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醉美”何处 众指绿色鹤城

——本报记者与全国百晚报名编辑名记者一起看生态齐齐哈尔

晚报首席记者 秋影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5-07-24 07:59

7月10日至12日,本报记者与全国百家晚报的总编辑、名编辑、名记者一起来到齐齐哈尔,参加由全国晚报协会组织的“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走进生态鹤城主题采访活动。

3天时间里,大家驱车超过1200公里,先后走访了扎龙自然保护区、拜泉县、富裕县、泰来县和甘南县,探访丹顶鹤栖居湿地,参观万亩生态稻田,倾听治沙造林经验,探寻生态农业园区,切身感受生态鹤城之美。

我们惊喜地看到,齐齐哈尔这个老工业基地不仅有规模庞大的工业企业群,更有大面积的绿地、大面积的湿地、大面积的林地和大面积的有机农作物种植。

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因世界珍禽丹顶鹤在此栖息,又有鹤城的美誉。

蓝天白云下的齐齐哈尔,城区水清木华,原野青翠欲滴,是一个能让人深切感知清新空气、纯净水质、宜居环境和放心食品的地方。

“原本以为齐齐哈尔是工业基地,环境污染会很严重,来到这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这里有生态田园的感觉,感觉回归到大自然了。”不止一人有这样的感叹。

齐齐哈尔地处东北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会处,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是民之所望,也是施政所向。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生态保护、建设和发展三篇大文章,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把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和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建立起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文明发展之路。

●宁肯财政少收入,也要多留一片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实施黑土地治理、扎龙湿地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齐齐哈尔正逐步告别“褐色发展”、“黑色发展”的“追梦之旅”。

一边经济发展高歌猛进,一边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对此齐齐哈尔形成的共识是:只有努力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发展,既要“赶”,又要“转”,既提速又转型,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优势如何变成经济优势——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如何摆好发展棋局,齐齐哈尔的回答是,不能等工业化完了再建设生态文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不通,不能走,也走不起。不走错路,避免走弯路,坚持生态先行的理念,固守生态红线,才能既挣得金山银山,又保住碧水青山。

近几年,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在城市绿化建设上高瞻远瞩,强调“三优先原则”(生态优先、就业优先、交通优先)。绝不砍树建楼,要躲树建楼,要绿进楼退,见缝插绿,绝不见缝插楼。宁肯财政少收入,也要多留一片绿。开发商必须跟着政府的规划走,政府的规划不能跟着开发商走。

在新城范围内,宁肯取消商业开发项目,也要最大限度保留已有的林地、水面、山丘等,辟建山体公园、森林公园。在新城建设上,坚持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蓝天、碧水、白云,齐齐哈尔每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均超过300天,这要归功于齐齐哈尔市致力推进的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

水是城市的灵性所在。齐齐哈尔市确立了“生态市、园林城”的发展定位,以“一江(嫩江)一湖(劳动湖)一湿地(扎龙湿地)”为依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用水资源,做水文章,着力规划建设滨水城市,使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齐齐哈尔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和市民最满意城市。

●世界大湿地 中国鹤家乡

提起齐齐哈尔,人们自然会想到丰姿秀逸、高洁洒脱的丹顶鹤。齐齐哈尔因境内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数量的丹顶鹤而闻名,繁殖和驯化鹤更是一绝。

扎龙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它占地面积21万公顷,是全国较大的丹顶鹤等大型水禽和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善、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扎龙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世界已知15种鹤的6种,尤以珍禽丹顶鹤居多。

我们走在扎龙,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鹤鸣鸟语。我们想起了那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此歌是根据养鹤姑娘徐秀娟的故事创作。

虽然徐秀娟为救鹤牺牲在江苏盐城,但故事的起源在扎龙。徐秀娟的父亲是扎龙保护区一位鹤类保护工程师,母亲曾在扎龙保护区养鹤10年。去年,徐秀娟的弟弟因连日救护鹤雏过度疲劳,在驾驶摩托车返回保护区途中发生意外,不幸遇难。

过去,《一个真实的故事》唱的是姐姐,现在是弟弟。

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对记者说:“这个20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没有受到破坏,在农民不断追求粮食产量以及占有土地的过程中,扎龙湿地30多年来没有萎缩。我们为什么会保护得这么好?是因为有鹤,这是鹤的家园。如果没有鹤,可能这20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三分之一已经变成了稻田。这说明这里的人民与鹤的感情,与鹤的关系。”

无论是闲庭信步还是振翅高飞,无论是轻歌曼舞还是引颈高吭,丹顶鹤都不失高雅之美。静态的,亭亭玉立,挺秀高雅;动态的,翩翩起舞,一飞冲天。

扎龙自然保护区辽阔的地域、原始的湿地景观、丰富的鸟类资源、距离城市较近等优势已为世人瞩目,由此赢得了“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美誉。

●“绿色”战略带来绿色基地繁荣

无论城区还是湿地、田间、林带,齐齐哈尔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那满眼的绿色。绿色不仅仅是养眼静心的风景,更是其发展的风向标。

齐齐哈尔空气清洁,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境内九江一河,水质无污染,嫩江流经此地;这里地处亚温带,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低温的冬季有利于杀菌灭虫,净化土壤。这些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绿色食品农作物的生长。

作为国家的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上走到了全省前列,无论是产业优势、生态优势还是产业链条的延伸,都展现出很强的发展态势,具备了大发展、跨越发展的条件。

拜泉县在1992年人工林面积就达到100万亩。如今,全县人工林面积达到了123万亩,加之集体苗圃“自繁自育”各种乔灌苗木上亿株,拜泉县理所当然地拥有了“中国北方苗木之乡”的优势品牌。22.7%的森林覆盖率,不仅让拜泉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百万亩人工林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也造就了拜泉“周边大旱,拜泉小旱,周边小旱,拜泉不旱”的小气候。

30多年来,拜泉县走生态农业路子的理念始终在坚持、在发展。40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的王树清就是典范,他从齐齐哈尔副市长的位子上退休后,毅然回到拜泉当起了义务护林员。

如果说拜泉是保护生态的示范,那么富裕县进行的则是借助生态发展经济的成功实践。在县城外的城南灌区,万亩绿色有机水稻长势喜人,这片稻田也仅是富裕县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富裕县水稻种植面积已经增至68万亩。水稻有黑土地、优质水滋养,经营则有“基地+品牌龙头企业+农业物联网+智能仓储+品牌电子营销平台+可追溯”的机制。

富裕县素有“酒城乳乡”之美誉。在富裕有一句流传了几十年的顺口溜:富裕粮食,富裕水,富裕老窖味道美。优质的粮食、适宜的气候、无污染的环境、纯净的嫩江水、百年的酿酒工艺,还能酿不出好酒!

穿梭在泰来县乡村小路上,迎风摇曳的黄沙柳、枝繁叶茂的杨树随处可见,宛如一段段绿色的“护栏”,伴随人们一路前行。几十年前栽下的一行行树苗如今已经成林,原本缺林少绿的沙地变成了丰产的良田。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齐齐哈尔的绿色食品产业大有可为。黑龙江龙湘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号称“鱼米之乡”的泰来县江桥蒙古族自治镇经济开发园区,以当地优质大米、黄豆等为原料,主要生产休闲食品,是一家集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也是东北地区大型综合类食品及全国单厂单产能力最大的休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江桥镇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原料存储、供应的地理优势,为黑龙江龙湘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企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基础优势。

多年来,甘南县依托飞鹤乳业、台北嘉一香等龙头企业,以商招商。按照齐齐哈尔市委提出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总体要求,抢抓兴十四村被确定为全市农业物联网试点的机遇,依托兴十四村设施农业以及品牌优势,立足打造“小而全”的“互联网+农业物联网”模式。整合全县规模大、品质好的农产品进入全市电子商务平台上线销售,打造甘南绿色(有机)整体品牌,实现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方式的“根本变革”。

齐齐哈尔着重打造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用“林上山,粮下川,苕条种中间;拦沟蓄水,坝内养鹅坝外开发种稻田;坝内养鱼虾,四旁林良果菜瓜,沼气富我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演绎着一个朴素而深邃的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绿色食品之都

“过去,在保护生态过程中,大家还发自于一种朴素的感情,今天,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它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资源。”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告诉记者。近三年间,齐齐哈尔借着国务院关于“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机会,使农业的生产关系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大变化。

在齐齐哈尔大地上再也看不到牛马的耕作,我们看到的是千万元的现代化农机进入农田。农机的介入使农村70%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30%的劳动力用现代化的标准、现代化的农机进行规模经营。30年的改革为齐齐哈尔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保障。

生态是齐齐哈尔发展的重要资源。齐齐哈尔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在北纬45度至47度全世界公认的黄金种植养殖带,加上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粮食有机物质的积累。

“今天看,互联网+农机的模式是特色农业,而互联网+齐齐哈尔生态农业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韩冬炎说。

韩冬炎所说的齐齐哈尔农业发展模式为:前端是合作社,中端是龙头企业仓储,同时建立一个能够覆盖本地区的互联网络。前期怎么种,用什么化肥,用什么种子,怎么耕作,都在互联网上让大家看到。通过互联网供给方式控制智能仓储的湿控、温控、气控。充分发挥了属地特点,把由产到出全程监控的优质产品放在网上。这样一种模式,使齐齐哈尔的有机种植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

韩冬炎说:“齐齐哈尔这么多年生态搞得好,十分有益于农业发展。由于之前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我们的土地两至三年就能够达到有机程度。所以黑龙江省也好,齐齐哈尔也好,一定会是大家有机食品选择的关注地,齐齐哈尔提供给大家的不仅是一杯水、一袋面、一袋米,重要的是放心、安全、健康的食品。”

蓝天碧水,绿色满园,是我们在齐齐哈尔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齐齐哈尔以其独特的、优美的生态环境向世人展现了不一样的美丽。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借问“醉美”何处 众指绿色鹤城
——本报记者与全国百晚报名编辑名记者一起看生态齐齐哈尔
2015-07-24 07:59   晚报首席记者 秋影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7月10日至12日,本报记者与全国百家晚报的总编辑、名编辑、名记者一起来到齐齐哈尔,参加由全国晚报协会组织的“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走进生态鹤城主题采访活动。

3天时间里,大家驱车超过1200公里,先后走访了扎龙自然保护区、拜泉县、富裕县、泰来县和甘南县,探访丹顶鹤栖居湿地,参观万亩生态稻田,倾听治沙造林经验,探寻生态农业园区,切身感受生态鹤城之美。

我们惊喜地看到,齐齐哈尔这个老工业基地不仅有规模庞大的工业企业群,更有大面积的绿地、大面积的湿地、大面积的林地和大面积的有机农作物种植。

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因世界珍禽丹顶鹤在此栖息,又有鹤城的美誉。

蓝天白云下的齐齐哈尔,城区水清木华,原野青翠欲滴,是一个能让人深切感知清新空气、纯净水质、宜居环境和放心食品的地方。

“原本以为齐齐哈尔是工业基地,环境污染会很严重,来到这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这里有生态田园的感觉,感觉回归到大自然了。”不止一人有这样的感叹。

齐齐哈尔地处东北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会处,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是民之所望,也是施政所向。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生态保护、建设和发展三篇大文章,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把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和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建立起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文明发展之路。

●宁肯财政少收入,也要多留一片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实施黑土地治理、扎龙湿地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齐齐哈尔正逐步告别“褐色发展”、“黑色发展”的“追梦之旅”。

一边经济发展高歌猛进,一边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对此齐齐哈尔形成的共识是:只有努力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发展,既要“赶”,又要“转”,既提速又转型,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优势如何变成经济优势——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如何摆好发展棋局,齐齐哈尔的回答是,不能等工业化完了再建设生态文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不通,不能走,也走不起。不走错路,避免走弯路,坚持生态先行的理念,固守生态红线,才能既挣得金山银山,又保住碧水青山。

近几年,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在城市绿化建设上高瞻远瞩,强调“三优先原则”(生态优先、就业优先、交通优先)。绝不砍树建楼,要躲树建楼,要绿进楼退,见缝插绿,绝不见缝插楼。宁肯财政少收入,也要多留一片绿。开发商必须跟着政府的规划走,政府的规划不能跟着开发商走。

在新城范围内,宁肯取消商业开发项目,也要最大限度保留已有的林地、水面、山丘等,辟建山体公园、森林公园。在新城建设上,坚持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蓝天、碧水、白云,齐齐哈尔每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均超过300天,这要归功于齐齐哈尔市致力推进的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

水是城市的灵性所在。齐齐哈尔市确立了“生态市、园林城”的发展定位,以“一江(嫩江)一湖(劳动湖)一湿地(扎龙湿地)”为依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用水资源,做水文章,着力规划建设滨水城市,使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齐齐哈尔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和市民最满意城市。

●世界大湿地 中国鹤家乡

提起齐齐哈尔,人们自然会想到丰姿秀逸、高洁洒脱的丹顶鹤。齐齐哈尔因境内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数量的丹顶鹤而闻名,繁殖和驯化鹤更是一绝。

扎龙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它占地面积21万公顷,是全国较大的丹顶鹤等大型水禽和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善、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扎龙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世界已知15种鹤的6种,尤以珍禽丹顶鹤居多。

我们走在扎龙,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鹤鸣鸟语。我们想起了那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此歌是根据养鹤姑娘徐秀娟的故事创作。

虽然徐秀娟为救鹤牺牲在江苏盐城,但故事的起源在扎龙。徐秀娟的父亲是扎龙保护区一位鹤类保护工程师,母亲曾在扎龙保护区养鹤10年。去年,徐秀娟的弟弟因连日救护鹤雏过度疲劳,在驾驶摩托车返回保护区途中发生意外,不幸遇难。

过去,《一个真实的故事》唱的是姐姐,现在是弟弟。

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对记者说:“这个20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没有受到破坏,在农民不断追求粮食产量以及占有土地的过程中,扎龙湿地30多年来没有萎缩。我们为什么会保护得这么好?是因为有鹤,这是鹤的家园。如果没有鹤,可能这20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三分之一已经变成了稻田。这说明这里的人民与鹤的感情,与鹤的关系。”

无论是闲庭信步还是振翅高飞,无论是轻歌曼舞还是引颈高吭,丹顶鹤都不失高雅之美。静态的,亭亭玉立,挺秀高雅;动态的,翩翩起舞,一飞冲天。

扎龙自然保护区辽阔的地域、原始的湿地景观、丰富的鸟类资源、距离城市较近等优势已为世人瞩目,由此赢得了“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美誉。

●“绿色”战略带来绿色基地繁荣

无论城区还是湿地、田间、林带,齐齐哈尔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那满眼的绿色。绿色不仅仅是养眼静心的风景,更是其发展的风向标。

齐齐哈尔空气清洁,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境内九江一河,水质无污染,嫩江流经此地;这里地处亚温带,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低温的冬季有利于杀菌灭虫,净化土壤。这些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绿色食品农作物的生长。

作为国家的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上走到了全省前列,无论是产业优势、生态优势还是产业链条的延伸,都展现出很强的发展态势,具备了大发展、跨越发展的条件。

拜泉县在1992年人工林面积就达到100万亩。如今,全县人工林面积达到了123万亩,加之集体苗圃“自繁自育”各种乔灌苗木上亿株,拜泉县理所当然地拥有了“中国北方苗木之乡”的优势品牌。22.7%的森林覆盖率,不仅让拜泉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百万亩人工林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也造就了拜泉“周边大旱,拜泉小旱,周边小旱,拜泉不旱”的小气候。

30多年来,拜泉县走生态农业路子的理念始终在坚持、在发展。40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的王树清就是典范,他从齐齐哈尔副市长的位子上退休后,毅然回到拜泉当起了义务护林员。

如果说拜泉是保护生态的示范,那么富裕县进行的则是借助生态发展经济的成功实践。在县城外的城南灌区,万亩绿色有机水稻长势喜人,这片稻田也仅是富裕县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富裕县水稻种植面积已经增至68万亩。水稻有黑土地、优质水滋养,经营则有“基地+品牌龙头企业+农业物联网+智能仓储+品牌电子营销平台+可追溯”的机制。

富裕县素有“酒城乳乡”之美誉。在富裕有一句流传了几十年的顺口溜:富裕粮食,富裕水,富裕老窖味道美。优质的粮食、适宜的气候、无污染的环境、纯净的嫩江水、百年的酿酒工艺,还能酿不出好酒!

穿梭在泰来县乡村小路上,迎风摇曳的黄沙柳、枝繁叶茂的杨树随处可见,宛如一段段绿色的“护栏”,伴随人们一路前行。几十年前栽下的一行行树苗如今已经成林,原本缺林少绿的沙地变成了丰产的良田。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齐齐哈尔的绿色食品产业大有可为。黑龙江龙湘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号称“鱼米之乡”的泰来县江桥蒙古族自治镇经济开发园区,以当地优质大米、黄豆等为原料,主要生产休闲食品,是一家集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也是东北地区大型综合类食品及全国单厂单产能力最大的休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江桥镇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原料存储、供应的地理优势,为黑龙江龙湘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企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基础优势。

多年来,甘南县依托飞鹤乳业、台北嘉一香等龙头企业,以商招商。按照齐齐哈尔市委提出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总体要求,抢抓兴十四村被确定为全市农业物联网试点的机遇,依托兴十四村设施农业以及品牌优势,立足打造“小而全”的“互联网+农业物联网”模式。整合全县规模大、品质好的农产品进入全市电子商务平台上线销售,打造甘南绿色(有机)整体品牌,实现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方式的“根本变革”。

齐齐哈尔着重打造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用“林上山,粮下川,苕条种中间;拦沟蓄水,坝内养鹅坝外开发种稻田;坝内养鱼虾,四旁林良果菜瓜,沼气富我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演绎着一个朴素而深邃的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绿色食品之都

“过去,在保护生态过程中,大家还发自于一种朴素的感情,今天,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它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资源。”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告诉记者。近三年间,齐齐哈尔借着国务院关于“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机会,使农业的生产关系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大变化。

在齐齐哈尔大地上再也看不到牛马的耕作,我们看到的是千万元的现代化农机进入农田。农机的介入使农村70%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30%的劳动力用现代化的标准、现代化的农机进行规模经营。30年的改革为齐齐哈尔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保障。

生态是齐齐哈尔发展的重要资源。齐齐哈尔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在北纬45度至47度全世界公认的黄金种植养殖带,加上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粮食有机物质的积累。

“今天看,互联网+农机的模式是特色农业,而互联网+齐齐哈尔生态农业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韩冬炎说。

韩冬炎所说的齐齐哈尔农业发展模式为:前端是合作社,中端是龙头企业仓储,同时建立一个能够覆盖本地区的互联网络。前期怎么种,用什么化肥,用什么种子,怎么耕作,都在互联网上让大家看到。通过互联网供给方式控制智能仓储的湿控、温控、气控。充分发挥了属地特点,把由产到出全程监控的优质产品放在网上。这样一种模式,使齐齐哈尔的有机种植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

韩冬炎说:“齐齐哈尔这么多年生态搞得好,十分有益于农业发展。由于之前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我们的土地两至三年就能够达到有机程度。所以黑龙江省也好,齐齐哈尔也好,一定会是大家有机食品选择的关注地,齐齐哈尔提供给大家的不仅是一杯水、一袋面、一袋米,重要的是放心、安全、健康的食品。”

蓝天碧水,绿色满园,是我们在齐齐哈尔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齐齐哈尔以其独特的、优美的生态环境向世人展现了不一样的美丽。

责任编辑: zc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