定在原规划面积的基础上,拓展空间。该方案新增规划面积10.83平方公里,使睢县产业集聚区面积达到了19.69平方公里,为睢县产业腾飞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了发展空间,就有了迈出大步的基础和动力。

但是,反复考量,睢县的基础和优势寥寥无几。虽身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却直到2011年,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依然屈指可数。仅有的几家沿着农产品加工、造纸等传统产业发展,相互之间分属不同行业,没有关联度可言,发展“产业链”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此时,全省上下产业集聚区建设风生水起,睢县却苦于找不到产业的发展方向,深陷困局,被兄弟县区远远甩在了后面。

发展之路何去何从?

错位发展,定位产业破困局

思考、探索屡屡碰壁,直到2011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走出家门拓展思路,突破依托农区资源发展产业的禁锢。他们跳出睢县,放眼全国,研究全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形势,深入分析、论证、寻找与睢县相契合的机遇。

功夫不负有心人。睢县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被称为“候鸟经济”的制鞋产业,布局存在“盲点”。福建、广东、四川、河北等地均有集中度较高的制鞋产业布局,全国五大制鞋产业基地,唯独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腹地,没有成型的鞋业生产基地,形成了一个发展区域的空白。

然而,另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自2010年起,安徽、湖南及我省部分地区就已经着手开始抢抓制鞋业机遇。一直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睢县,在这轮产业转移中的承接优势并不突出。安徽宿州市以生产品牌皮鞋为主,河北安新县大量生产凉鞋,湖南宁乡县趋向于真皮女鞋制造……各有特色,我省其他几个地方也在发展不同类型鞋业制造业。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洞悉先机,实现发展的突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与业内精英们的频繁接触后,一条发展的“玄机”被窥破:福建晋江市为代表的,符合大众消费趋势且消费潜力巨大的休闲、运动鞋制造,在上述地区均没有占据主要位置。

这让睢县找到了培育特色,“错位”发展的良机。机遇稍纵即逝,睢县迅速调整思路——盯准一双鞋下功夫!当年,通过招商引资,安踏鞋业落户睢县,为睢县制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2年6月3日,睢县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制鞋基地的思考与建议》,从产业基础、建设机遇、承接载体、用工保障、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六个方面对睢县发展制鞋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同时,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成鞋都”的目标。

2012年7月10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到睢县调研,对安踏鞋业落户睢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要搞好服务,做大做强,拉长链条,形成产业。

夯实基础,做优平台强承载

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睢县不断加大对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2009年贯穿集聚区只有一条民太路。目前,睢县已修建完成富民路、振兴路、中央大街、湖东路、湖西路等和县城对接的多条主干道,形成了“五纵五横”共计55公里的道路交通网格。

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垃圾中转站、日供水能力2000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159千米供排水管网、200余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五年来,睢县产业集聚区累计投入资金27.6亿元用于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出了企业可“拎包入驻”的优势平台。

与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一样,睢县在优化“软环境”上也下足了功夫。

“三项机制”在夯实“软环境”,促进发展的进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落实机制,实行“1+X”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工作,一个副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承办,定事、定人、定责;

工作推动机制,实行例会制度。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集中听取项目进度汇报,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予以解决。倡导“一线工作法”,要求“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

督查问责机制,实行挂旗评比制度。对2012年的重点工作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评比。已落实的工作查成效,正在落实的工作查进度,没有落实的工作查责任。对达到要求进度的挂红旗,有进展但没有达到进度的挂黄旗,没有进度的挂黑旗。对挂黑旗的项目责任人实行问责。

“东引西进”,两翼共振欲高飞

2012年,深圳东浩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辛金波随着富士康向中原地区布局的步伐,来到睢县,成立了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辛金波没有想到,自己恰恰赶上了睢县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开展深入合作的绝佳机遇。此前,富士康科技集团出于招募人力资源的考虑,在睢县设立了富士康(睢县)实训基地。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睢县产业的发展,紧抓这一机遇不放,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拜访,以真心、诚心、恒心感动了富士康的高层,促使双方达成了更进一步合作的意向。此时,正缺一家做产品配套的电子企业形成三方合作。

很快,富士康科技集团、睢县人民政府与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三方合作关系。

仅仅6个月,从征用土地、建设厂房、安装机器、人员培训到开工生产,一气呵成,创造了令业界咋舌的“睢县速度”。“全国同行建那么多工厂,从建设到投产的周期从来没有这么快。睢县的服务机制效率很高。”项目负责人对睢县的服务措施赞不绝口。

2012年7月10日下午,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睢县调研时表示,这种发展模式很好,放在发展中城市可以调配人力资源,不仅易工易学,而且用当地工人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你们放手大胆地干,政府永远会给你们搞好服务、支持你们。

省委、市委的关注与肯定,给了睢县广大干部群众巨大的动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睢县因产业集聚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产业集聚区企业突破100家,从业人员4.5万人,年营业收入200亿元;人口向城区集中,县城区建成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0万,全县城镇化率40.2%;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多家,土地流转面积12.8万亩,粮食总产量

再创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8%……传统农区实现了工业化嬗变,带动了人口集中,进而拉动了土地集约,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014年4月22日,省委书记郭庚茂再次来到睢县调研,当看到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促使睢县这个传统农业县实现了“华丽转身”,郭庚茂高兴地说,看了睢县的发展后感到很震撼,势头迅猛,经验可鉴,睢县大有希望。

殷切的期望转化为巨大的动力,睢县各条战线捷报频传:

2014年12月,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授予睢县“中原制鞋产业基地称号”;

2015年1月,“河南省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落户睢县;

2015年8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协会正式发文通知,授予睢县“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称号;

随着商登高速的建成通车,睢县进入郑州航空港“1小时经济圈”,区位劣势即刻逆转,由“边缘”变成了“前沿”;

睢县电子信息产业园CNC设备由起初的200多台发展到目前的5000多台,已发展成为富士康郑州厂区之外河南最大的手机配件生产基地,跻身同行业全国前“三强”,同时为三星、小米、华为等多家知名电子企业提供着零部件配套服务,年产手机配件2亿多套……

自此,睢县形成了向东承接制鞋产业转移的“东风”,向西搭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一“国家战略”,形成了“东引西进”的发展“双翼”。实践证明,“东引西进”的战略,选对了路子。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散到聚,短短五年时间,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目前建成区面积7.07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129家,睢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成为了兴四方客商,聚八方之财的兴业“宝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睢县
睢县产业集聚区:“无中生有”打造兴业“宝地”
2016-02-01 09:50   文/图 记者 黄业波 傅青 通讯员 刘景澎 冯阳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县委书记吴海燕(中)在睢县产业集聚区调研制鞋产业。

睢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继强(左)与河南鞋业促进会签署合作协议。

安踏鞋业一派繁忙景象。

(富士康)金振源电子产销两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散到聚,睢县产业集聚区跻身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核心提示

2015年4月3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睢县产业集聚区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第一名、黄淮四市产业集聚区第一名,全省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一时间,“睢县”成为了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 “睢县的产业集聚区短短几年时间怎么发展这么快?”带着同样的疑问,来自省内各地的党政考察团纷至沓来,探求“睢县模式”的成功之道。

成功没有捷径,睢县产业集聚区同样经历了“涅槃”才得以“重生”。

拓展规划,腾出空间迈大步

睢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批准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但曾几何时,却因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偏居一隅,寂寂无名。

由于客观原因,睢县产业集聚区最初与城区相距较远,规模又不足9平方公里,是当时商丘市面积最小的一个产业集聚区,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2012年,经过深入研讨论证,几经努力《睢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于2012年终于通过了省发改委批准,决定在原规划面积的基础上,拓展空间。该方案新增规划面积10.83平方公里,使睢县产业集聚区面积达到了19.69平方公里,为睢县产业腾飞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了发展空间,就有了迈出大步的基础和动力。

但是,反复考量,睢县的基础和优势寥寥无几。虽身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却直到2011年,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依然屈指可数。仅有的几家沿着农产品加工、造纸等传统产业发展,相互之间分属不同行业,没有关联度可言,发展“产业链”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此时,全省上下产业集聚区建设风生水起,睢县却苦于找不到产业的发展方向,深陷困局,被兄弟县区远远甩在了后面。

发展之路何去何从?

错位发展,定位产业破困局

思考、探索屡屡碰壁,直到2011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走出家门拓展思路,突破依托农区资源发展产业的禁锢。他们跳出睢县,放眼全国,研究全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形势,深入分析、论证、寻找与睢县相契合的机遇。

功夫不负有心人。睢县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被称为“候鸟经济”的制鞋产业,布局存在“盲点”。福建、广东、四川、河北等地均有集中度较高的制鞋产业布局,全国五大制鞋产业基地,唯独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腹地,没有成型的鞋业生产基地,形成了一个发展区域的空白。

然而,另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自2010年起,安徽、湖南及我省部分地区就已经着手开始抢抓制鞋业机遇。一直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睢县,在这轮产业转移中的承接优势并不突出。安徽宿州市以生产品牌皮鞋为主,河北安新县大量生产凉鞋,湖南宁乡县趋向于真皮女鞋制造……各有特色,我省其他几个地方也在发展不同类型鞋业制造业。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洞悉先机,实现发展的突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与业内精英们的频繁接触后,一条发展的“玄机”被窥破:福建晋江市为代表的,符合大众消费趋势且消费潜力巨大的休闲、运动鞋制造,在上述地区均没有占据主要位置。

这让睢县找到了培育特色,“错位”发展的良机。机遇稍纵即逝,睢县迅速调整思路——盯准一双鞋下功夫!当年,通过招商引资,安踏鞋业落户睢县,为睢县制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2年6月3日,睢县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制鞋基地的思考与建议》,从产业基础、建设机遇、承接载体、用工保障、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六个方面对睢县发展制鞋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同时,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成鞋都”的目标。

2012年7月10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到睢县调研,对安踏鞋业落户睢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要搞好服务,做大做强,拉长链条,形成产业。

夯实基础,做优平台强承载

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睢县不断加大对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2009年贯穿集聚区只有一条民太路。目前,睢县已修建完成富民路、振兴路、中央大街、湖东路、湖西路等和县城对接的多条主干道,形成了“五纵五横”共计55公里的道路交通网格。

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垃圾中转站、日供水能力2000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159千米供排水管网、200余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五年来,睢县产业集聚区累计投入资金27.6亿元用于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出了企业可“拎包入驻”的优势平台。

与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一样,睢县在优化“软环境”上也下足了功夫。

“三项机制”在夯实“软环境”,促进发展的进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落实机制,实行“1+X”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工作,一个副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承办,定事、定人、定责;

工作推动机制,实行例会制度。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集中听取项目进度汇报,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予以解决。倡导“一线工作法”,要求“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

督查问责机制,实行挂旗评比制度。对2012年的重点工作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评比。已落实的工作查成效,正在落实的工作查进度,没有落实的工作查责任。对达到要求进度的挂红旗,有进展但没有达到进度的挂黄旗,没有进度的挂黑旗。对挂黑旗的项目责任人实行问责。

“东引西进”,两翼共振欲高飞

2012年,深圳东浩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辛金波随着富士康向中原地区布局的步伐,来到睢县,成立了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辛金波没有想到,自己恰恰赶上了睢县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开展深入合作的绝佳机遇。此前,富士康科技集团出于招募人力资源的考虑,在睢县设立了富士康(睢县)实训基地。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睢县产业的发展,紧抓这一机遇不放,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拜访,以真心、诚心、恒心感动了富士康的高层,促使双方达成了更进一步合作的意向。此时,正缺一家做产品配套的电子企业形成三方合作。

很快,富士康科技集团、睢县人民政府与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三方合作关系。

仅仅6个月,从征用土地、建设厂房、安装机器、人员培训到开工生产,一气呵成,创造了令业界咋舌的“睢县速度”。“全国同行建那么多工厂,从建设到投产的周期从来没有这么快。睢县的服务机制效率很高。”项目负责人对睢县的服务措施赞不绝口。

2012年7月10日下午,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睢县调研时表示,这种发展模式很好,放在发展中城市可以调配人力资源,不仅易工易学,而且用当地工人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你们放手大胆地干,政府永远会给你们搞好服务、支持你们。

省委、市委的关注与肯定,给了睢县广大干部群众巨大的动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睢县因产业集聚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产业集聚区企业突破100家,从业人员4.5万人,年营业收入200亿元;人口向城区集中,县城区建成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0万,全县城镇化率40.2%;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多家,土地流转面积12.8万亩,粮食总产量

再创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8%……传统农区实现了工业化嬗变,带动了人口集中,进而拉动了土地集约,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014年4月22日,省委书记郭庚茂再次来到睢县调研,当看到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促使睢县这个传统农业县实现了“华丽转身”,郭庚茂高兴地说,看了睢县的发展后感到很震撼,势头迅猛,经验可鉴,睢县大有希望。

殷切的期望转化为巨大的动力,睢县各条战线捷报频传:

2014年12月,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授予睢县“中原制鞋产业基地称号”;

2015年1月,“河南省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落户睢县;

2015年8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协会正式发文通知,授予睢县“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称号;

随着商登高速的建成通车,睢县进入郑州航空港“1小时经济圈”,区位劣势即刻逆转,由“边缘”变成了“前沿”;

睢县电子信息产业园CNC设备由起初的200多台发展到目前的5000多台,已发展成为富士康郑州厂区之外河南最大的手机配件生产基地,跻身同行业全国前“三强”,同时为三星、小米、华为等多家知名电子企业提供着零部件配套服务,年产手机配件2亿多套……

自此,睢县形成了向东承接制鞋产业转移的“东风”,向西搭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一“国家战略”,形成了“东引西进”的发展“双翼”。实践证明,“东引西进”的战略,选对了路子。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散到聚,短短五年时间,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目前建成区面积7.07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129家,睢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成为了兴四方客商,聚八方之财的兴业“宝地”。

责任编辑: 曹娟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