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孝德教育亟待加强

商丘市实验小学 刘小星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5-07-10 10:17

“孝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具体形式,它的基本内容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感恩回报。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道德修养的民族,如何改变中小学生孝德现状,使学生从知到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发的行为到养成有意识的习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重视孝德教育,并把中小学校孝德教育纳入年度考评目标体系。

中小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孝德教育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孝德教育意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孝德教育,在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孝德教育占的比重明显偏小。

合理安排孝德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开展孝德教育,一方面,要合理创新课程安排。学校应选准突破口,在学校课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孝德教育体验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孝德习惯。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孤寡老人服务等活动,给学生以生动的尊老和奉献的体验,把道德认识、情感、意识、行为结合起来。

校家互动联合,确保孝德教育取得实效

学校要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在孝德教育中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积极交流互动。学校和家长因时、因事、因地采取面谈、书信、电话、“家校通”网络等形式,不拘一格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孝德教育效果的反馈,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或改进个体教育方式,有利于家长了解并积极参与学校孝德教育活动,监督并评价学生在家“行孝”实践。

加强对孝德典型的学习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宣传部门联合在中小学生中寻找、树立孝德教育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并对中小学生孝老爱亲的典型大力宣传,使学生们在身边就有榜样可学,有目标可追,进而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中小学生孝德教育亟待加强
商丘市实验小学 刘小星
2015-07-10 10:17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孝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具体形式,它的基本内容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感恩回报。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道德修养的民族,如何改变中小学生孝德现状,使学生从知到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发的行为到养成有意识的习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重视孝德教育,并把中小学校孝德教育纳入年度考评目标体系。

中小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孝德教育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孝德教育意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孝德教育,在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孝德教育占的比重明显偏小。

合理安排孝德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开展孝德教育,一方面,要合理创新课程安排。学校应选准突破口,在学校课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孝德教育体验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孝德习惯。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孤寡老人服务等活动,给学生以生动的尊老和奉献的体验,把道德认识、情感、意识、行为结合起来。

校家互动联合,确保孝德教育取得实效

学校要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在孝德教育中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积极交流互动。学校和家长因时、因事、因地采取面谈、书信、电话、“家校通”网络等形式,不拘一格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孝德教育效果的反馈,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或改进个体教育方式,有利于家长了解并积极参与学校孝德教育活动,监督并评价学生在家“行孝”实践。

加强对孝德典型的学习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宣传部门联合在中小学生中寻找、树立孝德教育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并对中小学生孝老爱亲的典型大力宣传,使学生们在身边就有榜样可学,有目标可追,进而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

责任编辑: 曹娟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